<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五十年代末,刚记事的年龄,生活在家乡的县城。有一天突然肚子疼痛的厉害,街道诊所和县医院竭尽所能,中医让喝豆油,西医吃白粉末,全都无效。最后,建议尽快去百里以外的军队医院治疗。妈妈的同事用自行车将我们送到车站,挤上了当天最后一列火车。那应该是我第一次坐火车,车座似乎是硬木板的长凳。母亲把我抱在怀里, 我处于半昏迷状态,只看到车窗外的电线杆一根根倒下去,听到车底下不停地传来阵阵撞击声,感觉晃晃悠悠,阵阵恶心,后来就失去了知觉。终于听到母亲的轻唤,睁开眼看到的是母亲浅白色的上衣沾满了黑点,那是从窗户吹进来的火车头喷出的煤灰。到医院后一位有经验的医生诊断是蛔虫太多引起的肚痛,由于治疗及时,避免了胃穿孔的生命危险。母亲后来多次提到,多亏有火车才能到大医院治疗,否则后果不敢想象。这次经历让我感觉到,紧急时火车可以救命。</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六十年代初,天灾人祸引起的大饥荒使人难忘。 那时粮食定量分配,只有钱没有粮票买不到与粮食有关的食物。分配的定量远远不够吃,特别是每月的最后几天,实在难过。 大人们每每让我们小孩不要到处乱跑,喝点水躺下来就不会太饿。 邻居家有兄弟三个,大的是十五六岁的小伙子,因为饿得太狠,所以想尽各种办法弄吃的。 其中之一就是到火车站花两角钱买一张到下一站的火车票,上车后用车票做证明,不需要粮票只用一角钱就可以买一个面火烧。 然后到厕所用随身带的橡皮把车票上买过火烧后的划痕擦掉,用此票再去买一个不要粮票的火烧。 如此反复,几次后车票被擦得几乎无法识别,列车员会把票扔回来,怒喝道:滚,买过几次了! 就这样火车上一个来回,运气好的话能够买到几个小火烧。 那时候,我认为火车真好,不但能救命,还能救饥,车上有最好吃的东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七十年代初,中学的同学中有铁路职工家属,他们可以从当地铁路部门开出免费区域乘车证。利用这一优惠条件,只要存够了一元多钱,我们就在周末从这些同学手中借来乘车证,冒充铁路家属,免费乘火车到二百多里外的青岛游玩。 早晨出发,三个小时左右到青岛。出站后先奔前海栈桥,呼一呼海上略带腥味的海风。然后顺着海边走到鲁迅公园,去水族馆看海洋生物。 夏天肯定要去第一海水浴场游泳,或者到周围海域潜水捉螃蟹。其他季节就会去中山公园动物园看各种动物,或者去商业中心中山路逛街,每次都忘不了到青岛饭店买几个又香又甜的老面包。晚上坐火车回到家,筋疲力尽,但是感觉爽! 那时期对火车到了痴迷的程度,因为它能带你去平时到不了的远方。虽然不懂得什么是旅游,但是知道想去更好玩,玩得爽的地方,离不开火车。</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八零年左右,改革开放刚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南方广州买紧缺商品,大包小包地经火车带到内地转卖赚差价。 有一次大学放假,好不容易从车窗爬进了回家的火车,人太多,站着都感觉没有放两只脚的地方。我挤到餐车,要了一份高价饭,终于有了一个优待座位。坐在我对面的一位看起来像华侨的中年男性,一个人叫了四个菜,吃完后拿出一盒555牌香烟抽起来,看起来比一般人有钱。交谈中,他说自己是香港人,到内地采购工艺品做出口贸易生意,慨叹火车太慢,转车如何不方便,货物运输过程如何繁杂,耽误了很多生意。 我奇怪都内燃机车了怎么还嫌慢!但那时候知道了火车对致富是如何重要,利用好了火车可以发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二十一世纪又过了十年。 一次从北京坐城际高铁到天津,碰到一对从外国来中国旅游的夫妇,看起来都过了古稀之年。到天津后他俩出了车厢就坐在站台的座椅上。我看到他们没有随着人流出站,就上前询问他们要到哪里,是否需要帮助。 没有想到他们微笑着回答说要坐下一趟高铁返回北京。我好奇地问为什么,他们说坐高铁到天津没有任何事情要办,只是坐一坐每小时350公里的高铁亲身体验一下,因为他们在美国一生至今也没有坐过快速的高铁。 我那时知道中国的铁路系统已经赶上世界水平,它不光是致富之路,还给国家带来引以为傲的现代化。</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从初次坐火车到现在,六十多年过去了。火车不再有喘着粗气,喷着黑烟的车头,不再是拥挤不堪,气味熏人的车厢,不再是面带菜色,蓬头垢面的乘客。现在中国高铁的里程数占世界的一半多,四通八达。在速度、方便和舒适程度上,即使与欧洲和日本的高铁相比,也应该是世界上最好的铁路系统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真是一个奇迹!</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字:写于 2024年12月11日</p><p class="ql-block">图片:取自网络</p><p class="ql-block">音乐: 采用美篇音乐,致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