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光大黄埔精神 刘成春抗战人物画卷

刘成春

<p class="ql-block">报审稿 请勿转发</p> <p class="ql-block">202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p><p class="ql-block">八十年前,中华大地在日寇的铁蹄下震颤,山河破碎,满目疮痍。然有这样一批中华儿女,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无畏的勇士,挺身而出,直面强敌。</p><p class="ql-block"> 他们在枪林弹雨中穿梭,于硝烟弥漫里奋进,每一滴热血都滚烫着对祖国的挚爱,每一次冲锋都呐喊着对民族的忠诚。他们以血肉之躯筑成坚固的长城,用不屈的意志撑起民族的希望。台儿庄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那是英勇无畏的闪耀;淞沪战场上,战士们浴血奋战,虽千万人吾往矣;在武汉会战中,拼死搏杀,让侵略者见识到中华儿女的坚毅。</p><p class="ql-block"> 无数黄埔军人前赴后继,倒在血泊之中,却未曾有一人退缩。最终,在那辉煌的一刻,抗战胜利的曙光驱散了战争的阴霾,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赢回了国家尊严,挺起了民族的胸膛,让中华民族在世界的东方傲然屹立。被后世铭记,被千秋传颂,成为永不磨灭的精神丰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p> <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刘士栻》</p><p class="ql-block">尺寸:69cmx126cm </p><p class="ql-block">形式:纸本彩墨</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 :2016年</p><p class="ql-block">作者父亲:刘士栻,曾用名:刘栻,江西安福人(1916~1966)。中央陆军军事学校第12期学员。1937年毕业于国民政府电雷学校航海系第二期,1938年毕业既参加武汉会战,服役鱼雷艇在江阴被日寇击沉。</p> <p class="ql-block">作者刘成春简介:</p><p class="ql-block">1983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获文学士学位。1983年毕业分配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指挥学院宣传处任上尉干事,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湖北艺术学院历史上唯一分配到部队工作的毕业生来到军营,当兵时间不长,从65式,85式,88式穿了三种军装,授上尉军衔,完美走过当兵路。1989年转业,2011年参入组建省文联下属湖北省国画院,任创院副院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正高)。1983年毕业至今四十多年一直坚持百年武汉人物画创作,画出干名与武汉历史有关的人物,代表作品有《武汉国民政府》、《首义群英》《走向共和孙中山》《1911.黎明》、《1938.出征》、《武汉会战》……</p> <p class="ql-block">聆听历史回响,传承铁血荣光。二代军人于岁月长河中,矢志不渝。以史为卷,铭记先辈之英勇;以笔为枪,续写军人之英勇。在新时代征程中,续接军人荣耀,护家国安宁,守山河无恙。</p> <p class="ql-block">《百年武汉—走向共和孙中山》</p><p class="ql-block">尺寸:92cmx200cm </p><p class="ql-block">形式:纸本彩墨</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 :2006年</p><p class="ql-block">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化名中山樵。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了《五权宪法》,创建了黄埔军校。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p><p class="ql-block">此作品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第三届全国优秀书画作品展》银奖。</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百年武汉—中山抵汉》</p><p class="ql-block">尺寸:92cmx200cm </p><p class="ql-block">形式:纸本彩墨</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 :2017年</p><p class="ql-block">廖仲恺(1877—1925),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今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幸福村人,祖籍广东梅县程江镇。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国民党左派的光辉旗帜、中国共产党的挚友。</p><p class="ql-block">胡汉民(1879-1936),幼名衍鹳,后改名衍鸿。字展堂,晚号不匮室主,“汉民”是他在《民报》上发表文章时所用的笔名。广州番禺县人,祖籍江西庐陵县延福乡青山村。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国民党前期右派代表人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蒋介石校长》</p><p class="ql-block">尺寸:68cmx168cm </p><p class="ql-block">形式:纸本水墨</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 :2015年</p><p class="ql-block">蒋介石(1887-1975),原名瑞元,学名志清、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是近代中国著名政治及军事人物,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总裁、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总统等职。蒋介石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关键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进程产生过极为重要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尺寸:68cmx168cm</p><p class="ql-block"> 形式:纸本水墨</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 :2015年</p><p class="ql-block">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八个发起组之一的巴黎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之一。1924年秋回国,任广东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等职。1927年7月中共中央改组,他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务委员。8月1日在江西南昌领导武装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抗日战争时期,他代表中共长期在重庆、武汉做统一战线工作,并先后领导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林森国民政府主席》</p><p class="ql-block">尺寸:68cmx168cm</p><p class="ql-block"> 形式:纸本水墨</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 :2017年</p><p class="ql-block">林森(1868年-1943年),原名林天波,福建闽侯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辛亥革命元勋,中华民国开国参议院议长。晚年担任国民政府主席十二年,</span>1941年代表国民政府对日本宣战。1943年因车祸逝世,享年75岁。以国葬之礼被葬于重庆歌乐山林园。</p> <p class="ql-block">《张学良武昌行营主任》</p><p class="ql-block">尺寸:68cmx168cm </p><p class="ql-block">形式:纸本水墨</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 :2017年</p><p class="ql-block">张学良(1901-2001)汉族,字汉卿,辽宁海城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1935年3月,任武昌行营主任;1936年12月12日,同杨虎城一起发动“西安事变”,经周恩来等人的多方努力,蒋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促成国共两党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百年武汉—武汉会战》</p><p class="ql-block">尺寸:200cmx200cm </p><p class="ql-block">形式:纸本水墨</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 :2014年。</p><p class="ql-block">武汉会战是抗日战爭中时间最长、规摸最大和最出名的战役之一。从1938年六月至十月间,中国军队以湖北武汉地区为中心,在安徽、江西、河南、浙江等广阔地域抗击日军进攻,超过100万名国民革命军热血士兵在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领导下,同仇敌愾、泣血奋战,防守武汉,抗击日本侵略军。此役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打破了日本妄想迫使中国屈服,尽早结束战爭的企图,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爭的重大转折点。以武汉会战为标志中国抗日战爭开始进入战略相持阶段。</p><p class="ql-block">此画为大陆极少反映抗日正面战埸将领群像作品之一,作品图文由中国新闻社刊发,转发众多。长江日报在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专版中刊发由记者余熙图文报道。作品获得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湖北展区优秀奖。</p> <p class="ql-block">黄埔军校十位杰出代表</p><p class="ql-block">为黄埔军校建校百年而作,人物选自简体中文网的推荐,形象均选择抗战时期,其军事生涯的高亮时刻。</p> <p class="ql-block">《黄埔英杰之林彪》</p><p class="ql-block">尺寸:69cmx126cm </p><p class="ql-block">形式:纸本彩墨</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 :2024年</p><p class="ql-block">林彪(1907-1971),出生于湖北黄冈林家大湾,无产阶级军事家。1955年被授予共和国元帅军衔。1923年6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15师师长率部挺进华北抗日前线。设伏平型关,一举歼灭日军精锐第5师团21旅团一部1000余人,取得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出击作战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同时使他成为名噪一时的抗日名将。</p> <p class="ql-block">《黄埔英杰之徐向前》</p><p class="ql-block">尺寸:69cmx126cm </p><p class="ql-block">形式:纸本彩墨</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 :2024年</p><p class="ql-block">徐向前(1901-1990),字子敬,山西五台县永安村人。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共和国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1926年11月到武汉后,任南湖学兵团指导员。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4月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队长。曾率学生队参加攻打叛军夏斗寅部,后被派往张发奎部任司令部参谋。抗日战争爆发后,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29师副师长,1939年担任八路军第1纵队司令员、组织领导根据地军民多次挫败日伪军“扫荡”,使根据地和抗日民主政权得到巩固,抗日武装力量也得到很大发展。1941年10月发起成立延安黄埔同学会,当选为主席。</p> <p class="ql-block">《黄埔英杰之关麟征》</p><p class="ql-block">尺寸:69cmx126cm </p><p class="ql-block">形式:纸本彩墨</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 :2024年</p><p class="ql-block">关麟征(1905—1980),原名志道,字雨东。汉族,陕西西安市鄠邑区)人。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加入中国国民党。毕业后任黄埔学生军教导团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1933年率部参加长城抗战,在古北口、冷口一带抗击日军。1938年3月率部参加武汉保卫战。</p> <p class="ql-block">《黄埔英杰之戴安澜》</p><p class="ql-block">尺寸:69cmx126cm </p><p class="ql-block">形式:纸本彩墨</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 :2024年</p><p class="ql-block">戴安澜(1904—1942年),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汉族,安徽省无为市洪巷镇人。国军名将。1926年黄埔军校三期毕业。1942年,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取得同古会战(歼敌五千余,而日军兵力4倍于戴部)、收复棠吉等战功。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在缅北茅邦村殉国。解放后追认为革命烈士。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p> <p class="ql-block">《黄埔英杰之胡琏》</p><p class="ql-block">尺寸:69cmx126cm </p><p class="ql-block">形式:纸本彩墨</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 :2024年</p><p class="ql-block">胡琏(1907—1977),字伯玉,汉族,陕西渭南市华州区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陆军第67师旅长,第18军副军长和军长,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参谋。曾率部于鄂西保卫战中死守石牌要塞。</p> <p class="ql-block">《黄埔英杰之陈赓》</p><p class="ql-block">尺寸:69cmx126cm </p><p class="ql-block">形式:纸本彩墨</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 :2024年</p><p class="ql-block">陈赓(1903-1961),原名陈庶康,出身将门,其祖父为湘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国家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领导者。新中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p><p class="ql-block">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留校任连长、副队长。1926年赴苏联学习,1927年2月从苏联回到上海。1927年3月前往武汉,在北伐军第2方面军任特务营营长。1927年4月出席在武汉举行的中共5大。参加南昌起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旅长等职。</p> <p class="ql-block">《黄埔英杰之杜聿明》</p><p class="ql-block">尺寸:69cmx126cm </p><p class="ql-block">形式:纸本彩墨</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 :2024年</p><p class="ql-block">杜聿明(1904—1981),字光亭,汉族,陕西米脂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1924年6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东征讨伐陈炯明中初露头角。历任武汉分校学兵团中尉连长,第17军第25师旅长、副师长等职,曾参加北伐战争、长城抗战、淞沪抗战(一·二八事变)。1939年11月任第5军军长,率部参加桂南会战,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1978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届常委和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军事组副组长。1981年因病在京逝世。</p> <p class="ql-block">《黄埔英杰之郑洞国》</p><p class="ql-block">尺寸:69cmx126cm </p><p class="ql-block">形式:纸本彩墨</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 :2024年</p><p class="ql-block">郑洞国(1903—1991),字桂庭,汉族,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参加东征和北伐,是最早参加抗日战争的国民党将领之一。1933年率部参加了长城古北口抗战,“七七事变”后,相继率部参加保定会战、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昆仑关大捷、鄂西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等战役,屡创敌顽,战功卓著;1943年调任中国驻印军新一军军长,率部会同盟军收复缅北,扬威国外;1948年于辽沈战役的重要时刻,脱离国民党阵营。建国后,他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参事、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五、六、七届民革中央副主席,黄埔同学会副会长,长期致力于祖国建设与统一事业。去世后受到两岸共同追悼。</p> <p class="ql-block">《黄埔英杰之宋希濂》</p><p class="ql-block">尺寸:69cmx126cm </p><p class="ql-block">形式:纸本彩墨</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 :2024年</p><p class="ql-block">宋希濂(1907—1993),字荫国,汉族,湖南湘乡人。抗日名将。自东征陈炯明、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时被俘,宋希濂历经重要战役数十次,有“鹰犬将军”之称。黄埔军校第一期步兵科毕业。曾任国民革命军第71军军长、第11集团军总司令、新疆省警备司令、第14兵团司令,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1949年被俘,后作为战犯接受改造,1959年12月特赦。1980年定居美国。1982年8月任纽约“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首席顾问。1984年参与发起成立黄埔军校同学会,任副会长。</p> <p class="ql-block">《黄埔英杰之王耀武》</p><p class="ql-block">尺寸:69cmx126cm </p><p class="ql-block">形式:纸本彩墨</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 :2024年</p><p class="ql-block">王耀武(1904—1968),字佐民,汉族,山东泰安人。抗日革命家、抗日名将,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1924年11月考入黄埔军校。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率部创建第七十四军,任副军长;1945年1月,升任第四方面军司令官;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任受降主官。</p> <p class="ql-block">《百年武汉.碧空英雄》</p><p class="ql-block">尺寸:92cmx200cm </p><p class="ql-block">形式:纸本彩墨</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 :2006年</p><p class="ql-block">陈怀民(1916—1938年),江苏镇江人,抗日烈士。1938年武汉“4.29空战”中,时任第4航空大队第21中队飞行员的陈怀民,在身受重伤,油箱着火的情况下,没有跳伞,而是驾机撞向从后面扑来的敌机。牺牲时任空军第4航空大队飞行员,陈怀民曾经说过:“每次飞机起飞的时候,我都当作是最后的飞行。与日本人作战,我从来没想着回来!”。</p><p class="ql-block">李桂丹(1914―1938), 辽宁新民人。李桂丹身为中国空军军人,抗战期间英勇杀敌。在抗战初期的空战中,曾先后击落日机8架,战绩辉煌,被称为抗战初期中国空军“四大天王”之一,被国民政府授予二级云麾勋章。1938年2月,飞赴武汉,担任空军第4航空大队大队长,负责武汉防空任务。2月18日在武汉上空与日机激战,共击落日机12架,亲自击落日机3架。后被日机击中,壮烈殉国,时年24岁。</p><p class="ql-block">徐焕升(1906—1984),上海市崇明人。江苏医学院肄业,黄埔军校第四期、中央航空学校第一期毕业,曾赴德、意航空学校深造。初任笕桥中央航校教官、蒋介石座机副驾驶、分队中队长,1938年5月19日晚间,由徐焕升带领的轰炸机队向日本飞去,所有机组长成员冒着必死的决心,到达长崎上空,执行投弹,数十万封传单抛撒到地面。11点返回到汉口机场。</p> <p class="ql-block">《百年武汉—重铸民瑰》</p><p class="ql-block">尺寸:92cmx200cm </p><p class="ql-block">形式:纸本彩墨</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 :2005年</p><p class="ql-block">(有郭沫若、老舍、洗星海、阳瀚笙等4位在1938年抗战期间在武汉领导抗敌文艺工作。)</p><p class="ql-block">此作品入选《2006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p> <p class="ql-block">《黄埔英雄之林薰南》</p><p class="ql-block">尺寸:69cmx126cm </p><p class="ql-block">形式:纸本彩墨</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 :2024年</p><p class="ql-block">林薰南(1892~1982)湖北新洲仓埠街周铺镇人。1910年就读于武昌陆军小学。1922年任广东西江讲武堂上校教育长,1923年任黄埔军校一期教官。1927任湖北省警视厅厅长及武汉公安局局长。1936年任陆军大学参谋补训班中将主任。1941年,任第七战区中将参谋长,策划与参加了粤北会战及曲江保卫战,重创日本侵略者,获得荣誉胜利勋章。</p> <p class="ql-block">《百年武汉.苏联空军库里申柯》</p><p class="ql-block">尺寸:92cmx200cm </p><p class="ql-block">形式:纸本彩墨</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 :2006年</p><p class="ql-block">1937年11月成立<span style="font-size:18px;">苏联飞行员组成的志愿援华空军部队,</span>装备有飞机1000多架。苏联空军志愿队在华期间,积极配合中国军队对日作战,先后参加了南京、武汉保卫战,并从大陆出发远征台湾与日本,予日军以重创。他们还帮助中国训练空军作战人员。其中轰炸机大队长库里申科、战斗机大队长拉赫曼诺夫等100余人为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志愿队离华归国。</p> <p class="ql-block">《1938.出征》</p><p class="ql-block">尺寸:224x564cm</p><p class="ql-block">形式:纸本水墨</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 :2022~2024年</p><p class="ql-block">待完成</p><p class="ql-block">《1938.出征》构思和草图完成于2016年在青岛避暑时。后多种杂事和各式创作任务冲击了时间和精力,以及对大画的敬畏,直至2020年完成了荆州历史创作工程《万历首辅张居正》后,静心思考了一下,创作的黄金时间不多了,下定决心放下其它创作及任务,完成自己心中所想,静心完成系列画《1911武昌.黎明》《1938武汉.出征》。成稿尺寸均为长5.64米,高2.24米。系列作品将选取武汉著名地标式景物,营造一个共同的气氛,将各路英杰人物汇聚在一起,完成历史伟业的一个精采的瞬间。</p><p class="ql-block">《1938.出征》有名有姓人物117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参战军人有李桂丹、刘一曙、廖仁富、王建华等21位</p> <p class="ql-block">会战军事指挥蒋介石、何应钦、陈诚、白崇禧、李汉魂、李宗仁等19位</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和白求恩、鲁兹、鹿地亘等国际友人等9人</p> <p class="ql-block">政界人物及长江局董必武、王明、朱家骅、张群、孔庚等28位</p> <p class="ql-block">夫人宋庆龄、孟庆树、宋美龄、李德全等5人</p> <p class="ql-block">文艺文学界人士有郭沫若、史东山、夏衍、蔡楚生等35位。</p> <p class="ql-block">民主人士有黄炎培、沈钧儒、李公朴、史良等15位</p> <p class="ql-block">《黄埔精神之历程》</p><p class="ql-block">尺寸:124cmx200cm </p><p class="ql-block">形式:纸本彩墨</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 :2024年草稿待完成</p><p class="ql-block">黄埔军校于广州创立,后随局势发展,先后在武汉、南京、成都建校,并设立诸多分校。在艰苦卓绝的抗战时期,黄埔军校秉持爱国精神与使命担当,为国家培育出大批军事人才。这些热血军人毅然投身抗战战场,他们在硝烟弥漫中英勇奋战,凭借顽强的意志与卓越的军事素养,为捍卫民族尊严、争取国家独立而浴血拼搏,最终赢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其功绩彪炳史册。黄埔军校亦成为世界著名的军校。</p> <p class="ql-block">《黄埔精神之战役》</p><p class="ql-block">尺寸:124cmx200cm </p><p class="ql-block">形式:纸本彩墨</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 :2024年草稿待完成</p><p class="ql-block">自黄埔军校创立起,其所培育的一代革命军人便踏上了为民族解放而不懈奋斗的伟大征程。在早期的反军阀东江战争中,他们初露锋芒,以坚定的革命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向反动军阀势力发起猛烈冲击。继而在波澜壮阔的北伐战争里,黄埔军人更是革命的先锋力量。他们高擎正义之旗,跨越江河山川,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为结束军阀割据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伟大理想奋勇拼搏。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黄埔军人更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各个惨烈的战场。淞沪会战中,用血肉之躯构筑起抵御外敌的坚固防线,武汉会战期间,他们在广袤的战场上与日寇周旋,让侵略者深陷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长沙会战之时,黄埔军人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智慧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多次成功击退日军的疯狂进攻,而在石牌岭保卫战中,他们更是抱定必死的决心,在崇山峻岭间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成功守护了战略咽喉要道,为抗战的最终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p> <p class="ql-block">《黄埔精神之建军》</p><p class="ql-block">尺寸:124cmx200cm </p><p class="ql-block">形式:纸本彩墨</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 :2024年草稿待完成</p><p class="ql-block">在南昌起义的光辉历程中,黄埔军人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这一伟大起义的关键力量。黄埔军人凭借在军校所接受的军事教育与革命思想熏陶,在起义的谋划、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勇挑重担。他们以卓越的军事素养,精心制定作战策略,对起义的各个环节进行缜密部署。在战斗打响之际,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展现出的英勇无畏,极大地鼓舞了起义部队的士气,使得起义部队能够在复杂艰难的局势下保持战斗的凝聚力与战斗力,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拉开了壮丽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黄埔精神之献身》</p><p class="ql-block">尺寸:124cmx200cm </p><p class="ql-block">形式:纸本彩墨</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 :2024年草稿待完成</p><p class="ql-block">黄埔军人,从战火中走来的英雄儿女,他们怀着对国家的赤胆忠心,在东征西讨中尽显锋芒,于抗日烽火里浴血奋战。他们的足迹遍布祖国大地,每一寸山河都浸染着他们的汗水与鲜血。而纪念碑,恰似一座历史的灯塔,将黄埔军人的伟大事迹凝固于时空之中。纪念碑与黄埔军人相伴,如日月相互辉映。黄埔军人的精神,借由纪念碑的存在,跨越时空,永远激励着后人在追寻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行。在中华民族的心灵深处,播撒下永不熄灭的火种,世世代代,薪火相传。</p> <p class="ql-block">《黄埔精神之授勋》</p><p class="ql-block">尺寸:124cmx200cm </p><p class="ql-block">形式:纸本彩墨</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 :2024年草稿待完成</p><p class="ql-block">历经历史的漫长风雨洗礼,黄埔军人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抗战时期,以无畏的勇气与坚定的信念,前赴后继奔赴抗日前线。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在艰难困苦里坚守奋战,用热血与生命谱写了壮丽的抗战华章。随着时代的推移与发展,社会各界深刻认识到黄埔军人所做出的巨大奉献。授予他们抗日战争胜利勋章。授勋不仅是一种荣誉的赋予,更是整个时代对黄埔军人在抗战中卓越功绩的高度认同,对他们舍生忘死、精忠报国伟大精神的由衷崇敬。这枚勋章凝聚着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敬意,象征着黄埔军人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铭刻在民族记忆的深处,成为不朽的精神丰碑。</p> <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19日由黄埔同学会组织的第八期读书会在文化网红地—卓尔书店小剧场举行。我向各位家人朋友汇报坚持四十年为百年武汉历史立画卷的创作体会,会上讲到参加的十二届美展作品“武汉会战”以及与黄埔历史相关的创作作品。</p> <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2日下午由民革湖北省委 、湖北省黄埔同学会举办的纪念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 “传承黄埔精神,致力民族复兴”交流座谈会在湖北大学会议中心思齐厅举行。 省政协副主席、民革湖北省委主委、湖北省黄埔同学会会长王红玲讲话;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周德均讲武汉抗战 ;省黄埔同学会副会长卢刚讲黄埔 ;我讲《“画”说抗战》……</p> <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20日黄埔军校百年纪念书画展在辛亥革命博物院开幕,全国黄埔军校同学会路晓峰秘书长、省委常委、统战部宁咏部长、省政协、省委统战部、省台办、省民革等领导及黄埔同学、黄埔同学会员及亲属代表观展。我为纪念建校百年而作的黄埔英杰三幅在前厅展出。</p> <p class="ql-block">铭记历史,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作为黄埔后代要​宏扬“爱国、革命、牺牲、奉献、团结、奋斗、负责、守纪”的黄埔精神,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作出自己的奋斗和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