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b></h1> <h1><b> 腾冲市国殇墓园和滇西抗战纪念馆相邻,都位于叠水河畔、来凤山北麓。是在1944年冬,腾冲从日寇收复后,由腾冲耆老、云贵监察使、同盟会元老李根源提出“理应丰碑伟塚,以祭英灵,状形绘声,传之史志”,倡议兴建陵园,<span style="color: inherit;">国殇墓园是为收复腾冲的中国远征军二十集团军阵亡将士及死难民众而修建,由二十集团军司令</span>霍揆彰亲任建设委员会主任<span style="color: inherit;">。</span></b></h1> <h1> <b>国殇墓园筹建委员会共收到腾冲及云南、全国各地民众、海外华侨、远征军官兵、西南联大师生共捐款7500万元(国币)。1944年12月15日建设工程正式开工,45年7月7日竣工,建设周期七个月不到。</b></h1> <h1><b> 1945年建成的腾冲国殇墓园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抗战时期正面战场阵亡将士纪念陵园,埋葬着9618</b><b style="color: inherit;">多个抗战的英魂。51年后的1996年,墓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h1> <h1> <b>腾冲名士李根源,辛亥元老,中国国民党元老、曾参与领导云南起义,反袁世凯称帝活动和“护法”斗争等革命运动。也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创办人,</b><b style="color: inherit;">建设“腾冲国殇墓园”主要倡导者,1965年逝世于北京。</b></h1> <h1><b> 因为历史的原因,国殇墓园的存在一直没有大力宣传,直到改革开放以后,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才走进人们的视野,那些名垂青史的英雄我们应该永远铭记。尤其是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在央视播出,使我们更直观了解中国远征军和滇西抗战英雄战史。</b><br></h1> <h1><b> 国殇墓园是一座纪念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远征军烈士的陵园。这座墓园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忆,更是对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的深深缅怀和敬意。</b></h1> <h1><b> 国殇墓园的忠烈祠为仿明祠庙建筑,系供奉阵亡将士英灵的殿堂,循石级而上,有蒋中正题李根源书之“碧血千秋”刻于挡土墙,上至第二台阶,建有庄严肃穆的忠烈祠。大书法家于右任手书的“忠烈祠”匾额。上檐下悬蒋中正题“河岳英灵”匾额。</b></h1> <h1><br></h1> <h1><b> 1943年8月31日,在腾冲抗日最艰苦的时候,日军腾越行政班部长田岛致函张问德,企图软化诱降。张问德写下了当世名檄——《答田岛书》,面对日寇威逼利诱, 严词拒绝投降,号召奋起抗日,保家卫国。《答田岛书》一经发布被全国各大报竞相刊载。</b></h1> <h1><b> 《答田岛书》有礼有节有力,不卑不亢不屈,字里行间透露着中国人的骨气,读书人的正气,让人拍案叫绝,赞叹不已。</b><b style="color: inherit;">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他被陈诚誉为全国沦陷区五百多个县长中的“人杰楷模”,被蒋介石誉为“富有正气的读书人”。</b></h1> <h1><b> 1944年5月,为了收复滇西失土,打通西南国际运输大动脉——滇缅公路,使盟国的援华物资顺利进入中国,中国远征军发起了滇西反攻,于1944年9月14日将日寇全部歼灭,收复了抗战以来的第一座城池—腾冲。</b></h1> <h1> <b>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抗日阵亡将校墓碑,其中两位少将、四位中校、十四位少校。</b></h1> <h1><b> 整个小团坡系<span style="color: inherit;">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抗日阵亡将士墓碑。</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以中轴对称线排列,左边安葬的是二十集团军五十三军阵亡将士;右边安葬的是二十集团军五十四军阵亡将士。</span></b></h1> <h1> <b>牺牲的盟军纪念碑。他们为了帮助中国人民抗战,为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攻打腾冲的战域中,共有19名盟军将士牺牲,</b><b style="color: inherit;">长眠于国殇墓园。</b></h1> <h1><b> 盟军中国战区总参谋长史迪威将军和美国“飞虎队”陈纳德将军的雕塑也屹立在国殇墓园中。</b></h1> <h1><b> </b>在<b>青翠的草地上,小战士的雕像特别引人注目。这位小战士虽然只有十三岁,但却已经有了两年的军龄。他是远征军中“娃娃兵”的缩影。这座雕像是根据原型人物塑造的。<span style="color: inherit;">连许多娃娃兵还在孩子的年龄</span>也不得不上战场。</b><b style="color: inherit;">不得不为民族存亡而牺牲,哀之深,痛之切,国之殇,岂可轻忘!</b></h1> <h1><b> 警钟广场,位于滇西抗战纪念馆东侧,来凤山下。鉴往知来,警钟长鸣</b></h1> <h1><b> 坡顶的纪念塔是墓园中心,雕刻着“民族英雄”四个大字。塔基四周均是密密麻麻的墓群,九千多个长眠的忠魂撼人心魄。墓碑下可能是一具遗体,可能是一捧骨灰,也有可能是一个胸牌。更多的战士葬身在缅甸的深山老林,回不了祖国,回不了家。</b></h1> <h1><b> 碑的一面是“民族英雄”,另三面面刻着二十集团军总司令何援章的“二十集团军腾冲会战概要”</b><b style="color: inherit;">“记录了历史,记录了抗战的艰辛,记录了几千战死的将士的英勇。</b></h1> <h1><b> 倭冢位于整个国殇墓园地势最低的地方。圆形墓穴前,长方形石碑上,有着李根源书写—“倭塚</b>”<b style="color: inherit;">腾冲战役结束后,抓到了三个日本俘虏,</b><b style="color: inherit;">他们是日军第五十六师团第一四八联队长藏重康美大佐、代理联队长太田正文大尉、桑弘大尉,<span style="color: inherit;">在修建国殇墓园的时候,</span>双手挷起,跪在烈士墓前,</b><b style="color: inherit;">直接活埋,</b></h1><div><br></div> <h1><b> 国殇墓园是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是历史的记忆。它记载着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不屈精神。激励着我们在今后的岁月里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