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文韵花更香

清风泉

<p class="ql-block">  二零一七年,无意间我在网络上发现了一个名字叫美篇的平台,被里面精美的图文编辑深深吸引,那些流畅感人的作品激起了我的创作灵感,让我又一次走进了文学的天地。我也重新拾起了久违的文学梦想,开始了文学创作。家乡的山城文韵平台是我放飞梦想的驿站,从第一次投稿开始到现在,我已经成为了山城文韵的老熟人啦。在这里,我认识了许多新朋友,结识了一群热爱文学、追逐梦想的人。</p> <p class="ql-block">  在山城文韵的平台上,一篇篇包含深情的文字,一串串珠玑透亮的文字,深深打动着我,不断勾起我对过去纯真岁月的回忆。在平台上阅读文章也成了日常生活重要的内容。忙罢工作之余,畅游文字的海洋,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生活见闻,人间大爱,故乡风景,人物轶事,这些都能让作者们妙笔生花,娓娓道来。</p> <p class="ql-block">  看到文友们写的关于五里镇的旧事,使我回想起那些纯真的岁月。我是在五里镇长大的孩子,看到这些文字感同身受,似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儿时的回忆总是满满的,那东河畔上的水车,清澈宽阔的五里镇河,在河边洗衣服时大人们的欢声笑语,还有那直通西村塬顶的粗壮的黑色抽水管道(大家俗称的水上塬),都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看到朋友们写的东塬上的社火和大戏的情景,使我想起了过去那些岁月里跟着大人们在塬上赶场的情景。那时侯文化活动很贫乏,只要听说哪里有电影和大戏,大家都争先恐后的去看,不管路有多远,不管天气如何,哪怕是踩着泥泞也要去,那种朴素的精神气质如今再也找不回来了。至今我还记得,大雨天我趴在姐姐背上看戏的情景,那种温暖永远的历久弥新。</p> <p class="ql-block">  故乡宜君是个历史悠久的神奇的地方,乡风淳朴,人心厚道,也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民间传说,看到作家们写的关于宜君历史的文章,想起了八十年代文化馆编著的一本名叫《宜君民间文学》的书,那里边记载了许多地名的来历和一些有趣的传说,我也被历史的厚重深深的吸引和感动。几年前看到作协小元主席写的宜君转角楼的文章,还配了一张照片,看到照片感触特别深。我们家在上城住了将近十年时间,对周围环境特别的熟悉。上边过去有一座古庙的建筑,那里是古县城县衙所在地,后来八十年代因为修宜君监所被拆除掉了,听说还挖出来不少的好东西呢。在上城留下了我学生时代最美好的回忆,每天和小伙伴们都结伴上学放学,一路欢歌,那时的我们没有烦恼,没有忧伤,是多么的快乐。由于经济发展的落后,故乡的许多地方并没有被开发出来。像杨柳塬、生芝渠、桃村、雷塬河那些地方,风景优美,风光旖旎,但是都没有被开发出来。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宣传,不久的将来,这些地方一定会被规划好,开发好。</p> <p class="ql-block">  从第一次在美篇上编辑文字,第一次在山城文韵平台上投稿至今,我也积累了很多的写作素材和文章,在吸取其他作者写作经验的同时,也积极和大家讨论写作的方法和感触,扩宽自己的写作思路。记得那一年我参加了做协举办的年会,我第一次见到了作家冯新明,后来我们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去年他的新书出版了,还特意告诉我,他给我留了一本。字里行间里能够体会到新明在用一支俊秀的笔描写多磨的人生。用犀利的笔锋洞察人世间的大爱与悲凉。二零二二年五月,我参加了作协的换届会议,我又一次见到了刘小元主席,贠建怀、武肖波老师,还有青年作者田晓会、田涛以及老同学王颖等一大批文友。大家畅所欲言,热情交流,发自肺腑的心声,让我深深的感受到这个文学大家庭的感染力是多么的强。也是二零二二年,在市作协新会员的培训会上,我第一次见到了著名作家和谷,第一次近距离的聆听作家的言传身教,也坚定了自己在文学的园地不断创新的决心。回来后,我也写了一篇题为《扎根生活沃土运筹创新高地》的文章,对基层文学创作进行了初步探究。</p> <p class="ql-block">  春华秋实,寒来暑往,与山城文韵相伴已经走过七年的历程,带给了大家无数美好的回忆。如今写作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春天,我走进家乡的春风里,描写着春天绿色的梦想,夏天,我走进故乡清凉的夏日里,书写着故乡最美的靓丽。秋天,我站在故乡的山巅,望着满眼的秋色和湛蓝的天空,过去岁月里那些熟悉的人和事一一浮现在了眼前。冬天,走进故乡童话般的世界,眼前是一个冰雪砌成的天地,不由的在心里赞叹,我爱你,我的家乡!儿时的伙伴、金色的田野、流动的白云、古老的炊烟、生活的苦乐、人间的烟火,这些都是我创作永不凋谢的源泉。在文韵的墨香里我会更加努力写作,汲取文学的营养,我也深信,山城文韵的花蕾会开出更加绚丽的花,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p><p class="ql-block"> 2024.12.14初稿</p><p class="ql-block"> 2024.12.15修改定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