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马家窑文化

王志安 五湖散翁

作者 王志安 <b> 第一个问题,谈谈马家窑文化发现和命名,以及意大利文物回归的意义。</b><br> 今年11月8日,意大利返还的56件中国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其中不乏多件马家窑文化彩陶,那么就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马家窑文化。<br> 1924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在甘肃省临洮县马家窑村发现了一处史前遗址,当时他就命名为“甘肃仰韶期遗存”。“甘肃仰韶期“文化遗存,这个命名,很容易让人认为五千多年的甘肃马家窑文化是从七千多年的河南仰韶文化发展传承过来的。<br> 1944年,著名考古学家开启了西北考察之旅,在临洮重新挖掘了寺洼遗址后,他发现马家窑类型彩陶在其它类型彩陶的地层之下,说明马家窑彩陶的年代更早。随后他便把“甘肃仰韶期文化遗存”重新命名为马家窑文化,自此马家窑文化享誉国内外。<br>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大地湾村发现了具有八千年历史的大地湾文化。这是一个标志性的遗址,这样一来,我们便有了甘肃彩陶是以八千年的大地湾遗址为中心向周围传播的概念。<br>事实上大地湾遗址为中心向外传播就出现了仰韶文化,而仰韶文化的绝大多数已发现的遗址都分布在甘肃境内,向西达到青海和新疆,这样看来,仰韶文化的分布全貌中,河南是整个分布范围的靠东一部分,而绝大部仰韶文化遗址分布在甘青宁新的广大地区。马家窑文化是以大地湾文化为核心的仰韶文化向西发展达到了世界彩陶最高峰。<br>安特生第一次在仰韶村发现仰韶文化,但仰韶文化在河南一带随后便发展成为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而龙山文化的陶制品便没有了绚丽的彩色,成为制作精良的黑陶。这样看来,甘肃彩陶以大地湾为核心,在向西发展中,色彩和纹饰越来越绚丽多姿而内涵又非常丰富,到马家窑文化时便成为世界彩陶文化的一座高峰。<br> 马家窑文化彩陶首先由安特生先生发现,20年后由夏鼐先生到甘肃进行考古调查后,把马家窑、半山、马厂三个类型合起来,正式命名为马家窑文化。<br>到了1947年,在甘肃省武山县城关镇石岭下遗址发现了石岭下类型。石岭下类型早于马家窑文化,晚于仰韶文化的庙底沟类型。石岭下类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被学者们列为马家窑文化的最早一个类型。这样,马家窑文化就有了四个类型。即石岭下类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可以看出,马家窑文化在这四个类型的图案变化,形成了十分完整的演进变化衔接链条。<br>这次意大利返还我国一批马家窑文化彩陶,我觉得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br>一是世界各大博物馆,比如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英国的伦敦博物馆,法国的罗浮宫美术馆等等著名博物馆中都有马家窑文化彩陶摆放在远古文化最显著的地方。这次意大利返还我国一批马家窑文化彩陶,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全国和世界人民对马家窑文化的关注度。让人们认识到马家窑文化是世界公认的远古时期最珍贵艺术品。是我们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远古文化瑰宝。<br> 二是在我国积贫积弱的清朝政府统治时间,意大利参与了八国联军中入侵我国的活动,那时间的意大利,侵略了我国,还用我国的庚子赔款为他们自己修广场,那时间他们多么耀武扬威。而今天他们却主动返还我国文物,说明他们已经认识到了中国的强大,中华民族再也不是那个任人欺负的东亚病夫。中华民族已经站在世界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最前沿,即将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位置。<div><br><b>第二个问题,谈谈马家窑彩陶纹饰所蕴含文化信息。</b><br> 马家窑文化这么丰富纹饰,到底表达了怎样的文化内涵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当时的马家窑陶器用途。一种是作为生活中的实用器,用来存放东西,实物种子,取水盛放食品等等,这些实用器一般不会花时间去彩画的。另一种用途是,作为敬神和祭祀的礼器,最大量的陶器是作为给逝者的陪葬品。作为礼器和陪葬器这部分陶器,就会画上纹饰。这是古羌人创造的马家窑彩不同于其族群的一大文化特征。古人先民用图画方式在彩陶上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他们认为世界的万物有灵性,于是他们在就用彩陶纹饰表达他们心中的崇拜,并把与自身息息相关的理念和物象刻画到彩陶上,用来祭祀,也用来陪葬到先民的墓室中,让逝者在阴间继续享用这些物品。这便是马家窑文化彩陶上神秘纹饰的文化来源,原来这些神秘纹饰竟然与中华文明丰富的文化源头有关。<br>第三个问题,通过马家窑彩陶纹饰看当年先民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场景。<div><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比如说这个女蛙神纹巫字半山类型彩陶罐</div></div></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女蛙神纹巫字半山类型彩陶罐</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我们从这个巫纹罐上,释读出了可以从金石字典上查到的甲骨文之前的中国汉字——“巫”字,巫就是当时人们认为代表上天管理人类的使者,上可以通天,下可以管地。伏羲、女娲,黄帝都是大巫。马家窑彩陶上的“巫"字把中国文字史提前了一千多年,这说明彩陶纹饰中的陶文是更久远的汉字原始起源阶段。说明当时的先民们,已经开始创造文字,并开始使用文字来表达他们的思想。<br><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再比如这个女阴纹和太阳鸟纹马厂类型彩陶罐,</div> 从这个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的彩陶罐,可以找到了先民们对原始哲学观念——阴阳观念的表达,(下面两个图,是同一个彩陶的两个不同侧面的纹饰,说明中国的原始哲学的阴阳思想观念在五千年前就已经产生,中华民族是有充分的哲学思维的民族。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女阴纹表达了阴阳观念中的”阴”。</div><div><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太阳纹表达了阴阳观念中的“阳”。</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同时我们就能想象到,当时的先民们,并不是只为生存奔波,并不只是简单的进行生存斗争。他们已经有了逐渐深化的思考。从这两个阴阳图案就可以看到,他们已经在思考人从何处来?通过女阴来到世界,或许他们还在进一步思考他们的祖先又从何处来。当然他们在思考人到何处去?最终还是要到有太阳的那个地方去,归天。说明我们的先民在四五千年之前,就已经脱离了原始状况,成为有思想,有创造能力的智慧人,那时候先民的脑容量已经和我们现在的人一样了。<div><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再比如下面这个马家窑类型大漩涡纹和水波纹彩陶罐,</div></div> 画着漩涡纹和水波纹,反映了大禹治水时起之前,泛滥的洪水引起了人们的恐惧,恐惧造成了对水的崇拜,反映了那是一个水崇拜时期。 这件马家窑文化的边家林彩陶,同样以大漩涡文化水波纹,反映了那个时期是一个水崇拜时的时代。这反映的正是大禹治水之前社会文化形态。<div><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件半山类型四圈纹彩陶,</div></div> 表达了古羌人先民们对田园土地的渴求与崇拜,先民们把田园和土地陪葬给逝者,让他们在阴间也能享受到这些财富。对于进入农耕时代的先民来说,田园和土地便是他们最重要的财富和生活依靠。<br><br>起源于夏商之前的易经中的金木水火土与阴阳观念,已经在马家窑彩陶得到了表达。马家窑彩陶纹饰表达对水的崇拜、对土地田园的崇拜、对水中的生物从蛙演化到龙的崇拜、对林木稼禾的崇拜、对火的崇拜、对太阳中太阳鸟的崇拜。这一切便构成了丰满厚重而绚丽多彩的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这就是马家窑彩陶纹饰的来源,这种起源既有感性思维,又有理想思维,这便形成了我们对马家窑彩陶纹饰起源的认识体系。<br> 这件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彩陶纹饰,是对蛙崇拜的具象表达。先民们看到在大洪水中,青蛙能安然无恙,于是形成了对蛙的崇拜。 这件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彩陶,也是对蛙崇拜的具象表达 后来先民们把蛙神抽象化,这是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彩陶上对蛙神崇拜的抽象表达。 这件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彩陶上的纹饰,也是对蛙神崇拜的抽象表达 古羌人有对山的崇拜情感,这件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彩陶表达了对山的崇拜。 这件彩陶同样表达了马家窑人对山的崇拜,这种崇拜一直延续下来,今天的藏族同袍还保留着对山的崇拜。藏族同袍起源于古羌人。 <b>第三个问题,马家窑文化在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重要性。</b><br> 一,从马家窑文化跨越时间之久,分布泛围之广,出土数量之多,纹饰精美和内涵丰富等多方面因素出发,和国内外所有地方的其它文化彩陶来做比较,马家窑彩陶达到了世界彩陶文化史上的最高峰。没有哪一个地区和国家的史前彩陶能够和马家窑彩陶相比美。<br> 二,从美学的文化角度讲,马家窑文化是一座远古艺术的文化宝库,是远古的中国画,是汉代墓室画像砖和敦煌石窟艺术的文化源头。<br> 三、马家窑文化是古羌人创造的,从距今5300年前到4000年,用1千多年时间为距今4070年由古羌人建立的 第一个政权——夏王朝,作好了充分的文化铺垫和文明准备。从文明三要素的角度看,马家窑文化在文字形成,青铜器产生,大型聚落的逐步形成等方面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这一观点已经和部分学者取得了共识,尚需要广大同仁们共同研究,多学科介入,拿出充分证据,而且在目前看来,拿出更充分的证据只是时间问题。<br> 马家窑文化产生于神文化时代,在彩陶上充分表达古羌人先民们的虔诚之情和艺术之境,从而创造了彩陶文化的世界最高峰。当那个神文化阶段结束之后,马家窑文化便随之衰落。这就解释了马家窑文化在夏代之后便消失和衰落的重要原因。<br>神文化时代结束之后,创造和继承了马家窑文化的这一大批制作彩陶和青铜器的精英能工巧匠,便走向世界的四面八方。走向国内外的很多地区,从而推动了中国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这并不仅仅是一个猜想,而是一个需要确实研究证实的重要的文化课题。今后马家窑文化的研究。只有把它如何影响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进程问题弄清楚了,那么我们才能看到马家窑文化的真真实实的轮廓,它不愧是人类文明极其重要的文化源头,也是人类文明最绚丽的曙光。马家窑文化<div><br><b> 第四个问题,当前对于马家窑文化的研究,亟待重视的方面和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b></div><div><br> 马家窑文化有登顶世界彩陶文化最高峰的辉煌,他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源头,作为专门研究马家窑文化的民间社团研究机构,我自己用毕生生精力来研究马家窑文化,省民政厅给我们注册省级研究会这是政府的支持。但是在研究中我们仍然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div><div> 我们创办了收藏有顶级的马家窑文化彩陶的博物馆,我们用自己的经费举办马家窑文化发现命名八十周年纪念大会。我们用自己的经费到国内外大学去讲演马家窑文化,我们多次主持马家窑文化研讨会,真正推动了马家窑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希望得到国家的重视,给予多方面的扶持,让我们的研究和传播活动开展得更好。</div><div><br></div><div><br><br><br><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