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游之(3)开源寺、洛阳桥、崇武古城风景区。

小明

<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3日,开启了福建八日游。</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位于旧市区(今属鲤城区)西街中段北侧,这里是泉州历史上最早开发的区域。在宋朝,这里代表了这座城的繁荣,完整的古街区,保留着大量具有历史参考价值原貌的建筑群落。</p> <p class="ql-block">来到泉州开元寺的山门,“紫云”两个大字映入眼帘,却没有悬挂“开元寺”二个字的寺匾?而且山门对面还有一座“紫雲屏”石墙?</p><p class="ql-block">后查阅资料才了解;紫雲始祖,五安公黄守恭,献地建寺。因大爱,而施地。感天动地,成就桑莲法界。造就古桑一化三,而化万的昌盛;因大智慧,而分五安,成就后世子孙遍布九州四海。不朽的传说,让全世界的黄氏子孙都永远记得这个祖地。记住这块门牌“紫云匾”。还有那家门口的“紫云屏”。“紫雲”匾,“紫雲屏”是紫雲黄氏的荣耀,也是泉州人的乐善好施的荣耀。</p> <p class="ql-block">千年来最低调的泉州城中,有座千年古寺名曰“开元”。该寺庙自唐垂拱二年(686年)创建至今的1300多年间,历尽沧桑、几经兴废、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福建省内最大规模的佛教寺院。以历史悠久、规模庞大、建筑雄伟、文物丰富、高僧辈出而名扬海内外,古时曾与河南洛阳白马寺、浙江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p> <p class="ql-block">探索与发现:开元寺与众不同之三(弥勒佛·供奉位置有不同)</p><p class="ql-block">从我国佛教寺院殿堂的配置规制及其所供奉之神来看,传统寺院天王殿内正面供奉弥勒菩萨。开元寺只有山门殿、没有天王殿!所以原本应该供奉在这里的弥勒佛,却被供奉在甘露戒坛背后的廊下位置。</p> <p class="ql-block">泉州的开元寺,是中国南方福建最大的佛教建筑之一,它的规模也特别大。大雄宝殿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686年),先后经过唐、南宋、元、明几次受灾与重建,现存建筑物是明代崇祯十年(1637年)遗物。大殿通高20米,面宽九间,进深六间,作重檐歇山式,面积达一千多平方米。大殿出拱深远,外观雄浑,保存唐朝宏模巨制、巍峨壮观的建筑风格。原设计全殿应立柱百根(内槽因建筑上的需要减去六根),真是宏模巨制,气派非凡,所以别称“百柱殿”,可谓国内独一无二。</p><p class="ql-block">泉州开元寺的大雄宝殿的柱子形式丰富多彩,有宋、元、明各时期的海棠花式柱、圆柱、方柱、楞梭柱、蟠龙柱等。尤其是殿后廊檐间的一对16角形辉绿岩石柱,引起了中外学者的极大兴趣。它们与殿前月台须弥座束腰处的72幅辉绿岩狮身人面像和狮子浮雕,同为修殿时从已毁的泉州印度教寺移取而来,是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繁荣发达,中外文化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 柱身雕着多个圆盘,每个圆盘内分别浮雕着印度教古代神话故事,如:毗混奴骑金翅鸟解救象王杀死鳄鱼、基斯那战胜雅利耶、甘尼巴与基斯那角力等。这些故事的中心内容,都和印度著名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衔那》有关。</p><p class="ql-block">据资料记载,以佛教立国的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曾于1983年不远千里,风尘仆仆,前来参观朝觐,也深为此殿之宏伟壮丽而惊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最有名的建筑是开元寺双塔,东塔名镇国,西塔名仁寿,耸立于东西广场,相距约200米。</p><p class="ql-block">东·镇国塔:全塔通高48.24米,为花岗石仿木八角攒尖顶楼阁式建筑。塔盖上有铁香炉、铜宝盖,塔顶的八角翘檐角铁链和塔刹相钩连,塔刹尖顶装上沃金葫芦。</p> <p class="ql-block">西仁寿塔:全塔通高44.06米,规制和东塔同,略小于东塔。石雕工艺比东塔简朴,各层门、龛两旁也有雕像80尊,形态各异,线条粗犷,服饰单纯(大多为僧衣),须弥座束腰部分石刻都是花草禽兽之类。塔座均作须弥庄形,塔每层开四门设四龛,门龛位置逐层互换。</p> <p class="ql-block">东西两塔历经风雨侵袭,地震摇撼,仍屹然挺立,表现了宋代泉州石构建筑和石雕艺术的高度成就,成了泉州古城的独特标志和象征。</p><p class="ql-block">“桑开莲花法界定”,拥有如此传奇色彩的开元寺与泉州这座城市一样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岁月的变迁,开元寺适合喜欢怀旧的人在这里抚今追昔。</p> <p class="ql-block">洛阳桥又称万安桥,距离泉州古城区大约有十公里,景区门前有座牌枋,全石新建,旁边停车,按牌坊指示方位顺路往里走,真不近,走得气喘,远远望见高大的石像挺立,知是桥头到了,石像高大,宋代文官打扮,走近看到介绍,才知是南宋蔡襄,原籍福建仙游人,泉州任上修建的洛阳桥。真是造福千年不虚。走到洛阳桥上,才知石桥跨度之大是之前所未见,长度达731米,桥面石条铺就,十分不平,不知为何千年岁月,未见破损痕迹,亦未见行车车辙。但能瞻仰我中华千年前建筑之奇迹,亦欣慰。</p> <p class="ql-block">崇武古城,虽然很有历史,保留下来的建筑不多,大多数是重新修建的,如果是原建筑‬,那基本只有‬断壁残垣。别说宋元,就是几十年前的房子,也剩下一段墙了。</p> <p class="ql-block">崇武古城是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经略海防时为抵御倭寇所建,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丁字型石砌古城,是明政府为抗击倭患,在万里海疆修筑的60多座卫所城堡中仍保存完好的一座。</p> <p class="ql-block">“崇武”乃“崇尚武备”之意。这里古名“小兜”,981年(宋太平兴国六年)惠安置县时,设崇武乡守节里,续置小兜巡检寨。元朝初期改为小兜巡检司。1370年(明洪武三年),活动在朝鲜和中国沿海的日本海盗集团——倭寇突然登陆祥芝的蚶江,对泉州地区的安全造成威胁。 1387年(洪武二十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防御倭寇入侵,委派江夏侯周德兴巡视东南沿海。周德兴是个军事工程专家,他根据泉州沿海地区海岸线曲折、地形险要的特点,“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当年,泉州设永宁卫,管辖五个所,即福全、中左、金门、高浦、崇武五所。惠安设立五座城,即崇武城、獭窟城、小岞城、黄崎城、峰尾城。崇武城为五城之一,隶属福建司永宁卫的一个千户所。</p> <p class="ql-block">​崇武古城城墙全部由白色花岗岩垒成,城围长2467米,城基高5米,墙高7米,内砌跑马道二或三层,宽4米。墙上有墙碟1304个,箭窗1300个,窝铺26座,四方设有敌台5座,四面设城门。在城内莲花山制高点,还设有瞭望台,四面城边有窝铺、月城、墩台和通外涵沟,构成一套完整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崇报祠”、“元饲宫”等,都是为纪念抗倭牺牲的英雄而建。</p> <p class="ql-block">有些照片来之朋友提供,在些表示感谢。</p> <p class="ql-block">谢谢各位观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