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父亲的“三件宝”</p><p class="ql-block">一一谈谈父亲讨生的三个劳动工具</p><p class="ql-block">旧时讨生“三件宝”</p><p class="ql-block">钎担打杵竹篓篓,</p><p class="ql-block">父亲用了几十年,</p><p class="ql-block">流通行业显身手。</p><p class="ql-block">一担货物百十斤,</p><p class="ql-block">日用百货样样有,</p><p class="ql-block">不怕受累进山去,</p><p class="ql-block">山民见了乐悠悠。</p><p class="ql-block"> 上面的这首诗,写的是钎担打杵和竹篓篓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旧社会,鄂西北四省通衢的古诚老河口,不仅少有现代化的汽车,就连那土里土气的人力自行车丶人力三轮车和人力板车,也是十分精贵的物品,只有少数富裕的人家,才有那种宝贵的东西。没有轻便省力的运输工具,老河口市的小商人(有的叫货郎:有的叫挑夫),靠什么把百货日杂,运送到急需这些物品做山里人家。遍布老河口36条街道的货郎和挑夫们,靠啥子在流通领域里活动呢?他们靠的呀,靠的就一根钎担,一个打杵丶一对竹篓篓,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春夏秋冬,风雪无阻,源源不断地鄂西北物质集散地老河口市的各种货物运给谷城丶保康丶郧阳地区及陕西省商洛地区山里的老百姓,送去他们急需生活用品。</p><p class="ql-block"> 我父亲名叫雷有山,没上过学,是个文盲,是四川省(现在叫重庆市)开县观音山农村的一个孤儿。1933年,他从四川逃难来到老河口,那一年,他13岁,先在普宁街为永安客栈桃水。1935年,父亲虚岁16岁,没有手艺,也就是设有一技之长,只有一身的气力。于是,他便随大流地加入到用自己的体力来为山里人送货物的行列。</p><p class="ql-block"> 从此,钎担丶打杵和篓篓(有时是用绳索),成了父亲讨生挣钱,养活自己和一家老少的“三件宝贝”。</p><p class="ql-block">向山里运货,为啥要用打杵呢?因为父亲向山里运送的货物,不是二三十斤,或是四五十斤,父亲“恨载”,想多挣一点钱,每次进山,他挑的货物,都是百十斤左右。这样以来就很需要有一个打杵,作为支架当做支撑点,走上二三百米,想喘气时,便大声吆喝一声,顺势把挑着重物的钎担,朝打杵的支架上一放,自个可简单地休息一会,喘口气。休息个-二分钟后,又接着交替朝前行进,一天下来,也能走上六十里。这六十里,可不是一般的六十里,它,它可是挑着重担向前移动的六十里啊!如果没有“打杵”的帮助,父亲是不可能完成这种负重前行的任务!</p><p class="ql-block">父亲就靠着他的钎担、打杵和竹篓篓三件宝贝,不分春夏秋冬,风餐露宿地把老河口市的日用百货丶日杂五金等山民需要的物品,源源不断地挑进了山里,挑进了山民们的家中。</p><p class="ql-block"> 在进山送货的商贸活动中,父亲始终是诚信为本,薄利多销,用劳动的汗水,换取山民们的几个铜板。同时,父亲还把把山民急需出售的黄花木耳丶茶叶、麝香、桐油灯草丶狍子兽皮丶枣子、柿子干等山货,挑回老河口,在老河口市普宁街农贸市场上卖出去…</p><p class="ql-block">从1935年到解放初,父亲靠着他的“三件宝贝”,幸运地生存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随着有了汽车丶自行车丶人力三轮车丶人力板车的多起来,旧肘流通领域的钎担`打杵丶竹篓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1954年在公私合营的活动中,绝大多数的货郎,有的进了光化县商业部门,有的进了供销部门,和平街的王伯丶顾伯丶肖伯丶杨伯和潘妈妈等成千上万的人,都进了这些部门,端上了社会主义的“铁饭碗”。</p><p class="ql-block"> 父亲由于没文化和其他的特殊原因,他错过了“公私合营”大招工的良好时机,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父亲没能端上“铁饭碗”。从此以后,父亲成了一个没有单位的靠劳动吃饭的打工者。他在丹江口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工地打过工,为丹江口市的建设奋斗了八年时间,接着,又在光化县交通局交通运输板车队拉了近20年的板车,他运送的货物可以堆成一座山,他干的是重体力活,一天可以挣三四元钱,但这三四元钱,按规定要被交通管理部门扣去一半,作为公用。一天能挣二元钱,在那个时候,已是不错的收入了!为此,父亲虽然景一点,但他是累并快乐着!……</p><p class="ql-block"> 父亲雷有山,是个老实巴交的人,是个心地善良丶甜欢厚道宽容大度心胸宽广从没做过伤天害理的普通人;仅管父亲一辈一辈子都没尝过“铁饭碗”是一种什么味道,但他从来都不后悔丶不疾妒那些个端上了“铁饭碗”的人,他呀,信奉一条“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他老老实实做人一辈子,他最快乐的是昔挑着一担竹篓篓,提着打杵,风雨无阻一步一步颠簸晃动着地向深山老林的山民运送日用百货弯弯曲曲的山路上。</p><p class="ql-block"> 一天天,一天天,一年年,父亲雷有山,一个底层的平民,一个劳动人,一个挑夫,一个货郎,就是这样的苦着并且快乐的生活着;苦着快乐地养活着一家人;苦着快乐平安地渡过了一生。</p> <p class="ql-block">图片:是我的老实巴交的父亲雷有山:一个社会底层的劳动人,一个昔日的挑夫、货郎,一辈子没有端过“铁饭碗”的打工者</p> <p class="ql-block">滨江古城老河口,父亲雷有山在这坐小城苦着快乐着生活了一辈子。</p> <p class="ql-block">图片是汉江之滨老河口市:父亲每次进山,都要坐上小木船过汉江,先到达谷城县。</p> <p class="ql-block">父亲讨生赚钱的“三件宝”:</p><p class="ql-block">第一件是钎担和扁担。</p><p class="ql-block">扁担(钎担)</p><p class="ql-block">作用:挑东西常用到</p><p class="ql-block">这根展橱里的扁担,已经被压的很弯了,看到它,那个小学课文中的矮个子,脸儿黑,不畏艰辛,一往直前的挑山工仿佛出现在我的面前。</p> <p class="ql-block">父亲的第二件宝是歇脚用的“打杵”。打杵,是旧时送货经挑夫(货郎)和农民背东西时使用的一种工具,和拐杖的用途相同,形状如“T”形。一般农民在背东西的时候累了,就把“打杵子”放到背篓的底部,降低双肩的压力,起到不用放下背篓就能休息的作用。打杵呈“T”字形,只需要稍微加工,便可派上用场了。肩上百来两百斤的负重,在体能无法支撑的时候,将别在腰间打杵往地上一杵,整个重量就完全转移到打杵身上。可以长吆一声当地独特的歇息号子“嗨哟哟,打起来哟!”。</p> <p class="ql-block">父亲的第三件宝是装日用百货日杂的竹子制作的竹篓篓和绳子。</p><p class="ql-block">父亲向山里人家送食用油用的桐油油,油过的竹篓子:蔑医把油篓篓编好以后要贴好几层鲁皮纸,用桐油油好几次,以防止漏油。油篓篓上面还有竹编的盖子,也要贴纸和用桐油油,油篓篓体积比较大,一般一个要装60斤左右的油。</p> <p class="ql-block">和父亲一起出城进山的货伴老黄,一边手摇波浪鼓,一边大声地吆喝着:拨浪浪,拨浪浪!嗨!嗨!要啥有啥,快来哟!袜子鞋子和毛巾,香烟火柴水果糖……,好东西多的很啊!</p><p class="ql-block"> 随着几声清脆的拨浪鼓的敲击声和着几声浑厚的吆喝声,宁静的小山村忽然间热闹了起来!听着这熟悉的声音大家都知道这是老黄来了!</p> <p class="ql-block">挑着百货进山来,山民老少乐开怀,</p><p class="ql-block">日用百货样样有,不用迈步进城买。</p> <p class="ql-block">谷城县紫金山区,离老河口150里,是父亲到保康送货的必经之地,父亲进山时常在这儿住宿,所以2020年5月,我的一家人,专门到此游览了一番。</p><p class="ql-block">图片左至右雷进军丶雷丹、李雨果、李大强。</p> <p class="ql-block">谷城县紫金镇。</p><p class="ql-block">图片左至右雷丹、雷一声、李雨果、雷进军。</p> <p class="ql-block">图片是离老河口市200里外的保康县镇坪,这是父亲经常送货上门到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深山老林保康县过渡湾,是父亲常落脚的山区。</p> <p class="ql-block">图片是数百里外与湖北省郧阳地区(现十堰市)交界的陕西省风光旖旎的白河县,父亲进山送货途中常在此歇脚,父亲不只是到过白河县,还到旬阳丶安康和商洛地区的一些县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