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

翰墨随缘

<h3>  电视机普及到千家万户已是几十年前的事了。现在,看新闻看电视剧几乎随处可及,早已不再傻傻地呆在电视机前,等候着电视节目的准点播出。现在,电脑、手机悄然成为观赏视频的新宠,而且可以自主选择、随时播放,比看电视简易方便快捷,也随性了很多。</h3> <h3>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电视机尚是个稀罕之物,看电视也算是个难得的事。 大约是1975年吧。我们公社有一个机械厂。机械厂买了一台上海牌电视机,黑白的,尺寸也不大,摆放在会议室的橱柜里。一到晚上,会议室里挤满了人头。除了厂里的上班、值班的工人,大多数是来自于周边的群众和学生。厂里的电视还不能保证天天开放,有时停电,有时厂长不在家,看不了电视是常有的事。电视节目也少得可怜,只有用户外天线收到的几个频道。一天晚上,我们看到节目预告,说明天晚上将播放电影《战上海》。第二天晚上,会议室已容纳不下这么多人。厂长临时决定,把电视机移到会议室走廊上,方便更多人观看。大约看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停电了,但观众们都舍不得离场,巴望着电马上就来。厂长看着众多人企盼,立即安排启动发电机。发电机电压欠稳,电视荧屏多了一些波线,雪花也大了一些。但观众的兴致丝毫不减。《战上海》看结束了,观众纷纷向厂长表示感谢!</h3> <h3>  1976年对我国来说是一场灾难。周恩来、朱德、毛泽东三位伟人相继离去,全国人民沉浸在无比悲痛之中。9月10日起,公社轧花厂把电视机架在室外的大桌上,来自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少聚在电视机前,一边收看电视新闻,一边默默地默哀、抽泣,现场鸦雀无声,只有电视节目主持人那微缓低迴浑厚的声音和哀乐此起彼伏。观众持续地用各自的方式寄托着悲痛与哀思。连续几天晚上,轧花厂的电视机都在不停地播放着全国各地悼念毛泽东主席的新闻。到场的观众也越来越多,但现场一片寂静,井然有序。 1980年,我到公社参加工作了。从自己家到公社也就3000米左右,我却很少回家。因为晚上在公社会议室可以看电视,对我来说就是一种享受。公社的电视机是彩色的,好像是日产东芝牌的,荧屏也比厂里的要大一些。1983年春节,中央电视台举办了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由于之前已有不少预告宣传。那时候我还没结婚,家里也没有电视机。大年三十,我早早吃了年夜饭,赶到公社会议室。会议室已坐了不少人,静静地等待着春晚亮相。毕竟是中央电视台晩会,又是彩色的,整场节目看得大家目不转睛,掌声不断,连声叫好!自此至今,我一年不落,都完整的收看了历届春晚。当然以后的春晚我都是在家里与家人一起收看的。</h3> <h3>  我现在已退休,回归社会,回归家庭,但看电视的热情却丝毫未减。现在好了,如果偶尔落下了什么,随时可以通过电视回放或手机弥补遗缺。除了看看新闻,偶尔还会追追剧。像《觉醒年代》、《问苍茫》、《跨过鸭绿江》、《大转折》等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连续剧,我已复看了几遍。每看一次,都觉得我又受到了革命传统的教育与洗礼。 我喜欢看电视。因为电视里有生活,有人生,有历史,有文化,有情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