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不能不講究

上官周美术馆 曹燮

<p class="ql-block">書籍的外观如同人的臉,因此封面設計顯得尤為重要。儘管書籍禎裝設計屬於美術設計範疇,但對於廣大文學创作者而言,出版书籍时,切勿輕視封面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如果出版書的內容可觀,又有與之相對匹配的封面,無疑會為作品加分,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就像一位儀表堂堂的男子,如果衣著得體,更加顯得气韵不俗,給人留下好印象。反之,如果封面粗製濫造率性随意,即便作品內容不錯,也會顯得美中不足,給人第一印象欠佳,如同见一位不修邊幅的女性,蓬頭垢面的令人生畏。可見,封面的优劣直接影響到書的格調,雅俗之间,立等可見。不難相象,手釋書卷,封面的品质不但會影響讀者的外在觀感,也会左右讀者的閱讀興致,直接影響到讀者的心灵和情绪,也從側面驗證了讀者審美層次的高下。當然,這屬於美術設計範疇。對於普通人而言,不能要求太高,但力求格调不至于恶俗,毕竟讀书是件儒雅之事。當我們購買的書籍多了,上書店翻閱的書籍多了,自然而然便會提高審美能力,這種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平時養出來的。隨著自己編書的增加,便逼迫自己琢磨起封面設計來。</p><p class="ql-block">儘管設計既不是我的專業,也不屬於我的特長,因為對美術事業的興趣愛好,這些年來,單福建美術出版社就出過三四本畫集,而那些封面几乎都是自己設計的,雖達不到滿意,但總算还能勉強應付,不至于被人詬病。</p><p class="ql-block">近十年來,幾乎平均每年編一本書。在小縣城,要請專業人士設計是件艰難之事,求人不如求己,還是自個兒多揣摩吧!凡事皆有緣由,说到写这篇文章,又讓我追忆起二十年前出版第一本書時的情形。 </p><p class="ql-block">那時,我尚在法律出版社《法律與生活》雜誌社上班,因以前的採訪對象余祖亮的故事觸動了我,於是我辞去工作,回福建採寫。脫稿後的首要任務便是為它設計一個理想的封面。朋友李柏光博士便推薦我找LC工作室。LC和李柏光朋友和老鄉,當年李柏光作為一位出版商,已經出版了數十本譯著,封面設計均出自LC工作室。那時,中國社會出版社決定出版我的书稿,李便向我舉薦了對方。我找到LC後,把書的大致內容和自己的構思告訴對方,並提供主人公的兩張圖片。沒過幾天,LC就把封面設計樣稿發給我過目。我從他設計的三個樣稿中選了一個,稍作修改後便交給了社会出版社的張承主任。其實當時那個封面我是不滿意的,感到設計得很平淡,但奈何自己不会,也就只好将就了。不過書出來後,因获得了眾友人的幫忙,六千餘冊大部分銷磬,收获了十萬元的回報,而書號費和印刷費皆為友人赞助,在當年,這種回報算相當可觀了。此後,我便開始琢磨起封面設計,因为它很可能直接影響到我的收入。如按當年LC工作室的標準,似乎技術含量並不高,難度也沒那麼大。為方便起勁,後來就开始偿试設計自己編的書。如果不是要求很嚴格,我還是寧願麻煩自己,也不願麻煩別人帮忙设计。接著我用一本書的封面為例加以說明。這雖說是個人經驗之談的土辦法,但很實用,操作其實也並不難。</p><p class="ql-block">比如我手头編的《雕版印刷重鎮一一四堡》一書,參考以往出版的幾本相關書籍封面後來發現:有些是採用雕版版心當主圖的,因版心呈黑色,作主圖會使封面呈現出黑氣,畫面沉重缺乏輕盈感,看了令人感到壓抑沉悶,感覺內心擁堵,既不透氣,又無美感。因而我放棄了這種念頭。第二種是用一堆雕版印刷的古籍作封面,以此為主圖雖很直觀,一見封面便知內容,但讓人感覺零亂花哨,缺乏潔淨與含蓄之美。同時如以純照片(比如雕版印刷馆外景)為底圖,在视觉上无论图放上或下,整个画面太过沉重且直白,既缺乏層次感,又顯得單薄,没有回味的余地,就像一位缺乏修養又不修邊幅且淺陋的女子,没有多少人会对她产生好感。於是想從古籍善本裏去找畫面元素。初步構想是:從古籍裏選一張主圖,主圖必須是美的,內容越簡單越好。古籍泛黃的陳年舊紙作為底層,那它上面雕版印刷的圖文為第二層,因雕版印刷是黑色,如果借助圖文基礎(或淡化),將書名和編者用朱紅或孔雀藍仿宋標注,那便呈現出了三個層次,那封面便由平而逐漸變得更加丰富立體,如此層次問題便迎刃而解。因書名有雙引題“連城鄉鎮文化系列叢書”和“雕版印刷基地”和主題“四堡镇”,因此第一個次引題要小主引題一至二號字,而主題又要大主引題兩號字,字體也得變化,小引題用楷体,大引題用仿宋,而主題既可用黑宋,亦可採用黑體,这样主次分明,主体便突显了。如此三者從右往左豎排,与古代雕版印刷形式相吻合。那所選圖右邊的文字“馬皇后”三個字就必須去除,而左邊的文字則必須留著,否則讀者看不出此圖與書籍的內容有關聯。而且選圖也頗有些學問,值得一提。</p><p class="ql-block">原想採用上官周《畫傳》裏顧虎頭那張圖,畫面人物有飄逸的動感,而電腦裏此圖已無法打開,只好選虞姬那張圖,因為畫面有舞劍的動感,又因為文字居右,會與書名起衝突,一旦刪除文字,讀者會誤認為那只是一幅美人畫,畫面雖佳,但未免俗氣。於是轉而選了馬皇后這張圖,此图正好也能達到美而雅之效果。如果裁切了左邊文字,此圖依然會讓人無法產生與雕版印刷的關聯性。最後依然保留原版的眉框線,只有保持原線框,讀者一眼便能看出那是雕版印刷古籍中的一頁(借代),這樣,這本書封面的雛形便逐渐呈現在眼前了。接下來是調整畫面字體,排放位置,強調主要突出的部分,淡化次要元素,讓讀者感受到協調、儒雅和自然之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