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之结,千水之源——“极端之地”帕米尔高原

大平旅摄

<p class="ql-block">帕米尔高原,一个令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p><p class="ql-block">熟悉的只是教科书中屡次出现的张骞、班超、唐玄奘、马可波罗等那些可歌可泣的历史往事。</p><p class="ql-block">陌生的却是遥远如天外,不知其什么模样。想象着帕米尔高原是那一望无际、直入云端的高海拔台地。</p><p class="ql-block">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除了那些高耸入云的山锋,剩下的就是河谷和山间盆地,“帕米尔”就是“高山草场”的意思。是啊,对于古代的游牧民族来说,最重要和最关心的也只能是草场了。</p><p class="ql-block">本次的帕米尔之游,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帕米尔高原不仅是平均海拔高度不亚于青藏高原的“世界屋脊”,还是多方面形成强烈对比反差的“极端之地”,突出体现在以下方面:</p> 01.极端干旱荒原Vs中亚水源中心 <p class="ql-block">帕米尔高原高海拔的“万山之结”和严寒的气候,拦截了来自大西洋、地中海、黑海和北冰洋的湿润气流带来的降水,使得帕米尔高原内部及下风向区域气候极端干燥,而所拦截水汽又在各高山之巅累积形成1085条冰川,总储水量高达25000亿立方米,冰川融水催生出奔流四方的江河,帕米尔高原却又成为“千水之源”,是中亚水源中心。</p> <p class="ql-block">帕米尔高原,在地理专家口中有另外一个称呼:帕米尔山结,是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兴都库什山和天山等五大山脉汇集交结而形成的巨大山结,平均海拔高度在4500米以上,其上的乔戈里峰更是海拔8611米,是世界第二高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帕米尔高原以萨雷阔勒岭的山脊为地理分割线分为东、西两部分。东西帕米尔高原在地形地貌和气候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西帕米尔高原是西风带的迎风坡,大西洋、地中海的暖湿气流在此被抬高形成丰沛降水,年降水量可达1000毫米以上,水流切割形成高山-峡谷为主的地形;</p> <p class="ql-block">而东帕米尔高原更突出的表现为严寒和强烈的大陆性高山气候,其地形主要是高山-宽广谷地,因为高山拦截西、北两方面吹来的湿润气流,年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气候极端干燥,成为草木不生的荒漠,东麓下甚至形成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p><p class="ql-block">这一点倒是没有让我意外。</p> <p class="ql-block">让我意外的是,在帕米尔高原上,我看到了那么多的河流、湖泊和湿地!</p> <p class="ql-block">被帕米尔高山拦截的水汽在强风和严寒的共同作用下,在山巅凝结,经过亿万年的沉积,形成巨大的冰川,山地冰川融化使许多荒漠河流得到水源。</p> <p class="ql-block">高原东部的冰川融化、汇聚的木吉河、塔什库尔干河等河流切开昆仑山,流入塔里木河,形成帕米尔高原的东流水系;</p> <p class="ql-block">南部的冰川融出的众多河流汇入印度河,最终冲出喜马拉雅山,构建成帕米尔高原的南流水系;</p> <p class="ql-block">而在帕米尔高原西部,许多自东向西的河流,沿着弧形山脉之间倾泻而下,汇入喷赤河、阿姆河、锡尔河,成为帕米尔高原的西流水系,并形成星罗棋布的大、小湖泊。</p> <p class="ql-block">大自然就是如此任性,制造出如此强烈的对比和反差。</p> 02.荒凉死寂高山Vs生机勃勃河谷 <p class="ql-block">干旱和严寒造成帕米尔高原内部平均海拔以上的区域严重荒漠化,特别是东帕米尔高原,一眼望去,上面是闪着森森寒光的雪山,中间是狰狞的裸岩和颓败流落的高原山灰,极端的单调、荒凉、死寂。</p> <p class="ql-block">这个就是网上所说的“帕米尔之眼”,确实有挺强的压迫和冲击力。</p> <p class="ql-block">然而,在河谷地带就不同了,这里的天,这里的河流和湖泊,格外显出“高原兰”的瑰丽。这里的草木受到冰川融水的浇灌和滋润,焕发出勃勃生机,也努力的呈现出各种色彩来装点宝贵的生命,青翠的、墨绿的、金黄的、艳红的,其气势仿佛要冲破高山和荒漠的包围和封锁。</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居住的人们也是可敬的,他们需要克服高海拔和极端恶劣天气的影响,同时还肩负着守边的重任。</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牛羊也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们认真地啃食着看起来很是菲薄的牧草。</p> 03.东西阻隔屏障Vs丝绸之路枢纽 <p class="ql-block">帕米尔高原北连天山、南接青藏高原,形成一道天然屏障,隔离了东西方,既避免了东西方文明产生大规模陆路冲突,又使得东西方文明走出不同的道路,形成各自的特点,保持了世界文明的丰富多彩。</p> <p class="ql-block">另一方面,还是有一部分先贤大能,在坚定信念和好奇心的驱使下,前仆后继、顽强拼搏,终于在这鸟都无法飞越的高原,探索出一条通道,这条通道逐渐成为“丝绸之路”,虽然艰险,却也实现了东西方文化和经济的小规模交流。</p> <p class="ql-block">这天然屏障于是也成为东西方沟通交流的咽喉要道。</p> <p class="ql-block">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后,这条通道的地位虽然被削弱,却无法被完全取代。在新时代,过去的羊肠小道已被开辟为高速公路,如今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跨越帕米尔高原的铁路也在兴建中。</p><p class="ql-block">虽然帕米尔高原这个屏障难以消除,但“丝绸之路”却会越来越宽广,越来越快捷、通畅。</p> <p class="ql-block">可以相信,帕米尔高原将会离我们越来越近,让我们越来越熟悉。</p> 感谢雅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