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博物馆位于喀什市天山西路,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15100平方米,藏品5300余件,2021年5月新馆布展完毕正式对外开放,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博物馆分四层,藏品收藏范围上至旧石器时代晚期、下至近现代,不仅可以领略喀什悠久的历史文化,还能感受到喀什今天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 昆仑流韵·古道遗珍--喀什历史文物陈列”是其基本陈列,全方位、详尽地展示了喀什地区从古至今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br> 距今1万年前后,喀什地区就有人类活动。这些是塔什库尔干县库孜滚遗址采集的旧石器时代(距今约170万年-1万年)的石片。<br> 疏附县乌帕尔镇采集的石鏃[zú],距今约10000年一4000年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遗存主要以细石器为主,即,细石叶、细石鏃、刮削器等。<br> 馆内一级文物,新石器时期(距今约10000年-4000年)的马鞍形石磨盘,在疏附县乌帕尔镇都吾力克遗址采集。其中部低,两端高,用灰色砂岩磨制。<br> 夏商周时期,新疆天山南北先后进入青铜时代及早期铁器时代,在塔什库尔干县下坂地墓地出土的商周时期(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56年)的陶罐、陶碗。<br> 商周时期(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56年)的玛瑙珠①④、琉璃珠②③、骨珠⑤。自塔什库尔干县吉尔赞喀勒墓地出土。 祖柄石杆[chǔ],青铜时代(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046年),自疏附县乌帕尔镇柯克孜贝西遗址采集。 玉石之路以新疆和田为中心,向东西两翼运出和田玉,向东到达中原地区。“玉石之路”有着6000多年的历史, 早于“丝绸之路”三千年。 古书记录的新疆历史<br>《史记》(卷一百二十三)<br>大宛之迹,见自张骞。张骞,汉中人。建元中为郎。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酒,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br> 建元三年(前138年),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欲联合攻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经匈奴,被俘,逃脱,又被俘,前126年匈奴内乱,张骞趁机逃回汉朝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后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br> 张骞墓位于陕西汉中市城固县博望镇饶家营村。《张博望侯碑记》録文: 张骞墓座北朝南,南北长35.6米,东西宽20米,高5米,成复斗形。<br> 张骞墓前竖有石碑三通,正中一通,上刻隶书“汉博望侯张公骞墓”。左侧有碑“汉博望侯墓碑记”。<br> 《汉书》(卷九十六)<br>汉兴至于孝武,事征四夷,广威德,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其后骠旗将军击破匈奴右地,降浑邪、休屠王,遂空其地,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后稍发徙民充实之,分置武威、张掖、敦煌,列四郡,据两关焉。自贰师将军伐大宛之后,西域震惧,多遣使来贡献。<br> 东汉时期,北匈奴屡犯边疆,东汉王朝为彻底解决边患,出兵反击北匈奴,并派班超出使西域,以断匈奴臂膀。班超凭借着其出色的外交和军事才能,再次打通西域,并在西域经营三十多年,被朝廷封为西域都护,封爵定远侯。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长安或洛阳,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被命名为“丝绸之路”。 疏勒军民挽留班超<br>东汉永平十八年(75年),汉明帝亡,政局不稳。西域局势复陷入动荡。新即位的皇帝恐班超孤兵无援,遂下诏西域汉军东撤内地,西域各地惊恐。班超行至疏勒,都尉黎弇(yǎn)闻讯则以刀自尽,至于阗,王侯以下皆号哭泣道:“依汉朝使臣为父母,诚不可去矣。”抱住班超马腿哭求,希望班超同汉军留下来与他们休戚与共,共同抗击匈奴。<br> 春秋时期的铜鍑 一级文物<br>疏附县乌帕尔乡霍加阔那尔遗址采集<br>铜鍑是春秋时期游牧民族的生活用具,除用作烹饪炊具外,兼作盛食器,祭祀礼器。目前,此种器物在喀什地区出土仅此一件。<br>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府或直接设置机构管理西域事务或由河西割据政权设置机构管理西域。中央政府政令在西域畅通,西域与中原维持着“无岁不奉朝贡,略如汉氏故事”的局面。<br>《北史》(卷九十七)<br>...太延初遣使来献自后贡使不绝...<br> 南北朝三耳压花陶罐(镇馆之宝 一级文物)<br>这件珍品从佛教文化遗存亚吾鲁克遗址出土,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喀什历史的多元文化荟萃、多种宗教融合的特征。<br> 陶罐高57厘米,口径28厘米,底径19.5厘米。宽盘口,近似喇叭状,高束颈,贴塑带状三耳,耳顶与口沿底部贴塑有人头像,小平底,肩至腹刻划花草纹,腹部一周有十个不同形态的人物头像,表情丰富。<br> 唐朝先后设置安西大都护府和北庭大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唐朝在西域设置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巩固和加强了对西域地区的管辖,丝绸之路进入全盛时期。<br>巴楚县托库孜萨来遗址采集的唐代泥塑佛头像。<br> 立髻(jì)泥塑佛头像 二级文物<br>时代:唐(公元618年-907年)<br>巴楚县托库孜萨来遗址采集<br> 如来泥塑佛头像 一级文物<br>唐(公元618年-907年)<br>巴楚县托库孜萨来遗址采集<br>头像高14厘米,宽9厘米,厚7.5厘米,发髻高而圆,浓眉,双目微睁,眉清目秀,五官端正,面带微笑,嘴唇通红逼真。<br> 刻划几何纹三耳陶罐<br>唐(公元618年-907年)<br>塔什库尔干县采集<br> 唐代的西域屯田使西域的驻军靠屯田经济实现了自给,同时又促进了边疆的稳定、西域的开发以及民族的融合,使得唐朝在安史之乱衰败后,仍创造了坚守西域近半个世纪的奇迹。 唐代丝绸之路新北道形成,喀什位于丝绸之路南道和中道的交汇处。是中西经济、文化、交往交流的大动脉,这种交流交融不仅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互相了解和团结,还为气势恢宏的盛唐气象注入了新的活力。<br> 菩萨与两飞天佛教故事群像(泥塑)<br>年代:公元6-7世纪<br>出土地点:托库孜萨来佛寺遗址<br>现藏地:法国巴黎吉美国立东方美术馆<br> 唐代叶颈单耳陶壶 二级文物<br>喀什市伯什克热木乡汗诺依古城采集<br> 唐代石膏浮雕佛说法图墙砖 二级文物<br>巴楚县托格拉塔格山佛寺遗址采集<br>框内四个人物形态不一,有蹲有坐,手持不同的物件。<br> 唐代石膏浮雕天王像 二级文物<br>巴楚县托格拉塔格山佛寺遗址采集<br> 唐代石膏浮雕伎乐菩萨像 二级文物<br>巴楚县托格拉塔格山佛寺遗址采集<br> 双耳扁陶壶<br>宋(公元960年-1279年)<br>喀什市亚吾鲁克遗址采集<br> 饰缂丝边缘绢棉长袍 一级文物,北宋 。棉袍开襟、方领、窄长袖,棉布为里,绢为面,面和里子之间衬着羊毛,后下摆中间都镶嵌着缂丝编织的花草纹。<br> 明约路碑。清光绪三年(1877),刘锦棠率部于今新疆喀什市西50公里的明约路消灭阿古柏政权,光复南疆的纪功碑。 “明约路”维吾尔语意为“要隘”。 明代三彩陶罐 一级文物<br>喀什市采集<br><br>在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元明时期,先后管辖喀什的地方政权察合台汗国与叶尔羌汗国都臣属于中原政权,与元朝、明朝保持着密切的联系。<br> 1755年清朝平定了准噶尔,1759年清朝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统一天山南北;1762年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作为新疆地区的最高军政官员管辖天山南北。清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了对新疆的管辖和治理,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兆惠(1708-1764年),字和甫,满洲正黄旗人,姓吴雅氏,乾隆朝著名的满族将领。在平定准噶尔与平定大、小和卓战役中,建立了丰功伟绩,成为清朝统一新疆的头等功臣。乾隆帝制御诗日“济尔哈朗,喀喇乌苏,两番袭迫,均保无虞。以智济险,以诚感众,卓哉崇勋,辟我提封。”<br> 清代 青花牡丹花卉纹罐<br>喀什市征集<br> 清代 铜萨玛瓦尔(“萨玛瓦尔”是维吾尔语音译词,原词义为“自己煮茶的炊具”)<br> 喀什市征集<br> 清代 錾刻花草纹铜盘<br>喀什市征集<br>铜盘高3厘米,直径39.5厘米,用黄铜以模压锻打制成。盘内剔刻有七层各种花卉图案组合和维吾尔文铭文。<br> 清代錾刻花草纹铜洗手壶和接水盆<br> 清代 蟒纹缎长袍<br> 民国时期织毯:绘像中华产业图,各省地图上面织有特产动物和植物。<br> 新疆各族民众、各族各界爱国人士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维护和发展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1年喀什区民众抗日救国募捐委员会收款证存根(仿制)<br> 毛主席1952年8月30日给疏附县帕哈太克里乡农民的回信(仿制) 1952年毛主席给赛福鼎同志的回信(仿制)<br> 西域回响·丝路长歌——中国新疆历史民族宗教文化专题展,是常设的另一个展览,其内容扩展到整个新疆,介绍中国历代中央政权对新疆的治理。<br> 这件国宝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复制品)东汉晚期至三国(2世纪中期-280年),1995年和田民丰县尼雅遗址1号墓地出土 (用我在和田博物馆拍的照片替代了原馆内照片)<br>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字纹铜镜(仿制)<br>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玛纳斯县出土<br> 北凉承平十三年沮渠封戴墓表 <br>吐鲁番市阿斯塔纳墓葬出土<br>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东汉扶风平陵县(今陕西省咸阳市)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40岁“投笔从戎”,在西域三十一年,在内平定诸国内乱,对外抵御强敌,威信很高。被封为定远侯,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和守护者<br> 《西游记考证》<br> 伊犁将军驻节的惠远城 清 伊犁霍城县<br> 伊犁将军府 清 始建于1882年,占地面积19973平方米,霍城惠远镇<br> 汉代车师贵族墓葬 <br> 焉耆人供养像(摹本) 约公元11世纪<br>来源:七个星石窟<br> 于阗国王李圣天及皇后曹氏供养像(摹本)<br>五代(公元907年-960年)<br>来源:敦煌莫高窟第98窟<br>公元912年,尉迟僧乌波(李圣天)继位为“于阗王”,自称唐朝宗属,随唐朝国姓李,是于阗和中原内地天下一宗观念的体现。公元938年,李圣天谴使向后晋朝贡,后晋册封其为“大宝于阗国王”。<br> 于阗人供养像(摹本) 唐(公元618年-907年)<br>策勒县托鲁普克墩佛寺遗址出土<br> 焉耆女供养像(摹本) 约公元 11 世纪<br>来源:七个星石窟<br> 镶红宝石金面具(突厥人或悦殷人) 北朝 昭苏县波马黄金墓出土。<div> 石面具(契丹)西辽 昭苏县小洪那海草原出土<br></div> 林则徐像<br>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清代后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民族英雄。在湖广大力禁烟,虎门销烟,抗击西方入侵。禁烟后曾被构陷革职,遣戍伊犁。他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br> 展厅外走廊的浮雕墙表现了众多喀什丰富的历史文化故事,包括历史名人、商贸往来、宗教传播、艺术交流、民族和睦等。遗憾的是没有故事介绍。 喀什是古代欧亚大陆各民族交流、融汇的重要地区,是中华文化汇集、积淀并向西传播的门户,自古以来就是多元文化荟萃、多民族、多种宗教并存之地。这里的人民和新疆各民族一起,共同开拓疆土、抵御侵略,保家卫国,开发建设了伟大祖国的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和灿烂的中华文化。<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