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06)跃进篇

龙音

<p class="ql-block">  大跃进是中国经济建设史上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集中在1958-1959年。初衷是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改善人民生活。当时,大跃进和总路线、人民公社化运动合称“三面红旗”。那个年代是口号的年代,要“超英赶美”,工业“以钢为纲,“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农业“以粮为纲”。锦西地区当时是四大一拔:大炼钢铁,大搞深翻,大兴水利工程,大办食堂,拔白旗(把一些坚持实事求是,反对浮夸的或有所谓资产阶级观点的人,当做“资产阶级白旗”进行批判斗争)。</p><p class="ql-block"> 这场群众运动错误的估计了中国的发展形式,盲目追求高指标,成天放“高产卫星”,结果使国民经济基础元气大伤。</p> <p class="ql-block">  大跃进是全民总动员的年代,是轰轰烈烈、红旗飘飘的年代,是豪言壮语的年代,场面十分壮观。我当时读初中,亲身经历了这个年代,留下了深刻印象。</p><p class="ql-block"> 一是大炼钢铁。1957年全国钢产量只有535万吨,要在一年内完成翻一番的任务谈何容易,只能是工厂、机关、学校、部队,男女老少全民齐上阵。当时土高炉遍地开花,城镇乡村街道田野,到处都摆开炼铁炼钢的战场。据统计,1958年全国共有数百万座土高炉,近一亿人参加了大炼钢铁的狂潮。我看到过土炉炼铁炼焦,那真是土法上马,家庭做饭用的风匣当鼓风机。后来完不成任务,干脆把家里的铁锅等旧的铁制品砸碎扔炉子里炼。我们学生也有任务,淘铁砂。冬天,坐生产队的大车到沙河营,找到干枯的河床,把上面的黄沙扒掉,小心翼翼的把露出来的黑色细沙刮在一起装进布袋子里。带回家后,在水井旁,像淘米一样,用簸箕把铁砂淘出来(铁砂比重大),交到学校,作为炼铁的原料。学校还组织我们到塔山火车站附近的贡屯,开采铁矿石,连续在农村吃住一段时间。</p><p class="ql-block"> 二是深翻土地,目的是为了提高产量。学校组织我们到锦西连山河北(现在东城区),那时河北除北大营以外,都是农田。深翻土地约一锹半深,把生土都翻上来。据资料统计,大搞深翻时,有一天,锦西就出动5万人。</p><p class="ql-block"> 三是兴修水利工程。现在多数小水利工程都是那时候修的,还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我们学校停课到东官沟修水库,位置在现在高速公路东出口附近,大约在殡仪馆西北面的山沟里。用柳条编的土篮子挑土,男女同学比着干,肩头磨的生疼,家里给做一个厚厚的垫肩。那时我年龄小身体弱,担子一上肩,压得我来回乱晃。后来老师让我往篮子里裝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大跃进时期,各方面工作都要跃进,扫盲活动也掀起一个高潮。我们晚上要到居民家里,当小先生,教不识字的人认字。还是有效果的,资料显示,建国初期我国人口中80%是文盲,以前没进过校门,经过几次扫盲,后来基本能看报了。</p><p class="ql-block"> 大力开展除四害的爱国卫生运动。四害是指老鼠、麻雀(后来改为蟑螂)、苍蝇、蚊子。消灭麻雀靠发动群众敲锣打鼓轰赶,消灭苍蝇靠在厕所附近地面挖蛆。我们学生也有任务,验收的方法是上交老鼠尾巴、麻雀腿。</p><p class="ql-block"> 再有就是人民公社化中的共产风,人们盼望好生活,恨不得一下子就“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当年河北徐水实行全民供给制,引起很大震动,纷纷效仿,我们锦西地区是大办食堂,(吃饭不花钱)。我父亲他们工作组在寺儿卜,我去过一次,寺儿卜也在吃集体食堂。</p> <p class="ql-block"><b><i>  我保存的1958年10月4日辽宁日报</i></b></p><p class="ql-block"> 特殊年代有其特殊的文化,当时流行大跃进民歌。都是豪言壮语,比喻的语言十分夸张。例如“种个南瓜像地球,架在五岳山上头,把它扔进太平洋,地球又多一个洲。”“深耕细作产量高,一颗玉米寄云霄;彩云拴住玉米腰,吓得月亮弯弯腰”。报纸、广播、墙报、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可听到这样民歌。我也写过,已经回忆不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大兴放卫星的浮夸风,实际就是吹牛说大话假话。比如,有资料说1958年6月河南小麦亩产放出3530斤的“卫星”,9月青海就达到8585斤。云南一公社的中稻亩产竟达到6万斤。真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