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忆童馨】晒 薯 干

和风细雨

<p class="ql-block">文 字 和风细雨</p><p class="ql-block">图 片 原创+网络 </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5809278</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近日,女儿下班对我说:“妈,陕北延安农户种植了新品种香蕉红薯,我们买些回来,一是尝尝鲜,二是也算对老区人民的支持。”我说好啊,咱们吃吃“香蕉红薯”到底啥滋味。</p><p class="ql-block"> 于是两纸箱“香蕉红薯”很快到家。</p> <p class="ql-block">  箱内有两种红薯,个头一大一小。当日蒸煮吃,小个的显然是“香蕉红薯”,浅红色皮,薯肉是浅黄色,口感“软糯香甜”。软,如香蕉般软滑,一点不噎人;糯,像掺了糯米粉,细腻、爽口、甜蜜蜜。</p> <p class="ql-block">  个头大的红薯是另一个品种。因买的多一时半会吃不完,而厦门冬天气温较高不好储存,很快会发芽或霉烂,正发愁如何处理,忽然想起60多年前,我儿时家中的储存很久的办法一一“晒薯干”。</p><p class="ql-block"> 思绪一下子回到半个多世纪前: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多少人家揭不开锅,我家哪来的钱买红薯?去哪里买?为什么要将红薯晒干……往事如昨,全都浮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父亲为了讨生活毅然决然只身远赴新疆,从江苏镇江到新疆乌鲁木齐,再到克拉玛依,当时火车只通到兰州。后改乘汽车、卡车,乘驴车,马车……辗转一个多月才到了新疆,找到了一份在野外石油勘探队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这边家里有八口人,上有白发苍苍的失明老奶奶,下有有嗷嗷待哺的婴孩(小妹才两个月),兄妹六个,最大的大姐只有12岁,可想而知家中困难有多大,母亲的压力有多大。没多久三年自然灾害来了,每人一天只有几两粮,家家户户只得“瓜菜当粮”。</p><p class="ql-block"> 这瓜菜自家种不够吃,要出去买,要花钱。全家人尤其是母亲每月最盼的一件事,是父亲寄钱回来。当年我最爱听的一句话就是,“丁巧珍!拿图章”。丁巧珍,我的母亲。邮递员刚迈进村口就高喊。我家是村子第一家。拿到汇款单后,妈妈便吩咐我和大妹妹两人去邮局取钱。那年我10岁。乡下没有邮局,要步行十几里去镇江城里邮局取。这是一笔不小的数字,40元那,这是父亲一个月的工资加野外津贴啊,他每月只留下几元伙食费,其余全寄回家了。我和妹妹深知妈妈的嘱咐,路上千万小心别弄丢了。一路上我和妹妹提心吊胆,十分谨慎,不敢多看路边风景,不敢玩,心想,千万不能搞丢。妹妹将钱捂在胸口,我在后紧随她,目不转睛盯着,生怕发生意外,直到安全到家,才舒一口气。母亲接了钱,夸了我俩,显然愉悦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母亲有了钱,夏天买南瓜,秋天买萝卜,一家人马马虎虎填肚子。</p> <p class="ql-block">  像这十冬腊月,就买红薯。我们家是圩区,不是沙土地,红薯好吃比不上山区沙土种的,而山区离家十几公里,买上后全靠人挑担回来。两筐红薯八、九十斤重,身体本来就瘦弱的母亲,每次都累得气喘吁吁,满头是汗。后几年,我大姐十五六岁时,接过了母亲的担子。</p> <p class="ql-block">  萝卜、南瓜,吃的时间不长,比不过红薯。这红薯可真是活命的好东西,从冬月、腊月,一直吃到来年三、四月,度过整个春荒。</p><p class="ql-block"> 鲜薯存放不能持久,天太冷会冻坏,稍一暖和又会长芽,还容易腐烂。红薯一坏就非常苦不能吃了。过去谁家都没有防冻保暖设施。好在劳动人民最聪明,祖辈传下来保存长久的办法一一“晒干”,它最简单最有效。</p><p class="ql-block"> 人多好干活,五姐妹个个爱劳动,从四、五岁就会做家务,大家分工负责一齐上手,大姐二姐负责切片、切条,我和两个妹妹负责洗和晾晒。</p><p class="ql-block"> 洗红薯的滋味多年后难以忘却。大冬天的,气温快接近摄氏零度了,手伸到水里,彻骨地冰啊。洗好红薯后,手冻得通红,指头肿得像胡萝卜。好在向大人学习、掌握了小技巧:将不多的红薯放进篮子里,使劲抖动一一下水一一拎起一一再抖动,再下水,最后将一些“顽固派”、即还有泥巴的红薯用刷子刷一刷,最后再下水抖动,干干净净。虽然要重复多次,虽然手冻难忍,但身上暖和,是出力带来的。最后拎着篮子送给姐姐,进行下一道工序。</p><p class="ql-block"> 家中有院子,太阳又好,放在竹晒垫上让太阳晒,一周时间,完全干燥,听着抖起来有脆响,预示大功告成。</p> <p class="ql-block">  红薯干煮稀饭,一开始觉得好吃,筋道,有嚼头,有甜味,吃了上学去还不觉得饿。但是天天吃,整个一冬天早晚稀饭里都有它,首先肚子有意见了,然后嘴里时不时冒酸水,特别盼望母亲煮顿白米粥,但不敢吱声。为什么呢?因为母亲自己不搞特殊。一个12年生了七胎存活6胎的母亲,劳动直到临盆。生娃坐月子,没有好茶饭,还要劳动,落下了一身病。胃不好已多年,吃了红薯不停返酸水吐酸水,也没有白米粥吃。她能让家里天天锅盖能揭开、孩子们有个饱肚子,已经是纯农户妇女羡慕不已的事情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瞧瞧今天的红薯干,既好看又好吃,超市里随便买。同样是红薯干,其作用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应该感恩父母,在那特定的年代,有红薯和红薯干让少年的我不饿肚子,安心地去上学读书。我应感恩伟大的时代,使自己以及我们的后代再不要用红薯干去裹腹了。如今的红薯、红薯干只是用来尝鲜、保健、休闲的食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