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油布伞

淮南艺路同行影视传媒

<p class="ql-block">在皖南地区泾县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一种独特的手工艺品——孤峰油布伞,它不仅是当地的传统工艺品,更是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珍宝。它的设计创意充分体现了匠人们的智慧和艺术灵感。无论是伞面的图案设计还是色彩搭配,都充满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韵味。让人们在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中感受到孤峰油布伞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孤峰油布伞,发源于泾县的山村,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相传在古时,当地人民用土法种植油桐,用其油脂涂抹在布面上制作伞面,于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油布伞。孤峰之地名因山峰独耸而得名,此处因环境清幽、植被丰富,故为伞的原料——油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p> <p class="ql-block">在漫长的时间里,孤峰油布伞的工艺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匠人不断改进与传承,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它不仅仅是一种避雨的工具,更是当地文化的一种象征。看那些图案设计,每一种图案都有其独特的美学,那是在细雨纷飞中不断改进的、深受历代工匠珍视的艺术。那些细腻的线条,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也是匠心独运的证明。</p> <p class="ql-block">伞骨选用上好的竹材,经过多道工序加工,打磨成细密的伞骨。竹子质地坚韧,耐腐蚀,使得伞骨经久耐用。伞面采用当地特有的油布材料,经过特殊的涂油处理后,不仅防水性能极佳,而且色彩鲜艳、不易褪色。油布伞面的织法也十分讲究,需要精湛的织造技艺和经验丰富的匠人。孤峰油布伞的伞面上常绘有山水、花鸟等图案,色彩斑斓、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泾县孤峰油布伞不仅仅是一种手工艺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承载着当地人民的生活记忆和情感寄托,是当地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它的存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传承了千年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点击播放短视频</p> <p class="ql-block">艺术顾问:汪维浩</p><p class="ql-block">策划出镜:党慧敏</p><p class="ql-block">摄影视频:徐泰松 司家龙</p><p class="ql-block"> 王建成 韩文杰</p><p class="ql-block"> 王永萍 董雄飞</p><p class="ql-block">撰稿编辑:沈道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