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少林寺

老学生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简 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少林寺,位于河南郑州登封境内,5A级景区。始建于北魏495年,距今1529年。是孝文帝为了安顿印度高僧跋陀落迹传教而兴建的一座寺院,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中,故名“少林寺”。少林寺面积57600平方米,少林寺不仅是禅宗的发祥地,还是中国功夫的发祥地,有“禅宗祖庭,功夫圣地”之称,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因其历代少林武僧潜心研创和不断发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少林寺景区大门牌楼‌是进入少林景区入口的标志性建筑。该牌楼为四柱、三门、楼庑殿顶式牌楼,整个牌楼总重533吨,使用1386块福建产花岗岩制作,其中最大构件重达70吨的主楼屋盖。东面中门额题为“嵩山少林”,由启功题写;次间为“武林胜地,禅宗祖庭”,由李铎书写;两边对联为“胜地有缘听法雨、少林无处不雄风”,由张海书写。西立面中门正上方额题同样为“嵩山少林”,由欧阳中石书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少林功夫的要旨是禅武合一。少林寺是佛教禅宗的祖庭,禅宗以明心见性、顿悟成佛为要旨。在佛门眼中,参禅是正道,少林功夫传人释延芫曰:拳勇一类乃是末技,僧众们不过是借练功习武达到收心敛性、屏虑入定的目的。同时也有强壮身体,益寿延年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少林功夫是中国武术中体系最庞大的门派,武功套路高达七百种以上,又因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又有“武术禅”之称。“少林”一词成为中国传统武术的象征。少林功夫包含少林七十二绝技、少林拳术、少林派棍术、少林派枪术、少林派刀术、少林派剑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山门,为少林寺大门,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修建,1974年重新翻修。门额上有清康熙帝亲笔所提“少林寺”三个大字。匾正中上方刻有“康熙御笔之宝”六字印玺。山门前有石狮一对,雄雌相对,系清代雕刻。山门的八字墙东西两边对称立有两座石坊,东石坊外横额:“祖源谛本”四字,内横额“跋陀开创”;西石坊内横额:“大乘胜地”,外横额:“嵩少禅林”。山门的正门是一座面阔三间的单檐歇山顶建筑,它坐落在两米高的砖台上,左右配以硬山式侧门和八字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山门的正门是一座面阔三间的单檐歇山顶建筑,坐落在两米高的砖台上,左右配以硬山式侧门和八字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山门前有石狮一对,雄雌相对,系清代雕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东石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山门的八字墙东西两边对称立有两座石坊,东石坊外横额:“祖源谛本”四字,内横额“跋陀开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西石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西石坊内横额:“大乘胜地”,外横额:“嵩少禅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过了山门,便是甬道。甬道两旁就是苍松翠柏掩映下的碑林,因碑石如林故称碑林。这里共有20多通历代石碑,如“宗道臣归山纪念碑”、“息息禅师碑”等。在道路东侧有一长廊,廊内陈列有从唐代到清代的名碑100多通,有碑廊之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500年的银杏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当年武僧在练一指禅功时,在银杏树上留下用手指戳的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天王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经甬道过碑林后便是天王殿,天王殿位于碑林的尽头,以供奉象征“风、调、雨、顺”的四大天王而得名。该殿红墙绿瓦,斗拱彩绘,门内隔屏前左右各有一尊金刚塑像。三间重檐歇山顶殿堂,外面有两大金刚,内里则是四大天王像,威武雄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雄宝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雄宝殿位于天王殿后。大雄宝殿是寺院佛事活动的中心场所,与天王殿、藏经阁并称为三大佛殿。原建筑毁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1986年重建。殿内供释迦牟尼、药师佛、阿弥陀佛的神像,殿堂正中悬挂康熙皇帝御笔亲书的“宝树芳莲”四个大字,屏墙后壁有观音塑像,两侧塑有十八罗汉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殿内大柱由石狮子托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藏经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藏经阁,又名法堂,明代所建,毁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1994年重建,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藏经阁藏书八百万卷,这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内供有少林寺的一位缅甸国弟子于1996年揖赠的汉白玉卧佛像一尊。在藏经阁月台下有一口大铁锅,明代万历年铸造,是当时少林寺和尚用来炒菜用的小锅。藏经阁的东南面是禅房,是僧人参禅打坐的地方,对面的西禅房,则是负责接待宾客的堂室。</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缅甸弟子于1996年揖赠的汉白玉卧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祖师殿‌,又称立雪亭,是少林寺内的一个重要景点,原为初祖殿东西两侧的亭子。立雪亭建于元代初年,但现存结构特点及殿内石柱题记表明,该建筑在明正德七年(1512年)建成。立雪亭面阔3间,进深3间,通高8.829米,殿前台基高3米,台阶20级,面积120平方米,是少林寺内唯一的一座单檐庑殿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少林寺经堂‌,又称法堂,位于少林寺大雄宝殿之后的中轴线上,是高僧讲经说法和贮存佛经典籍的场所。经堂始建于元代至正年间(约公元1345年),历经明、清多次修葺。1928年,因军阀混战,经堂被毁,直到1993年才在原址上重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西寮房是少林寺的一部分,主要用于僧侣的居住和修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少林窑‌位于嵩山少林寺中轴线两个大殿的中间区域,南半部的广阔空间开辟了少林窑展示区。北半部地势较高,形成一个独立的院落,西端设有少林窑瓷器展销馆,长廊展示墙上还有少林窑的解说词与图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少林寺普贤殿‌位于少林寺内,具体位置在文殊殿的西对面。普贤殿是一座硬山房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具有外廊。该殿于1928年遭焚毁,后在1985年重建,并更名为普贤殿。殿内供奉着普贤菩萨像,正中为1995年塑造的普贤菩萨骑白象的造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少林寺地藏殿位于少林寺常住院的千佛殿西侧,与白衣殿对称‌。该殿创建于清初,于1979年重建。地藏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外有明柱四根。殿内正中供奉地藏菩萨及其侍者闵公和道明。殿内正面及南北侧墙上有玉雕壁画,正面壁画高2.5米,宽25米,根据《阿弥陀经》创作,描述了众弟子听阿弥陀佛讲经的祥和场景‌,地藏菩萨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又称大愿地藏王菩萨。他在九华山修行时发下大誓愿,誓言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藏菩萨的坐骑名为善听,他手持九环锡杖振开地狱之门,左手持明珠照亮地狱之黑暗,以放大光明帮助受苦的众生离苦得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钟楼和鼓楼,坐落在大雄宝殿的两侧,东面为钟楼,西面为鼓楼,两座楼均有四层,造型巧妙,巍峨雄伟,是我国建筑史上的珍品。原建筑毁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后来在1994年和1996年,当地政府按照两楼原先的样子重新修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鼓楼</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晨钟暮鼓”是寺僧起居和进行佛事活动的一种信号。钟楼前碑刻为《皇帝嵩岳少林寺碑》俗称《李世民碑》,刻立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正面是李世民告谕少林寺上座寺主等人的教文,表彰了少林寺僧助唐平定王世充的战功,右起第五行有李世民亲笔草签的“世民”二字,碑刻“太宗文皇帝御书”七个大字系唐玄宗李隆基御书。背面刻的是李世民《赐少林寺柏谷庄御书碑记》,记述了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也是影片《少林寺》拍摄的历史依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少林寺观音殿‌,又名“白衣殿”,建于清代初期,是硬山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外有明柱四根。殿内供有观音菩萨圣像,两腿盘坐,二目微合,端庄慈详,两侧侍立的是善财和龙女。观音殿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1919年重修,1982年又翻修,并加固了壁画。殿内东、南、北三面墙壁上均绘有不同内容的壁画,极具文物价值‌1。</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少林寺西方圣人殿‌,又名千佛殿,是少林寺常住院内最北边的一座殿宇。殿内供奉着明代铸造的毗卢佛铜像,并且殿内北壁及东、西两壁绘有“五百罗汉朝毗卢”大型壁画。此外,殿内地面上有48个深浅不一的脚坑,这些脚坑是少林寺僧人长期练武所留下的痕迹‌,关于西方圣人殿的历史背景,它被认为是少林寺的最后一座庙宇,殿内供奉达摩祖师。在中国佛教历史上,印度被称为西天,因此达摩祖师被称为西方圣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殊殿‌位于立雪亭东侧,面向西,与普贤殿相对。该殿于1928年被焚毁,后在1983年重建并更名为“文殊殿”‌。文殊殿的建筑风格为硬山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前有外廊。殿外檐下悬挂着一块铸造的铁云板,这是寺里作斋朝拜的工具‌。殿内供奉着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座下骑青狮,左右塑有二童子像‌。此外,殿内靠北壁玻璃柜内还供有“达摩面壁影石”,于1980年依照旧志复制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达摩亭,又称立雪亭,建于明代,1980年重新修缮。相传这里是二祖慧可侍立在雪地里向达摩祖师断臂求法的地方。殿内神龛中现供奉达摩祖师的铜坐像,是在明嘉靖十年(1531年)所铸。两侧分别是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龛上悬挂的匾额“雪印心珠”四字为清乾隆皇帝御笔亲题,字体遒劲,气势豪迈。此殿现为寺僧日常做佛事的场所。东配殿位于达摩亭西侧,于1983年重建,殿内有“阿弥陀佛”的石像和“达摩面壁影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方丈室,是寺中方丈起居与理事的地方。乾隆曾西渡洛水至少林寺,即宿于此,并赋诗一首:“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9月30日,清高宗弘历游少林寺时即以方丈室为行宫,故又称“龙庭”。该室初建年代约为明初,经历代维修,现存建筑为清代遗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今室内正中置1995年少林寺建寺1500周年时信徒赠送的鸡血石“佛祖讲法”浮雕,北壁内侧置少林寺传代世系谱,东侧放置的是弥勒佛铜像,墙上挂有“佛门八大僧图”、“达摩一苇渡江图”。室内还有1980年日本赠送的铜质达摩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少林寺东寮房‌位于少林寺第五进院落,正堂方丈室的东侧,是一座面阔五间的硬山式出前廊建筑。东寮房是常住执事僧起居和处理佛事活动的场所,内部陈设简陋,有两张僧床、一张书桌和衣柜等基本设施。书桌上摆放着经书和香炉,炉前墙壁上供奉着佛画像,尽管香火已烬,但缭绕的烟香依旧,显示出僧人们的虔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禅武堂‌是少林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结合禅修和武术训练,培养僧人的身心修养和武术技能。禅武堂不仅是一个修行的场所,也是一个传授少林功夫的基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少林寺歌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天下第一祖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少林药局始建于金1217年,距今近八百年。元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元好问在其《少林药局记》中云:福裕大和尚在主持少林寺期间,倡导“主伤科兼修内科、儿科,医众僧兼俗疾,方为普度众生”的僧医方针,使少林医药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明代,少林寺则建立起比较健全的医疗机构和完备的医事制度,设立医座(僧医的最高官职),药局司(专门管理草药的采植以及药剂的制作)等,同时还开设寺医学堂,培养专科僧医。清末民初,战事频繁,少林药局一度暂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嵩山少林武校学生练功操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塔林,位于少林寺西约300米的小山脚下,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有唐、宋、金、元、明、清及现代砖石墓塔231座。这里是历代少林高僧安息的墓地。现存唐朝至清朝历代砖、石墓塔240余座。1996年,少林寺塔林和初祖庵被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塔类繁多,大小参差,高低不同,粗细不一,形式多样、排列散乱,看似茂林,故称为塔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少林寺塔林是登封“天地之中”八处十一项历史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位于寺院西300米处,是少林寺历代高僧安息的墓地。少林寺塔林占地面积约14000多平方米,现存有唐、五代、宋、金、元、明、清、现代共计248座佛塔,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建塔时代最全、跨越时间最长、文物价值最高的一座塔林,集古代砖石建筑、雕刻、书法、绘画艺术之大成,专家学者誉为是“古塔艺术博物馆”,于1996年11月2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