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就事论事沟通,真正的教育才能发生

彭佩珍

<p class="ql-block">奶蜜盐留守儿童父母共读群第73期线上分享会主持词:</p><p class="ql-block">撰稿人:彭澎</p><p class="ql-block">尊敬的主分享嘉宾郭菲老师,郑涛涛老师,李丽娟老师,黄建逸老师,各位云端相聚的蜜友以及志愿者们,欢迎来到奶蜜盐留守儿童父母共读群第73期线上分享会。我是今晚的主持人,来自湖南长沙的彭佩珍。</p><p class="ql-block">“空一座城,等30万亡魂,点一盏灯,祭朗朗乾坤,怀一颗心,求人间安稳,哀一个国,念我千古华夏人”</p><p class="ql-block">今天12月13日上午十时整,南京全城鸣响防空警报,市民下车驻足,交警脱帽默哀,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这便是我们国家以国家公祭下半旗的方式,祭奠在南京大屠杀中死亡的30万生灵的国家公祭日。它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不忘历史、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它也向世界昭示着,今天的中国不再是1937年的中国,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p><p class="ql-block">我们奶蜜盐读书会留守儿童父母共读第73期线上分享会,恰逢其时,所以,在读书分享之前,让我们先要记住和强调这个特殊的日子,铭记历史,保持清醒。</p><p class="ql-block">这一周我们奶蜜盐留守儿童父母共读精读到《奶蜜盐2》第三章:“和孩子就事论事沟通,真正的教育才能发生”的章节部分。</p><p class="ql-block">张文质老师说了他的“一个领悟,就是我们的语言系统,我们的表达实在是太直接、太单一、太单调、太乏味了,这样的语言说多了是不会引起孩子的思考的,也是不会对孩子产生提醒、警诫、帮助意义的”。</p><p class="ql-block">也就是告诉我们:“犯错误是孩子在处理这件事时出了问题,你只能说这个错误有多么严重,但是不能因此就对孩子予以全盘否定,这是父母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态度”。</p><p class="ql-block">“我们父母不要简单的指责孩子为什么会犯错,而是要反思父母到底应该怎么表达对孩子的批评才最有效。所以升级父母对待孩子的语言系统非常必要。不是说不能批评,而是要思考怎么批评;不是说父母没有批评孩子的权利,而是批评应该充满智慧,充满人性。只有使用智慧的语言,提供诚恳的帮助,跟孩子之间进行深入的、就事论事的讨论,真正的教育才能发生”。</p><p class="ql-block">为了更好地帮助蜜友理解和接纳,读书会特邀四位优秀的主分享嘉宾莅临解惑,实证分析和体悟:默默的付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接受,良好的沟通可以避免很多问题。而最重要或者说最好的表达,就是你的表达要引起孩子对自己的思考。当他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认真的思考之后,也许他会感到羞愧,也许他会自我警醒,也许他会受到深深的触动。</p><p class="ql-block">看,满屏的鲜花礼炮、亮眼的欢迎词,都在昭示着我们的迫不及待!</p><p class="ql-block">下面让我们热烈的掌声请出今晚第一位上场的主讲嘉宾郭菲校长。</p><p class="ql-block">郭菲老师是河南灵宝市第一小学校长。近十年来她坚持低年级段班级管理工作研究和幼小衔接心理现象研究,特别善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地市级骨干教师,她曾多次参加文质老师发起的教育行走教师公益研习夏令营,并在2018年获得了文质教育研究院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同时,就开启了所在学校的奶蜜盐共读,从最初的六名老师开始共读,发展到全校家委会开始共读,最后,全校各个班级建立了各年级的家长读书会。可想而知,这么优秀的阅读推广志愿者不仅加入我们留守群主分享嘉宾团,更是随时能顶上的优秀主持人,是一件多么蓬荜生辉的幸事,感动不已,开心不止,感恩不尽!今晚她带来的分享话题是:《尊重孩子从不对峙的沟通开始》。</p><p class="ql-block">感谢郭菲校长精彩分享,整个时段,我耳听手记语音转文字忙个不停,深深叹服在郭菲校长的张弛有度,不紧不慢的娓娓道来。</p><p class="ql-block">其实,在越来越多家长意识到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在很多家长也想尽办法改善与孩子的关系,但到底怎样的亲子关系才是健康的?读了《奶蜜盐》的我们已然觉得“不尊重孩子意见,独断专行”才是父母引起孩子反感的重要原因。</p><p class="ql-block">所以改善亲子关系的首要任务是家长要从不对峙的沟通开始做起。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p><p class="ql-block">郭菲校长用教育一线的发生的两个小故事,推介了一个概念叫“关系决定关系。”就是说童年时期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不仅决定着亲子间的关系,还决定着孩子成年后与自己及周围世界的关系。父母与孩子暴力沟通时,经常无意识地想让孩子服从自己的命令和安排。但孩子不是“物”,他是活生生的人,他有自主性、发言权,而不是听令行事。所以家庭亲子关系中的非暴力沟通才是更有效能解决亲子沟通陷入矛盾冲突当中。比如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或成人化的表达,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交流。多用“三明治式批评”,这样肯定和鼓励多的正面的反馈,让孩子在爱和鼓励中成长。多做倾听者,少做表达者或者是命令者。</p><p class="ql-block">只有尊重孩子需求的满足,才有助于建立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p><p class="ql-block">只有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将其当成一个平等、独立、自主的‘人’来看待,让他是他自己,而不是家长的附属品。</p><p class="ql-block">接下来的第二位分享嘉宾是来自安徽亳州学院附属学校政教处副主任郑涛涛老师。</p><p class="ql-block">郑涛涛是养成教育校本教材《美好教育从这里扬帆起航》的副主编,安徽省3X教师成长计划主要参与者,亳州市首个信息化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2022年亳州市少先队辅导员基本功大赛市一等奖。2023年所带班级荣获全国红领巾中队荣誉称号。2023年安徽省第七届读书征文创作活动中,荣获安徽省教师组二等奖的分享嘉宾果然不负众望。今晚他分享的主题是:《做个会表达爱的爸爸》。</p><p class="ql-block">感谢郑涛涛老师精彩分享。再次见识了涛涛老师诚心做“够好父母”地生命觉察力、笃定学习力,真正践行力。爱是在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郑涛涛老师从一个父亲和孩子一起出去洗浴,孩子求抱抱的事情,给孩子耐心解释大人手中有重物,不能满足孩子抱抱需求,建议父母过多的为孩子遮风避雨,反而阻碍孩子发展。不妨放手一下,多给孩子自我成长机会。他的分享还让我们看见一个称职的关注学生不良情绪及时疏导的好老师。</p><p class="ql-block">接下来出场的嘉宾是首次莅临奶蜜盐留守儿童父母共读群分享会赋能的是来自四川攀枝花的李丽娟老师。</p><p class="ql-block">李丽娟,高级教师,四川省中小学教师校长省级培训专家库专家、西华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攀枝花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攀枝花市校家社协同育人讲师团领衔人、攀枝花市教育体育专家团队领衔人、攀枝花市学科带头人、攀枝花市普通高中教学能手,现任四川省攀枝花市七中德育和艺体科科长。真是德才兼备,学识和颜值在线。我在共读指导师培训班听过她的分享,十分感恩她愿意牺牲时间、牺牲精力到我们奶蜜盐留守群无私奉献,热烈的掌声请出李丽娟老师!</p><p class="ql-block">感谢李丽娟老师的精彩分享。《生命第一》是一个广泛的话题,哪是短短的十几分钟可以说透的,但听到李丽娟老师说的,都是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其实我也像丽娟老师一样,听张文质老师说,有没有人把健康活的久作为人生目标,讲给你的孩子听。我当时心里也是一阵惊诧,觉得把健康活得久,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样的问题,我也从来没有想过。所以我很用心听丽娟老师解读,她处处蕴含哲理的分享,终极尽头体现都是对学生,对孩子的大爱,她说,今天的孩子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更加呼唤他们必须要有强大的内心,他们的强大内心来自于哪里呢,那就是来自父母强大的保命教育。张文质老师在奶蜜盐里头说过,要为孩子建立生命第一的观念,首先就是要尽早的告诉孩子生命的可贵。父母也要永远第一时间站在孩子身后,呵护爱护他。当孩子感受到自己在父母心中的重要地位时,他就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和生命的重要。所以做家长的一定要及时了解孩子心理,及时化解孩子不良情绪,要教会孩子自我保护,教会孩子自我保护的方法。保证孩子的生命安全。</p><p class="ql-block">下面压轴出场的分享嘉宾来自广西贺州的黄建逸老师。</p><p class="ql-block">黄建逸老师,是全国第九届“教育行走”教师研修夏令营营员。广西贺州市钟山县第二高级中学语文教师,“第十三期张文质教育写作研修班”线上学员,“奶蜜盐会员”,奶蜜盐共读指导师。她热爱简单而有诗意的生活,期待在《奶蜜盐》共读活动中遇见更优秀的自己!所以今晚她带来了话题:沟通现智慧,教育润心灵。展现她读《奶蜜盐》《奶蜜盐2》后,对存在于家长,同事、学生、孩子及家人间沟通障碍的反思反省,大家掌声热烈欢迎。</p><p class="ql-block">感谢黄建逸老师精彩分享。都说,《奶蜜盐》里的金句都可以成为时下家庭教育中受益匪浅的主题。也无怪乎黄建逸老师“不管是关于生命教育的内容,还是关于其他细节的教育内容,每一个主题,都促使我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它们有哪些是我做得比较好的,哪些还有待改进的,甚至于有时候我在与家人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出现思维阻塞的时候,我又重新拿起书,寻找着我的精神食粮和生活智慧”。</p><p class="ql-block">她说,近段时间以来都在反复思考,我们无论是与孩子交流沟通、还是与家人、其他人沟通,其实都是需要技巧的,而这些技巧体现了我们的智慧,比如一要有信任的前提和基础。二要有委婉的技术和艺术。三只能就事论事;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切忌咄咄逼人,要言词有度,不辱骂、讽刺、挖苦孩子。</p><p class="ql-block">每一个奶蜜盐故事分享的背后都是一个个热辣滚烫鲜活的生命个体,当我们看见、筛选,而后共鸣、触动,意犹未尽,时间就来到我们说再见的时候了!</p><p class="ql-block">亲爱的蜜友,母性的满足,智性的启迪,灵性的激扬。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团,一个国家……积极的力量,唤醒沉睡的麻木的灵魂。无任您遇到什么家庭教育难题,我们读书会留守群始终陪伴着您,与您并肩而立。</p><p class="ql-block">孩子的成长黄金期只有几年,来日虽方长,但再多的金钱和物质,怎么弥补得了孩子曾经缺失的爱的陪伴?所以把孩子带在身边吧,实在不行,也做好远程陪伴,拿起手机每天和孩子视频,听听孩子的声音,看看孩子的气色,你追踪的热切目光,胜过你给孩子的任何物质补偿。</p><p class="ql-block">再次由衷感恩夏校创建的这个平台;</p><p class="ql-block">感谢郭菲,郑涛涛,李丽娟,黄建逸四位老师的精彩分享;</p><p class="ql-block">感恩为留守群默默付出的所有志愿者;</p><p class="ql-block">更感谢感恩群里蜜友的热切陪伴和积极互动。</p><p class="ql-block">最后,热烈祝贺奶蜜盐读书会留守儿童父母共读群第73期线上分享会圆满成功!</p><p class="ql-block">下周五我们再见哦!</p><p class="ql-block">接下来就是颁奖典礼。</p> <p class="ql-block">尊重孩子从不对峙的沟通开始</p><p class="ql-block">主讲嘉宾:郭菲</p><p class="ql-block">周六中午家长会后,高中校门口熙熙攘攘走出来孩子和父母们。我注意观察了一下,孩子们大多脖子缩在卫衣里、双手插兜和父母保持着一前一后的距离走出校门,要么手中扒拉着手机或是戴着耳机低头前行,偶尔能碰到几个和父母边走边攀谈的孩子。快到十字路口时,身后传来几声高亢的训斥声。一个穿校服的男孩冷着脸快步经过我身旁跟着人行道绿灯的倒数三秒快步走上斑马线,身后几米远一位中年男士怒目圆睁,嘴里骂骂咧咧喊着让孩子站住,无疑,儿子与父亲话不投机起矛盾了。可眼看着人行道红灯亮起和男孩头也不回的身影,父亲站在这头骂了几句混账之类的粗话发泄了些情绪。从父亲涨红的脸和发颤的身体看得出父亲也着实气的不轻。孩子是甩开了父亲拒绝了沟通,引爆父亲气愤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孩子可能在学校里有不尽如人意的表现,而这些在拒绝沟通之后,父亲焦灼的问题丝毫得不到任何进展。有没有这样的感触:孩子小时候成天粘着自己的孩子,以前回家妈长妈短地叫着,有说不完的话。可是自从上了中学之后,就根本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一回到家,就是锁上房门,恨不得连吃饭都要在卧室完成,几乎不跟父母说心里话了。</p><p class="ql-block">很多人说是孩子进入了青春叛逆期,不愿意和父母交流了。生活里依然有一部分孩子是妈妈的闺蜜,是爸爸的哥们,可见叛逆期这个词并不见得是人人都会经历。</p><p class="ql-block">再回忆一下这样的场景是否熟悉:孩子上了一天的课,坐在沙发上或是赖在床上,迟迟走不到饭桌前;又或者拿起手机的或电脑在游戏里厮杀,对身边任何事不管不顾,父母通常会嘟囔一句“回来就知道玩,也不知道学习”。接下来要么是无尽的沉默,要么就是据理力争,再接下来就是再也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了。也难怪孩子开始把自己与父母隔离开,看似无话可说,其实已经进入了两个平行空间,难有交集。</p><p class="ql-block">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一定不是孩子单方面的问题,父母也存在很多不自知的问题。孩子不爱沟通,除了我们直接能感受到的家庭氛围紧张外,还有很多潜移默化影响到孩子自身能力的负面反馈。越是以暴应对的亲子关系里,孩子拒绝沟通,关上心门的现象就绝不胜举。在看到孩子与我们预期目标有所偏差时,家长往往第一反应就是对孩子的行为或者是态度进行武断的指责:“你一天在学校都干嘛了,学习没有一点长进?”、“就知道玩手机,不行就把手机没收”...类似这样的语言经常性出现在亲子矛盾冲突当中。这些我们对孩子进行责、贴标签、联想似地炮轰、冷言冷语、持续部夷的眼神…都是在无效的“暴力沟通”,暴力沟通的直接影响就是造成了亲子关系的隔阅,致使沟通不畅。暴力沟通之下,孩子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是隐忍不发,要么是叛逆反抗。这不仅影响孩子的童年,更可能毁了他的一生。</p><p class="ql-block">最近在和读书社成员一起共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首先就是要从不对峙的沟通开始做起。</p><p class="ql-block">有个概念叫“关系决定关系。”就是说童年时期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不仅决定着亲子间的关系,还决定着孩子成年后与自己及周围世界的关系。父母与孩子暴力沟通时,经常无意识地想让孩子服从自己的命令和安排。但孩子不是“物”,他是活生生的人,他有自主性、发言权,而不是听令行事。家庭亲子关系中的非暴力沟通是更有效能解决亲子沟通陷入矛盾冲突当中。比如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或成人化的表达,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交流。肯定和鼓励多用正面的反馈肯定和鼓励,让孩子在爱和鼓励中成长。再比如找一些共同的兴趣点,比如一起做游戏、读书或画画,以共同参与的形式这样不仅能增进感情,还能在活动中沟通。即使孩子犯错或情绪激动,也要保持冷静,用平和的语调和孩子交流,帮助他们学会控制情绪。还可以定期的家庭会议,民主参与的形式互相倾听对方心声,理解的第一步是先知晓心意,在互通心意之后通过民主决策方式来定事情处理的度与界限。家庭会议可以让孩子知道父母对孩子的在乎与期待,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也让孩子理解规则与秩序,表达与倾听的重要性。一个孩子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长过程中,受到怎样的家庭教育。如果家长总是暴脾气,吼叫孩子,他就会变得自卑、怯懦、畏手畏脚,青春期的时候会更加叛逆。如果家长总是只贴低不鼓励,孩子就会越来越缺乏自信,女孩子长大后容易被男生的几句花言巧语骗走,男孩长大后会自卑否定自己。如果家长总是包办孩子,他就缺乏自理能力,没有锻炼的机会,等于没有成长,长大后不仅没有自主性,也会依老啃老。因为教育不当给孩子带来的心灵创伤,就像烙印一样,伴随孩子一生的发展。当家长总是觉得是孩子有问题的时候,就应该静下心来反思一下,平时的教育是否正确。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问题的折射。孩子的问题只是果,因在父母身上。当发现孩子很难管教的时候,其实问题很早之前就有了。而原因,一定是与家庭的教育方式有关。孩子总在成长,他们用发展的眼光和成长姿态与带着过去教育痕迹的我们,在大小事上会有不同认知和判断不对质的沟通并非完全放弃原则,而是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立场上,花些心思在沟通方式上,用心打开孩子心房的大门,沟通顺畅,亲子关系自然就和谐顺畅。</p> <p class="ql-block">做个会表达爱孩子爸爸</p><p class="ql-block">分享嘉宾:郑涛涛</p><p class="ql-block">年轻的爸爸郑涛涛老师说:今天非常的开心,非常的高兴能够参与奶蜜盐读书会第73期线上分享。内心非常的激动,能与各位密友共同探讨交流关于亲子关系,我是一名老师,同时我也是一名爸爸。那么,我就要从父亲的角色来给大家进行分享。</p><p class="ql-block">首先我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叫做给孩子成长的机会。</p><p class="ql-block">这个故事,是我与我儿子之间的一个小故事。有一天我们一起去洗浴,我拿着盆和衣物,儿子走着走着就求抱抱,我们有可能会认为这个孩子,对吧,他就应该什么都不拿,孩子就应该这样走,就应该悠闲,他还很小;或是满足孩子撒娇行为,累个半死,其实孩子已经不小了,对吧?只是说我们有时候过多的去承担,过多的去给孩子遮风挡雨。反而阻碍了孩子的发展,所以说我们做父母的不妨给放手一下,给孩子一次成长的机会。我耐心给孩子解释大人手中有重物,不能抱抱,</p><p class="ql-block">第二个我要讲的故事是我们要关注孩子的需求。我讲的也是一个非常真实的案例,就在上周,我的一个朋友,他邀请我为他现在读初二的儿子,做一次学生问题诊断。他的儿子怎么回事呢?他的儿子刚开始,都是在当我在我们这边的私立学校读书。成绩还不错。但是后来随着家庭的变故,就是说我的这位朋友,他的妻子生病了。然后他就带着妻子四处去求医看病,他认为孩子长大了,不仅把孩子转到公立学校,还一下子放的太多,给孩子太多的自由了。让孩子感觉受到忽略了,结果导致孩子心里有了很大的落差。直到有一次,孩子考试他考的不太好,老师找他了,他才意识到孩子这个学习成绩出问题了,他没有意识到孩子的需求是什么。孩子也要需求关注,孩子也需要爱,也需要尊重。所以说,当时,他就认为,孩子这个成绩不太好,就给孩子找补习补课啊,他没有认识到陪伴的重要性。到了孩子初二的时候,他发现孩子他不愿意学了,他就不知道孩子的问题到底出现在什么地方。然后,我就给孩子做了问题诊断。通过绘画心理学,找出他不自信,对家庭的依恋和渴望父母之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三个学生案例故事,是及时发现学生不对情绪,进行疏导。</span></p><p class="ql-block">张老师说,其实犯错误是孩子在处理这件事时出了问题,你只能说这个错误有多么严重。但是,不能因此就对孩子予以全盘否定,这是父母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态度。</p><p class="ql-block">三个案例都讲到了关于这个亲子关系,我们该如何与孩子相处,该如何去引导孩子承担责任。其实,孩子虽然小,但是孩子,他是有责任感的对吧?我们只要给他孩子机会,孩子是能够成长的。</p> <p class="ql-block">生命第一</p><p class="ql-block">分享嘉宾:李丽娟</p><p class="ql-block">《文质说》:把健康地活得久作为人生的目标。</p><p class="ql-block">第一次听到生命第一,健康第二,品行第三,学业第四……</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的孩子面临的生存现状是什么?生存困境,不是来自物质上的,更多的是来自精神上的。比如孩子厌学,生活没有意义(除了学习之外还有什么),觉得学习没有意义(找工作)。</p><p class="ql-block">公务员考试的故事:</p><p class="ql-block">第1,就业成本很高(补习班、报名费、车费、住宿费,后面成了炮灰,一次又一次)——呼唤孩子强大的内心、强大的父母。为孩子建立“生命第一”的观念:首先,要尽可能早地告诉孩子生命的可贵。而且,根本不存在一个没有痛苦的死后世界。如果父母尽早为孩子建立“生命第一”的观念,就可以避免很多的悲剧。</p><p class="ql-block">晓华的故事:离家出走。爸爸、抖音,小孩离校,内向多疑,离开学校再也没回过家。在公园消失。全城搜寻,第一晚在公园渡过,第二晚在自家楼上的楼梯上,就是没有勇气回家,害怕被指责,被嘲笑,被责骂。没有勇气面对。</p><p class="ql-block">面对生命的苦难——史铁生是怎么做的?史铁生的母亲做的就是陪伴,远远地看着。一个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世界上最不幸的母亲?母亲比孩子更痛,但是不发泄在孩子身上,笑着他的笑,哭着他的哭,痛着他的痛。因为生命的可贵,活着就是希望。史铁生的母亲用行动告诉铁生:孩子,你很重要,</p><p class="ql-block">第2,就是要告诉孩子,遭遇危险时应该怎样保护自己,无论在任何情况下,生命都是第一重要的。</p><p class="ql-block">体育场遇到的游泳小女孩——自己打车回家。</p><p class="ql-block">第3,父母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及时化解孩子的负面情绪,防患于未然。</p><p class="ql-block">我孩子的故事:2+4班万物都有自己的生长季节,也不能错过自己的季节,一旦错过了,也许你就再也不会有这个年龄所具备的能力了。一个人取得的所有的进步,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我们的2+4是不是拔苗助长?生命在于倾听慢的节奏,慢慢地静待花开。</p><p class="ql-block">张老师说:为人父母,心智的成熟是非常重要的,而所谓的心智成熟,就是指一个人能够辨别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需要自我调整的,什么是需要自我克制的。换句话说,在遇到上面的问题时,心智成熟的父母仍然会将教育孩子放在首要地位。“专业”的、合格的父母,会用恰当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孩子,而不是用自己情绪化的东西威逼孩子。当父母放下时,孩子也就自然而然放下了。</p><p class="ql-block">第4,父母要及时转化孩子生命中的阴影。家庭教育最核心的不是所谓的优质教育、成功教育或者是卓越教育等,首先是"保命教育",是一人人更好地活下来的教育。父母应该有更强的生命意识,把孩子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始终秉持着坚定的生命关怀,去关心自己的孩子,陪伴自己的孩子。</p><p class="ql-block">小维的故事:黑夜里渗人的眼光*(所有人与你交往都是有目的的)——老师的害怕与担忧(看到了孩子求救)——父亲的放弃(薪水、职位)与坚守(陪伴、看病、租房、晚饭),非常顺利地考入大学,高考完的感谢。</p><p class="ql-block">智慧的父母及时止损,弥补孩子童年时缺失的奶蜜盐。一位哲学家说的,“要让死亡变得不容易!”活着就是希望,活着就有希望,“活着比一切都重要”的观念,要成为我们家庭教育的第一准则,要成为在餐桌上与孩子最常交流的话题。</p><p class="ql-block">张老师说:活着,健康活着,快乐活着,有意义地活着,是一切幸福之源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与麻烦,都不伤害与蔑视孩子的生命。都坚定地与孩子站在一起,成为与他共担风雨,共享虹霓的,共同成长的好搭子,生活便会充满阳光与幸福。</p> <p class="ql-block">沟通现智慧,教育润心灵</p><p class="ql-block">分享嘉宾:黄建逸</p><p class="ql-block">尊敬的主持人佩佩老师、夏姐姐、晓霞院长,亲爱的各位蜜友:大家晚上好!我是广西贺州钟山的黄建逸。感谢前面分享的郭菲校长、郑涛涛老师、李丽娟老师,他们在分享的内容中体现的教育智慧,让我非常感动,也非常佩服!感谢佩佩老师的盛情邀请,让我有机会再次向各位蜜友学习!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沟通现智慧,教育润心灵》。</p><p class="ql-block">阅读张文质老师的《奶蜜盐1》和《奶蜜盐2》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不管是关于生命教育的内容,还是关于其他细节的教育内容,每一个主题,都促使我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它们有哪些是我做得比较好的,哪些还有待改进的,甚至于有时候我在与家人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出现思维阻塞的时候,我又重新拿起书,寻找着我的精神食粮和生活智慧。所以说,好的书籍真的是能滋养自己,也润泽家人的。当佩佩老师把本周精读部分的内容发给我时,我看到这样的信息:“爱是在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和孩子就事论事沟通,真正的教育才能发生。(《奶蜜盐2》p120~122)”我再次被触动了。这个话题正是我近段时间以来在反复思考的。我们无论是与孩子交流沟通、还是与家人、其他人沟通,其实都是需要技巧的,这些技巧体现了我们的智慧,当我们与孩子就事论事的沟通时,教育就真正的发生了。</p><p class="ql-block">一、信任,是沟通的前提和基础。父母相信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孩子才能信任父母,遇事才会找父母。才能避免孩子在遇到紧急危及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告知父母,寻求父母的帮助。才能避免出现生命危机。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在遇到霸凌的时候不敢告诉父母,宁愿让自己处于危险或危机之中,也不告诉父母或者不懂得第一时间寻求父母的帮助。</p><p class="ql-block">原因有二:一是不敢,害怕父母责怪自己为什么总是受欺负;二是不信任,就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父母能帮得了自己,对父母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信任,认为即使告知了父母,父母也只是让自己忍一忍就过去了,没有能力让孩子摆脱困境。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父母希望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前提是信任孩子,尊重孩子,教给孩子遇事爱动脑思考的习惯,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p><p class="ql-block">我们要经常创设各种情境促进孩子思考,如:假若孩子遇到哪些问题应该采用哪些方式和技巧去解决?像前面所说的“如果你在学校遇到霸凌怎么解决”就是一个情境,又如:“有同学让你在课堂偷偷看小说,你如何拒绝?”通过经常创设的生活情境促使孩子思考,提升孩子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p class="ql-block">二、委婉,是沟通的技术和艺术。张老师说:“我们的语言系统,我们的表达实在是太直接、太单一、太单调、太乏味了,这样的语言说多了是不会引起孩子的思考的,也是不会对孩子产生提醒、警诫、帮助意义的。比如想说‘不要跑’。其实可以说得更具体一些。比如这个地方的路比较弯、比较滑,在跑的时候容易受伤,或者跑的时候可能会有危险。要对孩子进行具体的描述性的提醒,而不是简单的说‘不要跑’,‘不要跑’这句带有强制性的话违背了孩子的心性,其实没有什么意义。”这种采用“不要这样”“不要那样”的强制性、禁止性的语言习惯我以前也是经常使用的。比如我们会经常对孩子说“不要玩游戏”“不要熬夜”“不要吃太冰的东西”等等,我们只是让他们不要这么做,但是没有把为什么不要这么做的原因告诉他们。孩子意识不到做这件事可能产生的后果,是不会注意的,也就不会起到提醒、帮助,甚至是教育的意义的。说不定在孩子青春叛逆期的时候,这种强制性的语言习惯还可能会激发孩子的叛逆心理。我们家孩子说我有时候说话太直接,不舍得绕一下弯。她说太直接的话语虽然真实可贵,但太直接不够委婉的语言有时候反而不够暖心。孩子的提醒让意识到说话要委婉有技巧,这既是一项技术又是一项艺术。再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特别是希望她重视某些习惯、改变某些缺点、引起某些警醒的时候,我一般就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告诉她不要这么做的原因和危害性,或者我会找到一些相应内容的链接发给她,她看完后便明白了我想说的内容了。</p><p class="ql-block">三、就事论事,体现沟通的理性和智慧。孩子是在犯错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允许孩子犯错,也给予孩子改错成长的机会。有时候,我们对孩子的一些行为习惯感到失望,就会出现诸如“你太令我失望了”之类的简单粗暴的语言,没有对这些行为习惯加以理性分析。记得有一次,孩子回到家,我因为有事嘱咐孩子到中午先煮饭,等我回家我再煮菜。但是那天孩子因为作业很多,结果忘记煮饭了,我就责怪她没有力所能及的做一些家务活。孩子有点委屈,她说:“妈妈,你不能因为我一次不干家务活,就全盘否定我之前所有的努力!我之前都有在干家务活呀,洗碗、拖地、煮饭煮菜,我都有在做呀!”是的,相比其他孩子而言,我觉得孩子也已经够勤快的了,这一次没煮饭,也只是因为作业太多,忙着她自己的事情忘记而已,又不是偷懒不愿干活,我怎么能否定她之前的努力呢?意识到这点,我真诚的向她道歉,同时也时刻告诫自己,遇事要解决问题,批评只能就事论事,切勿“翻旧账”或者全盘否定。张老师说:“其实犯错误是孩子在处理这件事时出了问题,你只能说这个错误有多么严重,但是不能因此就对孩子予以全盘否定,这是父母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态度。” “我们不要简单的指责孩子为什么会犯错,而是要反思父母到底应该怎么表达对孩子的批评才最有效。我觉得最重要或者说最好的表达,就是你的表达要引起孩子对自己的思考。当他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认真的思考之后,也许他会感到羞愧,也许他会自我警醒,也许他会受到深深的触动。如果我们只是简单的说‘你怎么这么笨’,使用这种纯粹的谴责式语言,实际上是对孩子生命的一种否定,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p><p class="ql-block">四、智慧的沟通,让教育润泽心灵。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温和有教养,凡事用商量的语气而不是咄咄逼人的,言词有度,不辱骂、讽刺、挖苦孩子。张老师说:“父母要时刻记得:你是在教育他,而不是要伤害他;你是在批评他,而不是要羞辱他;你是在对他感到不满,而不是要让他产生绝望。基本的教养既是父母教育的边界,又是父母在言语跟行为上的示范,这种示范才是对孩子成长的真正帮助。”所以升级父母对待孩子的语言系统非常必要。不是说父母不能批评孩子,而是要思考怎么批评;不是说父母没有批评孩子的权利,而是批评应该充满智慧,充满人性。只有使用智慧的语言,提供诚恳的帮助,跟孩子之间进行深入的、就事论事的讨论,真正的教育才能发生。爱是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让沟通展现我们父母的智慧与用心,愿教育能真正的润泽孩子的心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