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美篇号:658334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拍摄:阳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文字/朗读:风荷(瑞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设备:手机HUAWEIp20plus</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坐标:瑞士-Biel</span></p> <p class="ql-block"> 四年前的8月1日。我们庆祝建军节,瑞士欢度国庆节。</p><p class="ql-block"> 那天我们去了瑞士唯一的双语城Biel。(双语为德语和法语)</p><p class="ql-block"> 走出火车站,就被车站广场的奇怪布置给吸引了。好像是临时搭建了一个极其粗糙低劣的场馆,所有的建筑材料似乎都来自垃圾场。大幅的标语,涂鸦着一个人名以及生卒年份——永远的罗伯特.瓦尔泽。下面是许多人的肖像。</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就有了这段不明所以——自以为是——难以置信——恍然震撼的历程。</p><p class="ql-block"> 我们像刚进城的陈奂生,先是充满好奇的在场馆外转了一圈。馆外有个小型演出池,看着花花绿绿的喷漆,正暗自揣测是什么后现代艺术。忽然听到有一个略带忧伤的女声从麦克风里轻轻缓缓的流出,循声回望,看到舞台一角坐着一个女生,正坐在麦克风前安静地朗读。</p> <p class="ql-block"> 这条白色横幅上,分别用德语和法语写着:为什么LOBERT WALSER(罗伯特·瓦尔泽)如此重要?在这里有你要的答案。</p> <p class="ql-block"> 带着浓烈的好奇,直接走上了场馆二层。</p> <p class="ql-block"> 这里被分割成许多区间,里面又有一些小房子。每一个区间都极其简陋,所有的物件都是废物利用,没有消耗任何资源。沙发全是用胶带纸缠成的,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材料。</p> <p class="ql-block"> 看到一切都是重复利用,还有整整齐齐的垃圾箱,废旧的自行车旧物什等,我便自作聪明的猜测,瑞士的垃圾分类做得如此出色,大概这个罗伯特.瓦尔泽是个倡导绿色环保的先驱者吧。如此走完二层的各个小房间,一边臆断自己的猜测,一边又挥之不去脑子里的谜团。</p> <p class="ql-block"> 对事物的认知浆糊一样茫然懵圈,于我是无法忍受的!于是回家后就急切的上网查询。跳出来的是一个作家,我当即的反应大概是同名吧。重新输入,连同生卒时间。结果再次跳出:罗伯特·瓦尔泽( Robert Walser,1878―1956),瑞士作家,20世纪德语文学的大师,在欧洲同卡夫卡、乔伊斯、穆齐尔等齐名。在世时读者稀少,被《洛杉矶时报》认为是20世纪最被低估的作家。受到卡夫卡、本雅明、黑塞等诸多作家推崇。</p><p class="ql-block"> 又是一个生前潦倒,死后盛名的大师。他当过职员,做过仆人,服过兵役,进过疯人院,最后在圣诞节死在了散步的路上。死后经年,瓦尔泽的才华才逐渐被后世承认。</p><p class="ql-block"> 完全出乎意料的结果让我有些愣怔,好像从我已有的经验中,怎么也无法把这种活动跟纪念一位伟大的作家联系在一起啊!而这位大师我居然从未听说过,更不要说读过他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细细回想,原来场馆中的每一个区间就是罗伯特.瓦尔泽各个时期的经历和作品,走完整个场馆,就是走完瓦尔泽的一生,也明白了场馆为什么这样布置——那是瓦尔泽“挣扎在存在与疯狂的边缘”的一生。麦克风前朗读的大概就是他的作品了。难怪,“为什么罗伯特.瓦尔泽如此重要,这里有你要的答案” ,终于恍然。</p><p class="ql-block"> 这次完全懵圈的见闻,在心里漾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对自己的无知和狭隘,感觉很受刺激。瑞士人对自己民族的优秀人物、优秀传统和优秀文化的那种重视和自觉,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最真挚的爱戴和敬意,执着与自豪,更是深深震撼了我。不仅再次想起了郁达夫的《悼鲁迅》……</p> <h3><b><i><font color="#167efb">附记</font></i></b></h3> <h3> 欧洲的老城大多以教堂为中心。所以沿着教堂的方向走,多半不太会令人失望。<br></h3> <h3> 只是这次首先看到的教堂很漂亮却有些孤单。</h3> <h3> 登上教堂的台阶,蓦然回首,发现老教堂的尖顶就在不远处静静矗立。</h3> <p class="ql-block"> 循着塔尖,很快进入了老城。斑驳的城墙,古老的建筑,光滑的碎石地面,还有树冠一二百平的参天古树,是光阴的杰作,更是文明的来路。</p> <p class="ql-block"> 脚踏实地,不疾不徐,聆听历史的跫音,寻访街角的故事,走在里面有备受庇佑的安宁感。时光很慢,头顶的阳光似乎千百年来未曾移动,只有艳丽的花朵显示了城市的生长。 </p> <p class="ql-block"> 刻在地砖上的文字。意思是:没有人能夺走我们的记忆。是啊,所有的记忆都是我此生的经历与体验,成就了我的独一无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