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撇下半天风韵 我拾得万种思量

茉莉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的一生,直白的说就是相对世界追逐与改变的历程。我们通常会在主客、人我、是非、知见、言语、动静中浮沉而不自知,凡是合乎自己所设定的标准时,就会感到欢愉幸福,不合乎我们的标准时,就会感到忧恼悲苦。世界之所以扰攘不安,就是由于人人的标准都不同。而人之沉于忧欢的旋涡,则是因为我们过度地依赖感觉,感觉是变幻不定的,随外在转换的东西、像走马灯一样,不停变换悲喜。</p><p class="ql-block">把人生的历程拉长来看,忧欢是生命中一体的两面,它们即使不同时现起,也总是相伴而行。有智慧的人“无求”,他知道人生的忧欢都只是客人而已,并非生命的本体,唯有不执着于功德的人,才不会有黑暗的侵扰,不执着于欢乐的人,才不会落入忧苦的泥沼。</p><p class="ql-block">期许自己不被感觉所侵蚀的人,只有从超越感官的性灵入手。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世事静方见,人情淡始长。</p><p class="ql-block">安、定、静、淡应该是对治感官波动、悲喜冲击的好方法,可是在现实里并不容易做到。不过,一个追求智慧的人必须知道,幸福的感受与人的心情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时候,那些看似平淡的事物反而能有深刻悠长的力量。</p><p class="ql-block">《西厢记》里有两句话:“你撇下半天风韵,我拾得万种思量。”是说如果你不是那样美丽,我也不会如此思念你了。是希望从逃避外缘来免得爱恨的苦恼,但禅师不是这样的,他是从内心来根除染着,外缘上反而能不避,甚至可以无畏地承当了。也就是在繁花似锦之中,能向万里无寸草处行去!</p><p class="ql-block">真到寸丝不挂的禅者,他不是逃避世界的,也不是遏止捺住念头或挂虑,当然更不是屏除一切声色,他只是 -一天真地面对世界,而能“事来时不惑,事去时不留”。这是多么广大、高远的境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