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兄弟之怨 </p><p class="ql-block"> 无论岁月如何流转,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始终都是兄弟姐妹心中最柔软的牵挂。事实真的如此吗?也不尽然,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恩怨,恩怨大多都是因为利益而产生,一奶同袍的兄弟也是如此。当然了,也会因人而异不敢苟同。</p> <p class="ql-block">有这么兄弟三人,老三是家中的老旮瘩,两个哥哥分别大他十三岁和九岁。不守本分的老三,初中毕业后不满足祖祖辈辈的农村生活,于是他也学老一辈那样独自远离家乡去闯关东,那年他只有十七岁。 </p><p class="ql-block"> 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经过长达八年靠手艺漂浮不定的生活,他在异乡娶妻生子。自己在外闯荡时,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没有后顾之忧。现在不同了作为男人娶妻就要对老婆、孩子负责。在七八十年代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后生,在人生地不熟的城里找活干求生存相当不容易。那时候是知识青年返城大潮,这些青年有商业意识的自主创业做买卖,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五花八门干啥的都有,还是找活干出苦力的人多一点,老三就是夹在他们中间找一点结婚做家具和木工零活的手艺人。即便是这样的活,往往都是工厂木工师傅赶礼拜天干不过来时剩下实在找不到人的情况下才找到像老三他们这样的人,终归城里的木匠靠人脉远远胜过老三他们,这样留给老三他们这种人的活就少的可怜。</p><p class="ql-block"> 生活的艰难对于从外地来城里找饭吃的老三来说,想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谋生谈何容易,他就宛如在城乡夹缝中间生存那里有活就到那去干。</p><p class="ql-block"> 可想而知没有固定工作和收入,也没有当地亲人们的庇护,有时吃了今天还要考虑明天买柴、买米和买生活用品的钱怎么去挣。这还不算,还要考虑将来孩子没有户口上学和交异地高昂学费的问题,那时城里回城青年人想找一点临时工吃饭都费劲,何况一个连城市户口都没有的外来三口之家。他今天在这干几天,明天又到那里带着工具干几天,好像打仗时期的游击队一样,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样的生活一个人可以,这三口之家跟他跑东到西确实不现实。</p><p class="ql-block"> 在这种情况下老三就有了打退堂鼓回老家务农的念头,起码在家有固定住房就是一分钱不挣有地种也有饭吃,烧火有秸秆啥都不用发愁,老婆在家种地剩下时间自己再出去挣点零用钱补贴家用岂不更好。</p><p class="ql-block"> 起初心高气盛的老三,千方百计想摆脱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老三的梦想就是到城里想过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经过几年苦苦挣扎,现实还是把老三打回到原来的起点,这就是命……更为贴切的说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p><p class="ql-block"> 被逼无奈的老三,还是选择回老家务农更为贴切。</p> <p class="ql-block">千好万好还是不如家好,有亲人的地方才是家。家乡有兄弟姐妹,有亲朋同学,有亲情和友情。</p><p class="ql-block">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家一年多的生活,不知咋的老三媳妇经常闹病。</p><p class="ql-block"> 后来得知起因竟是水土不服,咋办?是继续在老家硬抗还是另寻他路?</p><p class="ql-block"> 老三到了进退两难境地,在老家意味着媳妇长期受病魔缠身的折磨,选另一条路就是刚回老家就要再次踏上更加艰难的背井离乡之路。</p><p class="ql-block"> 人生没有退路,为了媳妇他不得不再次选择远走他乡。</p><p class="ql-block"> 起初有这想法时还风平浪静,到真要启程时两个哥哥出来横扒拉竖当。他们并不是因为兄弟之情舍不得让老三走,而是另有缘故。</p><p class="ql-block"> 开始是妯娌“之战”,现在眼看两个媳妇阻挡不了他们就亲自上阵。有句话叫做家丑不可外扬,老三为了家庭和睦不想把事情闹大让外人因家庭纠纷看笑话,他吸取三个妯娌们让左邻右舍围观的教训,他请来当年给老大和老二分祖产时的长辈们心平气和的和两个哥哥出走的缘由。</p><p class="ql-block"> 首先跳出来的就是老二,他说:“我不反对你们出外谋生,但你不应该把你的承包地都给你姐免费白种,你为啥就连收秋的花生秧子和包米秸秆都给她们烧火和喂牲口,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是咱兄弟不和这不是丢人的事吗,你不把我们这哥俩放在眼里这不是没大没小吗,如果你还有我这哥哥就不应该把地给外人种(老三亲姐姐),而是应该先征求我们的意见先问一下我们要不要,如果我们俩都不要再给她们”,老二强词夺理慷慨激昂的说。其实责任田是村上分给老三的,给不给谁种那是老三两口子的事。这与他们何干,这就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p><p class="ql-block"> 地对农民来说多么重要老三心里比谁都清楚,有地种就意味着吃的烧火的一年都不用愁。要不他也不至于因为没有活干为吃饭、烧柴发愁回老家种地,好马还不吃回头草哪,不到万不得已老三也不至于非回家不可。老三气氛的说:“我自己的地,我愿意给谁就给谁这是我的权利,还轮不到你们对我指手画脚。当时我干活手受伤将近一年不能干活,地里的庄稼我媳妇干不过来,都是我姐和姐夫帮着干就连收秋都是她们帮忙给收的,那时你们都干啥去了?那时你们怎么没有一个人和我说咱们是一家人,何必让外姓人帮忙伺候地和收秋哪?我姐帮我用她家牛为我种地、收秋难道我还要把我家牛吃的草不给她家牛吃,让她家牛为我家干活饿着,我再自己背去给你家牛送去不成?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你们谁家没有牛和马?又有谁帮我耕过一垄地和拉过一车秋收的庄稼?那时你们都去哪了?如果我当时把东西都给你们那才叫忘恩负义!现在你们在这谈感情说是一家兄弟,当时你们又有谁和我谈过兄弟之情”?</p><p class="ql-block"> 他们的真正的獠牙露了出来,他们是看老三的柴草和责任田没有给他们,他们为这耿耿于怀。</p><p class="ql-block"> 老二慢条斯理的又说:“那也不行,爸爸明年就是八十大寿,你得留下一部分钱来给爸爸庆寿摆宴席用”。老大和老二不是不让老三走,他们明摆着是和他们的媳妇一样,想让老三把钱留下一部分给他们。</p><p class="ql-block"> 老三早已看穿他们的心思,他为了当人面揭穿他们,又不想把事态扩大化让外人看笑话,也就是家丑不可外扬,才找村上和家里几个长辈作证让他们知道什么叫恬不知耻。</p><p class="ql-block"> 老三当着这些人说道:“那好,你们今天要说家里的事,那就应该当着各位长辈的面把以往的事说清楚。首先我想说当年你们哥俩分家的时候各位长辈也都在场,这六间房子现在你们是每人三间,当时好像写文书的时候不是这样吧?我想看看当时文书是怎么写的。请大哥拿出来让我看看”。</p><p class="ql-block"> 说实话老大比老二心眼实在,心里没有老二那么多弯弯绕。因为是在老大家,他起身就要去拿给老三看。老二赶紧阻止老大,这时的老大也觉得自己做事有点莽撞,要是真拿出来让老三看那事情就不是现在这样,那里明明白白写着六间房有老三的一份,他赶紧又座回到原来坐的位置。</p><p class="ql-block"> 老三接着说:“咋的啦?不敢拿还是心虚了,就是不拿我也知道。当时是这样写的,那就是在老三不回家的情况下你们每个人三间,如果老三回家要房那就是六间房三人平均每人两间”。</p><p class="ql-block"> 老二一听要重新分祖产,马上暴跳如雷的骂到:“打你个小王八操的,你回来还要和我们分家产,你赶紧从哪来滚到哪去”!这样的话也能让老二说的出口什么叫小王八操的,那是在侮辱自己的父亲和母亲。</p><p class="ql-block"> 老三也不示弱,他用手指着老二说道:“你也别太嚣张了你当着众人的面说,那间房是我的?我们是一个妈生一个爹养的有你们的就有我的,你们谁占有我的房子就把房上的檩子给我抽下来,那个是我的椽子给我卸下来,那个用了我的钉子给我拔下来,那块砖是我的给我拆下来”。老三气呼呼的大声说道,其实老三也不是真的想要祖产房子,如果真想要房子的话刚回家就找他们要了,他只不过是被逼无奈才如此罢了。</p><p class="ql-block"> 老大和老二一看老三要分他们的房子,从炕上跳下来两个人就要一起上来打老三。此时在门外听声的老大和老二媳妇,也麻溜进屋给自家老爷们出来助威壮胆。</p><p class="ql-block"> 老三虽然是孤身一人也不甘示弱,他站起来指着他们四个说:“我不是被你们吓大的,你们那个先来?我就不信正不压邪”!</p><p class="ql-block"> 在场的长辈们也没有料到事情竟发展如此地步,他们一起下地强行制止,把老三推出门外让他马上回到借的住房家里去。</p><p class="ql-block"> 几天后姐姐恋恋不舍的,用牛车把老三一家三口送到车站。</p> <p class="ql-block"> 事隔三日刮目相看,十几年后老三荣归故里,他先后拜访了大哥和二哥。憨厚没有主见且小农意识极强的大哥招待了多年不见的老三,小肚鸡肠的老二两口子,面对到访多时的老三沉默不语,老三实在想象不出他们为啥,事情都过去这么多年了他们还对自己耿耿于怀、或许是他们觉得自己心中有愧才沉默不语?</p><p class="ql-block"> 一直到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各自的孩子们也都长大成人,不知老二是怎么教育孩子的?竟然对回家祭祖的老三就和不认识的两旁世人一样不言不语,甚至好像有深仇大恨一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