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P深度教程(回馈篇):尘肺继发SP内科胸腔镜干预技术详解与病例示范

老华头

<p class="ql-block">总结一下:1.继发性自发性气胸(SSP)基础疾病众多,并具有高度异质性——从极简(如类PSP)到复杂无上限;尘肺是SSP的重要病因之一,而尘肺继发SP临床处理棘手(鲜见外科干预的相关报道);2.尘肺虽与慢阻肺病理基础不同:一为肺组织硬化收缩为主要病变——“小肺”,一为气肿和顺应性增高为主的病变——“大肺”,然其所继发SP的主要病因(病因实体)则又如出一辙——均为胸膜下肺大泡(SPB);3.在目前条件下,还没有哪种方法比“APC”更适宜于处理SPB——前提是SPB在一定大小范围内;4.内科胸腔镜介导的“APC Plus”以其路径与靶病变处理的双重微创与简洁,尤其是其“点穴式”的靶病变处理,而与尘肺继发SP的疾病特点达到了较理想匹配;5.对“APC plus”而言,尘肺继发SP相对于慢阻肺继发SP,似乎相对更易做到术后不漏气,这或与其病理学特点(以肺实质硬化收缩为主的组织学改变)有关;6.但尘肺继发SP,其发生术后持续漏气(PAL)的后果/风险也高于慢阻肺继发SP:后者是在“大肺”基础上,术后患肺相对更容易复张——在患肺充分复张条件下,课题组原创术后漏气干预之“体位加“(从1.0~3.0),至少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已使此一肺胸手术的主要传统困扰不足为虑!但在患肺复张不全条件下(尘肺患者相对更容易发生),PAL就会与延长住院时间、继发胸腔感染及更困难的患肺复张、甚至不良预后相关!7.因此,结束手术前的双重(严格)漏气把关——胸腔注水测漏+置管后的漏气测试——以确保不漏气应属必要;8.黏连及诸多因素限制下的SPB消除,也经常需要满足于有限治疗目标!9.对于一些超出“APC Plus”处理限度的SPB,如果其成熟度高(与邻近肺实质分界清楚),“内处理”或更为可取(见前篇文章及所附4个典型病例);若成熟度低又数量多,在远离尘肺病变的区域,吻合器切除也是可选择的方法之一;10.像大多数肺质量较差/很差的SSP一样,术后(在患肺复张、患者状况稳定条件下)追加温和的胸膜黏连/加固程序,对于进一步减少远期复发应属必要——课题组不赞成术中施加化学性胸膜黏连的(外科)传统做法:手术中我们无法完全知晓或掌控术后患者状况(是否稳定),更不确定术后患肺复张情况,如此而于术中施加胸膜黏连(尤其是强力固化剂),除了增加围手术期风险和变数——对高危患者尤是——之外,也会增加术后患肺复张不全风险!</p> <p class="ql-block">尘肺患者,高龄(77岁),复发性自发性气胸(第二次):</p> <p class="ql-block">术前定位CT(仰卧位):目标SPB如此多发,且分布高度离散——上下内外前后都有,尤其纵隔面,更深入到食管-奇静脉隐窝,又多发、广泛黏连,常规内科胸腔镜(MT)操作范式是不够用了,其升级/加强技术——“内科胸腔镜加”(“MT加”)是必不可少的:即在MT绝对单孔基础上,增加5mm微切口进肺叶钳辅助完成相关操作。</p> <p class="ql-block">术前定位CT(健侧卧位)</p> <p class="ql-block">术前定位CT(患侧卧位):</p> <p class="ql-block">目标SPB如此多发,且分布高度离散——上下内外前后都有,尤其纵隔面,更深入到食管-奇静脉隐窝,又多发、广泛黏连,常规内科胸腔镜(MT)操作范式是不够用了,其升级/加强技术——“内科胸腔镜加”(“MT加”)是必不可少的:即在MT绝对单孔基础上,增加5mm微切口进肺叶钳辅助完成相关操作。</p> <p class="ql-block">目标SPB如此多发,且分布高度离散——上下内在前后都有,尤其纵隔面,更深入到食管-奇静脉隐窝,又多发、广泛黏连,常规内科胸腔镜(MT)操作范式是不够用了,其升级/加强技术——“内科胸腔镜加”(“MT加”)是必不可少的:即在MT绝对单孔基础上,增加5mm微切口进肺叶钳辅助完成相关操作。</p> <p class="ql-block">黏连分离:</p> <p class="ql-block">胸腔已有感染,表面苍白、很污。基底就是尘肺结节或团块:</p> <p class="ql-block">第一簇胸膜下肺大泡(SPB):尺寸在APC有效“打击范围”:</p> <p class="ql-block">第二簇SPB虽然多,尺寸也都在“APC plus”的有效“打击范围”:</p> <p class="ql-block">第三簇SPB,尺寸也在APC有效“打击范围”:</p> <p class="ql-block">第四簇SPB,尺寸也在APC有效“处理范围”:</p> <p class="ql-block">第五簇:纵隔深处翻出来的若干泡泡之一,包括食管-奇静脉隐窝内的SPB——只有配合体位改变及肺叶钳的有效辅助,才能把它们揪出来——其尺寸也都在APC Plus”的有效“打击范围”:</p> <p class="ql-block">第六簇SPB:这一簇泡泡需要多说几句:大泡既多,有4-5枚,尺寸又较大,更基底与肺实质分界不清,就使的其一,APC消融或过于勉强——过消除不彻底,和/或增加漏气风险;其二,让“内处理”方法(见前篇文章及所纳入的四个典型病例)变的不好玩了:由于大泡与基底肺实质分界不清,强为“泡内注胶处理”会<span style="font-size:18px;">增加继发感染和/或咯血风险,而泡泡</span>数量众多,“内处理方法”又会稍嫌繁琐。故应以吻合器切除(“咔嚓”)为优选——要消除这如许泡泡,一个钉子足矣——这簇泡泡位于下肺,邻近没有坚硬的尘肺结节或团块,而是气肿的(柔软的)肺组织,因此“咔嚓”是完全可行且安全的,代价只是把5mm微切口扩大到15~20mm而已。</p> <p class="ql-block">这一簇泡泡有4-5枚之多,尺寸较大,基底与肺实质分界不清,APC消融不放心,泡内注胶处理因分界不清,又数量多,稍嫌繁琐且欠安全,故以吻合器“咔嚓”为优选——事实上,这簇泡泡,仅用了一个钉子—“APC plus”+吻合器切除,应算是混合或杂交技术了。</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个环节:胸腔内打水测漏及处理可能存在的漏气,然后放置引流管,麻醉师鼓肺,再次观察有无漏气,若有,再次进镜查找和处理漏气。若无,则直接结束手术。</p> <p class="ql-block">术前、术后48小时CT对比:目标SPB消除满意(除了一组黏连限制的SPB),在负压吸引下患肺充分复张,且不漏气。</p> <p class="ql-block">重新置入猪尾管,负压吸引后患肺充分复张(左:置管及负压吸引前;右:置管及负压吸引后):</p> <p class="ql-block">总结一下:1.继发性自发性气胸(SSP)基础疾病众多,并具有高度异质性——从极简(如类PSP)到复杂无上限;尘肺是SSP的重要病因之一,而尘肺继发SP临床处理棘手(鲜见外科干预的相关报道);2.尘肺虽与慢阻肺病理基础不同:一为肺组织硬化收缩为主要病变——“小肺”,一为气肿和顺应性增高为主的病变——“大肺”,然其所继发SP的主要病因(病因实体)则又如出一辙——均为胸膜下肺大泡(SPB);3.在目前条件下,还没有哪种方法比“APC”更适宜于处理SPB——前提是SPB在一定大小范围内;4.内科胸腔镜介导的“APC Plus”以其微创、简洁的和“点穴式”靶病变处理,与尘肺继发SP的疾病特点达到了较理想匹配;5.对“APC plus”而言,尘肺继发SP相对于慢阻肺继发SP,似乎相对更易做到术后不漏气,这或与其病理学特点(以肺实质硬化收缩为主的组织学改变)有关;6.但尘肺继发SP,其发生术后持续漏气(PAL)的后果/风险也高于慢阻肺继发SP:后者是在“大肺”基础上,术后患肺相对更容易复张——在患肺充分复张条件下,课题组原创术后漏气干预之“体位加“(从1.0~3.0),至少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已使此一肺胸手术的主要传统困扰不足为虑!但在患肺复张不全条件下(尘肺患者相对更容易发生),PAL就会与延长住院时间、继发胸腔感染及更困难的患肺复张、甚至不良预后相关!7.因此,结束手术前的双重(严格)漏气把关——胸腔注水测漏+置管后的漏气测试——以确保不漏气是非常必要的;8.黏连及诸多因素限制下的SPB消除,也经常需要满足于有限治疗目标!9.对于一些超出“APC Plus”处理限度的SPB,如果其成熟度高(与邻近肺实质分界清楚),“内处理”或更为可取(见前篇文章及所附4个典型病例);若成熟度低又数量多,在远离尘肺病变的区域,吻合器切除也是可选择的方法之一;10.像大多数肺质量较差/很差的SSP一样,术后(在患肺复张、患者状况稳定条件下)追加温和的胸膜黏连/加固程序,对于进一步减少远期复发应属必要——课题组不赞成术中施加化学性胸膜黏连的(外科)传统做法:手术中我们无法完全知晓或掌控术后患者状况(是否稳定),更不确定术后患肺复张情况,如此而于术中施加胸膜黏连(尤其是强力固化剂),除了增加围手术期风险和变数——对高危患者尤是——之外,也会增加术后患肺复张不全风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