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北京历史最悠久的天主教堂——北京宣武门天主教堂

永红

<h3 style="text-align: left;">  2024年12月13日周五中午朋友发来一条短信,说宣武门天主教堂终于开放了,北京宣武门天主教堂,历史悠久,巴洛克风格,见证中西文化交融。宣武门天主教堂距离我家步行只有15分钟,经常路过,对我有很大的神秘感,早就想进去,但因为常年关闭未能如愿。</h3><div> 一听说教堂开放,立刻动身前往。这天天气晴好,天空瓦蓝瓦蓝的,没有一丝云彩,白色的十字架显得神圣庄严。在这之前恶补了一下有关于宣武门天主教堂的知识。</div> 宣武门天主教堂又称南堂,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141号,是北京历史最悠久的天主教堂之一。‌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此建立第一座经堂,后由德国耶稣会士汤若望于清顺治七年(1650年)扩建为北京城内的第一座大教堂。‌<br> 宣武门天主教堂建筑面积约1300平方米,附属建筑约400平方米,共有三进院落,大门为中式建筑占据了教堂的第一进院落,主体建筑为砖结构,面向南方,正面建筑立面为典型的巴洛克风格,三个宏伟的砖雕拱门并列,将整个建筑立面装点得豪华而庄严。 整个建筑里面磨砖对缝,精美的砖雕随处可见。教堂建筑的室内空间运用了穹顶设计,两侧配以五彩的玫瑰花窗,整体气氛庄严肃穆。 <br> 教堂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圣诞节安装了彩灯、布置了大型圣诞树等,美轮美奂,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拍照留念。 精美的砖雕镶嵌的红色的拱门,门楣上装饰的圣诞花环,烘托了节日的氛围。 门前留个影。 教堂内部采用穹顶设计,两侧配以五彩的玫瑰花窗,整体气氛庄严肃穆。<br>  宣武教堂不仅是北京四大天主教堂之一,还曾是顺治皇帝关注的宗教场所,皇帝曾24次亲临南堂,并赐有御制“通微佳境”匾。此外,南堂在历史上还曾作为天文台和藏书楼,对西方现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起到推动作用。 圣水,洗礼池。位于教堂后面左右各设置了一个。 忏悔小屋,位于教堂后面,一共设置了两个。 教堂两侧的花窗上描绘了耶稣诞生的故事、 耶稣雕像,栩栩如生。 圣洁的圣母玛利亚站在鲜艳的玫瑰花丛中。 耶稣诞生的情景。 教堂穹顶上华丽的吊灯。 西院是个小小的庭院,有咖啡厅和游人休息的小桌椅, 大大的圣诞树,上面挂了好多彩球、星星,晚上会点亮所有的装饰物。期待晚上的到来。 圣方济各·沙勿略的雕像。圣方济各·沙勿略,St. Francois Xavier(1506—1552)是西班牙历史上首位去东方传播福音的人。他的理想是到中国传教,但最终未能进入中国的大门。 利玛窦 - 中国天主教开拓者 小院的东北角有一方小小的水池,上方圣母玛利亚白色的雕像,端庄圣洁。 小院的西面是一所天爱诊所 中式的大门,外面是宣武门大街。 1996年11月20日,南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宣武门天主教堂的外观,中式大门和后面巴洛克风格的主楼,中西方建筑文化的交融,端庄大气。 教堂下午17点关闭,但是每晚19点都有弥散,也会点亮彩灯和圣诞树。我决定晚上再来探究天主教文化。 晚上6:50我如约再次来到宣武天主教堂,远远望去,教堂灯火辉煌,照亮了宣武门的夜色。 霓虹灯将院落照得通明,如同白昼。 院子里的霓虹宣传栏。 进入教堂内,弥撒还没有开始。我先拍一下内部的景致,因为有灯照着,墙上的壁画比白天要清晰很多。 做弥撒的信徒陆陆续续的近来,参加弥撒的信徒都是受过洗礼的,像我这样第一次来看热闹的几乎没有。 教堂后面的穹顶、壁画和参加弥撒的信徒们。 教堂内柱子上精美的木雕花纹饰。 到处都悬挂着圣诞花环,节日的气氛很浓。 在弥撒过程中,所有的信徒都积极参与其中,大家同声唱出赞美之词,一起唱圣歌,一共唱了五六首多,他们都特别熟悉整个弥撒的流程,熟悉歌曲、歌词,大家一起唱,声音特别的优美。下面的视频是即将结束时的最后一支圣歌。 在整个半小时的弥撒过程中是不允许拍照的,有许多的神职人员在各处服务。弥撒即将结束的时候有一个领圣餐的环节,每个信徒都排好队特别虔诚的走过去,神父特别亲切的问我是否是第一次参加,告诉我领圣餐必须是经过洗礼、加入教会的人才能领取。 站在教堂最后面一个神职人员,告诉我,每周日下午两点半有一个天主教培训,如果您有意愿加入教会,可以在那个时间提出申请。 今天外面的圣诞树霓虹灯熄灭了,有两只圣诞小熊特别的可爱。 大约8点左右我结束我对宣武门天主教堂的探访。这几次对宣武门天主教堂的探究使我对天主教堂的建筑风格、宗教信仰以及弥撒的形式过程有了初步的了解。略略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空白。我认为人是应该有信仰的,不管信仰何种宗教,只要是教育人们从善,克服困难,积极向上都是好的。愿这个世界永远充满和平。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