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抗美老英雄,红色基因永传承一一蠡县革命家齐政宣少校的光辉事迹

博济.新世界.施春桥

<p class="ql-block">政策导向:文摘</p><p class="ql-block">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 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p><p class="ql-block">2021-05-15</p><p class="ql-block">来源:《求是》作者:习近平</p><p class="ql-block">我们要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在新的起点上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鼓舞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和全军广大指战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而不懈奋斗!</p> <p class="ql-block">伯父齐政宣的军旅生涯丨一生为革命两进烈士棚</p><p class="ql-block">潴泷河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齐福生 齐慧生</p><p class="ql-block">故事之一:心存信仰、少小志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齐政宣,1922年9月出生于蠡县曲堤庄村一个农民家庭,家中兄妹4人,他排行老大,自幼聪明伶俐,敢于吃苦,小时候的他跟着外祖母生活,舅舅李国恩是地下党员,受舅舅的影响,在上初小期间思想就非常进步,早早地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革命战争时期的社会环境非常恶劣,张贴宣传标语也需要一定的智谋。年仅10岁的他个头小,不会引起敌人的注意,每次出去张贴革命标语时,手里都会拿着一块烤熟的红薯,乘人不注意时,就把红薯当成浆糊抹在墙上,然后再把卷成小圆筒的标语贴上去,有时一个晚上能贴出20多张。为了方便撒传单,母亲特地给他缝制了一件大褂子,在胸口处用线把传单串起来,走到人多的地方把线扯断,传单便从衣服里掉出来,随着脚步的移动,传单也一张张的洒落,把当时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政策宣传到了千家万户,动员穷苦百姓起来闹革命。</p><p class="ql-block">14岁那年参加了革命队伍,同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向了革命的道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故事之二:国难当头,浴血抗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践踏着中国大地,日本鬼子的疯狂扫荡和“三光”政策使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国难当头、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伯父齐政宣毅然决然跟随舅舅李国恩带领的抗日游击队,转战在保定一带,并在攻打高阳一战中,给敌军三师团以重创,在河间休整期间,正式改编为八路军某部十八团,成为了正规军。1939年1月,日军开始了春季华北地区大扫荡,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为了打破日伪军的围剿, 十八团全体战士奉命掩护党政机关、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在陈庄、行唐一带与敌人展开了激战,当时八路的装备还是很落后的,面对日军优良的炮火轰击,战斗十分惨烈,在敌强我弱的装备下,打退了敌人一次次的进攻, 机枪枪管都打红了。阵地前沿的肉搏战,更是惊心动魄,齐政宣所在连队被敌军包围,战斗中,排长壮烈牺牲,时任宣传干事的齐政宣便代理排长职务,固守阵地,等待增援部队,那时与外界联系的方式就是吹军号,而司号员也在战斗中牺牲,无法与增援部队报告确切位置,紧急情况下,营长命令齐政宣带领一个班的战士11人突围,迎接我军增援部队。敌人用机枪封锁了突围的街道,11名战士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向外冲,战斗中齐政宣抓住了敌人射击的规律,有时短暂的停顿,是敌人机枪手换弹夹的时候,正是利用了这短暂的瞬间,他带领十几名战士连滚带爬前进,终于与增援部队会合,并带领援军反攻,粉碎了敌人的扫荡。 行唐阻击战,打得艰苦,打得悲壮,打得辉煌,我军士气高涨,营长对齐政宣在战斗中机智勇敢的表现称赞不已。 行唐战斗结束后,接到上级命令,十八团奉命在冀中平原一带发动人民群众,并展开游击战,牵制敌人,随机歼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部队在安国大五女镇休整时遭到日伪军的包围,日军很快调整部署,用汽车拖着山炮,载着士兵向大五女镇南、北两翼运动。团长准备组织部队突围,此时敌人已在大五女镇周围布满了汽车和士兵,用轻重机枪封锁了所有的退路。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突围已经无望的情况下,团长当机立断:依托阵地,等候援军,最大限度的杀伤敌人,伺机突围。敌人的合围完成以后,集中了所有的轻重武器向我方阵地进行猛烈的轰击,大小炮弹、轻重机枪、步枪子弹像雨点一样向阵地倾泄,整个阵地天昏地暗,硝烟滚滚。炮火轰击约一个小时,鬼子的步兵分别从东、北、南三面发起进攻。我军战士们士气高昂,高喊着“为牺牲的同志们报仇”的口号,以密集的子弹和手榴弹回敬敌人。阵地前沿,鬼子的死尸像谷个子,一个挨着一个。我军也伤亡很大,齐政宣一边带领民夫抢救伤员,一边找机会射击冲上来的敌人,当他发现参谋石玉春被三个敌人包围时,举枪射击,击毙了三个鬼子,救回了石玉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当他准备进入阵地继续歼敌时,一发炮弹在他身边爆炸,当场便昏死了过去,这一次幸运之神没有光顾与他,当他醒来后,发现自己已经不能动弹,两条腿被打断,嘴唇和鼻子被炮弹皮削去了一块,浑身上下血肉模糊,血流不止。此时,枪炮声到了村外,估计部队被打散了,他强忍着剧痛,挪动身体到了一个碾盘旁边,想到的是自己身上带的文件等不能落到敌人之手,便动手烧毁文件和作战命令等,一个日本骑兵发现了他,一梭子子弹打过来,身上又多处受伤,左臂被打断,昏死了过去。又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听到了我军的军号声,原来部队在冀中7分区22团的配合下,进行了反冲锋,寻找在战斗中打散的战士和烈士遗体,这样发现了在碾盘旁的齐政宣。身上多处受伤血肉模糊的齐政宣被战士发现时已经不成人形,马夫徐显龙和战友连抱带托把他扶上马背,送到战地卫生所,刚到驻地,便摔下马背,战友以为昏迷中的他已经牺牲了,便把他同其他牺牲的战士一起抬到了“烈士棚”。时任十八团卫生队队长刘伟对他感情很深,听到他牺牲的消息心情十分悲痛,便来到“烈士棚”想看他最后一眼,看到浑身是血的齐政宣躺在地上,忍不住热泪之流,不由自主地抱起他的头给他擦试脸上的血迹,这个时候,齐政宣吭了一声,刘伟队长惊喜万分,大声招呼道:“小宣还活着,快去抢救!”,战友们七手八脚又把他抬到了病室,经过几天几夜的抢救,终于苏醒了过来,几天汤水未进,重伤员又不能喝水,只能用童子尿帮助他解渴。当时,医疗条件十分艰苦,缺医少药,落后的医疗条件跟不上战士的需要,为防止伤口发炎感染,每天只能用盐水清洗脓血和蛆虫,为了躲开敌人的围剿,养伤期间随军转战在蠡县大杨庄、北玉田、缪家营、高阳县一带,当地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掩护伤病员,真是军民鱼水情深。艰苦的战斗条件,使得齐政宣的身体越来越差,面黄肌瘦,皮包骨头,虽然先后做了6次手术,取出断腿伤口中的碎骨,扶正整形。但是在医疗设备非常简陋的情况下,伤口还是感染发炎了,特别是断腿,医生提议进行第7次手术,要截肢,时刻昏迷偶尔清醒的他得知这个消息后,心情根本无法接受,他想到:没有腿,我怎么跟随部队上前线打仗。坚决不同意医生的建议,情急之下,本来身体就十分虚弱的他,一口气没有上来,摔下了病床,又一次昏死了过去,休克了一天没有醒来。他被战友们又当成死人抬到了一个大庙里,半夜凉风吹来,他苏醒了过来,摸了摸身边,周围都是硬邦邦的尸体。当时,月光刚好照射进来,看到泥塑的神像,旁边是几尊罗汉像,他想,这回肯定是死了。咬了咬舌头有点疼,掐胳膊也有点疼,才知道自己还活着。过了一会儿,听到了鸡叫声,接着又听到有人敲着梆子卖豆腐的声音。天亮的时候,从外面进来了一个老汉,就向他呼救,没想到,这一喊把这个老乡吓得撒腿就跑,还边跑边喊“诈尸了,诈尸了”。喊叫声惊动了附近的战友和医护人员,又急忙把他抬回卫生所治疗。这次医生也不提截肢的事,而是用保守方法进行治疗。用石膏把断腿固定了6个多月后,身体也渐渐恢复,他用坚强的毅力进行康复锻炼,从一开始扶着墙学站立到苦练挪动行走,不知道摔过多少跤,脚板磨出了厚厚的结痂,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自己坚强的革命意志终于可以站立行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受伤期间,虽然几次路过家门口,但是一直不敢回家,怕父母为他担心难过,只是托人带口信给家里报平安,让父母放心。直到出院后,伤情鉴定为一等甲,地委书记安排他在蠡县搞地方武装,发动革命群众,有一次机会来到曲堤庄青救会检查工作,顺便回家看望了父母。母亲看到儿子满身的伤疤、弹坑,变形的脸颊,忍不住老泪纵横,知道了儿子在外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齐政宣反而笑着很乐观的安慰父母说:打仗就有流血牺牲,比起牺牲的战友,自己幸运的。老两口深明大义,知道儿子的脾气性格耿直,自从穿上军装的那一刻起,他的一切乃至生命都交给了党和人民,交给了国家的解放事业,所以,纵有千万个不舍,对儿子的选择和决定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和帮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伤好以后,齐政宣又主动找到十八团团长政委,请求跟着大部队上前线,团长和政委详细询问了他的伤情后,害怕长途行军伤病复发,便继续让他在县大队任青年干事,领导地方武装斗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1年的“五一”大扫荡期间,他领导的县大队化整为零,展开游击战争,秘密建立联络站,及时将情报传递给太行山区的八路军总部,转运了大量军用物资,武装护送首长顺利通过从太行山到华北平原的敌占区。在一次和敌人的遭遇战中,他再一次身负重伤,左胳膊再次被子弹打断,为了不被敌人发现,战友把他隐蔽到一个死人墓穴中,每隔几天给他送一次药和饭。在墓穴里,他和骷髅整整相处了41天,又一次和死神擦肩而过,奇迹般的活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1945年伯父回到了十八团,跟随大部队转战在太行山区。抗战结束后,又参加了解放太原、石家庄的解放战争,历经无数次战斗,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直到新中国建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故事之三:同仇敌忾、奉命援朝朝鲜战争爆发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0年10月19日,齐政宣随38军作为首批志愿军战地医院指导员赴朝作战。冬日的朝鲜地冻天寒、大雪纷飞,一夜的急行军,通过了江桥直插满浦市,美军轰炸下的满浦市到处是破壁残垣、横尸遍野、一片狼藉。短暂休整后,又利用夜晚急行军到熙川收治伤员。冰雪连天、朔风刺骨,行军路滑就用草绳缠脚防滑,即使这样战士们稍有不慎就来个“倒栽葱”。日进百里的行军使战士们的棉衣被汗水湿透,又被寒风吹冻成冰。绵衣冻成了“铁盔甲”不能打弯,脱衣时要相互帮着拽才行,一不小心就会折断衣袖露出棉絮。德川战役打响后,齐政宣冲锋在前带领后方医务人员冒着美军飞机大炮的狂轰乱炸抢救伤病员。在运送伤员的同时,还要夜袭敌人仓库“偷粮”为伤员充饥。德川战役是入朝作战的一大胜利战,消灭美军5万多,迫使美伪军逃退二百多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德川战役后,战地医院随军又开赴铁原、开城转战东线。风雨夜破冰涉水横渡津江,伯父作为指导员身先士卒走在前面破冰,腹部腿上一道道划痕流血不止,在刺骨的冰水里更是疼痛难忍,但为了让后面的战士少受伤少流血,他义无反顾。后来伯父自嘲说:这比抗战期间大五女战斗受伤流血少多咧!行军上百里到达铁原山顶,该地地势平坦,敌机封锁严密,此时伯父等借着敌军的照明弹、信号弹的光亮抄小路加快行军。走在田埂上还哼着小曲,歌声笑声与敌机的轰鸣声炸弹的爆炸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特有的“行军进行曲”。这场景既展现了志愿军躲过敌人封锁后胜利的喜悦,也表现了伯父革命乐观主义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铁原战斗,敌机遭重创,我军无伤亡,是伯父回忆中最感欣慰的战斗之一。行军到古城春川驻扎时,又遇遇敌特搞偷袭暗杀,医院两名战士遇害。有一次夜间伯父巡查病房时听到丛林中有脚步声,他大喝一声,敌军走出丛林立即跪倒,问其“口令”谎称是饿了来偷干粮的。当时,洪州前线转来大批伤员,此时敌机也开始轰炸医院,医院账房被烧牺牲8名医护战士。后来方知谎称偷干粮敌人的应为敌军奸细。志愿军经过地面5次惨烈战役,美军被赶回了三八线,敌我进入相持阶段,伯父的战地医院转驻役川,也就是到了1951年5.1节后,此时志愿军空中打击力量增强,近一个团的空军在苏联空军掩护下投入战斗。伯父他们在工作之余就观看空战,当敌机被击落时他们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俘虏并救治飞行员。医院隐蔽在山洞,当时也收治了不少敌军飞行员,因语言不通彼此用手比划,还笑脸互问家乡琐事,并祝福早日康复回国。敌军飞行员万分感激,连赞志愿军伟大、伟大!俘虏虽然是仇敌,但因其“各为其主”异国作战作,成了无谓的牺牲品。不虐待俘虏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当时从国内采购来的肉蛋蔬菜先让俘虏吃,充分表达了我志愿军国际人道主义情怀。由于伯父在历次战斗中表现出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3年3月出任志愿军四分部直供科副科长;同年又就任志愿军27大站干部处副处长、处长。在朝鲜8年的时间里,有幸见到了彭德怀元帅,激动之余,赋诗一首《赞彭大将军》:将军征战夜不眠,合衣守坐战图边;泉水送咽干炒面,跺足扶胸扛风寒;炮声常惊和平梦,震落尘埃耳嗡鸣;保家卫国赴朝鲜,痛击美军魂胆寒。故事之四:心存感恩,报效祖国1958年4月7日撤军回国后,伯父本应可以到北京公安局工作,他当年的战友李路(时任北京市公安局长)也曾多次劝他留在京城,但伯父执意要去艰苦的大西北兰州工作,后来问伯父其中原委,他笑答“我九死一生活过来,什么艰难困苦不成克服,回想牺牲的战友,我过点苦日子算个啥!”。在西北期间先后参加了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建设,解放军西北汽车修造厂、兰州石化基地等工程建设,之后,一直在兰州军区后勤部工作。伯父没有学过工程建筑,但他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成一行,竟然成了施工现场解决难题的“土专家”。生活中伯父为人谦和质朴,身为军残人但从没向组织要过特殊照顾。他见了谁都会打招呼,逗会儿乐。邻居们说,可能除了打仗的时候,齐老一辈子都是笑口常开。还说 "老齐不像个革命大英雄,倒是个挺和善的小老头"。的确,伯父没有架子,他对下属像对待自家孩子,对邻舍像对待家人,与邻为亲、与邻为善。直到1984年离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离休后老人依旧忙碌,把晚年的大部分精力用在为民服务和关心青少年成长上。作为人大代表,走街串户体察民情;作为关心下一代热心人,他奔波在学校厂矿之间。给青少年上革命爱国主义教育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老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的高尚情操。 在兰州市城关区的大街小巷,人们都熟知这个身着旧军装、脚踏旧单车的乐观老头。故事之五:高风亮节,修身齐家伯父自幼读私塾,《幼学琼林》的启蒙使他懂得“孝悌忠信”“修身齐家”的道理。在革命工作中他坚守“忠信”,在家族里他是“孝悌”的楷模,是家族和谐的带头人。(接济亲朋;让地堂侄;兄弟间不争地产等实例------)他非常重视家庭的正面教育,尤其对子女的教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伯父经常告知我们:革命不是为了做官,更不是为了个人享受。咱老齐家讲究耕读传家,你们要好好学习、勤劳致富,做社会有用的人。要爱党、爱国、爱集体。(举例:63年我奶奶去兰州诉说家里挨饿,他安慰道:“娘,不要担忧,只要有党在什么困难都不怕!”;74年麦收季节伯父回乡探亲,我想陪他多呆呆,不去为生产队拾麦穗了,伯父当场教育我“要热爱集体、热爱劳动,今年收成不好要做到颗粒归仓”。使幼小的我懂得了什么叫“集体”------)清正廉洁更是伯父的本色,他不仅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子女更是如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堂哥讲:在81年堂哥刚参加工作,一次出差报销差旅费时多填报了10块钱,伯父得知后,硬是拉堂哥去财务科说明情况,最终退回。此事在兰州军区传为佳话。</p><p class="ql-block">伯父每次回家就给我们讲战争年代的经历,告诫珍惜幸福不忘过去,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在他的严格教育下,我们从小就埋下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种子。他乐观向上、淡定豁达的品格深深地影响着我们,他一身正气、廉洁自律的作风无声地教诲着我们,他心系群众、热心助人的品德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p><p class="ql-block">他一生清贫、光明磊落,给孩子们留下了什么?以老人90岁高龄时做的一首诗《遗产是什么》为证:革命八十旬,家业还贫;遍身伤深处,蕴铁有寸金,论价不值钱,血育六十春;众口称赞,终身无贪心;但念孩儿自成长,继承无分文,只留勋章纪念章,希望传后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结束语:伯父戎马一生,功勋卓著。一辈子参加过数次战斗,三次身负重伤,荣立二等功一次,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 勋章”和“抗美援朝金日成勋章”。2005年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一生坚守初心、退伍不退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这种奉献精神,是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他对党的忠诚,对国家和家族的热爱,将永远影响激励着我们后人!</p><p class="ql-block">注:根据老人笔记和生前口述整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章由齐纪军先生整理成文稿</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时拍摄</p> <p class="ql-block">革命伴侣</p> <p class="ql-block">双双受勋</p> <p class="ql-block">百年好合</p> <p class="ql-block">酷爱学习</p> <p class="ql-block">关心下一代</p> <p class="ql-block">齐政宣少校的军功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