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文庙是中国古代供奉学者神灵的庙宇,被视为学问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苏州文庙</p> <p class="ql-block"> 苏州文庙,被誉为“东南学宫之首”和“江南学府之冠”,开创了“东庙西学”的格局。它坐落在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人民路613号。它由北宋名臣范仲淹于景佑二年(1035年)创建,至今已有96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4日,我陪大哥游览完苏州知名园林沧浪亭、可园后,顺路拜谒久负盛名、心往神驰的苏州文庙。</p><p class="ql-block"> 据说姑苏有条龙,龙头在文庙,龙尾在北寺塔,龙身就是原称卧龙街的人民路。</p> <p class="ql-block">棂星门</p> <p class="ql-block"> 顺着人民路,我们进入苏州文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建筑规格极高,雄伟精美的棂星门。 </p><p class="ql-block"> “欲祭天者,先祭棂星”。棂星又称文曲星、文镇星,过去人们喜欢称读书人为“文曲星”。孔庙庙门以棂星命名,意味着孔子因天上的星宿而降,祭孔也就是祭天</p><p class="ql-block"> 苏州文庙棂星门始建于元代(1322年),明代重修。棂星门青石为柱,四壁出头,正中的上额枋上雕刻行龙,配饰日月和云图,下额枋雕凤云和仙鹤,其它柱、枋、石板均配雕精美图案。</p><p class="ql-block"> 穿过棂星门,是一个偌大的庭院,庭院里有六棵银杏古树,生长在用花岗岩石砌垒保护的树坛中,每棵都有自己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寿杏”</p> <p class="ql-block"> 比如那棵编号为“沧501”称作“寿杏”的树,植于南宋,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了。它曾被雷劈过,只剩下一半树干,微微倾斜,像是给庭院中央的孔子圣像鞠躬。</p> <p class="ql-block">“连理杏”</p> <p class="ql-block"> “连理杏”是苏州文庙内的一棵古银杏树,植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距今已有650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连理杏”是文庙内个头最大的一棵树。它的神奇之处在于遭受雷击后,在它空心的腹内竟长出了两棵朴树,形成了独特的连生现象,因此被称为“连理杏”。这种生长方式使得连理杏不仅在文庙内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也成为了文庙的一个奇观。</p> <p class="ql-block">“三元杏”</p> <p class="ql-block"> 最有趣的是“三元杏”,在清康熙年间被雷彻底击毁烧烬后,又在苏州府学的学生钱棨接连考中解元、会元和状元时,重新从根底长出三分叉,真是应了“三元”之名,至今算来也有200多岁了,是文庙银杏的“后起之秀”。</p><p class="ql-block"> 钱棨,苏州吴县人,是清代第一位连中三元的状元,也是中国科举史上两个“六首状元”之一。苏州人为了纪念他的成就,建立了三元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福杏”</p> <p class="ql-block"> 与这几棵命运多舛的古银杏树相比,安全生长了600多年的“福杏”,确实有福气。</p><p class="ql-block"> 文庙里还有三棵老楸树,年代各不相同,戟门与棂星门之间两棵的挂牌树龄是110年和140年,更里面的一棵则是190年。</p> <p class="ql-block">孔子圣像雕塑</p> <p class="ql-block"> 在庭院中央步道上,矗立着一尊神圣的孔子圣像雕塑。这不仅是苏州文化地标之一,也是尊崇儒家文化与孔子思想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p> <p class="ql-block"> 孔子圣像前面就是大成殿,作为文庙的主体建筑,其宏伟壮观令人叹为观止。殿堂面宽七间,进深六间,由五十根楠木柱支撑,堪称建筑界的奇迹。门楼上“大成门”三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 大成殿建于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后在明成化十年(1474年)由苏州知府况钟重建。大成殿的梁架结构,斗拱,鸱尾,充满宋代建筑元素,大成殿重檐多宇,崇台列阶,古朴庄重,气势轩昂。大成殿不仅是文庙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儒家文化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万世师表孔子像</p> <p class="ql-block"> 进入大成殿,孔子圣像位于大殿正中,是全国孔庙中唯一且最大的一幅孔子圣像磨漆画。这幅磨漆画高8.33米,具有古朴浑厚、富丽堂皇的美感。</p><p class="ql-block"> 孔子圣像正上方的“万世师表”,为康熙御笔。孔子圣像两侧联对“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是乾隆御笔。</p><p class="ql-block"> 孔子圣像右侧的是復圣颜子和宗圣曾子。左侧的是述圣子思(孔子嫡孙,孟子老师)和亚圣孟子。</p><p class="ql-block"> 大殿内另有清代时的文庙和府学的平面图、孔子圣迹图、孔子讲学图、周游列国图、孔子文化陈设介绍、东西壁文化碑墙、孔圣人牌位、“匹配”画像及牌位和部分释莫陈设礼器等。</p><p class="ql-block"> 北宋景佑二年(1035年),时任苏州知州的范仲淹将州学(后来称府学)和文庙结合在一起,开创了庙学合一的体制,为后世和其他地方所效仿,因此有“天下之有学自吴郡始”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苏州状元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苏州状元文化深厚,历史上自中国隋代开始科举考试以来至清末废除科举制度1300年来,苏州地区有记载的文状元54位。这一数字在全国各城市中遥遥领先,数量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p><p class="ql-block"> 苏州也是全国唯一设立状元博物馆的城市,它全面展示了苏州状元的辉煌历史和文化背景。该博物馆位于平江历史街区钮家巷3号,有丰富的状元文物和历史资料。</p> <p class="ql-block">“哭庙案”</p> <p class="ql-block"> 苏州文庙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哭庙案”(江南三大案之一),以金圣叹(明末清初苏州吴县人,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为首的一批秀才,为了反抗苏州官府的苛稅和贪腐,在文庙孔圣人牌位前哭诉。但当时顺治皇帝的死讯刚刚传到苏州,秀才们的举动被认定是触犯了皇帝的灵位,金圣叹为首的十余名秀才被砍了头。</p><p class="ql-block"> 金圣叹临刑前曾留下著名的““割头,痛事也,饮酒,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苏州碑刻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苏州文庙和苏州碑刻博物馆合为一体,碑刻博物馆基本陈列包括四大宋碑、大成殿孔子文化陈列、清代苏州工商经济碑刻陈列、古代书法碑刻陈列、明伦堂范仲淹与府学陈列、儒学碑刻陈列、古代农业经济碑刻陈列、现代书法碑刻陈列、德善书院陈列、清风堂廉石文化陈列等。计收藏了3000多块石刻和近万张拓片,包括陆机、黄庭坚、苏洵、苏轼、文天祥、文征明等名家的手迹或诗碑。</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四块宋代孤品古碑:不仅是全国重点文物,更是宋代石刻的宝库。每一块即是历史的见证,又是艺术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坠理图》 宋代碑刻</p> <p class="ql-block"> 《坠理图》碑,由南宋大臣黄裳于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绘制,苏州任提刑的王致远于1247年刻于石上。这块石刻地图是世界上最早的石刻全国性地图之一,展现了当时世界的地理风貌。</p> <p class="ql-block">“平江图”宋代碑刻</p> <p class="ql-block"> 《平江图》碑,刻于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该碑精致地描绘了当时平江府城(即今苏州城)的布局状况,这幅平江图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城市平面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p> <p class="ql-block">“帝王绍运图”宋代碑刻</p> <p class="ql-block"> 《帝王绍运图》碑,从传说中的黄帝一直到南宋宋理宗为止,共有一百九十五君,经历了三千五百多年,绘制这幅图的人叫黄裳,这幅石刻帝王世系图列出的从宋理宗之前的帝王世系,是研究古代历史的珍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天文图”宋代碑刻</p> <p class="ql-block"> 《天文图》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古刻东方星象绘测图。作者也是黄裳。图下面的文字说明记录了南宋以前包括南宋人们的天文知识,包括日蚀,月蚀的起因问题作了科学的解释。展示了古代对星象的观测和记录,是科学探索的宝贵遗产。</p> <p class="ql-block"> 1961年3月4日,苏州文庙内宋代石刻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走出文庙,我忽然记起陆游《题文庙》的诗句:“文翰日章,延世作黜免。庙堂旧业,用勤盖恢伸。揖河山令事,举天下忠贤。五里风传字,缀榜过待年。”</p><p class="ql-block"> 是啊!文庙做为中国古代供奉学者神灵的庙宇,被视为学问的圣地。有多少文人墨客都曾在文庙中吟诗作赋,留下了数不清口碑载道的经典之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部分图片选自网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13日于淄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