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明》(师父散文)

芷因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日,有源律师向大珠慧海禅师请教:“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大珠慧海:“用功。”有源律师:“如何用功?”大珠慧海:“饥来吃饭困来眠。”有源律师:“一切人总如禅师般用功否?”大珠慧海说:“不同。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需索,睡觉时不肯睡觉,千般计较,所以不同。”</p><p class="ql-block">看过《传灯录》中的这则公案,会心一笑,笑我与世间凡夫俗子一样,清高的对贤圣之道嗤之以鼻,却不知自已是井底之蛙,而自已为修行的却执念种种而难入登天,殊不知是如此的轻松,如此的自然,大道至简,信与不信所有众生皆在道中,有人高调说,什么都不相信,却不知自已信了个什么都不相信,愚痴遮蔽了心智,每天行道却不见道!而每日忙忙碌碌急功近利忙于修道的却很少关注每一个当下,慧海禅师“吃饭时就吃饭,睡觉时就睡觉”如此的自然,如夏天的一缕清风带来凉爽却又平常,而我们凡夫俗子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于“百般计较,万般思虑”</p><p class="ql-block">冯梦龙说:自从有了宇宙以来,就有了“明”和“暗”的对比与争斗。混沌时期“暗”而开天辟地时“明”,乱世“暗”而治世“明”,小人“暗”而君子“明”;流水不明就会腐烂肮脏,镜子不明则无法照影鉴衣,人如果不明则会陷入混乱愚昧之中。萤火虫的光再大,其光不过半块砖头大小,太阳在高空运行,其光辉照彻天下各处;何况把夜间当成白天,就像盲人骑着瞎马一样,怎么可能不坠入粉身碎骨的深渊之中呢?所以,对于“暗”者不明白的事,都是“明”者了然于胸的事;对于“暗”者变幻莫测的事,都是“明”者很确定的事;对于“暗”者不知如何选择的事,都是“明”者很容易解决的问题。因此能洞见一般人所无法洞见的,能决断一般人所难以决断的,躲开可能的灾祸,获取可能的利益,甚至建立不世之功勋,成就万古的声名,这就是真正的智者之“明”。</p><p class="ql-block">人活一世,草木一秋,都离不开太阳的光明,《普门颂》中有几句偈子特别耐人寻味“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茶余饭后,抽出时间,净下心来,把自已交给贤圣,聆听内心自性的声音,积水成渊,日日进步,日日也就靠近了贤圣,开启我们内在的智慧光明,原来这才是真正的人生……</p><p class="ql-block">——白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