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江南水乡的画卷中,杭州以其“人间天堂”的美誉,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的向往之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正如苏轼笔下的西湖,杭州的美不仅在于自然风光的秀丽,更在于那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沉淀。12月13日,河源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副院长、广东省基础教育初中语文学科教研基地负责人骆伟山带领基地成员上午参观了杭州市余杭区五常中心小学,并聆听了学校领导的精彩讲座,下午进行了办学治校培训,杭州学习的第二天,仍然是充实又有收获的一天。</p> 参观校园 <p class="ql-block"> 12月13日上午9点,杭州学习团队走进了杭州市五常小学——一所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教育特色的学校。学校秉承“承平常之智,启非常之梦”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尚”学子。漫步于校园,足球特色校的成果处处可见,五常十八般武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随处可寻;学生的绘画、编织、科创作品、劳动实践成果样样惊艳,在这里,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教育的温度,更能窥见未来教育的风采。</p> 教研讲座 <p class="ql-block"> 一所好学校不仅有先进的理念,优美的环境,更要有优秀的师资队伍,好的师资队伍一定是能教能研的队伍,五常小学就是如此,短短几年内,从无到有,教育科研为学校带来了巨大生命力。他们通过科研引领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提升;通过教研优化教学,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他们采用“三步三磨三研”方法、引进专家听课指导、团队合作分层科研、新老教师菜单式成长清单,促进全体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提升。</p> 办学治校讲座 <p class="ql-block"> 12月13日下午,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童志斌带来专题讲座《以隐性课程与新型空间提升育人效益》。童志斌教授以丰子恺的三幅漫画引出思考,并以讲故事的形式从“道”“理”“路”三个层面进行精彩阐述。</p><p class="ql-block"> 关于育人之“路”,童志斌教授借用钟启泉教授关于“隐性课程”的说法:正规课程和潜在课程(隐性课程)的互补均衡是课程成功实施的重要条件。由此,校园环境、管理制度、办学思想、文化氛围等,都是重要的隐性课程。“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发挥着立德树人的作用。最后再次强调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成长、教育是成全当下的美好、教育是让人温暖而有力量!</p> <p class="ql-block"> 校园漫步寻知,讲坛深思问道。第二天的培训也拉下了帷幕,相信老师们定会将今天培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化作涓涓细流,积极融入未来的教学实践之中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共赴成长的璀璨旅程。</p> <p class="ql-block">撰稿:崔燕 邓家敏</p><p class="ql-block">图片:罗惠</p><p class="ql-block">编辑:曾卉</p><p class="ql-block">一审:崔燕</p><p class="ql-block">二审:骆伟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