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

海涌岚浮

<p class="ql-block">  2024年8月25日早上参观完大作家路遥古居后,马不停蹄的驱车赶往心依已久的红色教育基地“梁家河景区”。一个小时就赶到了目的地。</p><p class="ql-block"> 梁家河村,位于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东南5公里处,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下乡插队生活了7个年头的地方。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农户433户,总人口1187人,土地总面积14777亩。</p><p class="ql-block"> 梁家河民风古朴,文化积淀深厚,是陕北典型的传统农耕式小村庄。村民勤劳善良,朴实厚道,至今还口耳相传着信天游、陕北道情等具有独特魅力的古老民间艺术。</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习近平同志在这里插队期间,为改变村里贫穷落后的面貌,带领群众艰苦创业的光辉足迹永远印刻在这方热土上。这里不仅有展现村子变迁的村史馆,还有总书记当年打坝淤下的良田,修建的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以及总书记住过的3处旧居等,是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青少年三观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目的地。</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获得的。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梁家河,一个把心留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早上十点在景区游客中心广场拍的“ 梁家河简介及地图”。</p><p class="ql-block"> 梁家河村,北宋时因梁姓人家最早依河而居得名。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下辖村,地处文安驿镇东南5千米处,村域面积1.408平方千米(2112亩)。</p> <p class="ql-block">  下了景区摆渡车,第一个景点就是“饮水思源”石碑与“知青井”。</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前,梁家河村的饮用水取自河岸边开挖的渗水坑,进入夏秋多雨季节,常被洪水淹没。这样的临时水源既不方便,也不卫生。1973年,习近平同志带领村民打下的这口饮水井,至今仍是村里的饮用水源。</p> <p class="ql-block">  这口还在使用的知青井竟然在窑洞内,我想最初打井的时候没有这几孔窑洞,为了保护井应该是后来券的窑洞。</p><p class="ql-block"> 弯弯山道,茫茫苍野。修坝开荒挖井。一腔热血献丹心,建沼气、谋福百姓‌‌。</p> <p class="ql-block">  过了知青进顺着土岭下的小路往东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碾谷米的碾台和一个圆柱体圆锥顶的粮食屯子,浓浓的农村气息。</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走就是一个打谷场,又是一台碾盘与碌碡。引人瞩目的却是它的北侧有某个单位的二三十名员工正在认真听工作人员的讲话,学习梁家沟发展史和当年习近平主席插队时带领全村人民战天斗地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上台阶就是村里的一个停车场(小广场),引人注目的是广场边的便利店和邮政局。</p><p class="ql-block"> “中国邮政 延川县禹居邮政所 梁家河邮局”。邮政快递,尤其是已经不多见的邮政邮筒让人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六七十年代的那段历史。</p><p class="ql-block"> “把美丽的梁家河寄出去”。</p> <p class="ql-block">  挂着三个大牌子“中国共产党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支部委员会”;“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村民委员会”;“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村委会大院大门。</p> <p class="ql-block">  好大的村委会大院,少说也有三四亩大。正面是一排上覆青瓦插廊青砖矮花墙下石券窑洞,气派的八孔窑洞廊下挂着八个非常醒目的大红字“干在实处走在前面”。</p> <p class="ql-block">  村委会大院砖垒西墙上挂着一些宣传栏,有“中国梦、勤剑节约、厚德载物、道德讲堂”等内容。紧挨着墙树一巨型红底黄字广告牌“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着老百姓奔好日子”。这应该是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干部对全体村民的承诺和奋斗目标。</p> <p class="ql-block">  村委会大院东边二层楼,一楼为“村史馆”。一二层之间挂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饮水思源 …”十六个红底金字。</p> <p class="ql-block">  进入馆内,迎面墙上就是石刻“梁家河村史馆”六个大字,依墙斜置石碑(视觉效果更好)上为简介“梁家河村史馆,建于2012年,原为梁寒河村小学旧址。该馆以尊重历史的态度再现新中国成立后梁家河村的发展历程:北京知青在梁家河插队时走过的激情岁月,改革开放后梁家河村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改变贫穷落后面線的奋斗史实。</p><p class="ql-block">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梁家河人艰苦奋斗、实干创新的精神、必将在践行中国梦,实现村民幸福梦的路上走得更远。梁象河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p> <p class="ql-block">  走进梁家河。</p><p class="ql-block"> 1969年,我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就到了梁家河。在这里一待就是7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 —习近平</p><p class="ql-block"> 在陕北这块古老而厚重的黄土地上,在干年文安驿古镇的身旁,梁家河从岁月深处一路走来,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儿女。</p><p class="ql-block"> 梁家河概况。……</p> <p class="ql-block">  知青下乡。</p><p class="ql-block"> 1968年12月,毛泽东主席发出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上千万的青年积极响应号召,奔赴农村广阔的天地,以他们的青春和理想谱写下信仰和奋斗之歌。2.6万余名北京知青壮怀激烈、群情激昂地奔赴延安插队。</p><p class="ql-block"> 延川县接收北京知青安置分布</p><p class="ql-block"> 延川县1969年共安置北京知青1391人,1974年、1975年、1977年又有36名北京学生来延川插队。1969年至1977年共计有1427名北京知青来延川 插队,其中永坪公社214名,冯家坪公社308名,贾家坪公社75名,关庄公社379名,文安驿公社218名,禹居公社215名,张家河公社18名,这些知青被安置在延川县7个公社的67个生产大队,142个生产队。</p> <p class="ql-block">  梁家河村领导班子更迭情况</p><p class="ql-block">任职时间</p><p class="ql-block">支部书记(大队长) 村委会主任(革委会主任)</p><p class="ql-block">1935-1960 张贵林</p><p class="ql-block">1960-1966 梁有华 张自忠</p><p class="ql-block">1966-1968 王富贵 梁有华</p><p class="ql-block">1968-1974.1 梁玉明 雷平生</p><p class="ql-block">1974. 1-1975. 10 习近平 梁玉明(1974.1-1975.1)……</p> <p class="ql-block">  梁家河村大事记。</p><p class="ql-block"> 1949–1979,……</p><p class="ql-block"> 1980–2006,……</p><p class="ql-block"> 2007–2015……</p><p class="ql-block"> 村史馆建于2012年,原为梁家河村小学旧址。该馆以尊重历史的态度再现新中国成立后梁家河村的发展历程、北京知青在梁家河插队时走过的激情岁月、改革开放后梁家河村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奋斗史实。</p> <p class="ql-block">  中间照片:1973年习近平(左二)与北京知青雷平生(左一)、陶海粟(左三)、雷榕生(左四)在延川合影。</p><p class="ql-block"> 赵家河搞社教</p><p class="ql-block"> 1973年,习近平被抽调到冯家坪公社赵家河大队搞社教,他一边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整顿村集体班子和村上存在的问题,一边带领群众打坝造田、植树造林,还自己动手修建了赵家河第一个男女分开的厕所,把文明的生活习惯传递给村里的老乡。他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很快赢得赵家河群众的一致好评。冯家坪公社和赵家河的群众都想把他留下来,但是梁家河也需要他,社教工作结束后,他还是回到了梁家河。</p> <p class="ql-block">  青春砺练。</p><p class="ql-block"> 北京知青在延川农村贫困落后的现实面前没有退缩,他们用青春和血汗实践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理想的追求,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自己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年轻的我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我立下为祖国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 —习近平。</p><p class="ql-block"> 躬耕农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过四关:一是跳蚤关;二是饮食关;三是劳动关;四是思想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光辉足迹。</p><p class="ql-block"> 种稼地修梯田、打坝、挑粪••…从不会做饭,到学会了做面条、蒸团子,还学会了缝补的针线活儿。习近平从记工员、农机员、赤脚医生一路干起,后被推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成为村里的领头人。1975年10月8日,习近平返京上学离开生活了整整七年的梁家河……</p><p class="ql-block"> 根系群众,劳动不忘学习,……</p> <p class="ql-block">  习主席离开梁家河。</p><p class="ql-block"> 中间照片为欢送习近平入学留念。1975年10月,梁家河部分群众与上大学前的习近平合影。</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后,想法设法提高和改善群众的生活,他先后组织群众建起了缝纫社、代销店、磨坊和铁业社。缝纫社由会裁缝技术的女社员免费村里人服务,社员们从此穿上了裁剪合体的新式衣服。磨坊的钢磨磨面机是用延安地区积代会上奖励他的三轮摩托换来的。……</p><p class="ql-block"> 1975年9月习近平被推荐去北京上清华大学。行前家家户户都请他吃饭。1975年10月7日走的那天,全村人都没上山干活,男女老少排起了长长的队送他,一送送了十多里,大家还依依不舍。十几个年轻人硬是挤上一辆拖拉机,把他送到延川县城。晚上又挤在国营旅馆的一间平房里打地铺睡。那一晚他们彻夜未眠,第二天一大早,习近平带着社员们去照相馆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奋进中的梁家河。</p><p class="ql-block"> 灾后新貌</p><p class="ql-block"> 天灾无情人有情 合力共建新家园</p><p class="ql-block"> 2013年7月,百年一遇的持续性强降雨使梁家河村126户群众全部受灾。全村倒塌和受损窑洞169孔,道路、电力、通讯等公共基础设施受损严重。习近平同志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然惦记着乡亲们,委托工作人员打电话了解受灾情况,向乡亲们问寒问暖。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关怀帮助下,县委、县政府积极组织编制灾后重建规划和实施方案。全村通过开展积极抢险自救,迅速推进灾后重建。群众住房改造和受损公共基础设施全面恢复。</p><p class="ql-block"> 集体荣誉。……</p> <p class="ql-block">  四次复信。</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时常惦记着梁家河的乡亲们,梁家河村委会写信给总书记汇报村里的发展情况,总书记百忙之中四次复信,关心村里的变化,鼓励大家共同努力,搞好发展,祝愿乡亲们生活幸福。</p><p class="ql-block"> 照片展示的是:回到梁家河;会见村里人。</p> <p class="ql-block">  结束语。</p><p class="ql-block"> “梁家河修起了柏油路,乡亲们住上了砖瓦房,用上了互联网,老人们享有基本养老,村民们有医疗保险,孩子们可以接受良好教育。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p><p class="ql-block"> 这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同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 —习近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是站在村委大院前面小桥上拍的梁家河及河中的睡莲及芨草。</p> <p class="ql-block">  铁业社。</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跑处大山深处的梁家河村交通闭塞,生产、生活落后。村民购置必要的生产、生活用品须步行至五公里外的文安驿或更远的县城。1974年,习近平同志担任大队书记后,组织群众建立了铁业社。铁业社制造和维修农具、日常生活用品等,给群众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p> <p class="ql-block">  铁业社现在仍然生产出售各种手工铁制品。</p> <p class="ql-block">  梁家河村实际上是在两边都是黄土圪梁的一条川里,算不上什么高山大川。川里的土地还是比较肥沃的。从地里的庄稼和树木花草即可看出。</p> <p class="ql-block">  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梁家河知青旧址</p><p class="ql-block"> 陕西省人民政府二零一四年六月九日公布</p><p class="ql-block"> 延川具人民政府立二零一四年八月。</p><p class="ql-block"> 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p><p class="ql-block"> 陕省人民政府二零一四年六月九日公布</p><p class="ql-block"> 延川县人民政府立二零一四年八月。</p> <p class="ql-block">  知青旧居</p><p class="ql-block"> (1971.10-1975.10)。</p><p class="ql-block"> 1970年,习近平同志和北京知青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在梁像河大队社员的帮助下亲自动手修建知青窑洞。修建过程中习近平又担水。又挑泥抹墙,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1971 窑洞收拾好后,习近平居住在这孔窑洞。习近平劳动之余酷爱读书,老乡们前常发现:夜已经很深了,他窑洞里的煤油灯还透着光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从1971年至1975年10月上大学离开梁家河,习近平在这里住了整整四年。</p> <p class="ql-block">  磨面机。</p><p class="ql-block"> 梁家河村是典型的陕北黄土高原上的传统农耕式小村庄。明代以后,陆续有石、王、张、吕等姓氏家族迁入,形成自然村落。其村民勤劳善良,朴实热情,热衷于传唱信天游、陕北道情等具有独特魅力的古老民间艺术。</p> <p class="ql-block">  知青们的生活用品展。</p><p class="ql-block"> 梁家河村整体呈长条形,沿河分别有窑洞、民居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  改成了旅游商品销售铺。</p><p class="ql-block"> 村落的沼气池是陕西省建成的第一口沼气池。沼气池旁边窑洞的外墙上有一幅手绘的宣传画,上面写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八个红色大字。</p> <p class="ql-block">  沼气展室。</p><p class="ql-block"> 20 世纪70年代,习近平同志担任梁家河大队支部书记后,为推动经济发展,于1974年5月到四川学习办沼气经验,回来后带领村民,群策群力,很快建成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并在1975年8月通过陕西省沼气现场会把沼气经验推广到了全省,解决了群众做饭、点灯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  墙上一排纪念意义重大事件的照片,下面是重要的文物展。</p> <p class="ql-block">  图书馆。</p><p class="ql-block"> 梁家河村史馆的档案中记录,1969年1月,梁家河村迎来了15名北京知青,他们和乡亲们一起耕田种地,一起拦河打坝,一起吃“团子”(玉米面窝窝),梁家河的山山洼洼留下了他们劳动的身影和辛勤的汗水……北京知青从耕田种地、打坝筑堤到养猪放牛、缝衣做饭,学会劳动、生活的同时,逐渐成为村里的壮劳力。习近平就是这15名北京知青中的一名。村民张青远和刘金莲夫妇家,是习近平当年到梁家河的第一个住处。</p> <p class="ql-block">  站在墙外拍的三号知青旧居六孔窑照片。</p><p class="ql-block"> 延川岭壑郁嵯峨,岁月当年起浩歌。</p><p class="ql-block"> 挥汗日趋争跬步,焚膏夜课恨蹉跎。</p><p class="ql-block"> 初心已藉青春美,壮志还因砥砺多。</p><p class="ql-block"> 继往开来承国运,中华气势撼星河。</p> <p class="ql-block">  黄土圪梁下去一号旧居的慢坡路。</p><p class="ql-block"> 梁家河畔千山绿,沟豁翻波翠玉凝。</p><p class="ql-block"> 窑洞门前红枣熟,野田月下鼓歌升。</p><p class="ql-block"> 时光石磨留痕迹,生活小康张彩灯。</p><p class="ql-block"> 不负少年凌云志,今朝理政国家兴。</p> <p class="ql-block">  知青一号旧居就在黄土圪梁的半坡上。</p> <p class="ql-block">  一号知青旧居小院。</p><p class="ql-block"> ‌秋雨证沧桑,蕴七载乡村思索,窑洞追求,黄土地同襄中国梦;春风欣改革,酬一朝宝塔辉煌,延川锦绣,艳阳天再颂老区情。</p> <p class="ql-block">  知青旧居</p><p class="ql-block"> (1969.1-1971.4)。</p><p class="ql-block"> 静美如画梁家河,后土高天连沟壑。</p><p class="ql-block"> 梯田层层漂如带,拱门方窗金银窝。</p><p class="ql-block"> 民歌声声随风载,心际宽广大舞台。</p><p class="ql-block"> 实干担当为人先,奋斗精神传万代。</p> <p class="ql-block">  姑娘怀抱一只红布老虎站在“知青旧居前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1969 年1月,来梁家河插队的习近平、戴明、终达宁、雷平生、王燕生、杨京生六人曾居住于村民张清源家的这孔窑洞。</p> <p class="ql-block">  坑桌上的高杆煤油灯具有浓郁的陕北文化气息,更有着指引一代知青奋勇前进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习近平同志待人非常有礼貌,也很随和,晚上常有三五成群的村民来串门,请他讲北京的见闹和古今中外的故事。他广闻博识,待人真诚,群众遇上什么不懂的事都来向他请教,很快成为大家尊敬和信赖的人。</p> <p class="ql-block">  这孔窑洞的墙上左边悬挂了两排意义重大的镜框,右边贴了不少喷绘照片和报纸。吸引眼球的当属那幅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的合照。</p> <p class="ql-block">  在梁家河参观了村史馆、知青旧居、知青井、铁业社景点,对当年以习近平为代表的知青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们的亲身经历,艰难奋斗,尤其是把课本上的知识融入到农业生产生活实践中,给贫穷落后的农村注入了活力,其贡献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梁家河的自然环境突显了陕北黄土高原上一道道圪梁梁一道道河的特色,可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自然景观,值得一游。一句话,红色人文与大自然的完美结合,着实收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本组照片摄于20240825,编辑于20241213。</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