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的老大—南禅寺

大地情怀

<p class="ql-block">从佛光寺出来,四十多公里,对于汽车来说不是很远。行驶在乡村公路上,路上穿过集镇,乡村,五十分钟就到了南禅寺。</p><p class="ql-block">南禅寺位于佛光寺西南方向阳白乡李家村。唯一的乡村公路蜿蜿蜒蜒把车辆引至远离村庄的山峦深处。路前方十分抢眼的红柱金檐的骑楼横跨在小路上。六个金字“李家庄南禅寺”赫然在目。昭示慕名而来的各地游客,南禅寺到了。</p> <p class="ql-block">南禅寺座落在一个地势平坦的山谷。寺院坐北朝南,向阳而建。寺庙两侧及后面是沟沟豁豁的一道道山梁。寺庙门前不大的空地上,枣树高高的枝头上挂着几粒残留红红的枣。</p><p class="ql-block">南禅寺同佛光寺一样,没有专门的停车场,也无人收费。但是有专人服务停车,只要不影响通行,把车随意停在路边枣树下即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青山小溪,松柏掩映</span>的环境之中。黄土坡上,环境幽雅,红墙灰瓦,清净而隐秘。这里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南禅寺。</p><p class="ql-block">一千多年过去了。天在变,地在变。朝代更迭,春秋轮回。多少生命早已流逝在历史的远处。而高寿千载的南禅寺,就在这里不惊不辱,不急不徐,静静的生存了至少1242年。</p> <p class="ql-block">南禅寺是一个村建小寺庙。历史上毫不起眼,籍籍无名。虽然座落在佛教圣地五台山脚下,但是不但和<span style="font-size:18px;">五台山的其他香火旺盛的寺庙不可相提并论。就是和官家所建的</span>佛光寺东大殿也无法相比。</p><p class="ql-block">南禅寺更像是一个农家小院。进入挂着“南禅寺保护利用部”牌子的院门,分为<span style="color:rgb(0, 0, 0);">东、西两个院落。东院低矮的小平房为</span><span style="color:rgb(0, 0, 0); font-size:18px;">明,清所建的</span><span style="color:rgb(0, 0, 0);">僧人用房。</span>从东院左边的小木门进入西院,才是南禅寺大殿所在的正院。</p><p class="ql-block">院子呈长方形,四面围合,面积不大,比二个蓝球场大不了多少。坐北朝南的是南禅寺大殿。大殿的对面是南禅寺原有的院门。现已关闭。院子两侧是明清时期的厢房。环顾四周,东西南北的围墙和建筑全在咫尺之间。</p> <p class="ql-block">三开间的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七大间的大殿相比,逊色了许多。按照唐朝当时的规制,七开间以上均为朝廷所建。三开间属民间寺庙。</p><p class="ql-block">大殿在唐期建造年代没有记载。但是,1954年山西省文物普查时,在殿内的梁上发现墨迹 “因旧名(时)大唐建中三年……重建殿法显等谨志”,明证了南禅寺重建时间为唐建中三年,也就是公元782年。</p><p class="ql-block">到今年为止,南禅寺重建已经1242年了。这是国内现存唐代最早的木结构建筑。没有之一,只有第一。</p><p class="ql-block">其实把历史再往前延展,建于公元782年的大殿,到今天,已经不仅是唐代建筑的老大,更是中国二千多年来仅存的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p><p class="ql-block">二千多年前秦始皇统一中国,大秦王朝的“阿房宫”不知谁点燃的一把大火,早已灰飞湮灭。</p><p class="ql-block">汉高祖的长乐宫,汉武帝的未央宫今天也是传说。四百年的两汉宫阙建筑,如今也只有在考古发掘的壁画和东汉画砖上才能见到。</p><p class="ql-block">“晋不入史”的晋朝,百年之后带来的是“八王之乱”“五胡乱华”。魏晋南北朝近四百年的时间,连人口都减大半,更别提建筑的留存了。</p><p class="ql-block">短暂的隋朝,留到今天的自然遗产,只有现在还在缓缓流淌的南北大运河。</p><p class="ql-block">到了唐朝,唐太宗的辉煌壮丽的大明宫。至中唐以后,天下大乱,战火屡焚。到晚唐已是遍地瓦砾,废墟一片。</p><p class="ql-block">所以留存到今天的南禅寺。才更显珍贵。不仅是大唐的木构建筑,也代表了更早远的汉唐建筑文化,活现了汉唐建筑的风格。说中国木构古建筑,今天的南禅寺是当之无愧,无可争辩的千年老大。</p> <p class="ql-block">南禅寺这座村级的小佛堂,没有官式建筑的雄伟大气,没有皇家寺院的肃穆庄严。三间见方的小庙,<span style="font-size:18px;">平缓的屋顶,单檐灰瓦,屋顶的灰瓦,跟李家庄的村名一样乡土气息浓郁。上面的装饰仅有一对鸱吻。檐柱12根,庙内无柱。梁架简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南禅寺</span>平缓舒展之中,展示着自己的朴实简单,不经意间流露出他的从容自在。去尽铅华。时间的年轮刻印在他身上的是一道道深刻的历史痕迹。千余年风雪洗礼。千余年隐于乡野。好似一位老者千年不离的看守家园。</p><p class="ql-block">这座被誉为“中国古建筑的活化石”。隐匿于乡野之中的小小寺院,历经风雨洗礼,仍保留着唐代建筑的原貌。按常理来说,南禅寺这么一座不起眼的村级小庙,是轮不到由它来代表大唐的荣光。但是一次席卷全国的宗教界风暴,却让这座小庙注定成为历史的特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正是因为南禅寺的小,也正因为南禅寺的偏僻,南禅寺却在它建寺63岁那年,也就是公元845年,躲过了唐武宗会昌五年,声势浩大的全国灭佛运动。这是一场席卷整个唐朝古寺庙在劫难逃的灭顶之灾。南禅寺小而有命,逃脱英年早逝的危难,安然无恙地活了下来,成为唐朝的孤例。这就是南禅寺的宿命。</p><p class="ql-block"> 尽管十几年后,佛光寺等五台名刹纷纷重建,但唯有这座小庙,才是唯一幸存的武宗灭佛前的木构建筑。</p><p class="ql-block">在这方小小的天地,我们静静地听着讲解员介绍南禅寺的前世今生。讲解中不时提到佛光寺,千年的老大南禅寺比佛光寺年长75岁。这二个国宝。至今已经分别是1242岁和1167岁的高龄。</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殿,和所有的寺庙一样,殿内原有17尊精美的唐塑佛像,可是<span style="color:rgb(0, 0, 0);">1999年被盗走三尊,至今下落不明。如今只剩十四尊佛像。佛像主次有序排列在佛台上,各司其职,佛面善眉善眼,圆润有光。</span></p><p class="ql-block">近距离的面对这<span style="font-size:18px;">顶级的国宝,</span>假装认真的看了半天,可惜真的看不懂。本应格守戒律,着装严肃的佛门大师,为何坦胸露肉,丰腴的臂膀还做着指若兰花般的舞姿。面对佛学之精深,只有感叹自己学识之浅薄。</p> <p class="ql-block">三千年很远,南禅寺很近。南禅寺很小,却深藏远大。离开时,太阳西落。红霞满天。</p><p class="ql-block">朴拙之美,简约之美的南禅寺。吸引着众多游客来到这里。一眼千年,为了真实的感受汉唐风采。</p><p class="ql-block">它是前世的香火,后世的尊荣。值得骄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