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谈情绪价值的索取,只为你读到时,能咧嘴一笑

晓尘1970

<p class="ql-block">年过半百,这半年,穿城去搬砖,每天早出晚归,身心俱疲。</p><p class="ql-block">这一周,每每到办公室,可见到桌上摆放的一束鲜花,一个红色的“培训结业证”,加一个熊猫图案的卡通瓷茶杯,我内心就能生“欢喜”愉悦的心情。</p><p class="ql-block">看来,单位组织人事部门的帅哥、靓女们是深谙人性的,有同情共理心,懂得通过某一场活动来为单位的同事提供“情绪价值”的体验。</p><p class="ql-block">有这种体验,于我来说,真好。我得为他们点赞。</p><p class="ql-block">很巧,前两日,有人在朋友圈转了篇文章,冠以“洞见”两字,文章说的是“永远不要在单位索取情绪价值”。我看后,在心里就笑了。</p><p class="ql-block">我是在拥挤的地铁上,一手拉着吊环,用以支撑摇晃的身体,一手拿着手机,读到该文的。</p><p class="ql-block">读罢,我笑了笑自己,对那些个“情绪价值”“共情能力”的解读,你这个“老油条”还要别人的文字来启示吗?</p> <p class="ql-block">正所谓,我早已过了“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年龄。</p><p class="ql-block">现正处于见山仍是山,见水还是水的回归本初的年龄。</p><p class="ql-block">不过,联想到这半年来,我的早起晚归的穿城生活,我仿佛越活越转,转到了年轻时,有段时间在深训工作时的状态一一自己主动“向内而求”,自己为自己提供“情绪价值”,深圳工作的那段时间是愉悦的。</p><p class="ql-block">在此,打个岔,容我先说说当年在深圳工作的过往。</p><p class="ql-block">在深圳工作过三个年头。九十年代初,我二十四、五岁的样子,可谓风华正茂。我的青春像一只鸟,既想飞高,又想飞远,还想自由舒展做几个空翻,自认为很潇洒。</p><p class="ql-block">住台湾省台北市内湖街道的方先生,与我父亲是一个年龄。我跟了他的班。他见我,第一件事,是要我每天刮胡子,要我把头发剪短。第二件事,从台北书局,带来了一本从右到左的竖排,全是繁体字的书,书名曰《市场行销学》。命令我多读一读。</p> <p class="ql-block">我读书毕业时,修过《市场学》《组织行为学》《经济学》《国际贸易》……偏宏观,小屁孩一个,实操根本不行,更修了些用不着的“什么学”,如《马xx政治经济学》《哲学》《大学语文》《公文写作》……</p><p class="ql-block">方先生,说我土,大热天的,穿皮凉鞋套一双白袜子滑稽。我心里其实很委屈,在我老家,好歹,这是有范的讲究。</p><p class="ql-block">方先生,唯一看得起我的,可能是我看起来憨厚,是个老实人,也勤快。年轻时,说话条理清晰,比工厂同龄人多了一张大专文凭。</p><p class="ql-block">方先生说,你就当我的“销售经理”吧,给我配了一个四方型的皮质密码箱,方先生是做珠宝与手表生意的,这皮箱里面常装真与假的珠宝带钻的金戒指、手链、手镯,以及真假高档手表。我就是走在方先生后边提包的人。</p><p class="ql-block">从此,我常在深圳罗湖口岸对面的香格里拉酒店的咖啡厅与他一起见港商、日本商人、欧美人、葡萄牙人……</p> <p class="ql-block">方先生,他说话有个毛病,就是国语里常夹一些英文单词,在我眼里显得高大上,与我一样,实则没卵用。</p><p class="ql-block">我也是学过几册哑巴《大学英语》的人,关键时刻,方先生是要请翻译到场要精通英文、日文、俄文、葡萄牙语的……</p><p class="ql-block">从那时起,我才开始略懂,所谓“国际贸易”到底怎么生成的。</p><p class="ql-block">什么到岸价,离岸价,佣金支付,信用证,报关,清税……我能确定的,好像在课堂里听过这些词儿。</p><p class="ql-block">很有几回,方先生问我,我哪能答上来?他就恼了,说请我没卵用。我只能很乖,讨好的对方先生说,我“内陆农村来的,见识短,老板多原谅,我多学习”……</p><p class="ql-block">从此,我这人就又添了一个“讨好性”人格,处处表现“卑微”的样子。</p><p class="ql-block">方先生,见我一脸的诚恳,就不再恼了,偶尔一起吃饭,唱卡拉OK,(我的第一次进卡拉OK厅是方先生带过去的)。</p><p class="ql-block">他听我嗓音还不错,趁酒兴曾说他有一女儿,与我年龄相仿,台湾大学毕业,说要介绍许配给我……</p> <p class="ql-block">他说这话,我一方面很信,他说话的样子貌似也是真诚的,另一方面,我没当真,心想,我在湖南老家是有一位女友的。</p><p class="ql-block">再后来,我真在方先生深圳的寓所里,见到了他的女儿,方先生还真一本正经的介绍他女儿来与我认识,又说这个女儿是其与前妻生的。</p><p class="ql-block">只是,当我见过她女儿后,老实说,当时我大失所望,长相嘛,很一般,不是我喜欢的,比不得老家的女友好看。</p><p class="ql-block">对的,年轻时的大多数的我们还是讲爱情的,尤其是读过琼瑶《窗外》《情深深雨蒙蒙》的人,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到天涯。</p><p class="ql-block">靠,这老头,你扯远了。</p><p class="ql-block">我承认,自从做方先生跟班后,对我后来行事有很大的影响。</p><p class="ql-block">我的第一次吃麦当劳、喝咖啡,吃西餐是方先生教的,说左叉右刀,喝汤要小口,不要发出声响,不吧唧嘴,见人要准时,公众场合说话要小声,见客户穿西装配领带,西装的商标要剪掉,西装只扣上面的一粒扣子,接电话要先说您好,我是谁,多说谢谢,您,请……</p> <p class="ql-block">我心想,我在大学时,好歹也选修过《公共关系语言艺术》,没想到,在九十年代,跟着台湾的一个儒雅的商人干活,这全部知识都可以在做事的过程中显现,如今想来,这就是入世的最初的经验吧。</p><p class="ql-block">是故,在单位里遇到良人,良师,就能够提供情绪价值。</p><p class="ql-block">想想,年轻时刚开始走入社会的阶段,我们对工作单位的认知,还处于“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阶段,若进入的单位,遇到的人,你自己想要单位能够提供情绪价值,单位可没这个义务,大概率是可遇不可求。</p><p class="ql-block">你若一执着,就会有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你会琢磨为什么不是?你就会滋生烦恼,会感慨世风日下或怀才不遇。</p><p class="ql-block">现在,我年过半百,理论上,应该处在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的高级阶段了。</p><p class="ql-block">只不过在当下,“只缘身在此山中”,情绪高低起伏各不同,就会有“着相”的烦恼,滋生起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追问,“为什么”不是山或水的执念。</p><p class="ql-block">人一旦陷入追问动机或意义,就着相了,不易走出这个“相”。</p> <p class="ql-block">这半年,我常失眠,为什么常失眠?</p><p class="ql-block">一是也许年岁渐大,本就睡得少;二是自己内耗性人格在这个时间尤为突显一一追求做事的完美,无奈江郎才尽天花板已触及,要成就某事的“天时、地利、人和”的诸多因缘际会渐渐式微。</p><p class="ql-block">正如作家余华所说“精神内耗,说白了就是自己心里的戏太多了,言未出,结局已演千百遍;身未动,心中已过万重山;行未果,假象苦难愁不展;事已毕,过往仍在脑中演”。</p><p class="ql-block">这正是,当下的我,时不时泛起的“精神内耗”的真实写照。具有这种人格气质的人,无疑是痛苦的。还好,当我把自己的这些写出来,讲出来时,我却生出了欢喜愉悦的心。</p><p class="ql-block">这又是为什么呢?</p><p class="ql-block">老实讲,这半年,为把事做成,常常在“底层逻辑里找实施路径”,要在脑中先自洽,这自洽的过程中一一言未出,心中已过万重山;行未果,假象苦难愁不展;事已毕,过往仍在脑中演。这个过程,说到底是想求人的肯定。肯定是什么?不就是情绪价值的安慰嘛。</p> <p class="ql-block">能够拆解这“痛苦”的根源,得益于这些年增长了些“智慧”,这智慧,就是从经书上看到的,凡事要有“虚空”之心。凡所有相,皆为虚妄。</p><p class="ql-block">普通人的“眼、口、鼻、舌、身、意”,这些感官器官在佛教中被视为“六根”,它们分别对应“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p><p class="ql-block">佛教认为,通过这六根感知到的世界是虚幻的,因为感知本身是不断变化的,没有固定不变的状态。例如,饥饿时闻到饭菜的香味会觉得格外香,但饱餐后同样的饭菜可能就不那么香了。</p><p class="ql-block">此外,佛教中还有“六识”的概念,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些是根对尘的感知所产生的觉知。</p><p class="ql-block">佛教强调通过理解这些感官和认知的方式,寻求真正的觉醒与解脱。</p> <p class="ql-block">又扯远了,回到我这半年的问题上,这半年我常失眠,就是太执着被认同,被看得起,莫负了人的期许,还在做体现“自身价值”的挣扎。</p><p class="ql-block">其实,你又有什么价值可挣扎的,不就是一个付出时间成本,换来些许报酬而已。</p><p class="ql-block">人越大,就越不要在“‘人生价值’‘自我成长’”之类的问题上去纠结了。</p><p class="ql-block">对的,有句话说:“请不要在谋生的地方找意义。”</p><p class="ql-block">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工作都只是赚钱的手段。</p><p class="ql-block">它不负责给你激情,也不负责给你乐趣,更别说帮你实现理想,给予你成长的机会。</p><p class="ql-block">对工作意义或对人想“肯定”的过度索取,只会给你增添不必要的压力;</p><p class="ql-block">“我也不喜欢自己的工作,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反正我也不过是为了拿这个工资。”,这听起来消极,老板们会反感,但话糙理不糙。</p><p class="ql-block">但实事是,老板买你的时间,你要给老板提供价值,不能搞反。</p> <p class="ql-block">还好,我所经历过的“一头一尾”的工作,遇到的人都具有同理共情,懂彼此提供情绪价值的重要,这就叫有缘,和谐共生愉悦心,总是件好事。</p><p class="ql-block">但请记住,我们不能着一定要有“情绪价值”的提供,或应该向人、向你的组织索取“情绪价值”的这个“相”,如果着了这个相,就进入了我执,就会心生怨恨或不满。</p><p class="ql-block">管理不好自己的期待,就只会让你陷入两难的境地。</p><p class="ql-block">不如踏踏实实干活,认认真真工作,不再索取更多价值,反而会让你内心更轻松。</p><p class="ql-block">与其纠结外在环境不如我意,不如内求,内求心住。就如这桌上摆放的鲜花,已灿烂过,但过不了几天,它将丢进垃圾桶,再归于尘土。</p><p class="ql-block">走笔至此,念一声阿弥陀佛,就此打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