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闫光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1872年5月18日-1970年2月2日),出身于英国曼摩兹郡一个贵族家庭。国籍:英国。</p><p class="ql-block"> 罗素被公认为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p><p class="ql-block"> 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心的分析》、《物的分析》等。</p> <p class="ql-block"> 伯特兰·罗素,一位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不仅在西方影响巨大,在中国知识界同样有着广泛的知名度。</p><p class="ql-block"> 1890年,罗素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数学,哲学和经济学。他的数学老师怀特海德 非常赏识他的才能,介绍他与时任剑桥大学哲学讲师麦克塔戈和后来成为大哲学家的穆尔相识并留校任教;</p><p class="ql-block"> 1908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p><p class="ql-block"> 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并被授予英国嘉行勋章。</p><p class="ql-block"> 1967年,组织了斯德哥尔摩战争罪犯审判法庭,谴责美国在越南的干涉政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0年,在威尔士的家中去世,享年98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罗素不仅在哲学、逻辑和数学上成就卓著,而且在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和文学等许多领域都有建树。他前后期哲学思想变化很大。</p><p class="ql-block"> 他早期信奉新黑格尔主义,深信绝对、共相的存在,把数学视为柏拉图理念的证据。后来与摩尔一起叛离了绝对唯心主义,转向“新实在论”。</p> <p class="ql-block"> 1920年,罗素应当时中国改革派政治精英梁启超等人的邀请来到中国讲学,在中国有着丰富的经历:</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浑沌时期,知识阶层非常渴望借助西方文化和技术改造社会,而罗素作为世界上著名哲学家、和平主义者,其思想受到中国学者的高度关注;</p><p class="ql-block"> 1920年10月12日,罗素在北外滩(当时虹口滨江码头)登陆后,于13日在南京路大东旅馆七团体欢迎宴会上演讲;</p><p class="ql-block"> 14日在中国公学讲《社会改造原理》;</p><p class="ql-block"> 15日接受《申报》专访,16日讲《教育之效用》 。之后去杭州三日,20日返回上海,当晚去南京,后至长沙、北京等地,在中国各地巡回演讲近10个月。</p><p class="ql-block"> 罗素在中国10个月当中共做了近20个主题的演讲,涉及哲学、社会改造等诸多领域,如强调科学与民主,呼吁中国人保持清醒冷静,不要丢弃传统价值,还认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时要走自己的道路等 ,为中国浑顿不堪的政治经济改革带来曙光!</p> <p class="ql-block"> 罗素离开中国回国后出版了有关中国的著作,例如《中国问题》,他指出中国人固有的冷漠、胆怯、过分传统三大缺点,但也认为中国人崇尚优美高尚的理想;有勤奋向上的精神;具备特别的韧性和幽默感;</p><p class="ql-block"> 能够在艰苦磨难环境中找到乐趣。还称中国是能以自己力量自救的国家,若中国人愿意,其国家在世界上将会最为强大。</p> <p class="ql-block">罗素访华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 1.思想文化方面:引发了“罗素热”,其演讲和著作被广泛关注和讨论,如《中国问题》等,让中国知识分子接触到西方现代哲学、社会改造等思想,开拓了视野,也促使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问题进行更深入反思;</p><p class="ql-block"> 2.学术发展方面:推动了数理逻辑在中国的传播,以傅种孙、张申府等为代表的学者受其影响,致力于数理逻辑的引介和研究,为中国现代逻辑发展奠定基础,使中国人的数理逻辑走上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3.政治理念方面:罗素关于当时中国出路的论说演变,例如,访华初期罗素是强烈反对中国效仿苏俄的。不过临别时候又建议中国走苏俄道路,引发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深入探讨,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等不同阵营的思想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p><p class="ql-block"> 4.中西交流方面:增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他作为著名西方著名学者深入考察中国,让西方更了解中国,其访华经历及相关文献也成为研究当时中外思想文化交流的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 罗素也被公认为认为是与弗雷格、维特根斯坦和怀特海德Whitehead一同创建了分析哲学。他与怀特海德 合著的《数学原理》对逻辑学、数学、集合论、语言学和分析哲学有着巨大影响。</p><p class="ql-block"> 罗素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p> <p class="ql-block"> 罗素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心的分析》、《物的分析》等。</p><p class="ql-block"> 他经历过一战、二战、冷战和越南战争,因反战和反核两度入狱,第二次被拘禁时已89岁高龄。他与科学家爱因斯坦发表联合宣言,反对原子武器;为促进核裁军,创立非暴力反抗运动委员会;还与法国哲学家萨特成立了“罗素法庭”,揭露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罪行。他以著文、演说、游行的方式深度介入世界,践行着自己作为知识分子的责任与道义。</p><p class="ql-block"> 罗素极其成功地将学术成就与社会责任、知识关怀与社会关怀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 他在1920年10月受邀访问中国,并在中国停留了近10个月。身处内忧外患中的中国知识分子,对罗素的到来寄予厚望,希望能从这位西方大哲口中找到改造中国之良策。</p><p class="ql-block"> 但这是一次以期望开场,以双方失望告终的旅行,罗素艰深的逻辑哲学在中国难觅知音,而中国人所希望听到的关于民族独立、国家政体和自由富强方面的建议,却又收到罗素模棱两可的答案。</p><p class="ql-block"> 但其实罗素的保守与包容,正是中国当时急于求成的激进知识分子所应该吸取和借鉴的。</p><p class="ql-block"> 关于罗素访华的思想余波,收录在《中国情结:罗素访华的思想余波/罗素访华100周年》。</p> <p class="ql-block"> 即便旅途不悦,罗素回国后,还是撰写了一部专著《中国问题》,对中国传统文化予以尊重,认为中国不能照搬西方经验,并认为中国将会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大国。</p><p class="ql-block"> 百年前的预言如今已成现实,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p><p class="ql-block"> 百年后,他的一些理念已被后世学者超越,但其终生恪守的以逻辑为依归、以事实为准绳、以爱与和平为信仰的思想,虽历万世而不灭。</p> <p class="ql-block"> 从19世纪到20世纪,西方知识分子的心灵状态和思想氛围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借用伯特兰·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所强调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变化与社会和政治的变迁很有关系,但知识分子的思想变化又不仅仅是果,同时也是因,他们的变化又反过来推动了社会的变化。而罗素可以说是这种变化的一个“先知先觉者”,他近百年的生活和思考,也正是反映这种世纪变化的一面镜子。</p> <p class="ql-block">最后引用罗素30句富含哲理精辟的经典语录,作为今天的结束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凡事不要抱绝对肯定的态度;</p><p class="ql-block"> 2、须知人生的参差百态,乃是幸福的本源;</p><p class="ql-block"> 3、爱情只有当它是自由自在时,才会叶茂花繁;</p><p class="ql-block"> 4、你能在浪费时间中获得乐趣,就不是浪费时间;</p><p class="ql-block"> 5、在世界上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是最需要的;</p><p class="ql-block"> 6、一切社会的不平等,从长远看来,都是收入上的不平等;</p><p class="ql-block"> 7、不用盲目地崇拜任何权威,因为你总能找到相反的权威;</p><p class="ql-block"> 8、幻觉不是你的错,在幻觉中做决定,这就是你的不对了;</p><p class="ql-block"> 9、婚姻就像金色的鸟笼,在外面的想进去,在里面的却想出来;</p><p class="ql-block"> 10、日常生活中的知识有三种缺陷:自以为是、含混和自相矛盾;</p><p class="ql-block"> 11、乞丐并不会妒忌百万富翁,但是他肯定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p><p class="ql-block"> 12、幸福的秘诀是:尽量扩大你的兴趣,对感兴趣的人和物尽可能友善;</p><p class="ql-block"> 13、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只要是它能够自圆其说,它就具有某种真正的知识;</p><p class="ql-block"> 14、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地工作,以全副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p><p class="ql-block"> 15、从伟大的认知能力和无私的心情结合之中,最易于产生出思想智慧来;</p><p class="ql-block"> 16、平庸之人只考虑如何打发时间,而稍有天赋的人则在计划如何利用时间;</p><p class="ql-block"> 17、我们常问,是否知道这个或知道那个,但我们没有问过“知道”本身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18、一切伟大的著作都有令人生厌的章节,一切伟人的生活都有无聊乏味的时候;</p><p class="ql-block"> 19、对付贫穷要有勇气,忍受嘲笑要有勇气,正视自己营垒里的敌对者也要有勇气;</p><p class="ql-block"> 20、奇妙的学习不但能使不愉快的事变得较少不愉快,而且也能使愉快的事变得更愉快;</p><p class="ql-block"> 21、不要为自己持独特看法而感到害怕,因为我们现在所接受的常识都曾是独特看法;</p><p class="ql-block"> 22、即使真相并不令人愉快,也一定要做到诚实,因为掩盖真相往往要费更大力气;</p><p class="ql-block"> 23、快乐的生活必定在很大程度上属于静谧的生活,因为惟有在静谧的气氛中,真正的快乐才能存在;</p><p class="ql-block"> 24、所谓幸福的生活,必然是指安静的生活,原因是只有在安静的气氛中,才能够产生真正的人生乐趣;</p><p class="ql-block"> 25、我们要提出两条教育的诫律,一“不要教过多的学科”;二“凡是你所教的东西,要教得透彻”;</p><p class="ql-block"> 26、不能忍受无聊的一代人,将是平庸的一代人。不能忍耐无聊,生活就会变成持续的对无聊的逃离;</p><p class="ql-block"> 27、一个明智地追求快乐的人,除了培养生活赖以支撑的主要兴趣之外,总得设法培养其他许多闲情逸致;</p><p class="ql-block"> 28、我为什么而活,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29、人的真实生活不在于穿衣吃饭,而在艺术、思想和爱,在于美的创造和冥想,以及对于世界的合乎科学的了解;</p><p class="ql-block"> 30、人的一生就应该像一条河,开始是涓涓细流,被狭窄的河岸所束缚。然后,它激烈地奔过巨石,冲越瀑布。渐渐地,河流变宽了,两边的堤岸也远去,河水流动得更加平静。最后他自然地融入了大海,并毫无痛苦地消失了自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闫光伟</p><p class="ql-block">2024.12.1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