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最不可思议的是,老家伙居然要一个3岁7个月15天的女孩读文言文,开读于8月28日。原本没这个想法,后来发觉你给小孩讲成语讲唐诗小孩能理解,又在图书馆里发现了民国初期的新国文,这才有了蠢蠢欲动的念头。</p><p class="ql-block">本打算从新国文中选两组二十四课,一组字数少些,一组字数多些,让小孩读一下,对文言文有个简单认识就行。后来,因为美国小学语文读得顺利,余出不少时间,所以尝试着把文言文当幼儿阅读训练的煞尾内容,统统读一遍,看看行不行。</p><p class="ql-block">说到学文言文,多数人将其视为畏途,即便在小学中学大学里考试拿过语文高分的也对此心有余悸,这跟我们学英语一样,小学中学大学都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出色,可就是不能说不能写,学得再好,也只是学了个半拉子。其原因是什么呢?我们的教育体制极不尊重语言、文字的学习规律,学生学中文学英文的目的,只为考一个好分数而不是更好地了解并运用语言和文字。</p><p class="ql-block">民国新国文的编著,就跟以前有过的《华罗庚数学学校奥林匹克系列丛书》一样(现在叫仁华学校),是从一年级开始的,从最简单的开始,所以小孩容易学得扎实。你一上来就让小孩做植树题目,一上来就让小孩读司马光,这就违背了常识性的学习规律。</p><p class="ql-block">其实,你家小孩很早就接触文言文了,并对此全无反感。你让他背唐诗,这唐诗就是文言文,而且是最精致的文言文。你让他说成语,这成语多数也来自文言文。如果,你能够把唐诗讲给你小孩听,你能够把成语给你小孩讲清楚,那么,本章中所讲的文言文,你也能够给你小孩讲让你小孩读。否则,就此打住。</p><p class="ql-block">这里有一个测试方法,看你有没有可能把这件事做到底。新国文第三册第9课“指甲”,其正文是:“手有五指,指端有甲。甲过长则做事不便,又易藏垢,故宜常剪之。”你感觉你能够把这两句话给你小孩讲明白,那你教小孩文言文就没有任何问题。以后碰到你自己不懂的地方,只要查查字典词典就行。如果,你怯于这样的讲解和深入,就放弃算了,不必勉强,不是非做此事不可。</p><p class="ql-block">民国新国文有初小部分和高小部分,并有相应的新修身课文。所谓的初小,是指一年级至四年级,这有八册课文。我个人判断,我家小女孩读到三年级的第六册,应该没有问题。顺着来有顺着来的好处,由浅入深的话,任何一个时候,都不会突然产生困难感觉。</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文言文的基础词语,全是循序渐进地出现,每一课的生字量,都控制在小孩能够接受的范围内。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个新国文是强于美国塞娃阿或麦加菲小学课本的,其知识面和生活面更宽更广。这是我把一至六册及相应的新修身全打字打出来后,得出的一个独立判断。这也是我下决定引导我家小女孩全面读文言文的一个主要原因。</p><p class="ql-block">想象不到的是,这女孩居然非常接受这种异样的文字风格。其原因,一是有了一些成语、唐诗、三字经的底子,对文言文的字与词,并非完全陌生;二是起初的课文极其简单,第一册的第1课就一个字:人;第2课两个字:手、足;第3课还是两个字:刀、尺……第50课,也不过28个字。这对已经能够一口气读一千字的小女孩来说,全不在话下。她戏称这个新国文“有点像三字经”,而这时的三字经,她已经能够一气背三分之一,至少200个字。结果是,第一天就把第一册五十课全读完(甚至把课文塞到她的自编曲子里唱出来),这有593个字。其中生字有9个:盂(水盂,痰盂),拭(拭几,拭泪),姊(姊妹,姊姊),裁(裁新衣,裁纸,剪裁),毽(踢毽子),绒(绒绳),舵(后有舵,船舵),携(携儿入室,携手),余(十余人,年年有余),全写到生字本上。</p><p class="ql-block">自始至终,小孩没有半点困难,反倒是你自己会感到头疼。有些字,你吃不准它是什么意思;庭是厅堂?不,这里指的是正房前的院子,是闲庭漫步的庭。有些字,你吃不准它的正确发音;手擎枪,这是引擎的擎;擎是什么意思呢?举起来,往上托,众擎易举。每一课,你都要事先看一遍,把每一个你吃不准的字,都拿字典查一下。幸好现在有电子字典及百度搜索,这件事并不烦难。老家伙自己文言文就很差,也是得此机会,跟自家小女孩一起学,六十七岁学打拳。</p><p class="ql-block">也顺便讲一句,你若要你小孩读三字经,那么,三字经的每一句,你都必须讲得出来,小孩问到哪一句,你就讲哪一句,没问到的,不用讲。你小孩才三岁半,不能要求他每一句都懂。新国文呢?也是这样。小女孩问到了,老家伙就必须给她讲。读到衔泥衔草时,她问为什么不写衔泥叼草,你说这样写也不错,以后到了你自己编课文时,你就写衔泥叼草,她说好。小孩没问到的呢,你得挑一些关键词语问一下。</p><p class="ql-block">兵队是什么意思?不知道。兵队就是部队。哪个国家的部队厉害?美国的。乌克兰的呢?也不赖。箬是什么?不知道。箬是一种叶子很宽的竹子,可以拿它的叶子裹粽子,可以拿它的竹篾编帽子,我们以前读过箬笠翁对不对?孤舟蓑笠翁,小女孩当即纠正老家伙。总是小孩记性比你好。</p><p class="ql-block">第五天,这女孩读第二册的最后五课,读到“宅后有园”时,她问这是不是住宅的宅?读了199字,有7个生字:宅(宅后有园,住宅),叠(叠石为山,重叠),携(携手同游,扶老携幼),昼(昼伏夜出,白昼),畜(畜猫捕鼠,畜牧),箨(箨解叶生;竹箨),遂(遂成新竹,遂心如意,功成名遂)。小女孩拿无锡话跟你讲,箨是笋格壳壳头(箨是笋的外壳),这是复述的萌芽。小女孩要你把端和瑞分一分,你就在生字本上写:端(绳端,两端),瑞(瑞雪,祥瑞)。同时问她,两端是什么意思?她说两头,并拿来她的小竹棒指给你看。</p><p class="ql-block">到了第十六天,都要走了,行李全收拾好了,要去东三省了,小女孩读一气读了七课,读完了第三册。当日她心情好,允许老家伙拍视频。每一课录一段,其时长分别是2:57,2:16,1:58,2:40,2:12,1:30,1:51,共计15分24秒。由此可见,这女孩每日读课文的时间,都在15分钟左右。有时候是拖得比较久,20分钟,半个小时,甚至40分钟,那是讲解、闲扯、吃零食、看野眼等等,分别占据了相当的课读时间。</p><p class="ql-block">因为陌生,新国文的前三册要重读一遍。然后呢?老家伙拿出这个课本的带绘图的竖排繁体字版本,要这个小女孩也把它读一遍,从第一册读到第三册,然后再读一遍。这将一举三得,一是认了繁体字,二是同一篇文言文课文,会有至少四遍的阅读及相关的讲解,三是看图识字,对照民国原版繁体字课本上的图画讲课文,更容易让小孩理解。这一来,这些课文的字和字义,小孩就有较多机会接触,并可仔细琢磨它。</p><p class="ql-block">眼下,此刻,我写此文的10月3日7点12分,我家小女孩读新国文尚未结束(也给她放七天节日假)。我相信,底下只是顺水推舟的事,读完第六册的简体字版本和繁体字版本指日可待。也就是,老家伙对小女孩的阅读训练,即将顺利结束。</p> <p class="ql-block"><i>(题图为网络撷取)</i></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民国新国文(简体字)</p> <p class="ql-block">民国新国文(繁体字)</p> <p class="ql-block">民国新国文第一遍的读</p><p class="ql-block">(如正文所述,这有七课七段视频,因美篇时长限制,抱歉只能晒出四课四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