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多次去到浙江临海,却常是走马观花。甲辰秋暮,一帮中学同窗,应安福同学之学生——年逾花甲的小何之邀,前往其家乡小住两天,得以领略其瑰丽风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天早晨,驱车330公里,4小时达临海,径往毗邻城市的“三峰寺”品茶尝桔。</p> <p class="ql-block"> 中餐午休后,笃悠悠往东湖赏景。</p> <p class="ql-block"> 东湖公园位于临海市区的台州府城东侧。一侧是熙熙攘攘的城市街道,一侧是层林尽染的蜿蜒山脉。它史可追溯到距今千余年的北宋年间,因疏浚大水而凿建成湖,也是水军舶船屯兵之所。谢灵运、骆宾王、朱熹、戚继光、徐霞客等诸多名人大家都在此留下历史印记。</p> <p class="ql-block"> 入得园内,上“登斯楼,可览湖光山色”的樵云阁,过“接连半勾亭、湖心亭与横堤”的九曲桥,临“左右逢源”的前后湖……但见曲径通幽、幽然宁心,湖中有湖、湖光山色。环顾西北,群峦叠嶂处,深秋夕阳霞蔚云蒸,将整个视觉画面渲染成水墨意境,有种步步走向“蓬莱”的感觉。它既有杭州西湖的大气灵秀,又有古典园林的婉约缠绵。占地280亩的公园游人稀疏,东张西望十分惬意。清朝大文学家俞樾曾云:杭州有西湖,台州有东湖,东湖之胜,小西湖也。今我等凡夫俗子亦点头称是。</p> <p class="ql-block"> 湖中、湖周,每一座亭台楼阁,每一条曲径长廊,每一叠缕空假山,每一处凹凸雕刻,每一尊铜铸塑像……都精心布局、构思精巧、历经沧桑。以至湖中九曲桥上的圆铁栏杆,亦为清代同治年间构建。“初唐四杰”之一、曾为临海县丞的骆宾王,七岁时写的“咏鹅”诗一直是小学语文必选课,拜谒为纪念骆宾王所建的骆临海祠,似乎拉近了历史与当今的距离。</p> <p class="ql-block"> 难怪已有五十余年“摄龄”的贝同学,钟情于古物收藏的盛同学,细察含章、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翌日早餐后,去攀登台州府城墙。</p> <p class="ql-block"> 入口古石牌坊上,“雄镇东南”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直映眼帘。</p> <p class="ql-block"> 但眼前“好汉坡”十分陡峭、望而生畏,毕竟都是“杖围之年”七十岁的人了。“上!量体而行慢慢登!”十二人无一打退堂鼓!</p> <p class="ql-block"> 走走歇歇,198级的台阶已在脚下、身后,过“揽胜门”,登“顾景楼”,放眼远眺,左边,枫红、银杏黄、樟树青、绿波微澜的东湖公园尽收眼底。城依山,山傍水,水抱城,山水城相融,绘成一幅“青山入城,江山环郭”的独特景象。右边,临海中学大操场上蓝衣少年正跑步运动。进行曲穿越城墙、穿越天空,飘向心尖、飘向远方,也激起情怀,轻我步履。</p> <p class="ql-block"> 沿途楼阁处,抗倭寇名将戚继光塑像威武雄壮。当年,戚家军在此九战九捷。吾乡有戚家湾,相传戚家军曾驻扎,瞻像敬仰中含亲近感。</p> <p class="ql-block"> 抬眼望,雍正皇帝御书“至真妙道”在青山石壁间仍映出绯红。</p> <p class="ql-block"> “江南长城”全长5000余米,始建于东晋,扩建于隋唐,定型于北宋,完善于明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它于山岩陡峭间依山就势,直抵灵江东岸,延伸至巾山西麓。专家称其为北方明长城的“师范”和“蓝本”。</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过8个“敌台”,登“白云楼”,越“望天台”,临“朝天门”,终达“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紫阳街”。到午餐点了,就近于百年老饭店用餐,走了一上午,饭菜特可口。</p> <p class="ql-block"> 一晃,第三天了。上午往山腰间的岙胡村采桔、摘蔬,午餐后不紧不慢驶上返程之路……</p><p class="ql-block"> 临海——这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域市、中国第一个宜居县级市,值得一游——再游。</p> <p class="ql-block"> (图:贝永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