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荫山房的书香味

老猪

余荫山房从1871年起就藏身于番禺南村镇一隅,虽说是岭南四大名园之一,却不显山露水,不张扬显摆,不走到跟前,感觉不到她的存在。<div><br>原来的正门在停车场后面,关了。在北面新开了一个便于游人进出的大门,还立了牌坊,这是今人的商业行为,求的是个气派,若询问原主人邬彬,他一定不同意。</div><div><br>我从新大门进去,迎面是高高的文昌阁,看上去是新建的,不敢说是狗尾续貂,也总觉得多此一举。寻觅着走到了当年的正门,那一片是旧园区,那些老房子才是真正的“满清遗老”,我觉得只有从那里开始迈步,才能试着找回一点一百多年前的感觉。</div><div><br>没走几步就到了二门,两旁有一副小篆体对联:</div><div><br>余地三弓红雨足<br>荫天一角绿云深</div><div><br>余荫山房的出处原来在这里。三弓是计量单位,意思是地方不大,红雨和绿云,大概是红花绿叶之意吧。园主人是清朝举人,寥寥十四字,就描述了他的山房意境,足以令今天的房地产广告策划人汗颜。</div><div><br>园林虽小,水榭廊桥亭阁样样俱全。</div><div><br>跨过莲花池畔的廊桥,眼前是富丽堂皇的深柳堂,名字出自唐诗“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我学浅,首闻此句。堂内珍贵的檀香木雕屏上刻有清代名家书法作品,张船山和刘墉的署名赫然在目,张船山听说过,是清代书画家,刘墉因《宰相刘罗锅》名闻海内,还有梁三舟和翁方纲两人的拓本雕刻,据说也是清末大才子,恕我孤陋寡闻,不知其祥。看得出来,深柳堂是余荫山房的主建筑,也是主人附庸风雅的地方。</div><div><br>旁边的卧瓢庐,是为宾客憩息而设的小屋,蓝白相间的满洲玻璃窗外,便是“红雨绿云”的园景,名字起得真好,听着雅致,躺下大概会美梦连连。</div><div><br>我最喜欢深柳堂对面的“临池别馆”,名字风雅闲逸。古人把砚台比作池,临池比喻挥毫,此“临池别馆”既明指门外莲花碧池之景,又暗含主人泼墨抒情之意,此等雅舍逸趣,今日有几人得享?不由得对邬彬羡慕得有些嫉妒。若在荷花吐红时节来在此,我等不识丹青之人,大概也会有铺开宣纸的冲动。</div><div><br>出“临池别馆”,缓步走上“浣红跨绿”廊桥,抬眼望去,一座玲珑八角水榭与水池中的锦鲤动静相伴,亭上挂一匾,五个清秀婉约的隶书绿字:闻木犀香否。木犀即桂花,想必水榭两旁那片翠绿都是桂花树了。岭南炎热,中秋桂花未芬芳,可心中早已飘来阵阵清香。水榭有八面,窗外皆妩媚,其中一面,通往后花园,那儿应该是一个浪漫的地方,曾经有过玫瑰色的绮丽故事吗?<br><br><br></div> 余荫山房出于此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