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南极行~秘鲁篇

猪姥姥

<p class="ql-block"><b>  秘鲁可称为南美洲文明的心脏,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家,是古代美洲大陆三大印第安文明中心之一。</b></p><p class="ql-block"><b> 11月29日晚作别智利圣地亚哥搭乘飞机抵达秘鲁首都利马,即时又乘次日一早的飞机来到秘鲁库斯科,机场通道一面充满印加色彩的巨幅画面映入眼帘,顿感浓郁的印加文化袭来。库斯科有着印加帝国“失落之城”的称谓,作家三毛1982年旅行至此,说这里“是一个去了人生才完整,让我终生无憾的人间秘境”。</b></p> <p class="ql-block"><b>  加插一件小事:在飞机候机室一名女子席地而坐,从她身边的背囊和穿着显然是一名只身旅者,置身熙攘往来的人流和喧哗的吵闹声全然不受影响,专心致志地看着书…。当时我走过看了一眼倍感震动连忙抓拍下来,可能我们这种凡夫俗子很容易被这种小事感动。</b></p> <p class="ql-block"><b>  库斯科是秘鲁著名的旅游城市,古印加帝国首都,现为库斯科大区首府。库斯科位于海拔3410米的安第斯山高原盆地,秘鲁人称其为“安第斯山王冠上的明珠”和“古印加文化的摇篮”。1983年库斯科以其璀璨的历史文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b></p> <p class="ql-block"><b>  下飞机后不少团友有气促、心悸的高原反应。中午在一家餐厅就餐,餐厅提供了一种树叶加水泡茶据说可以缓解高反,大家纷纷效法,效果如何恐还要因人而异,起码算个心理安慰。饭菜味道按下不表,吸引我的是餐厅有很多特色的古典装饰。一副秘鲁版的《最后晚餐》油画吸引了我的眼球,大家看出端倪来了吗?</b></p> <p class="ql-block"><b>  餐厅周围的商店有很多具有印加文化特色的工艺品,其中这只色彩斑斓的几不像动物,引得团友纷纷拍照打卡。</b></p> <p class="ql-block"><b>  沿途不时瞥见穿着编织的五彩的衣裙,带着阔边黄帽子的女人,她们个体矮小、体态丰满,仿佛是想象中的印加人的后裔,让人顿生时空穿越的感觉。</b></p> <p class="ql-block"><b>  武器广场为库斯科的核心区域,具有浓厚的西班牙和安第斯风格,周围环绕着殖民时期的建筑。对于印加人来说,库斯科是世界的心脏,武器广场就是这颗心脏的中心。这里曾是印加帝国重要的祭祀之地,在当时被称为 Huacaypata,意为“一个会见或哭泣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  广场中央屹立着一座雄伟的雕像,这就是被秘鲁人视为民族英雄的 Pachacutec。在这位被人们誉为“大地震颤者”统治期间,库斯科由一个小国逐渐发展成一个广阔的帝国,为印加帝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b></p><p class="ql-block"><b> 人们在雕像下的水池旁歇息、玩耍…</b></p> <p class="ql-block"><b>  几条狭窄的石铺街道呈放射形通向四周,街道随地势由低向高顺坡而上,每个转角都有一种峰回路转的惊喜,似乎夹杂着无尽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在武器广场的东北一隅,最抢眼的库斯科大教堂 Cusco Cathedral ,融合了西班牙文艺复兴的建筑风格与印地安人石雕艺术。当年西班牙殖民时在印加心脏位置的库斯科,花费100多年的时间建立了大教堂。人们常说诛人诛心,打碎印加人根深蒂固的信仰,重新植入新的认知和信念。仿佛西班牙人的策略成功了,现在90%的秘鲁人信仰天主教。</b></p> <p class="ql-block"><b>  参观库斯科大教堂,入内是不允许拍照的,印象深刻的是教堂里悬挂的油画《最后的晚餐》,是400多年前的真迹,很多人驻足欣赏。画中耶稣与门徒围坐的餐桌中间放着一个大金盘,金盘里盛的不是通常的鱼,居然是一只秘鲁人最爱吃的烤豚鼠。</b></p><p class="ql-block"><b> 因教堂内不许拍照,移植了中午餐厅的那一幅,《最后的晚餐》本土化是否也是民族自信的一种表现呢?</b></p> <p class="ql-block"><b>  地接导游阿建告诉我们,挂在教堂外墙的蓝白图案就是世界物质文化遗产的标志,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在秘鲁经常看到这种蓝白标志。</b></p> <p class="ql-block"><b>  太阳神殿曾是印加帝国最重要的寺庙,供奉太阳神之地,还用于宗教仪式和天文观象,每年6月份印加帝国最重要的祭奠~“太阳祭”就在这里举行。</b></p> <p class="ql-block"><b>  太阳神庙Qorikancha据说是印加的开国皇帝Manco Cápac主持建造的,这里曾经金碧辉煌,庙的墙上与地面铺设了大量的黄金,Qorikancha在当地人的语言里就是黄金庭院的意思,不过这些金银饰品均已不复存在。16世纪时贪婪的西班牙殖民者扣押了当时的印加皇帝并命令印加帝国的人民上缴一整屋黄金及两屋白银的赎金。印加人民把太阳神庙的金银饰品全部取出上缴,还源源不断从各地运去大量金银想要赎回他们的皇帝。这些金银饰品随后被西班牙人融化重铸运走了,还背信弃义的杀死了被囚的皇帝,并在太阳神庙旧址上盖成了Santo Domingo 修道院,今天的太阳神庙仿佛失去了往日的辉煌,默默的告诉人们惊鸿一现的印加文化的过去。</b></p> <p class="ql-block"><b>  穿过长廊可以看到一片长方型的庭院,庭院中心有一口古井,这口井就是印加传说中的肚脐,世界中心的中心。庭院的四周设有祭祀太阳神、月亮神、水星神、雷电神和彩虹神的房间。每当印加帝国开疆扩土后,也会将占领区所崇拜的神请一尊回库斯科的太阳神庙来祭拜,印加帝国皇帝的木乃伊也曾供奉在这里。</b></p> <p class="ql-block"><b>  昔日的太阳神庙虽然已经失去金色的光辉,但仍然是一座令人惊叹的建筑。印加人的神殿围墙+西班牙风格的修道院+混搭风的石制墙面,两个风格迥异的建筑紧挨在一起,各放异彩,无论愿意是否,这就是历史的现实!</b></p> <p class="ql-block"><b>  殿外当地人在这里休息玩耍,身着传统服饰的土著妇女抱着小羊驼坐在附近的小巷里、教堂门口的阶梯上,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b></p> <p class="ql-block"><b>  萨克赛瓦曼被认为是马丘比丘外最大最壮观的印加遗址,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围墙建筑之一。这座城堡以其巨大的石块和精湛的建造工艺而闻名于世。</b></p> <p class="ql-block"><b>  萨克塞华曼城在库斯科城西北郊3千米、海拔3600米的高原上,它依山而筑,占地4平方千米。从上到下共有3道平行的、用巨石砌成的围墙守卫着城堡。</b></p><p class="ql-block"><b> 萨克塞华曼被认为是一座堡垒,武器和战争之家,也被认为是一座祈祷和祭祀的寺庙,传统上说是守护者的灵魂住在这里。如今的萨克塞华曼,对我们这些外来人来说,除了惊叹于它的气势和石头打磨的缜密之外,更是一种游玩的心态。</b></p> <p class="ql-block"><b>  高耸的石墙沿山势起伏,巨石拼成的要塞高墙,切割不规整的一块块巨型石块没有使用任何粘合剂,却堆叠得严丝合缝,连一张薄纸片都难以插入。</b></p> <p class="ql-block"><b>  在萨克塞华曼城旁草地上,一群驼羊在吃草,看仔细了,不是毛绒绒的玩具,是真的羊驼,真让我们惊喜不己。羊驼还有一个浑称,叫“草泥马”。</b></p> <p class="ql-block"><b>  离开萨克塞华曼城座遗址继续前行,参观另一印加遗址~圣水殿。景区牌楼上有外文,也许是当地克丘亚语,是标识海拔高度的:12352英尺=3765米,西藏拉萨的高度是3650米,哇,比拉萨还高!</b></p><p class="ql-block"><b> 行至跟前岂能不往,咬咬牙,柱着拐杖一步一步向前挪。途中不时有当地土著人在兜售土特产,还有小孩抱着小羊与游客拍照赚点小钱。就这样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气喘吁吁走到山顶。</b></p> <p class="ql-block"><b>  这里一个一个台阶都是石头垒起来的,像梯田又不是梯田,像祭台又不是祭台,这就是昔日的圣水殿?据说,古印加帝国在外征战的将领班师回朝,都先要在这里休整一下,洗去征尘,然后神清气爽地进城去拜见国王。</b></p> <p class="ql-block"><b>  圣谷是安第斯山脉中乌鲁班巴河长达100多公里的雪山环绕的河谷地带,坐落在库斯科前往马丘比丘之间,因乌鲁班巴河被视为圣河,河谷就被称为圣谷。据说是印加帝国时期的粮仓,现在是一条比较热门的旅行线路。</b></p> <p class="ql-block"><b>  沿途风光旖旎,山坡起伏,色彩缤纷,流畅线条,宛如彩带,堪比云南东川红土地。</b></p> <p class="ql-block"><b>  有着“上帝遗落的眼影盘”美誉的马拉斯盐田,盐田是由近4500块小盐田组成,它们相互连接形成网格状的大盐田,覆盖了印加圣谷的半座山,在光线折射下,每个小盐田会呈现不同的色彩。</b></p> <p class="ql-block"><b>  马拉斯盐田是一处拥有近2000年历史的珍贵的印加遗迹,盐田至今未停止过运转,是当地人食用盐的主要来源。马拉斯的盐滩圣谷的富饶不仅得益于肥沃的土壤、丰富的水源和宜人的气候,还得益于富含盐分的温泉水。这些水被引导到成千的小浅水池中,通过蒸发产生大量的盐,看起来就像建在峡谷一侧的红土梯田。</b></p> <p class="ql-block"><b>  行进间传来悠扬的音乐旋律,哦,原来是当地歌手在演唱。这种情形在秘鲁经常可以看到,这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展示和传承吧。</b></p> <p class="ql-block"><b>  盐田景区周围还有很多卖各色土特产的小摊,流浪狗也比比皆是,尾随游人讨吃。</b></p> <p class="ql-block"><b>  午间在一家特色餐厅午餐,又见艺人演唱,十八般技艺轮番上很是特别。</b></p> <p class="ql-block"><b>  在风景如画的印加圣谷之中,圆形的莫拉伊梯田是最吸引眼球的存在。它由许多巨大的同心圆环环相扣,如同“大地上长出的古罗马剧场”,古印加人的智慧令人赞叹折服!</b></p> <p class="ql-block"><b>  据科学家实测,莫拉梯田应为陨石撞击地面形成的深坑,并非印加人挖掘而成,陨石坑有一大二小三个,被印加人利用其高度变化形成的自然温差作为农业改良实验场,改良玉米和马铃薯等经济作物,让圣谷有了粮仓的美誉。梯田中供人上下的石头阶梯保留完好,虽然是自然深坑,也经过了古印加人垒石砌墙才形成这样壮观的梯田,</b></p> <p class="ql-block"><b>  从莫拉梯田到欧雁塔的路上,我们还看到了传闻中的悬崖酒店,因其造型独特又称“胶丸酒店”。入住者需爬上悬崖入住,据说每天USD800~1000元,勇者无畏还要有钱啊!</b></p> <p class="ql-block"><b>  对此司空见惯的土著小姑娘似乎对我们更有兴趣,抓紧时间兜售当地特产。</b></p> <p class="ql-block"><b>  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马丘比丘,有着“天空之城”的美誉,是世界为数不多的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也是我们秘鲁之行的重镑内容。</b></p> <p class="ql-block"><b>  经欧雁台古镇乘坐观光火车前往热水镇才能抵达马丘比丘,欧雁台古镇虽小,但因是前往马丘比丘的必经之道,也游人如梭。</b></p><p class="ql-block"><b> 随拾几件小事倒也有趣:下图2屋顶的双兽造型,在这里甚至库斯科、乌鲁班巴屋顶多能看到,据说是辟邪镇宅吧,是否一如云南纳西族屋顶的悬鱼和瓦猫?下图3的黄亭子,听地接导游阿建介绍是秘鲁为了拉动就业,由政府安排的人工红绿灯台,车辆经过时小亭子里的员工分别举红绿牌指挥车行。图4这里也依然一如南美各地涂鸦。</b></p> <p class="ql-block"><b>  我们在这里乘坐观光列车前往热水镇,站台上有各种音乐舞蹈表演。观光火车全景式玻璃窗+顶部天窗设计,火车穿行在圣谷山谷,两侧安第斯山脉连绵不绝,乌鲁班巴河水奔腾向前,森林、雪峰、云雾交相辉映,是一条很美的观光线路。</b></p> <p class="ql-block"><b>  车厢内还有艺人现场演出,载歌载舞,撩动了游人参与其中,热烈欢快。</b></p> <p class="ql-block"><b>  热水镇‌也被称为马丘比丘镇,是前往马丘比丘的必经之地。这个小镇坐落在马丘比丘山脚下,距离马丘比丘仅6公里。热水镇作为旅游胜地驿站,常年聚集着大量游客,镇上有许多宾馆、餐馆、咖啡厅和商店,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b></p> <p class="ql-block"><b>  马丘比丘是印加帝国的古城,建于印加帝国后期(1440年~1500年间)。“马丘比丘”在印加语中意为“古老的山巅”。古城遗址虽只剩下残垣断壁,但仍依稀可见其当时兴盛时期的壮观风貌,古遗址中的建筑、城墙、梯田、斜坡和小路排列有序。 </b></p> <p class="ql-block"><b>  进门处这里是印加古城最初的入口,梯形的构造是典型的印加建筑。步入城门,狭长而笔直的主干道作为分割,左边是城区,排水沟与道路平行,右边则是壮观的梯田。</b></p> <p class="ql-block"><b>  站在马丘比丘古城顶,乌鲁班巴河谷和热带丛林尽在脚下,在这里,世界变得渺小,天、地、人在此时融为一体。</b></p> <p class="ql-block"><b>  进入马丘比丘,目之所及最壮观的便是整齐的梯田了。据研究,地表以上的梯田分为三层:表土层、砂土层和碎石层,而在碎石层的下方还有更多的石块,由大及小的规律堆叠,不仅可以稳固地基,防止雨季雨水对地面的侵蚀,还能够保存热量,为农作物提供夜间的保护。</b></p> <p class="ql-block"><b>  太阳神庙是整个马丘比丘建筑群中最具神秘色彩的建筑,拥有独特的一堵直墙+一堵弧形墙的设计,一扇梯形门,两扇窗户分别面向北面和东面。这座神庙是用花岗岩块建造的,与太阳神庙本身象征的神圣地位相符。在印加文明中,太阳神 Inti 因蒂是最重要的神明之一,因此,只有帝国的精英和祭祀才能进入太阳神庙并奉献圣物祭品。每年 6 月南半球的冬至日时,神奇的景象会发生——太阳通过两扇窗口直射到神殿中央一块大的花岗岩,投影的位置恰好在岩石中央,太阳、窗户与花岗岩三点一线。</b></p> <p class="ql-block"><b>  印加王和随从们的住所</b></p> <p class="ql-block"><b>  主神庙。三面墙构成的主神庙非常有存在感,据推测古印加人在这里举行大型仪式。它的前方有一块岩石,用来辨别星象,中间是一个巨大的神龛,周边是小神龛,用来放神像和供品。</b></p> <p class="ql-block"><b>  主神庙内部过勘查得知,建筑都是由花岗岩石造制而成的墙,之间的缝隙还不到1毫米宽。这成千上万的巨大的花岗岩石,均来自于山下600米的采石场。</b></p> <p class="ql-block"><b>  石头房屋,屋顶的茅草己经剝落,但仍可以清晣的辨识房屋的结构与功能。</b></p> <p class="ql-block"><b>  遗址高处的拴日石,它位于南北两座山的中轴,每年南半球的秋分和春分,太阳照不出石头的影子,在这个现象之外,它很可能具有多重作用和意义,印加人的很多设计都是如此,但拴日石仍是个未被研究透彻的谜(网络截图)。</b></p><p class="ql-block"><b> 因下午4时要赶往机场,故非常遗憾没能亲眼看看拴日石,还有神鹰庙、大祭司居住区、监狱和仪式沐浴的地方…,因时间关系,故未能一一观赏。</b></p> <p class="ql-block"><b>  古城建于15世纪,在没有任何现代科技辅助的情况下,科学家至今还没能破解古印加人是怎么样将巨石搬运至海拔2350米的山脊的?</b></p> <p class="ql-block"><b>  印加帝国的版图广阔,存在时间却仅百年左右。印加没有文字,历史往往变成了传说,秘密则失落在时间里,但马丘比丘永远在此……。</b></p> <p class="ql-block"><b>  我们在来马丘比丘之前,被告知景区有非常严格要求:不许带雨伞,不许带拐棍儿,而且景区内没有厕所不提供任何“方便”……。对此大家略有赘言,但是游完以后,被这里的场景所震撼,如此宝贵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再苛刻的条件也是可以理解的。</b></p> <p class="ql-block"><b>  要感谢印加古代的工匠们,让印加帝国的巅峰杰作展示给世界,马丘比丘最壮丽的是印加人把石头化成了艺术。一座石头城,经过数次地震,屹立600年不倒,连石砌墙体的缝隙都纹丝不动,不得不叹服古印加人的建筑技能和水平啊!</b></p> <p class="ql-block"><b>  再说说景区内的当地导游绝对是必须请的,他们不但带领你选择重点的场景看,虽然语言不通只能像聋哑人一样手语比划,但是也能略知一二。比如走到太阳神庙上面,当地导游便几次指着下面,呵呵的让你去拍摄。他们还会帮你照相,而且选取的角度都非常好,当然只限于手机。</b></p> <p class="ql-block"><b>  15世纪的建造辉煌数百年,惊奇的不是建筑本身,而是印加人对自然的理解和接纳。那时候的人有很多自己不能解释的现实、不能克服的困难,虽然祭祀等不免血腥和野蛮,但是对宇宙、对太阳的敬畏将弱小的个体和宇宙、和太阳建立连接,使自己变得强大和神秘。这种感觉和体验,正是我们现代人逐渐丧失的,但是我们进化的基因中,这些恰恰是给予我们力量的东西!</b></p> <p class="ql-block"><b>  游毕马丘比丘,下午乘火车、大巴、飞机、轮船水陆空连轴、马不停蹄赶往秘鲁利马、伊基托斯后转战亚马逊雨林,继续在亚马逊雨林游览三天(因篇幅关系,亚马逊雨游历另文阐述,有兴趣可翻阅我的《南美南极行~亚马逊雨林》)</b><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8vcw55"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南美南极行~亚马逊雨林</a><b>。</b></p> <p class="ql-block"><b>  伊基托斯武器广场,巧遇战争纪念日的军人阅兵仪式,与老兵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之后又连夜乘飞机往秘鲁首都利马,将从利马乘飞机途中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转机后飞香港返广州。</b></p><p class="ql-block"><b> 乘着有一个白天的时间游览了利马城区,1991年,利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文化遗产”。</b></p> <p class="ql-block"><b>  秘鲁首都利马,分有老城区和新城区,上午游老城区的唐人街,圣马丁广场,武器广场,利马大教堂,总统府,利马市政厅,秘鲁外交部等和市民集会景点。</b></p> <p class="ql-block"><b>  老城的一些建筑物堪称建筑艺术的瑰宝,其中许多橙黄色的巴洛克式建筑,外凸的木制阳台分外抢眼。</b></p> <p class="ql-block"><b>  老城区的中国城,孙中山的“天下为公”4个字高悬在牌坊上。走进唐人街,才明白利马大街上人为什么那么少的原因,感觉利马大半个市区的人群仿佛都涌向这里了。做小商品生意的、淘便宜货的、吃吃喝喝、闲逛消磨时间的,人肩接踵,嘈杂喧闹声此起彼伏。</b></p> <p class="ql-block"><b> 旧城区有众多的广场,以城区中心的“武装广场”最著名。广场中央有喷水池,一边是建于1938年的原总统官邸和办公的戈贝尔诺宫,一边是始建于17世纪的西班牙建筑风格的天主教堂等。</b></p> <p class="ql-block"><b>  圣马丁广场,广场中央的雕像为南美解放之父,美洲独立战争的民族英雄圣马丁。</b></p> <p class="ql-block"><b>  下午往新城区,这里是高级住宅区和购物区,有美丽的海岸线,现代化的建筑鳞次栉比,环境优雅、舒适。</b></p> <p class="ql-block"><b>  《爱情公园》中心矗立着一座著名的雕塑——“吻”,这是由秘鲁艺术家Víctor Delfín创作的巨型雕塑,描绘了一对情侣深情拥吻的场景。1994年的情人节曾在广场举行亲吻时间比赛,地接导游阿建说:当年获奖的情侣亲吻时长达45分钟。</b></p> <p class="ql-block"><b>  雕塑周围环绕着色彩缤纷的马赛克墙壁,据说建设灵感来于巴塞罗那出自高迪之手的奎尔公园。上面刻有许多关于爱情的诗句和短语,为整个公园增添了浓厚的浪漫氛围。</b></p> <p class="ql-block"><b>  秘鲁,这个美丽而神秘的国家,以其巍峨的安第斯山脉、茂密的亚马逊雨林和辽阔的太平洋海岸线而闻名,作为印加文明的发源地,这片土地被誉为“高原上的文明摇篮”。美洲曾有玛雅、阿兹特克、印加三大文明,在这三者之中,印加文明可说是最成熟的,印加有着当时美洲大陆十分罕见的社会组织形制,以及在其基础上形成的的成熟性较高的诸多标志性的文化成就。如果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可以与埃及金字塔一样令人着迷,南美洲的古代印第安人文明,便是那熠熠生辉的沧海遗珠。</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