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医学院附设医院首任院长上官悟尘

巴丹弱水

<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2px;">郑大一附院院史办</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2px;">巴丹弱水</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2px;">陈明望</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2px;">2024年12月14日</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08年上官悟尘加入同盟会,投身于辛亥革命,参加了孙中山先生推翻满清王朝的运动。</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19年毕业于日本长崎医科大学。1931年河南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成立,任医学院教授,兼附设医院首任院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8年9月,任国民政府河南省卫生处处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卫生教育处副处长,中央卫生部医学教材编审委员会编审。1954年该编审委员会改组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后,仍任编审。</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2年70岁在北京退休。</span></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郑大一附院功勋人物证书(2023.09.26)</h3>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官悟尘祖籍河南省光山县,1892年10月3日,他出生于一户清贫书香之家。1887年,上官悟尘的祖父带着其父背井离乡逃难到天津新农镇谋生。是年大沽到天津的铁路建成,新农镇就成了铁路线上的一个小站,人们习惯于称之为“小站”,后来就演变成了小站镇。</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895年12月,清政府命袁世凯在天津小站镇用西法编练新军,设立了陆军新军督练处。上官悟尘的父亲经河南老乡介绍,在督练处下设的粮饷局做文案职员。1899年冬,袁世凯升任山东巡抚,上官悟尘的父亲随袁世凯和粮饷局南下济南。1901年11月,两广总督李鸿章病逝,袁世凯受命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驻节天津,上官悟尘一家也由济南府移居到直隶总督驻地,直隶省城保定府。</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官悟尘家移居保定府翌年,其父不幸病故,家庭失去了生活来源,上官悟尘随外祖母方氏生活,11岁时入私塾读经书习儒业。幼时家贫为早谋生计,1906年14岁时,被送到距保定60公里定兴县姚村的直隶省陆军幼年小学。上学享受公费待遇,吃穿无忧。当时规定陆军小学毕业后,凡优秀者可升入陆军中学学习。</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08年,上官悟尘陆军幼年小学毕业赋闲在家时,结识了保定育德中学职员郝濯(字仲青,1879~1955,河北霸州人,河北同盟分会主盟人)和育德中学生刘仙洲(1890.01.27~1975.10.06,保定府完县人,同盟会骨干,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副校长),并在郝濯和刘仙洲的介绍下,秘密加入孙中山先生建立的同盟会,宣传革命主张和三民主义,为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实现民主共和的理想,跟随孙中山先生走上了一条寻求探索革命救国之路。</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09年,上官悟尘升入位于直隶省昌平州清河镇的陆军第一预备学校。1910年辛亥革命风起云涌,清王朝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各地频繁发生起义和暴动,学校被迫停课。停课期间上官悟尘受同盟会小组指派,到天津从事革命宣传活动,到济南策反劝降其五叔上官建勋(山东某步兵营长)起义未果。</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12年3月学校复课,上官悟尘回校续读。在校期间结识了加入学生军参加武昌起义,反对帝制拥护共和,思想革命,1912年由武昌陆军中学第三期转入清河镇陆军第一预备学校上学的刘峙(1892.06.30~1971.01.15,江西省吉安县人,曾任国民党军陆军二级上将)同学。共同的志向和目标,使他们结成了兄弟。</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13年春,国会议员邹鲁(1885~1954年,广东省大埔县人)和叶夏声(1882~1956,广东省番禺县人)二位先生秘密派人来清河镇,秘谋酝酿讨袁行动。上官悟尘积极响应,夜晚乘人不备越墙逃出校园,由天津码头乘船抵达上海,换乘长江轮船到江西九江湖口县。5月,江西都督李烈钧麾下的混成旅招募新兵组成独立营,上官悟尘任排长,驻军姑塘镇。</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13年7月,江西都军李烈钧在江西发表讨袁(世凱)通电,起兵讨袁。上官悟尘随独立营攻打吴城镇,结果反被北洋军打得七零八落。失败后狼狈向九江方向溃散,后面追兵紧追不舍,终于在敌军追兵追赶上来之前,上官悟尘赶上了最后一班轮船,乘船经南京逃至上海。伴随着轮船出港的汽笛声响,他那颗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由于国民党内部领导层对出师讨袁存在意见与分歧,缺乏统一部署与指挥,部将被收买而纷纷倒戈,孙中山先生号召的“二次革命”运动终以寡不敌众,以彻底失败而告终。</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讨袁失败后革命党遭到通缉,袁世凯悬重金捉拿。孙中山、黄兴、李烈钧等革命党讨袁重要人物被迫逃亡日本,徐图后举。</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13年10月,一起参加讨袁之役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生陈铭枢(1889~1965,广东省合浦县人,曾任代理行政院院长)某天匆忙来相告上官悟尘,邹鲁议员已经买好上海至日本东京港德国邮轮头等舱船票,持头等舱船票的旅客每位可免费带随从两人。就这样,陈铭枢和上官悟尘随同邹鲁议员也同船逃亡日本。</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筹备讨袁行动之前,李烈钧派人去各地军校,秘密邀约江西籍的学员回赣参加讨袁战役。刘峙闻讯后,立即请假回赣,南下参加讨袁之役。经历了讨袁之战硝烟和战火的洗礼,上官悟尘和刘峙彼此由同学成为生死之交的战友。20年后刘峙升任河南省国民政府主席,仍念念不忘曾经同窗共读,生死与共的上官悟尘,为他日后主政河南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埋下了伏笔。</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流亡日本后上官悟尘化名吴尘,先在孙中山先生召集在东京郊区大森开办的军事训练班培训。看到训练班这么多同胞因讨袁战役而流离失所,背井离乡,上官悟尘渐渐地开始了对战争的厌烦,之后申请退出了军事训练班,转入东京神田区锦町的锦辉馆政治经济培训班听课。这个政治经济培训班,也是孙中山先生为推翻袁世凯的帝制,维护共和制度,给流亡到日本的青年学生灌输革命理论而创建的培训班。</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经过讨袁之战,上官悟尘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大转折,面对国家动荡,内忧外患,军阀割据,上官悟尘萌生了弃戎从医的念头,立志做一位悬壶济世的医生,医治在战争中受伤的伤兵,祛除患者的病痛。两个月后上官悟尘退出了培训班而潜心学习日语,为来年报考医学院校做准备。</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15年春,上官悟尘经过刻苦复习努力拼搏,终于如愿以偿地考上了自己理想的日本长崎医科大学,心满意足地成为公费生。他对大学课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格外珍惜大学生活。四年基础课他孜孜不倦,沉浸在书的海洋里。一年实习他刻苦认真,珍惜每一科实习的机会,1919年完成学业毕业。</span></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官悟尘(30年代)</h3>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20年上官悟尘学成后回国,回到了他的家乡直隶省城保定府,先后任直隶公立医学专门学校附属医院内科、儿科医长、教员。1921年直隶公立医学专门学校合并为河北大学医科,1932年独立建院,改称河北省立医学院,曾任河北大学医学院主任兼内科学教授。</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很多文章中显示上官悟尘曾经是孙中山先生的保健医生,缺乏确凿的证据。讨袁战役之前,上官悟尘是军校学生不懂医术。上官悟尘上医科大学是在日本长崎,而日本东京是孙中山先生成立中华革命党武装反袁的大本营,两地距离约1300公里。况且上官悟尘医科大学毕业后就立即回国工作,没有跟随在孙中山先生身边侍卫,怎么能有机会当孙中山先生的保健医生。</span></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官悟尘译《近世法医学》(1926.01)</h3>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官悟尘在河北大学医学院期间,翻译了日本田中祐吉的《近世法医学》一书,这是我国近代首部法医学译著,1926年1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1928年8月再版,1931年3月三版,1932年11月四版。为纪念一•二八淞沪抗战,再版时在该书的底页标注了“国难后第一版”。</span></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河北省立医学院礼堂门前留影(1932)</h3>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左起:张静吾(穿西装)、李赋京(穿长衫)、上官悟尘(穿西装)、赵孝博(穿长衫)、于少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人物说明:</span></h1><ul><li><span style="font-size:22px;">张静吾,时任河北医学院内科学教员,河南大学医学院院长。</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22px;">李赋京,时任上海中央卫生试验所病理科主任,河南大学医学院解剖学教授。</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22px;">赵孝博,时任河南大学医学院耳鼻喉科学教授,原河北医学院主任教授。</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22px;">于少卿,时任河北医学院外科教授兼附属医院院长,国民党少将参议。</span></li></ul><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0年,刘峙在中原大战中打败冯玉祥后得到蒋介石的赏识。10月,南京国民政府任命刘峙为河南省国民政府主席。连年军阀混战河南民不聊生,疫灾频发,省府开封医疗卫生机构极度匮乏,且设施简陋。为解决百姓疾苦,刘峙邀请既是同学又是战友,事业有成的上官悟尘来汴,助其筹办较具规模的河南省立医院,并许诺加官进爵授予院长职位。</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那个充满尔虞我诈的旧社会中,如果你没有背景,没有靠山,即使才华横溢,一腔热血,也空余抱负难施。上官悟尘接到刘峙邀请后随即辞去河北大学医学院职务,投靠在省府主席刘峙的门下,借助他人之力一展雄图,蓬勃发展。</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1年9月,上官悟尘来汴时河南省立医院项目还未规划启动,个人薪金尚无着落。恰逢其时河南大学医学院在开封贡院旧址兴建占地3000平方,建房89间,设病床50张的附设医院成立,且人手不足。“1931年冬,经刘峙介绍来河南任河大医学院教授兼附设医院院长。翌年,改任河南省立医院院长。(摘自《河南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1965年7月阎仲彝著《旧河大内及教育界党棍倾轧派系斗争的片段回忆》P148页)</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官悟尘来汴前,因当时河大医学院病理学(鲁章甫)、生理学(陈作纪)、解剖学(李赋京)、细菌学(陈宗蓥)、外科(阎仲彝)、眼科(郭鑫斋)课程均由留德法博士担纲,内科(20张病床)诊疗由解剖学教授单德广兼任。上官悟尘来院后,只能由原内科学教授,改任药物学教授兼附设医院院长。</span></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河南大学医学院一览(1932)</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河南大学医学院教员一览(1936.07)</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官悟尘一边兼着河大医学院药物学教授继续给学生上课,一边开始筹建河南省立医院。国民政府规划省立医院在开封市河道街上原开封平民医院的基础上进行扩建,不再另行征地。因省库不丰,财政支出困难前期拨款5000元,又令财政厅追加建筑工程款20000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2年冬季,亲自找开封同城筑建公司,查勘河道街平民医院的旧当舖占有的面积之后,约该公司设计病房大楼图样。1933年初开始登报招标,会同民政厅监标。市内瓦工李某以20000元投标额,按设计图样包得标,工限一年时间完成(合同说明前部门诊各科平房不动,后院旧仓库平房一律拆除,包工人可利用一部分完整旧砖及坚固木料作为补助材料,另添新砖及上高梁柱)即日动工。我日夜住在院内监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3年2月,病房楼油漆完成,题名为河南省立医院。所余的5000元作为同城公司的设计费、100架铁制病床、全病房楼暖气设备、各种木器家具,病房用绒毯、睡衣棉被、手术台、大楼窗户雨搭及窗帘、水塔等费用。大门为拱形 的二层楼,有地下室,锅炉房及库房。病室分为头、二、三等,另有手术室。”(摘自上官悟尘先生1981年手稿)</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河南省立医院广告(1934.11)</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本院于民国二十二年三月二十七日经河南省政府会议决议改组成立,并於二十三年七月,新建养病楼房,同年十一月落成,一切设备,尚称应用。刘(刘峙)绶靖(公署)主任,商主席,李民政厅长,尹财政厅长,张建设厅长,李教育厅长,方常二省委,先后莅临,颇蒙嘉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院中设内科,外科,产妇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花柳科,牙科,理疗科,保健化验等科,聘请国内外大学专门医科毕业人员,担任医师分科治疗。每日施诊三百人,治疗药品,并皆免费。其重症必须住院者,备有免费病室,每日仅收饭费二角,其余一切免收。养病楼计分特等、头等、二等、普通四种,按章收费,务从廉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楼中有暖气装置,冷热水管,如老人冬季疗养,及产妇婴儿等,允称方便。所有护士人员,皆有中华护士会,正式承认之各护士学校毕业者,护理书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本院应受省政府委令,检验各项考试行政人员体格,并派赴各县办理防疫卫生事务,各地各界,倘有疾病就诊,或以保健卫生等事项须研询者,极所欢迎。”(摘自1933年3月河南省立医院广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4年,开封平民医院更名为河南省立医院,归省民政厅直辖,委任上官悟尘任院长。11月工程竣工后,上官悟尘改组原平民医院,招聘医护人员,开始开业收容住院病人。</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上官悟尘</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4年11月,河南省立医院开业后,上官悟尘又紧锣密鼓地在河道街省立医院院内,开设河南省立医院高级护士职业学校,开始招收女生,学制三年,上官悟尘兼任校长。1937年12月第一届学生19人毕业。</span></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河南省立医院高级护士职业学校第一届毕业师生合影(1937.12)</h3>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前排左9为院长上官悟尘</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省立医院院长薪金定为每月120元,上官悟尘在河大医学院任教授每月薪金是240元,上官悟尘只领取河大医学院一份薪金,省立医院不再支付。1933年初,上官悟尘开始忙于省立医院施工建设后,分身乏术已经无法顾及河大医学院附设医院的院务,附设医院院长一职由留德博士郭鑫斋教授接任。</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官悟尘当初受刘峙之邀来汴,就是冲着省立医院院长这个官位而来的。到河大医学院附设医院当院长,只是在省立医院项目未启动之前的权宜之计。任职河大医学院附设医院院长这两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他在附设医院初期建院中,未查到有实质性的成就。</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河大医学院附设医院院长的上级机关分别是河大医学院院长、河南大学校长、省府主席三级。而当上省立医院的院长,因隶属关系垂直,就可以直接面见省府主席刘峙,在申请经费等诸方面有很多优越条件。权衡利弊,上官悟尘自然弃之河大医学院附设医院院长,而选择省立医院院长职位。</span></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上官悟尘签署的聘书(1935.01.05)</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官悟尘签署的证明(1937.07)</h3>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官任省立医院院长后,一直兼任河大医学院教授,并允许医学院学生到省立医院实习。1940年秋间,河南省成立卫生处。首任正副处长刘书万(1898~1979,湖北省宜昌县人)和范日新(1906~1996 ,河南封丘人,留美流行病学博士,上医二级教授),均系英美派人。在未到任前,就商定撤上官悟尘院长职,遗缺由范日新兼任,以扩张英美派势力。我(阎仲彝)和上官由杨永年(1901~1987,辽宁省凤城县人,留日医学博士,河医一级教授)处得到消息后,便连夜拟定河南大学医学院、河南省立医院合作办法,并赶呈伪省政府(国民政府)备案。条文内规定:河南省立医院为河大医学院实习医院,其院长由医学院教授兼任,或由主管商得医学院院长同意后,呈请省政府任免之。刘、范到豫后,已成定案,便无法实行其撤换上官,以排除异己的预谋。”(摘自《河南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1965年7月阎仲彝著《旧河大内及教育界党棍倾轧派系斗争的片段回忆》P149页)</span></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日伪时期的开封河南省立医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7年10月,豫北安阳沦陷,随着战火的蔓延,开封告危。12月,河大医学院、河南省立医院随省政府西迁南阳镇平县。日本侵占开封后,将省立医院改设成“开封市同仁会病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9年新野,唐河相继失守,镇平危在旦夕。是年5月河南大学奉省政府令迁校嵩县,省立医院迁院洛阳,在城南火柴公司旧址布置开诊。自河大医学院西迁镇平后,乱世之秋学校停止招生,上官悟尘与河大医学院完全脱离关系。之后,上官悟尘带领省立医院先后随省政府迁途西峡口和西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5年9月日本投降后,上官悟尘主持河南省立医院复员开封。翌年在善后救济总署河南分署马杰署长(夫人王世宝,1905.12.12~1965.10.06,河北省唐山人,留美硕士,河南医学院细菌学教授)大批物资和医疗用品的救济下,恢复开业。开设病床150张,医师15人,护士16人,医技7人,勤杂14人,共54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官悟尘主持的河南省立医院,为了不至于与1942年阎仲彝院长在鲁山县组建的河南省立第二医院混淆,1946年河南省立医院更名为河南省立第一医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7年4月,在河南省立第一医院院长上官悟尘主持下,恢复了因抗日战争而解散的中华医学会开封分会。翌年因内战爆发,医学会停止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8年6月开封第一次解放,9月河大医学院奉命迁校苏州。河南省国民政府卫生处处长张静吾教授因随河大南迁苏州,不能兼顾辞职,省政府任命上官悟尘兼任卫生处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9月底,解放军早已收复了豫东诸县城,开封犹如一座孤岛,局势显得岌岌可危,人心惶惶。上官悟尘带领省立第一医院及卫生处随省政府南逃信阳。1949年4月1日信阳解放, 5月15日河南省主席张轸通电起义,国民党河南省政府土崩瓦解。1951年10月,省立第一医院并入河南省军区医院,1954年8月,更名为开封解放军第155医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开封已经解放半年,上官悟尘是原国民党政府官员回开封他心有余悸,只好南下柳州赋闲二月,观望时局变化。大约7月份,再到重庆试探时局风向。1949年11月30日, 重庆解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0年1月,西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在重庆成立,招募囊括有技术、有经验的国民党政府留用人员,党外民主人士得到了广泛任用。上官悟尘被聘为西南卫生部教育处副处长,分办医学教育事业。期间河大医学院来电催他回校任教,西南卫生部钱信忠部长坚留,未能回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2年7月至1953年冬春之交,为加强中央集权“五马进京”。即五大行政区首脑相继调入中央任职后,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撤销五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和军政委员会的建制。适逢北京中央卫生部医学教材编审委员会筹建,1953年6月1日医学教材编审委员会成立后,上官悟尘调任该委员会编审。1954年医学教材编审委员会改组为人民卫生出版社,上官悟尘仍任编审。1962年70岁退休。</span></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官悟尘在北京</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官悟尘与张静吾于北京颐和园(1978)</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官悟尘与张静吾于北京颐和园(1978)</h3>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8年春,压抑了20余年心情的张静吾教授,终于摘掉了“右派”帽子,总算是喘口长气觉得舒服了很多。想起最后一次进京,那是1963年赴北京参加中华医学会理事会议,距今已经过去15年了。他这次进京专程去拜访了挚友上官悟尘,并在北京颐和园合影留念。</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见到上官悟尘老朋友,过去的往事又一幕幕地浮现在眼前。那是1952年“三反”“打老虎”运动中,张静吾蒙冤受屈住进“老虎院”。上官悟尘闻讯后即向社长徐诵明(1890.10.20~1991.08.26,浙江省绍兴县人,曾任北平大学校长、同济大学校长)请示,人民卫生出版社刚成立不久,编审人员缺少工作繁忙,拟借调河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张静吾院长来编辑部临时帮忙,以解燃眉之急。徐社长同意后,函调张静吾进京。</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借调期间徐社长曾经意欲调张静吾来北京出版社工作,张考虑到全家老小都生活在开封,且自己年纪正年富力强,希望在临床上能有所作为,在事业上有所建树,便谢绝了上官悟尘和徐社长的好意。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碰到失利受挫或面临困境的时候。身陷困境施以援手,才是真正的朋友。</span></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官悟尘著《眼病》(1923.11)</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官悟尘著《消化器病》(1931.04)</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官悟尘著《食物常识》(1932.11)</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官悟尘著《霍乱及疾病》(1932.12)</h3>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官悟尘在教书育人的同时笔耕不辍,著书立说,仅解放前就先后编著出版了六部医学著作,并多次再版,在医学界产生深远影响。他的著作在贫穷落后、缺少教育的旧中国,具有非凡意义与价值。</span></h1><ul><li><span style="font-size:22px;">《近世法医学》1926年1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1932年11月第四版。</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22px;">《眼病》1923年12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1931年5月第三版。</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22px;">《学校卫生》1930年10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22px;">《消化器病》1931年4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1950年3月第七版。</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22px;">《食物常识》1932年11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1950年12月第八版。</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22px;">《霍乱及疾病》1932年12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1950年9月第六版。</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22px;">《生命的生活科学》1954年5月由北京健康出版社出版。</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22px;">《血压》1954年4月由北京健康出版社出版。</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22px;">《衰老与长寿》1987年10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span></li></ul>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民卫生出版社35周年纪念册(1988.06)</h3> <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庆贺人民卫生出版社成立35周年纪念</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诞辰三十五韶华丰盛年</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传颂医文献誉满在人间</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22px;">本社退休老人时年96岁上官悟尘献词</span></h1>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辛亥革命老人上官悟尘</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1892.10.03~1989.09.10)</div><br></div>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11年,以孙中山先生为领袖的革命党人在中国发动了推翻清皇朝的革命,树起了民主共和的旗帜,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革命。1981年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89岁高龄的上官悟尘先生作为早期同盟会员,辛亥革命老人应邀出席了大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官悟尘先生是中国同盟会早期会员,他宣传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和三民主义,一生追求真理。他的人生轨迹就像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几乎涵盖了中国近代史上所有重要的历史节点: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官悟尘先生弃戎从医后他修医德,行仁术,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献身医学教育。他为人师表的崇高典范,将永载史册,彪炳千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