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百丈祖庭。

晴云秋月

<p class="ql-block">  莲花山龙泉寺位于长乐区鹤上镇沙京村莲花山麓,初名为西山寺。始建于唐末。龙泉寺历经多次兴衰。五代天福年间,开拓其寺基。宋淳化年间,乡人潘宗捐资修寺,沿平年间,都有大规模修葺。明天顺初,寺田荒芜,寺院被毁坏,明万历年间,重新修复此寺,乾隆间,光后礼请黄檗智幢和尚、鼓山常明禅师入主,一时与福州鼓山涌泉寺、福清黄檗寺鼎足而立。</p><p class="ql-block"> 龙泉寺所以成为著名古寺,在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仅仅其历史悠久,最主要龙泉寺是怀海的落发出家之地,怀海于唐兴元年弘法于江西洪州新吴县(今奉所县)百丈山,其对佛教最大的贡献是制定了《禅院规式》,这在中国禅宗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其主要内容仍然成为寺院共同奉行的管理条例。</p><p class="ql-block"> 龙泉寺还与一些著名高僧关系密切,如清顺治年间,临济宗宗匠、福清黄檗寺隐元曾驻锡此寺,隐元后东渡日本,创日本佛教新派黄檗宗。</p> <p class="ql-block">  步入山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宽敞开阔的放生池。池内清澈见底,可见众多被放生的乌龟悠然自得地游弋,为这片佛教圣地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池边设有“水池栏杆禁止攀爬”的警示牌,既提醒游客注意安全,也体现了寺院对游客安全的关心与负责‌。整个放生池与周围的古木、建筑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p> <p class="ql-block">  龙泉禅寺的碑廊上刻有目前全国唯一、全文8万多字的《百丈清规》。</p> <p class="ql-block">  广禅法师认为,这是百丈禅师对佛教中国化所作的重大贡献。于是,他在此百丈祖庭修建了一所纪念堂,奉祀百丈禅师,并设立百丈清规碑廊。</p> <p class="ql-block">  步入山门,纪念堂就伫立在水波潋滟的放生池池畔。堂中,身披袈裟的怀海禅师塑像手执拂尘,结跏趺坐在石台的蒲团上,清矍的脸上写满对众生的悲悯。</p><p class="ql-block"> 百丈怀海为中国禅宗著名禅师,唐代禅宗高僧。本姓王,俗名木尊,福建长乐人,创立了《百丈清规》。百丈禅师是洪州宗风开创者马祖道一大师的法嗣,禅宗清规制定者。因常住地为洪州百丈山(江西奉新),故称“百丈禅师”。</p> <p class="ql-block">  身前仅有一案一桌,两侧各有长明灯和香烛,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装饰摆设,方桌上的小铜炉早已香熄烬灭,把空旷的大堂衬托得更为孤寂清冷。</p><p class="ql-block"> 塑像身后高悬一方横匾,上书赵朴初亲题的“高山仰止”,正是怀海禅师一生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  千年来屡经兴废的龙泉禅寺,一度寺院与佛像皆毁,唯独百丈禅师像一直被保存下来,广禅法师把这视为神奇的因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龙泉禅寺正因龙井得名,传说当年怀海禅师于井畔浣巾时曾见青黄二龙嬉戏于井底,为《淳熙三山志》所载。</p> <p class="ql-block">  千百年来,虽随古寺一同历经无数兴衰,却至今仍然泉水清冽,可以正常饮用,令见者称奇。</p><p class="ql-block"> 隆兴二年(公元1164年)七月大旱时,王和县曾以诗投井请雨。</p> <p class="ql-block">  龙泉寺建筑群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及其两侧禅房组成,总占地面积达36000平方米。山门朝东,为现代仿古牌楼建筑,三重檐歇山顶,面阔五间。天王殿为土木结构,坐北向南,前后带廊,面阔五间,进深五柱,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构架,重檐歇山顶。大雄宝殿及两侧禅房为现代仿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  龙泉禅寺的后崖有一形如元宝的巨石,巨石中雕有一尊站立佛像,此佛慈眉善目,酷似弥勒,人称“流米佛”。</p> <p class="ql-block">  相传龙泉禅寺建成后,每天都有白花花的香米不断从石佛肚脐中流出并且每天流出的米总是刚好让寺内僧众、游方僧人及土木泥水工人吃饱,不多一两不少半钱,比秤称斗量更准,甚是神奇。煮饭时,从寺中飘出的香气弥漫整个长乐。这使龙泉禅寺声名远播,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善男信女前来拜佛,顺便尝一尝流米佛流出的香米。</p> <p class="ql-block">  后有人妄生贪念,希图多出些米,便捅大其脐,谁知适得其反,石佛不再出米,肚脐处也不复其形。</p><p class="ql-block"> 唯有传说一直流传至今,每年供佛之时,流米佛前都被摆上数盏供灯,以期福报绵绵,财源滚滚。</p> <p class="ql-block">  “材大难为用,既浮还复沉。空山风雨夜,时作老龙吟”。这首古诗,说的是当年王木尊重建龙泉禅寺时,在农历四月初八、也就是佛诞之日,他施起佛法,从龙井中吊起十六根大石柱,立于大雄宝殿之中,这就是传闻中的“咒立石柱”。</p> <p class="ql-block">  因为一些原因,第十六根石柱浮起又沉,无缘用于建造大雄宝殿,因此时常在井底嗟叹。</p> <p class="ql-block">  佛说,生命中的许多东面是可遇不可求,刻意强求的得不到,而不曾被期待的往往会不期而至。因此,要拥有一颗击闲自在的心,一切随缘,顺其自送,不怨终,不乐进,不过度,不强求,不悲规,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p> <p class="ql-block">  尝尽人间面味,还是清淡最美。看过人生繁华,还是平淡最真。生活可以很复杂,也可以很简单,关键在于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它。平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带着面具,活在虚荣的梦幻里。</p> <p class="ql-block">叶子的离开,不是风的追求,也不是树的挽留,而是命运的安排;自然的选择,该来的会来,该走的会走,有时候离开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另一种开始。</p> <p class="ql-block">  淡泊是人生的一种坦然,坦然面对生命中的得失;淡泊是人生的一种豁然,豁然对待人生中的进退;淡泊是对生命的一种珍惜,珍惜眼前从不好高騖远。淡泊可以使你真正地享受人生,在努力中体验欢乐,在淡泊中充实自己,拥有淡泊的人生是幸福的。</p> <p class="ql-block">拿得起,是一种担当;放得下,是一种洒脱。人生纠结的,不是该拿起,还是该放下,而是什么该拿,什么该放。拿起与放下之间的选择就是命运的方向。一切皆因果,佛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无论对错,倔强地扛着,就是一种担当,爽快地放下,便是一种洒脱。</p> <p class="ql-block">心存梦想,机遇就会笼罩着你;心存希望,幸福就会降临于你;心存坚持,快乐就会常伴你;心存真诚,平安就会跟随你;心存感恩,贵人就会青睐你;心存善念,阳光就会照耀你;心存美丽,温暖就会围绕你;心存大爱,崇高就会追随你;心存他人,真情就会回报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