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历史上的洛阳人 诗鬼李贺</p> <p class="ql-block">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p><p class="ql-block">洛阳宜阳县人,祖籍陇西郡,世称“李昌谷”,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p><p class="ql-block"> 李贺,是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传奇性人物,据说他的家世非比寻常,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的后裔,是一门正经的皇亲国戚。</p><p class="ql-block"> 按故事介绍,李贺“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翻译过来就是:李贺身材瘦弱,两道眉毛长得连通到了一起,手指很长像鸡爪子,并且写字飞快。</p><p class="ql-block"> 李贺的相貌,应该不是个帅哥,不仅不帅,就那两道连在一起的“通心眉”感觉似乎还有点吓人。</p><p class="ql-block"> 李贺七岁时写了篇文章,一下子就火遍了京城。韩愈那时正是如日中天的朝廷重臣,听闻李贺的事情后,觉得很好奇,就拉上自己的同事皇甫湜一起看望李贺。</p><p class="ql-block"> 及至见到相貌丑兮兮的小屁孩时,吓了一跳,这与韩愈心目中“高大上”的形象相差太远了。不会是李贺家里人代写的文章,制造个热点事件,出来忽悠人,蹭热度的吧?韩愈心里打鼓。</p><p class="ql-block"> 韩愈对当时七岁的李贺,提出质疑,当场进行“出题考试,谁知道这个小丑娃,竟然不慌不忙地当面应答,“小”笔一挥,连个磕巴都不打地写出了一篇作品。</p><p class="ql-block"> 韩愈一看文章,当时就傻了,这哪里是个小奶娃,这文采简直可以和当朝的大学士相媲美,韩愈和皇甫湜无比兴奋。</p><p class="ql-block"> 于是,他们成了一对忘年交。李贺也成了韩愈的门下。</p><p class="ql-block"> 但李贺由于荒唐的理由,终生被禁止参加科举考试。</p><p class="ql-block"> 元和二年,也就是李贺差不多18岁的时候,本来那一年李贺是准备参加科考的。但是恰好那一年,李贺的父亲李晋肃去世了,李贺必须回家服丧,按那时的规矩,这个丧是必须服满三年的。</p><p class="ql-block"> 好不容易到了元和五年,李贺服丧期满,准备科考进士的时候,有一帮嫉妒李贺才华的人,生怕他参加科考,把自己比下去的人放出流言蜚语,说李贺的父亲叫李晋肃,这个“晋”与进士的“进”有重名之嫌,所以李贺不能够参加考试,并被官府采纳。</p><p class="ql-block"> 韩愈知道这件事情后,非常气愤,他出面替李贺鸣不平,专门写了一篇《讳辩》声援李贺:</p><p class="ql-block">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p><p class="ql-block"> 意思就是 ,如果老爸名字叫晋肃,儿子就不能考进士,那要是父亲的名字里有个“仁”字,难道儿子也不能做人了不成?</p><p class="ql-block"> 韩愈当时虽然很有地位,但终因反对势力太大,也无力回天。</p><p class="ql-block"> 李贺最后竟因为这样莫须有的中伤而真的没有被允许参加科举考试。</p><p class="ql-block"> 但李贺学习作诗的刻苦却是人所共知的,真可谓“呕心沥血”!</p><p class="ql-block"> 他每次外出,总是骑一匹瘦马,带一名小童,背一个锦囊,边走边思索,思考到佳句,就用随身携带的笔墨纸砚,在马上写成纸卷,放入锦囊之中。等他转悠一天甚至好几天回到家中,有时候可以说是满载而归,锦囊中鼓鼓的全是纸卷;但是有时候却终日苦苦思索,却一句好诗也写不出来,囊空如洗。他的母亲等他回家,看到儿子如此殚精竭虑,为了写出一句好诗废寝忘食,非常心疼,爱怜地埋怨他:“你这孩子,难道要把心血都呕出来才肯罢休吗?”</p><p class="ql-block"> “呕心沥血”成语典故就出自这里。</p><p class="ql-block"> 写到此,我不仅想,一个人,只要有这种精神,想做好任何事情,都将不在话下!</p><p class="ql-block">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称其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p><p class="ql-block"> 故后世才有了 “诗鬼”之说。</p><p class="ql-block"> 李贺也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颂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