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县域中国万里行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七九</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山西 · 朔州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离开了大同市左云县,向西行驶23公里29分钟、我们来到朔州市右玉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b><b>朔州市,别称朔、马邑,山西省下辖地级行政区域;位于山西省北部、桑干河上游、大同盆地西南端,南临忻州,北接大同,西北与内蒙古交界,南扼雁门关隘;地处黄土高原、夹内外长城之间、晋陕蒙三省交界地带,全市地貌划分为山地、丘陵和平原三个单元,地貌轮廓总体上是北、西、南三面环山、山势较高,中间是桑乾河域冲积平原、相对较低,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市域面积1.06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62.4万人,常住人口157.89万人,下辖2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3个县,共计6个县级行政区域。朔作为地名,指地之北端、国之边陲,处于两国交界的地方;朔州历史悠久、人文厚重,自古中原农耕文明和草原游牧文明碰撞交融于此;朔州是伴随改革开放应运而生的一座新兴城市,是右玉精神发源地;朔州市平均海拔1000米,寒来暑往、四季分明,是全国避暑胜地和京津地区避暑休闲后花园;朔州境内有世界三大奇塔之一的应县木塔、现存最古老的北齐长城、万里长城和万里茶马古道在右玉杀虎口交汇;历史上涌现出不少杰出人物,如三国大将张辽、唐代名将尉迟恭、明朝内阁首辅王家屏;朔州市入选了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市、全国城市综合整治先进市、中国经济转型示范城市、中国低碳贡献城市、中国最具创新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避暑名城名单。</b></p><p class="ql-block"><b> 朔州市地境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生息;春秋以前为少数民族北狄所居;战国时归入赵国的版图;秦时置雁门郡;西汉时,置马邑、中陵、剧阳、阴馆、汪陶、埒县、楼烦、善无等县,归雁门郡辖;东汉末大乱,大部分县撤废;西晋时地归代王拓跋猗卢;北魏时属畿内地,置桑乾郡、繁峙郡、马邑郡;北齐天保八年(557年)改马邑县为招远县;北周升朔州为总管府;隋废总管府,改为马邑郡;唐武德四年(621年)改马邑为朔州;天宝元年(742年)又改朔州为马邑郡;唐初在马邑郡置大同军节度;五代时在后唐明宗出生地金城置应州,又分朔州置寰州,后晋天福元年(936年)朔州、寰州、应州割让给契丹;辽时朔州为顺义军节度、应州为彰国军节度,统属西京道;元隶山西道大同路;明时朔州隶大同府,辖马邑县,应州辖山阴县;清雍正三年(1725年)置朔平府,辖右玉县、左云县、平鲁县、宁远厅和朔州及马邑县,怀仁、应州与山阴同隶大同府;民国元年(1912年)改州为县,同隶雁门道,后雁门道撤,直隶山西省;抗日战争时以同蒲路为界,路西归晋绥边区、路东归晋察冀边区;建国后隶察哈尔省;1952年划归山西省,属雁北专区;1958年改属晋北专区;1961年重新归雁北专区;1989年1月由原雁北地区划出朔县、平鲁县、山阴县,设立朔州市;1993年7月又划入应县、右玉县、怀仁县由朔州市管辖;2018年7月撤销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设立县级怀仁市。</b></p><p class="ql-block"><b> 朔州市有应县木塔、净土寺、崇福寺、马邑汉墓群、杀虎口、李林烈士纪念园、峙峪旧石器遗址、广武古城、神头海、朔州老城、怀仁金沙滩、右玉县生态旅游景区、广武长城、神头泉、金沙植物园、明海湖、南山旅游区、北固山风景区、广武汉墓群、山阴湿地公园、平鲁区凤凰古城、马邑汉墓群、怀仁金沙滩陶瓷博物馆、山阴古城村、怀仁民俗博物馆、西口文化博物馆、怀仁九龙壁、神头山、新广武城、朔州市博物馆、清凉寺、古城墙公园、黑驼山、右卫古城墙遗址、汉武广场·汉武大帝君臣群雕、瑞云寺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烫面饺子、糖干炉、右玉熏鸡、怀仁羊杂、山阴荞面猫耳朵、应县凉粉、河捞面、豌豆粥、平鲁披头烩菜、抿八股、应州牛腰、朔州糕团、右玉烤羊腿、朔州油糕、羊杂割、保德碗托、油果子、右玉沙棘、怀仁羔羊肉、应县面皮、混糖月饼、朔州糕团、疤饼、呼炕湖鲤鱼、排骨焖面、全羊宴、胡辣烧饼、孟门熬、盐煎羊肉、应县滴溜、平鲁红山荞麦、子推蒸饼、炒兔头、右玉过油肉、羊拐弯、平鲁红山荞麦、应县青椒、朔州黄酒、乳品、沙棘汁、芦花鸡、应县胡萝卜、山阴古城奶粉、右玉羊肉、右玉沙棘汁、右玉糖麻叶、冻兔肉等美食小吃特产。</b></p><p class="ql-block"><b> 我们的《县域中国万里行》线上神游朔州段、将从右玉县开始,经朔州市平鲁区、朔城区、山阴县、怀仁市,在应县结束。</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右玉县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我们的《县域中国万里行》线上神游朔州市段,就从右玉县开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右玉县,古称善无,朔州市下辖县级行政区域;位于山西省的西北端,北部以外长城与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凉城县为邻,西与平鲁区接壤,南与山阴县毗邻,东临左云县;境内四周环山,南高北低,南部是洪涛山脉、北部和西部是阴山山脉的延伸部分,东西两侧均为土石山地,南北部为黄土连绵的丘陵,形成以垣、梁、峁为代表的黄土地貌,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县域面积1969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0.7万人,常住人口8.57万人,下辖4个镇、4个乡。右玉县古称善无县,自古为北方要塞;右玉县的名称与其历史背景密切相关,明永乐七年(1409年)设大同右卫,并将边外玉林卫并入右卫,称为右玉林卫,清初称为右玉卫,最终在雍正三年(1725年)改为右玉县;右玉县位于晋蒙两省区交界、地处毛乌素沙漠的天然风口地带,是一片风沙成患、山川贫瘠的不毛之地,新中国成立之初第一任县委书记带领全县人民开始治沙造林,经过右玉人民70多年坚持不懈造林治沙,如今全县有林面积达169万亩,林木绿化率达到56%,变成了闻名全国的塞上绿洲,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县域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荣誉称号,同时孕育形成了宝贵的右玉精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右玉县地境春秋以前为北方少数民族所占领;秦置善无县,属雁门郡治;西汉沿用秦制;东汉雁门郡南徙后为定襄郡治,汉末郡县俱废;北魏复设置善无县,后废;唐以后为云中县址;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置定边卫;永乐七年(1409年)设大同右卫,并将边外玉林卫并入右卫,改称右玉林卫,属大同府;清初名右玉卫,雍正三年(1725年)升为县,称右玉县,归朔平府,府治设右玉;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留县,归雁北道;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右玉县是革命根据地;建国初属察哈尔省雁北专区,后改隶山西省雁北专区;1958年与左云县合并称左云县;1961年复县后历隶雁北专区、晋北专区、雁北地区;1993年起划归朔州市管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右玉县有杀虎口、右玉精神展览馆、苍头河湿地公园、三十二长城、南山公园、松涛园、大南山、中陵湖、右卫古城墙遗址、苍头河湿地公园、南山森林公园、贺兰山景区、西口文化博物馆、苍头河生态景区、老爷庙、西口古道、杀虎堡、通顺桥、右玉县博物馆、西口文化博物馆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右玉熏鸡、右玉羊杂割、油糕、抿八股、莜面鱼鱼、块垒、糖饼、糖麻叶、盐煎羊肉、右玉炖羊肉、右玉羊杂碎、右玉混糖月饼、右玉水晶饼、右玉稍麦、右玉过油肉、全羊宴、羊拐弯、怀仁兔头、右玉边鸡、李家酿豆腐、右玉羊肉、右玉莜面、右玉沙棘、右玉月饼、右玉小杂粮、右玉燕麦片等美食小吃特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朔州市 · 平鲁区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从右玉县向西南行驶69公里56分钟,我们来到朔州市平鲁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平鲁区,朔州市下辖县级行政区域;位于晋西北内外长城之间、山西省北部边陲,西北沿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和林格尔县接壤,西南与本省忻州市偏关县、神池县毗邻,南连朔城区,东接山阴县,东北邻右玉县;地处山西最北部的洪涛山西延和管涔山北延斜轴部,东西两侧为高山,中部只有大沙沟两岸是冲积而成的断陷小块盆地,主要地貌类型为基岩石山区、黄土丘陵区、山间盆地,为黄土丘陵地貌,地势北高南低,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域面积2314平方千米,户籍人口22.6万人,常住人口14.54万人,下辖2个镇、10个乡。平鲁区的命名与历史上的平虏卫有关,明嘉靖中期,平虏卫从大同徙治老军营,清朝初年由于满人入主中原厌恶虏这个称号,因此将虏改为鲁,于是平鲁县得以命名,素有朔北雄城、塞外天险之称;平鲁区入选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山西省第一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名单;2018年9月7日退出贫困县序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平鲁区地境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夏商周时期为北狄所居;春秋为林胡、楼烦属地;战国中晚期即赵武灵王破林胡、楼烦之后,属赵国雁门郡所辖;秦称武州塞地,隶属雁门郡;西汉属中陵;新朝王莽时改称遮害;东汉复称中陵,建武二十七年(51年)属定襄郡;建安二十年(215年)中陵随定襄郡西徙,隶新兴郡;北魏为畿内地,太和十七年(493年)迁都洛阳后改桓州管辖;北齐北周并入朔州,为广安郡辖;隋为鄯阳地,属马邑郡辖;唐置保大栅,会昌三年(843年)为回鹘降人居住;辽为朔、武二州北境,宁边州的东境;金归鄯阳地;元割其半入武州;明初称老军营屯军驻防,成化十七年(1481年)设平虏卫,属山西行都司大同府;清雍正三年(1725年)平虏卫改为平鲁县,隶属朔平府;民国3年(1914年)隶属山西雁门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日军入侵后平鲁城沦陷,大部分地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革命根据地;其后隶分属清平县、右平县、山朔县、平鲁县、右南县、山朔县、清平云联合县、晋西北十一专署管理、塞北分区、即绥蒙区辖;抗战胜利后恢复平鲁县治;建国后归察哈尔省;1952年划归山西省雁北专署管辖;1958年雁北专区与忻州专区合并设立晋北专署,平朔两县合并称朔县;1961年4月撤销晋北专署、复设雁北专署,恢复平鲁县;1988年朔州市成立,平鲁划归朔州市,撤县改为平鲁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平鲁区有掌柜窑、乌龙洞、凤凰古城、平鲁烈士陵园、北固山、大河堡、南山文昌塔文化公园、平鲁万亩油菜花海、井坪南梁战国秦汉墓群、张马营古城遗址、安太堡露天煤矿、刘诏墓、乌龙洞、石壁龙迹、奎光映照、恒岳峙屏、天门还翠、宝塔凌霄、龙洞滴珠、固山巍焕、众派汇流、崇福寺、北固山寺庙群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肉焖土豆、大烩菜、荞面灌肠、擀豆面、刀削面、猫耳朵、油泼面、荞麦面疙团、古法红烧肉、炖羊肉、铁锅莜面、莜面河捞、莜面鱼鱼、荞面疙瘩、油糕、野生地皮菜、羊拐弯、平鲁红山荞麦、平鲁苹果、平鲁羊肉、平鲁核桃、平鲁荞麦饼干、古城酸奶、沙棘原浆、胡麻油、平鲁小米、平鲁大枣、平鲁蜂蜜等美食小吃特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朔州市 · 朔城区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从平鲁区向东南行驶28公里33分钟,我们来到朔州市朔城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朔城区,古称马邑、朔州、鄯阳,朔州市下辖县级行政区域;位于山西北部雁门关外,境域北起黑驼山与平鲁区交界,南至紫金山与宁武县、代县、原平市相邻,东到东榆林与山阴县接壤,西至兰家窑与神池县毗邻;地貌基本轮廓为北、西、南三面环山,中部为盆地,形似簸箕状向东倾斜,有山区、丘陵、平原三种地形地貌,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区域面积1793平方千米,户籍人口51.12万人,常住人口56.81万人,下辖5个街道、2个镇、8个乡。朔城区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著名的马邑之谋就发生在这里,这是汉朝诱灭匈奴的计谋之一;此外朔州古城是山西省现存较早、残垣保存较完整的古城之一,历史上多次成为少数民族统治者南犯取晋的必经之地;西汉著名女诗人班婕妤、三国名将张辽、北齐名将斛律光均诞生于此;朔城区入选了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朔城区地境28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峙峪人就在此栖居生息;夏商时为楼烦地;春秋战国时为狄人所居,赵武灵王二十年(公元前306年)朔县地属赵国的雁门郡;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蒙恬率军北击匈奴,筑土城养马,故名马邑,后置马邑县;新朝王莽改马邑县为章昭县;东汉初称马邑县,东汉末年废县;东晋十六国时期马邑先属前秦,不久归后燕;北魏初马邑为京畿内地;隋大业初废朔州总管府罢朔州置代郡,后改为马邑郡;唐武德四年(621年)改马邑郡为朔州;开元五年(717年)于鄯阳县城东三十里的大同军城(贞观年间置)另置马邑县;天宝元年(742年)复改朔州为马邑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马邑郡置朔州;五代后晋天福元年(936年)把包括朔州、寰州在内的十六个州割让给契丹;辽代称鄯阳县,辽圣宗统和年间(983—1012年)升朔州为顺义军;金天会三年(1125年)为金国占领,仍称鄯阳县;元代称鄯阳县;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鄯阳县并入朔州,朔州领马邑一县;清雍正三年(1725年)置朔平府,辖右玉县、左云县、平鲁县、宁远厅、朔州和马邑县;嘉庆元年(1796年)马邑撤县为乡并入朔州;民国元年(1912年)改朔州为朔县;1940年朔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晋西北行政公署第十一专员公署;1946年朔县解放,属晋绥边区行政公署第五专员公署;建国后朔县属察哈尔省雁北专员公署;1952年朔县属山西省雁北专员公署;1958年朔县改属晋北专区;1961年属山西省雁北地区;1989年朔州建市,朔县改称朔城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朔城区有神头泉、朔州市紫金山自然保护区、十二连城、朔州古城遗址、西山森林公园、峙峪遗址、马邑汉墓群、崇福寺、马邑博物馆、尉迟敬德庙、古城墙、文庙、千佛寺、神头泉、朔州人民公园、平朔公园、神女山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胡辣烧饼、五花炒面、排骨焖面、朔州糕团、呼炕湖鲤鱼、油豆泡、烫面饺子、孟门熬、宋氏糖干炉、油果子、羊杂割、朔州油糕、朔州豌豆粥、朔州莜面栲栳栳、荞面猫耳朵、河捞面、抿八股、酸菜炒莜面、三杂面饸饹、掐面疙瘩、莜面窝窝、莜面墩墩、莜面饨饨等特色美食小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山阴县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从朔城区向东北行驶47公里55分钟,我们来到</b><b>山阴县。</b></p><p class="ql-block"><b> 山阴县,朔州市下辖县级行政区域;位于山西省北部,东邻应县,南毗代县,西交朔城、平鲁二区,北与左云、右玉、怀仁接壤;境内南北高、中间低,西北有洪涛山、高汉梁,南为恒山支脉翠微山,中部为大同盆地的一部分,地势平坦,桑干河、黄水河贯穿其间,渠道密布、灌溉方便,属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县域面积1651平方千米,户籍人口23.6万人,常住人口19.95万人,下辖5个镇、7个乡。山阴县的名字来源于其地理位置在桑干河的北侧,即河阴县,在金大定七年(1167年)因为与郑州的属县同名,所以改为山阴县,此外山阴县还因为位于复宿山的北侧而得名;山阴在古代是一个多战之地,县境西南有古迹、遗址多处,已发现有古遗址、古建筑35处、古墓葬5处、列为国家二级文物12件、三级文物72件,其中广武汉墓群、广武古墓、广武明长城等古迹均颇负盛名;雁门关下的两座广武城,一座建于辽金、一座建于明代,均为防敌军事据点,是山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在经济发展方面山阴县以煤炭资源丰富而著称,是产煤大县,素有煤乡之称;山阴县入选了投资潜力全国百强县、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名单;2018年9月7日退出贫困县序列。</b></p><p class="ql-block"><b> 山阴县地境春秋时期为北狄所居;战国时期为赵雁门郡楼烦县属地;秦属雁门郡;汉归汪陶县、阴馆县;隋朝时期山阴县曾被称为善阳县和神武县;唐属应州金城县;辽朝时期山阴县被称为河阴县;金大定七年(1167年)始名山阴,意地处复宿山之北而名;金贞佑二年升山阴为忠州,属西京道大同府;元后期复置山阴县,属山西道大同路应州;明属山西布政司大同府应州;清雍正八年(1730年)直隶于大同府;1927年直隶于山西省;1946年6月24日全县解放,属冀晋专署;建国初期属察哈尔省雁北专区,后随雁北专区划归山西省;1959年至1961年属晋北专区,后复归雁北专区;1970年山阴县划归雁北地区;1989年划归朔州市。</b></p><p class="ql-block"><b> 山阴县有广武长城、旧广武古城、万里长城·山阴段、雁门咽喉·两广武、广武汉墓群、广武古墓、广武明长城、山阴桑干河湿地公园、新广武城、旧广武古城、汉武广场-汉武大帝君臣群雕、广武屯兵、王宪武墓、杨莫岭森林公园、瑞云寺塔、化悲岩寺、广化寺、崇福寺、千佛寺、明光寺、瑞云寺、龙母庙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山阴油炸糕、山阴油果子、山阴荷藕、山阴莜面拿糕、莜面窝窝、抿八股、梅花糕、古城奶粉、山阴燕麦、双孢菇、莜面拿糕、混糖月饼、大肉丸、糖干炉、片烤方肉、烫面饺子、豌豆粥、山阴牛肉面、山阴荞面、山阴莜面拿糕、疤饼、排骨焖面、胡辣烧饼、羊杂割、塞上冻兔肉、山阴胡油、山阴荞面、山阴燕麦等美食小吃特产。</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怀仁市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从山阴县向东北行驶59公里45分钟,我们来到怀仁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怀仁市,山西省辖县级市,由朔州市代管;位于山西省北部、雁门关外,东隔大顶山与大同市云州区、浑源县相望,西依洪涛山与大同市左云县为邻,南与朔州市应县、山阴县相接,北与大同市云冈区毗连;地处桑干河上游、大同盆地中部,地形呈西北、东南倾斜,东西高、中间低,境内西部为山区,主要山峰有清凉山、台墩山、两狼山,中部和东部为平川,为大同盆地组成部分,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市域面积1234平方千米,户籍人口29.7万人,常住人口35.13万人,下辖3个街道、3个镇、5个乡。怀仁之名源于晋王李克用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会盟于云州东城、易袍马约为兄弟,取怀想仁人及怀德里仁之意而命县名为怀仁;怀仁市入选了山西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山西省省级平安县名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怀仁市地境唐尧时属冀州;虞舜属幽州;夏商属冀州;周属幽州;春秋属代地;战国属赵国;秦属代郡班氏县;汉时分属代郡班氏县、雁门郡剧阳县、善无县、雁门郡平城县;三国分属班氏县、剧阳县、平城县,是羌胡人和鲜卑人居住地;西晋分属雁门郡剧阳县、平城县、剧阳县;东晋属平城县,先后由代国、后赵、前燕、代国、前秦、后燕管辖;北魏分属平城县、京畿;东魏属平城县,是柔然民族活动之地;北齐分属北朔州平城县、云内县;北周属朔州总管府长宁郡云中县;隋属朔州总管府云内县;唐时分属云内县、云中县;辽兴宗重熙十三年(1044年)分云中县,设怀仁县,隶属于西京道大同府管辖;金朝贞祐二年(1214年)升格为云州;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云州降为县;明清两朝为怀仁县,隶属于大同府;民国十六年(1927年)怀仁县属山西省;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5月怀仁县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取,为晋绥五专署所辖;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2月改属雁北专署;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属山阴中心县,同年9月划归到察哈尔省,为雁北专署所辖;1952年12月察哈尔省撤销,怀仁县遂归入山西省,属雁北专区管辖;1954年7月怀仁县与大同县合并,称大仁县,仍属雁北专区管辖;1958年10月大仁县合并到大同市郊区,由大同市管辖;1960年1月改设怀仁区,由大同市管辖;1964年12月重新设怀仁县;1965年5月重归雁北地区管辖;1993年7月因原雁北地区撤销,怀仁县等3县划归朔州市;2018年2月撤销怀仁县,设立县级怀仁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怀仁市有金沙滩生态旅游区、清凉山旅游区、两狼山生态旅游区、清凉山华严寺砖塔、丹扬王墓、金沙滩汉墓群、鹅毛口新石器遗址、怀仁古城、永宁寺、千佛舍利塔、南湖旅游景点、天沐温泉度假村、怀仁大峡谷、滹沱河风景区、怀仁桃花源、怀仁雾灵山、怀仁法喜寺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怀仁羊杂、宋氏糖干炉、饸饹、油炸糕、腌菜山药泥、土豆片臭豆腐、东关大肉丸、刘源削面、黑女凉粉、三合刀尖肉、怀仁凉粉、盐煎羊肉、怀仁羊杂、炒兔头、羊油烩土豆丝、鸡杂和羊杂、肉丸土豆片、猪肉片、过油肉、莜面、沾片子、面鱼、怀仁羔羊肉等特色小吃美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应 县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离开怀仁市,向南行驶35公里42分钟、就到了我们《县域中国万里行》线上神游朔州市段的最后一站 —— 应县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应县,朔州市下辖县级行政区域;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南端,东望恒山之险、南扼雁门之要、北连大同煤海、西依朔州电都,东邻浑源县、西向平朔邻山阴县、北邻怀仁市、南毗繁峙县、代县;地处桑干河中游、大同盆地南端,南部恒山山脉,是桑干河与滹沱河的分水岭,山势陡峭、植被稀少,东北、西北为黄土丘陵区,其余均为平川区,是大同盆地的组成部分,盆地中河渠纵横、灌溉方便,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县域土面积1708平方千米,户籍人口30万人,常住人口24.39万人,下辖3个镇、9个乡。应县的名字来源于境内龙首山和雁门山南北相应,县城位于两山之间,因此得名;应县在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军事和政治中心,五代后唐时期应州曾是彰国军的驻地,宋辽时期应县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应县历史悠久,文物古迹繁多。其中矗立于县城的应县释迦木塔最为著名,县城北部世界著名的木塔也叫佛宫寺释迦塔,它和埃菲尔铁塔、意大利比萨斜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应县入选了国家园林县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名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应县地境战国为赵地;秦属雁门郡;西汉置剧阳县、埒县,同属雁门郡;新莽改剧阳为善阳,东汉复旧;后废埒县;晋又废剧阳县;唐末置金城县,并于金城县置应州,县属之;后唐天成元年(926年)于应州置彰国军;后晋天福元年(936年)入于辽,属西京道;宋属云中路;金属西京路;元属大同路;明洪武八年(1375年)废金城县入应州,属大同府,清因之;民国初年改州为县,属雁门道,道废后直属省;1937年9月20日应县被日本侵略军攻陷后,应县隶伪蒙疆自治政府大同省,直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1948年属察哈尔省;1952年重归山西省;1958年9月应县与山阴合并;1959年两县又行分治;同年忻县雁北两区合并,应县属晋北专署;1961年撤销晋北专署,雁北、忻县两区复行分治,应县复归雁北专署;1993年8月划归山西省朔州市管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来到应县,在游览了应县木塔、净土寺、圆觉寺、佛光寺、南禅寺、善化寺、永安禅寺、荆庄大云寺、石柱山、小石口、佛首山、东上寨、北楼口、龙首山、跑马梁、辽代广场、大雄宝殿、圆觉寺、天柱山风景区、黄花岭、梨树坪、应县人民公园、辽代文化城、应县四环路景观带等旅游景区景点;品尝了应县凉粉、应县面皮、滴溜、油糕、应县牛腰、六斗米铁锅焖面、过油肉小花卷、油糕、羊杂割、刀削面、莜面栲栳、揪片、块垒、蒜香豆花鲈鱼、长山药蒸秋葵、蒙式烤羊脊、应县苦菜、应县烩菜、蒸羊肉、炖羊骨、应县豆腐脑、应县烧饼、应县炒面、应县炖鸡、应县炖鱼、应县炖猪蹄、黄花菜、应县胡萝卜、赵大羊肉等美食小吃特产后,我们的《县域中国万里行》就结束了在朔州市6个县级行政区域的线上神游,下一站将去往 —— 忻州市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