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二·九”运动纪念地坐落于国家植物园樱桃沟景区,1985年为纪念“一二·九”运动50周年而建。纪念地由“一二·九”运动纪念亭、“保卫华北”石刻、雕塑作品等几部分组成,在纪念亭北侧是老一辈革命家彭真的题字,以及由北京团市委、学联撰写,著名书法家刘炳森书写的纪念碑文。2012年9月,“一二·九”运动纪念地被授予“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国家植物园北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香山路与卧佛寺路交叉口,可乘地铁到巴沟站转乘西郊线四站即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植物园万生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卧佛寺牌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卧佛寺琉璃牌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卧佛寺左侧就樱桃沟,樱桃沟内种植着北方地区最大面积的水杉林。水杉林映照着四季的轮转,春的生机勃勃,夏的郁郁葱葱,秋的层林尽染,冬的静谧萧瑟。樱桃沟除了水杉林之外还有三绝——元宝石、石上松和水源头。一二·九运动纪念地就在樱桃沟内的水源头旁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樱桃沟纪念亭路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远望纪念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北京各大专院校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纪念亭石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纪念亭介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红色驿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彭真题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刘炳森书写的碑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二·九运动大亊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石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象征当时军事夏令营露营的三角形帐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二·九运动纪念地主题展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二·九”运动背景:1931年9月18日,日军在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政府“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东北全境沦陷。随后,日军把侵略的触角进一步伸向华北,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伪满洲国。1935年,日军在华北制造一系列事端,逼迫国民党政府签订《秦土协定》、《何梅协定》,并积极策动华北五省二市的“防共自治运动”,企图扶植傀儡政权,全面控制华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提出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日的主张。1935年11月,将由各大中学校进步学生组成的“黄河水灾赈济会”改组为“北平大中学校学生抗日联合会”,简称“北平学联”。北平学联的成立,成为中共领导下的学生抗日救亡运动的新起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12月6日,北平学联发表《北平市学生联合会成立宣言》,随即平津15所大中学校联合发出通电反对“防共自治”,要求讨伐汉奸,动员全国人民抵抗日本的侵略。12月9日,在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北平爱国学生6000余人,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国民党政府出动大批军警镇压,游行学生30多人被捕,数百人受伤。10日,北平各高校学生宣布总罢课。16日“冀察政务委员会”计划成立,北平学生和市民3万余人当日再次举行大规模游行示威,并迫使其延期成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各界人民的支持。天津、上海、广州、武汉、南京等各大城市,从工人到商家,从学生到农民,从文人到政治家,纷纷举行请愿集会,示威游行,在全国掀起了抗日救国运动的新高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二·九”运动纪念亭由三座三角形小亭组成,1985年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和北京市学生联合会募捐建造,由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系师生设计。寓意是:三角形是“一二·九”运动举办军事夏令营时露营帐篷的缩影。三个三角形组成一个立体的“众”字,寓意着广大民众的觉醒和人民众志成城抵抗侵略的决心。挺拔的建筑线条象征青年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大小三组建筑表示革命传统代代相传,革命事业后继有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与历史对话》雕塑:塑立的两名代表北平大学生的人物形象,使人们能够深切地感到华北事变后,青年学生要求保全中国领土完整,收复失地的决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不平静的书桌》,源自华北事变后身处在国防最前线的北平学生痛切的感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保卫华北”四个字,是1980年6月植物园管理科樱桃沟班工人在清除樱桃沟杂草时,在沟旁的一块大青石上发现的,时逢市政协主席刘导生到樱桃沟视察,证实这四个字是1935年“一二·九”运动时期北平学生联合会举办夏令营时留下的,由北京大学学生陆平、清华大学学生赵德尊刻写。“保卫华北”石刻是“一二·九”运动的见证,它的发现,也正是1984年修建“一二·九”运动纪念亭时选址在西山樱桃沟的原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水源头,又称“水尽头”,《天府广记》中有“水源头两山相夹,小径如线,乱水淙淙,深入数里”的记载。自明中叶以来,这里便成为文人墨客的游览胜地;清康熙年间,“退谷水源”被列为宛平新八景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元宝石:“保卫华北”石刻北侧,有一块高6米,长14米的巨石,形似元宝,人称“元宝石”。下面有一个洞穴,民间相传辽代有仙人骑白鹿往来于此,因此该岩石又叫“白鹿岩”,石洞名为“白鹿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石上松位于退谷内,在白鹿岩元宝石南山坡上。石高10余米,宽4米,一株侧柏在巨石顶端的石缝中长出,因民间松、柏名称通用,俗称为"石上松"。香山一带传说,曹雪芹居正白旗时,常在此倘佯,因受此景启发,创作了《红楼梦》中宝玉、黛玉前生约定的"木石前盟"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返程路上随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勿忘国耻,圆梦中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2024-12-13于北京</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