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回家》之汽车篇

志华33344574

<p class="ql-block">文字:志华</p><p class="ql-block">歌曲:相逢是首歌</p><p class="ql-block">演唱:志华</p> <p class="ql-block">前些天,同学们聚会,准备去我们插队过的农村一游,看看我们曾经战天斗地的农村,看看那些与我们共同生活劳动过的乡亲。毕竟那时的我们风华正茂,流血流汗都是我们的歌。今天回想起来,也会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当我们做此次旅游攻略时,在交通问题上各抒己见,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意见。有私家车的同学想要自驾游,没车的同学想要租一辆旅游大巴。身体差点的想坐火车,而有的人却想村里的人会不会到车站接我们!交通工具如此多,大家才有这样多元化的方案啊!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五十年前,我们上山下乡的年代!</p><p class="ql-block">当年我们插队落户到山西省孝义县一个小山村,我们是坐火车去的,下了火车,还要走四十里的山路,一路上道路崎岖不平,我们背着行李,步履艰难,心里多么渴望,如果有一辆马车或驴车该有多好啊!今天的孩子们一定会问,为什么不坐汽车呀,多大点亊,不就是一脚油门的事吗?其实不然,汽车在那个年代可不是一件寻常物,俗话说得好,四个轱辘一转,给个县长不干!可见车与司机都是稀缺资源!</p><p class="ql-block">今天,汽车作为运输工具与代步工具,是交通出行,上班工作,日常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p><p class="ql-block">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国家的汽车制造业相对落后,钢产量也低,无法自主生产汽车。主要依赖进口与改装。汽油短缺也是一个显著问题,所以国内的汽车很少。不要说农村,就是城市里,运输工具主要靠马车,人力车。记得儿时,公共汽车的线路仅仅有几路,每辆车顶上都带着一个大气包,车尾冒着黑烟,原来公交车竟然使用木炭作为燃料。车跑起来也很慢,吱吱呀呀地响个不停!公路也很窄,坑坑洼洼的路况太差,车自然无法提速。上小学时,有一天看到路旁停着一辆崭新的小轿车,我们几个小伙伴稀罕的不得了,围着车子看了又看,我不由自主地摸了一下,立刻受到司机的斥责,心里很难受!</p><p class="ql-block">那时候,公共卫生也是城市里的一大难题。家家户户的垃圾会倒到宿舍大门口的垃圾堆,每天有人赶着马车来收集垃圾,手里摇着铃铛,提示人们抓紧时间,不要错过了!因为家家都是烧煤或是烧煤糕,灰渣很多,环境卫生可以用脏乱差概括了!</p><p class="ql-block">马路上还有一种排子车,三个人拉一件笨重而体积硕大的物件,汗流浃背地前行。相比之下,马车与驴车反到令人羡慕不已。赶车的人,悠闲地坐在车上,拉着粮食或蔬菜,嘴里唱着动人的山歌,“对坝坝的圪梁梁上那是一个谁?那就是咱们要命的二妹妹。二妹妹我在圪梁梁上哥在那个沟,看见了那个妹子儿,哥哥你就摆一摆手…”这是多么朴实又纯粹的爱情歌曲,多么潇洒又浪漫的赶车人,儿时的我真想跳上马车,跟着人家走四方。这件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那时很多企业买几辆汽车也很困难,都要经过多个部门审批后,才能买到。小型企业根本没有资格买,有需求只能找运输公司帮忙。有时汽车真能救人一命,这是我知道的真人真事。我的父亲就是汽车运输公司的一名司机。有一年临近年根,天空下着鹅毛大雪,父亲还在煤矿拉煤,路上没几辆车,人也很稀少。突然有一个人不顾危险,拼命地拦车,父亲停下车问原因,这人扑通一下跪倒在地,大声地说,“请你救救我媳妇,她就要生孩子啦!这里离医院很远,我没有办法了!”人命关天,爸爸毫不犹豫地搀扶着孕妇上车,直接拉到市人民医院,连姓名也没留。几十年过去了,爸爸从未提过此事。就在爸爸九十六岁时,有一位老人提着礼物来到我家,他说他就是当年那个孕妇的丈夫,这些年来一直打听这个救命恩人,他不知道父亲的姓名,只记住爸爸汽车的号码是九十号车!而原单位早已不复存在,宿舍也从平房搬到楼房,找一个人谈何容易,没想到曾经的善举会让人铭记于心!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被爸爸救人于危难的事迹深深感动!</p><p class="ql-block">而另一件事却很扎心。我插队落户的农村,汽车更是凤毛麟角,普通人见都很少见,不要说坐汽车。那一年我们知青开始分配工作,我到了孝义县的铁厂上班。我们是个冶炼企业,需要运输矿石,焦炭,青石等各种原料,当时都是马车运输。后来经过多个部门审批,终于有了两辆小型的嘎斯车。全厂职工都很高兴,大家奔走相告,厂子有汽车了!</p><p class="ql-block">记得司机第一次进矿区拉矿石,周边的村民也都围观过来,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一位年长的妇女,看着汽车,很小心地摸了一下,然后问司机,“师傅,我能坐一下汽车吗?”司机同意了,並扶着她坐在副驾驶座位上,老人手扶着方向盘,高兴地说,“我死了也不屈了,我坐过汽车了!”大家哄堂大笑。我的心里却很酸楚,那个年代,有的农民一辈子都未走出过大山,连县城都未去过,路又窄又远,怎么会见过汽车呢!我想到村里有一个年轻的孕妇,怀有双胞胎,白天还跟我们打过招呼,而夜晩却因难产在家去世了,如果当时有一辆汽车,能把孕妇及时地送到县医院,那场悲剧就不会发生了!我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汽车啊!会不会有一天,你能来到寻常百姓家!</p><p class="ql-block">六七十年代,国民经济有所发展,汽车逐步多了起来,但都是公家的汽车。随着时代的变迁,国家改革开放之后,国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的生活富裕起来,在政策的允许下,进口汽车也多了。一些先富起来的人群,率先买了私家车,国产车的产量,也逐年递增。道路建设也加大了力度。小汽车终于走向了社会很多的普通家庭。汽车已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而是人们司空见惯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p><p class="ql-block">即使在如今的农村,甚至于是偏远的山区,公路也是畅通无阻。很多农民也靠勤劳的双手,创造出富足的生活,村里新盖的小楼比比皆是,农家院子里,早已停放着各种农用车。村里许多人家都有了跑运输的卡车及小轿车,我们不禁感叹,这个世界变化太大了!</p><p class="ql-block">突然,我被同学们的掌声拉回到了现实中,原来同学们最后一致同意坐上旅游大巴两日游,又安全,又快乐,制作一面《知青回家》的旗帜,向我们曾经的青春出发!</p> <p class="ql-block">五六十年代的公交车</p> <p class="ql-block">马车是主要的运输工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