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加班三 观摩 沈阳市面粉厂

付敬江

<p class="ql-block">从第一粮库出来,我们又参观了沈阳市面粉厂。</p><p class="ql-block">面粉厂的主车间是一栋六层高的大楼,除了一层,每一层都有4米高,是日伪时期建造的,曾经是沈阳铁西第一高楼。</p><p class="ql-block">面粉厂的技术员叫夏冰,给我们介绍了面粉车间的概况,这个车间有两条生产线,每天要把六百多吨小麦,加工出五百多吨面粉,一百多吨麸皮,每天进出都是一列二十节车皮的火车。除了供应全市,还要发往辽宁各地。是全东北最大的面粉厂。</p><p class="ql-block">车间大楼一共六层,分成三大部份,西面是小麦清理车间,简称麦间,中部是磨粉车间,简称粉间。东面是成品面粉的称量和封装车间,简称打包间。</p><p class="ql-block">从粉间的一层进入车间,一进去就被两排二十多米长,几十个同轴转动的大皮帶轮吓到,那轰轰隆隆的巨响震人心弦,根本听不到说话的声音,靠窗的房间,一边装着一台巨大的电动机,伸出一圈宽宽的平皮带,帶动着两条主轴上的传动轮。我在钻井队时,钻井机的皮带将近半尺宽,就曾使我感到震惊,而这大皮带差不多有半米宽,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这大电机有三百多马力,是我直至今日所見的最大的电动机。看到从车间这头,一直伸到那头,將近二十多米,几乎和车间一样长短的传动轴,上面穿着一排数不清的皮带轮,每个都拖动着一条皮带,去往二楼,帶动着不知什么样的机器。</p><p class="ql-block">整个一楼,壮观无比!我平生第一次在这大的厂房,見到这大场面,听到这大动静,受到这大的震撼,深深地体会了一把,什么是大工业!</p><p class="ql-block">夏冰技术员陪着我们,从一楼走到顶楼,参观了每一层楼的麦间和粉间,耐心地给我们讲解了各种设备的名称,功能和作用。</p> <p class="ql-block">麦间每层楼都有一道或两道清理设备,比起一库大米车间水稻的清理,要多出一道打麦机,一道除石机,和一道洗麦机。</p><p class="ql-block">振动筛自动把小麦中的大小杂质,草籽,土块筛分出去,打麦机打去小麦上的麦毛和尘土,除石机则是把麦筛中不能筛出的,和麦粒一般大小的石子,清理出去,也是全封闭运转,我绕着除石机走了一圈,看到机前流出一道均匀,刷齐,像瀑布一样的麦溜儿,机后有一个扬起的机口,偶而吐出一块小小的石头或较重的杂物,落入下面的小桶里,那个小桶已经有了半桶麦粒大小的石子和金属杂质,却没有一个麦粒。</p><p class="ql-block">清理后的淨麦,还要进入洗麦机中清洗,甩干,最后提到润麦仓中润麦,润足16到24小时,才能进入粉间加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打麦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吸式比重去石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两台并列安装的洗麦机</span></p> <p class="ql-block">粉间要比麦间复杂得多,设备也要多得多,上到二楼才知道,一楼传动轴上那么多的皮帶轮和平皮帶,帶动的是二楼的磨粉机。</p><p class="ql-block">磨粉机还是解放前留下来的,有多半层楼高,一共二十台,分成南北两组。每台磨机都是复式的,两面都能加工,每面机内都有一对磨辊,经过十多道的碾磨,把小麦变成碎渣和面粉,然后提到四楼的高方筛中筛理。</p><p class="ql-block">那高方筛是木制的,真是又高又方又大,像个高大的木屋,用很多根木杆吊挂在天棚的铁梁上,急速地做着平面迴转。高方筛也分成两组,每组6台。每台都有六格筛仓,也分成两面,每面三仓,工作部分全部密闭,根本看不到面粉在里面是怎样筛出來的,只見每仓之下,都有三条隨筛抖动的白帆布袋,套在地板上面的铁筒口上,把筛好的各种物料,送到三楼。</p><p class="ql-block">铁筒中间有一个园型的小门,有工人正在打开一个,用手接出里面筛出来的麦渣,细细观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这是1975年以后,沈阳市面粉厂改造后的磨粉间,图中的磨粉机已换成为本厂与第一粮库联合制造的新式磨粉机。总轴传动也改成单机传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日伪时期的磨粉机已全部淘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注意右侧竖立排列的就是风力输送的输料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高方平筛</span></p> <p class="ql-block">三楼的设备叫刷麸机,也有10台,一台台竖立着,用来把麸皮上没有蒒净的面粉刷下来,也是全封闭,根本看不到里面的运转。</p><p class="ql-block">粉间的设备虽然很多,但是,从小麦进入磨粉机,一直到面粉成品打包封袋,所有的设备运行,全都是密闭和自动的,车间的劳动条件和环境卫生甚至比一库的大米车间还好,最大的不同,每层车间的两侧,只有一排整齐的风管,没有一库那么多的斗式提升机,所以就显得更宽敞,更明亮,一点粉尘也没有,噪音也小得多(除了一层)。工人们穿着白色的工作服,站在或坐在车间的窗前,很是悠然,每层楼也是只有一两名操作工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刷麸机</span></p> <p class="ql-block">粉间生产出来的面粉,到包装间后,先是进入到三楼的自动秤检斤,自动秤一排六台,体积不大,上下都由布筒软联接。每台自动秤,隔一会就跳动一下,夏技术员告诉我们,每跳动一次,就自动称好50斤面粉,刚好装滿一袋,落到下面打包间的密封筒里。</p><p class="ql-block">夏冰还告诉我们,这几台自动秤,是他和厂里的工人师傅吴勇一起硏究和设计的,而且全部是由厂里的机修车间自己制造的!</p><p class="ql-block">下到二楼的打包间,看到每个封筒旁边,都摆着高高的一摞面袋,前面站着一名操作工人,拿起一条面袋,套到封筒上,然后按下扳把,把面粉接到袋里,一只手拎着袋口,另一只手按下传送帶按钮,把敞着口的面袋送到封口机旁,只有这时,才需要用人操作缝口机,借助传动带的运动,把袋口缝好。</p><p class="ql-block">这是整个车间唯一用人操作的工序,包装工大多是和同学们年令相仿的年轻女工。</p><p class="ql-block">面袋缝口后,就移到了传动带的尽头,正好倒在下面的大输送帶上,被快速地送往成品库码垛,保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包装间面粉封口工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整个面粉车间的自动化程度已令人赞叹,但是,令我感触最深的,却是粉间的风力输送装置,全车间从磨粉机和各种装置中流出的中间产品,都是用溜管溜入一楼两侧的几十个和风管联在一起的接料器中,由吸风管一直提升到五楼后,用一个小型的刹克龙(旋风除尘器)降落下来,通过闭风器进入到下层的高方筛中,整个运转都是负压状态,没有空气外洩,没有粉尘逸出,噪音也很小,看着那排列的像线一样刷齐,每根只有小碗粗细的吸料管,心中不免感慨,刚刚参观的一库大米车间,也就十多台斗式提升机,挡在窗前,就像森林一样,把车间遮得很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而这里的整套风运装置,整齐,简洁,美观,令整个粉间的各个楼层(不算无人操作的一楼传动间),都是那么宽敞,明亮,宜人。这简直就是一种神奇,科技的神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可参看上面磨粉间的照片,磨粉机右侧的立管就是风运提料管,管的中部还有透明的观察窗,能隨时看到管内物料的运行情况,这些,斗式提升机肯定做不到。想象一下,要是都换成笨重高大的提升机,车间内还会是这个样子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用风去提升物料,怎么想出来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粉间风力输料的降落和分离装置(这是现在的图片,形状与当年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当年的降落器是用镀锌板打制的,没有这么光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下面那一排绿色的小机器就是避风排料器,简称闭风器。</span></p> <p class="ql-block">夏冰有点自豪地告诉我们,沈阳面粉厂已全部实现麦间和粉间的气力输送,在东北是头一家,在全国也属领先!</p><p class="ql-block">我根本想不到,现在的面粉加工,竟是这样的先進和文明。</p><p class="ql-block">给我们讲解的夏冰技术员,也就比我大个几岁,就能主管全厂的技术工作,不仅熟练地掌握全套面粉生产的工艺和技术,还把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气力输送技术应用到小麦和面粉加工的生产中,使工厂的生产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也使工作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观,不由得对他产生了极大的羡慕和钦佩,当时就成了他的粉丝。看着他操着一口江浙口味的东北话,胸有成足,侃侃而谈的样子,心中暗想,我什么时候也能达到他这个水平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