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中国,几乎每个小孩子都是知道巴拿马运河的,因为它是小学课本里的内容之一……到了青少年时,又有很多人知道了巴拿马草帽,因为那种帽型,无论是男款还是女款,戴着都很帅……而对一个成年的中国人(尤其是男士)而言,可能听说过最多的奖项就是巴拿马金奖了,因为国酒茅台就是靠着那个并无实物的奖项,吸引了众多的酒友……至于其他,如当年开在修建运河以及更早前修建铁路时,有过数千(甚至更多的)中国人(华工)在巴拿马付出了生命,可能关注过的人就不是那么多了……</p> <p class="ql-block">巴拿马运河是一条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天然湖面与河道的运河,其最大的工程量是修建那几处提升水位的船闸( 上图中的那三个黑方块处)和船闸前后十几公里航道的挖掘……来到巴拿马运河区,主要是参观它位于两端的船闸或港口……在前往太平洋一侧的船闸路上,先去拜谒一下中国华工的纪念碑,向那些满怀屈辱、但艰辛地走向了世界的前人致以敬意,是应有的礼貌🙏……一路上天降小雨,同感如斯……</p> <p class="ql-block">连接南北美洲的第一座跨洲大桥,就建立在库莱布拉山脚下。这座山边的河道,也是当年开凿运河时最为艰巨的一段。几十年前,在这座山上就建了一座“契约华工亭”(图中左侧),之后于2004年,又立起了一座纪念中国人抵达巴拿马一百五十周年(1854~2004)的纪念碑……现在,这几座建筑与周边的一片绿地,都归在了“中巴公园”的名下……上图为在中巴公园内所看到的洲际大桥,它横跨在巴拿马运河之上……</p> <p class="ql-block">如今,巴拿马国已于2004年将每年的3月30日定为了“华人日”,这是纪念在1854年3月30日那一天,一艘挤满了705名华工的船“海巫号”,首次将成批的中国人带到了巴拿马……这批人是来参与修建巴拿马铁路的……下图为“海巫号”的模型。</p> <p class="ql-block">在巴拿马开启的这段与华人有关的历史,背景大致是这样的:19世纪初,美洲的经济重心在美国,当美国西部出现淘金热的时候,很多美东部的人都急着要去西部。但由于一路艰辛且费时(需要半年左右),所以人们一般是乘船绕过合恩角去西部(见下图中的航线),走这条线需要145天左右的时间……鉴于时不我待(晚到几个月,金矿就会被他人先占为主了),所以在陆上距离最短的巴拿马地峡修建一条铁路,成为了美国人的一个迫切需求……</p> <p class="ql-block">……那个时候的欧美已经是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国家了。需求就是商机,于是就有一家股份公司立即着手张罗,并为此还通过各种方式,从多国先后引进了二万多名劳工……规划的铁路,沿线是一片原始雨林和沼泽地,每年有八个月的雨季,传染黄热病等的蚊虫满天飞舞……由于环境的艰苦和疾病等原因,有约万名劳工死在了这条铁路的施工过程中(就连开发公司的美国老板,也是死在了那里)……铁路修建的过程分前后两期,在前期,这条铁路只修了13公里(全程76.6公里),就花完了所有的资金,被迫停了工,公司的股票也因此而跌去了90%……但仅这十几公里的铁路,也能缩短三分之二以上的在途时间,所以人们还是选择了走这条路(即从美国东海岸乘船先到这里,坐上一段火车,之后再步行穿过丛林,走到太平洋一侧后再上船,奔旧金山)。该公司通过卖高价车票的收入,不但恢复了施工,而且股票也大幅回升了……这条由铁路与运河并行的(见下图)水旱交通线,前身是早期西班牙殖民者穿越巴拿马地峡时的“西班牙小径”,目前这条发挥过重要历史作用的通道,正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备选项目,在被评估考察中……</p> <p class="ql-block">……过去常听到一句话,说是巴拿马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之下,都埋着中国人的骸骨……这种极具感情色彩的描述,是对那些在此付出了生命的华工们的深刻悼念🙏……在巴拿马铁路全线贯通的前一年(1854年),第一批中国华工约800人,加入到了修建铁路的劳工队伍中,他们的薪水极低,每天的收入只相当于一个白人劳工一小时的收入……可是他们吃苦耐劳,劳动效率却是白人的1.5倍……但由于语言不通、其他人种劳工的歧视等原因,这些去国万里、不见归期的华工,内心极度困苦,并慢慢地酝酿出来了一种群体性的绝望,最后竟然有594人相继自杀了……他们其中有的人自己下不了手,甚至还要花钱请马来人协助杀死自己😱……一位美国工程师回忆到,他“永远不会忘记那天早晨看到的场景,有超过一百名的华工,在树林中上吊自杀,他们宽松的裤子在炎热的风中飘动着……”公司的老板在极为震惊之后,立即将其余的中国人就地遣散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张当年的老照片,它也印证了当时的文字记载:这些华工们,“排着整齐的长队,穿着同样的蓝色粗布长袍,头戴同样的宽边锥形草帽, 脚上是同样的黑色布鞋和同样的白色长袜”……</p> <p class="ql-block">……本图是一张美国淘金热时期在美西的华工老照片(右侧的三位中国华工),这些华工部分在淘金热过后,转到了巴拿马……估计是应拍摄者的要求,图中的他们摘下了帽子,特意露出了盘着辫子的发型……</p> <p class="ql-block">……而规模更大的从中国本土直接过来的华工,是发生在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期间(自1880年始)……这一期间来的华工,依然是吃苦耐劳,依然也是死亡率较高(但其中70%的死亡率,是发生在漂洋过海时拥挤的船上,而不是在施工过程中)……本图为当时运送华工的老照片,虽然是为了拍照让人们挤在了一起,但仍可令人感觉到船上的拥挤程度……</p> <p class="ql-block">……如今站在这座纪念碑下,看着远方繁忙的巴拿马港,令人思绪万千……据分析,前后来此参与过巴拿马铁路与巴拿马运河工程的中国人,约在两万人左右(包括来此做生意或从事其他行业的几千人),他们当中除了陨命海上的几千人外,死于相关工程的人,可能也在几千人左右,这已然是相当地悲壮了……当时参与这两项工程的人来自世界各地,死亡率都很高,并不是这里的施工组织者专门虐待了华工……华工当时是签约来打工的(上图为当时的合同原件之一),并不是卖身当了奴隶……至于有中间商在招工时或有蒙骗等行为,那则是另一个问题了……籍此契机,大量的华人也就留在了当地,构成了今天当地人口中约占5%的三十多万华裔,致使巴拿马成为了美洲地区,华人占比最高的国家……而且这仅仅是指保留着中国姓氏、且有不低于1/4华人血统的人。若溯及到凡先人中有过华人血统、但现在在外貌上已看不出来的人,那就占比更高了……如,当地负责接待的一位朋友(下图),其曾祖父就是广东人。虽然只有1/8华人血统的他,在外貌上几乎已看不出多少亚洲人的特征了,但当他遇到中国人时,还是会拿出前辈照片和近年来与广东联系过的地址,认真地询问广东的相关近况……</p> <p class="ql-block">中国文化对巴拿马的影响,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巴拿马女性的这种“震翅”型头饰,就有民俗学家研究认为,它是来源于中国……这也不无道理,因为在中美洲的土著人中,历史上并没有出现过这种妆饰,巴拿马这里出现这种头饰的历史,也不过一百多年……本图是官方的一张宣传照,下图是在机场拍到的一幅广告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在离开中巴公园前往运河船闸时,还能路经几处原美军的军事基地(下图)……运河区过去归美国管理,美军的一个战区司令部也曾设在过这里。当年,美国是为了建这条运河,才策动巴拿马从哥伦比亚的一个省,独立成为了一个国家,并通过条约由美国掌握了运河区的管理权……只是星移斗转,国家间的关系, 随着时间的过去,很多时候也是需要重新商量的……可能也是由于运河收过路费挣到的钱很多(现在每艘货船通过,要收40万美元),而巴拿马分到手的只有5%左右……所以巴拿马人,也是有理由不满的……在上下努力奋斗了很多年后,巴拿马终于于1999年底把运河区给收了回来……如今,该国近四成的国家收入,就靠这条河的过路费,妥妥的一个低碳GDP👍……</p> <p class="ql-block">……有点年纪的北京人可能都还记得,那个时候,时不时地就要组织十几、二十几万人到天安门去游个行,不是声援古巴、就是力挺巴拿马……虽然自己都还吃不饱饭,可当时的中国,对世界上事还真是操了不少心的🤭……本图是一张1964年的老照片,记录了声援巴拿马收回运河的一场游行的瞬间。照片是在北京西单与长安街交汇处偏西的长安街南侧、原商业部大楼对面,向着西北方向拍摄的,图中的民族文化宫和民族饭店,当时还都是北京数得着的代表性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来到了运河太平洋一侧的一号船闸处……这座名为米拉弗洛雷斯的船阐,和运河上所有船闸的名字一样,都是用其所在地的村镇或湖泊河流之名来命名的……图中位于船闸旁边的这座有点中国秦汉建筑风格的的老房子,是船阐控制室……上图是在运河开工时留下来作为纪念的一块石头。</p> <p class="ql-block">……修建这条运河,当然是为了财富。西班牙国王早在1523年就有过这个打算,因为他想把在南美弄到手的金银,便捷地运回欧洲去……但那个时候如果真要修,实际上也是不可能完成的,这在后来法国人的实操中也得到了间接的印证……法国人当时由于开挖苏伊士运河成功,故而信心满满,认为还能够照方抓药,所以就大包大揽地成立了专门的公司,打算再创辉煌……但法国人没有估计到,苏伊士运河作为一条海平式运河,将红海和地中海之间的地表沙石挖走后就行了,而巴拿马地峡的中间是山,把山挖走的成本则是不可接受的……这就需要建一条船闸式的运河了,即利用高出海平面26米的加通湖,通过在湖两边的山坡上修建水闸,将水位分三级提升后,让船只分级通过(见下图)……</p> <p class="ql-block">……结果是,法国人在这里拼命干了十年,只完成了工程的百分之四十,就把钱花光、干不下去了……后来这一工程被美国人截了胡,也是必然。因为修运河是为了经济,但当时的国际经贸形势是,欧洲和亚洲都没有那么多的需求(所以也就吸引不到那里来的再投资)……而美国人的经济活动主要是在美洲,有没有这条运河对美国太重要了,所以当时的美国总统老罗斯福,就动用各种手段,把这一工程给拿了下来……下图是这位老罗斯福总统,在赴运河施工现场视察时,坐在挖掘机上的一张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在法国人主建的前十年和美国人主建的后十年当中,前后在这里干过活的各国劳工多达十几万人,死于这项工程的有三万多(其中法国公民五千多)人。华工在此付出的生命也很多,大约在几千人左右吧……也有的统计,把在海上交通中死去的万人左右,一并也记在了这本账上……有一段时间,为了抨击某些国家,中国国内有的文章,把华工的死亡数字和受虐待的往事,都是有所放大的……其实那一段时间,中国人还是做小生意的多,且由于勤奋、能抓到商机,挣到手的钱也多,这也就引起了当地人的不满,好几个国家的政府也就出台了类似《排华法案》一类的措施,打压华人……在巴拿马当地的华人中,对曾有过的不公平待遇,记忆还是很深刻的……下图是反映当年美洲排华场景的一张历史漫画……</p> <p class="ql-block">……侨民在所在国的地位,全仰仗于母国的强弱与否……在美洲排华比较严重的时刻,清王朝的铁甲巡洋舰“海圻号”,在做完环球访问的最后阶段,就专门为此开到了古巴,进行“宣慰侨胞”,并还计划“宣慰”墨西哥和巴拿马的侨胞(当时的清王朝实行双重国籍,在外的华人如受到所在国的国家政策性侵犯,就等同于外国政府侵犯了中国政府)。当无所依靠的当地华人看到军舰上高高飘扬的中国海军的龙旗,人人热泪盈眶……海坼号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铁甲巡洋舰之一,约相当于现在世界上(在没有任何航母情况下的)我国的055D万吨大驱吧……当时这几个中美洲的国家,见状立刻宣布放弃排华政策,并赔偿有关损失……老照片中的这批海圻号官兵,是清王朝仍在运行时的第一批与国际接轨的军人,全舰都剪了辫子,身着英式海军军服,口操英语,在英国遇歧视时,能饱以对方老拳,在美国看话剧时,因文质彬彬还受到过女演员的热吻……</p> <p class="ql-block">……美国人接手后又干了十年,直到1914年才把运河完全修好……这座运河对美国非常重要,在一战、二战中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二十几年来,随着中国的国际贸易量快速增大,中国已成为了运河的第二大使用国,驭风万里的五星红旗,几乎每天都要从运河上猎猎而过……</p> <p class="ql-block">……上两图是在观景台上对过往货船进行拍照和拍照留念的游客……本图和下图是来学习感受的当地小朋友🌹……</p> <p class="ql-block">……一艘货轮通过船闸后,正在驶向大西洋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除了在船闸处的观景台上观看轮船的升降过往,这里还有一座运河博物馆,也可以参观一下……在这里也可以买到一些有运河标志的纪念品(虽然大都是由中国制造的🤭)……上图是在博物馆的楼顶,远远地看到的钢架结构的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如果想较为全面地访问巴拿马运河区,还可以乘火车或汽车,到运河的另一头入海口科隆港看一看……</p> <p class="ql-block">……运河的大西洋一侧入海口,在科隆自贸区内。“科隆”这两个字的汉语翻译,是当时图省事的简单音译,而没有考虑到这个名字在中文中的同名问题(即容易令人首先想到德国的科隆)……其实它就是西班牙语中“哥伦布”这一大名的某种别称……哥伦布当年名扬天下,不是封官就是加爵,名字上被加了很多溢美的名号(有点像中国古代名人的官称、尊称、别称、封号、谥号等那样)……当然,这些虚头巴脑的名头都是活人在玩,至于他本人,却是死得很惨的,如今连尸骨都找不到……估计应该是给烧掉了,因为他是位严重的梅毒三期患者,欧洲贵族上层人士中的梅毒泛滥,他的“贡献”最大,搞得后来谁都怕被他传染上😱……上图是位于利蒙湾内的科隆港的一个码头。本图中的远方就是大西洋的加勒比海。</p> <p class="ql-block">……科隆,是世界三大自贸区之一,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自贸区,1953年就开始运行了……港区内以机械化作业为主,看不到有多少工人……同时,由于游客一般多是在巴拿马城看看太平洋一侧的运河河口,也就算完成了打卡任务,故很少有人到这一头来。所以在科隆这里,不仅不用在观景台上人挤人,而且还可吃吃饭、喝喝咖啡、吹吹海风😄……</p> <p class="ql-block">……这里靠近加勒比海,黑人在这里的比例比较高,加勒比的文化风情也比较明显……本图中是咖啡馆墙上的黑基督像……由于很少能看到中国人,本地人不期而遇到后,大都面带诧异(下图),但过一会儿,也就热情洋溢地开始打招呼了……</p> <p class="ql-block">……加勒比沿岸也是巴拿马著名的民俗傩面“脏魔鬼”传入的地方……每逢到类似狂欢节式的各种宗教民俗活动时,大家都带上它,热热闹闹地……堪称是一个不变的鬼节面具。</p> <p class="ql-block">……拉丁文化的地区,节奏都比较舒缓,在等咖啡的时间里,正好仔细地端详一下巴拿马的国旗……这面国旗在世界各地的海上和海港里都是常见的,因为巴拿马连续二十年,都是世界上最大的船旗国……过去年幼无知时还不理解,怎么这么一个小国,会有那么多的大船呀……后来知道了,这就相当于一个企业的注册地,哪里税收低、办理起来方便,大家在那里办,就像前一阵,中国的影视公司大都在霍尔果斯注册一样……</p> <p class="ql-block">……在港区漫步时还见到了一尊头像,他是该国的一位近代的神父。从基座上镌刻着他的名言(“爱是真正的骄傲”)来看,其境界还是不低的👍……也路过了他所主持过的大教堂,下图为在车上的随手拍……</p> <p class="ql-block">……环境保护的好,多种动物还能随处看到……象这种海蜥蜴,根本不怕人,晒起日光浴来,一副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在巴拿马一带,过去生活着六十多个印地安人部落。随着殖民开发和现代经济社会的出现,这些部落多数都消失了,融入了大的社会群体……这些融合,有许多都是政府安排的,如当年修运河,(美国人)就做出决定,运河区范围内所有的部落要尽量迁走,尤其是黑人,必须得迁走……美国人宁愿多花钱把他们养起来,也不愿意让他们的生活节奏与现代化经济活动产生矛盾……</p> <p class="ql-block">……随着巴拿马运河区主权的回归,巴拿马政府就已开始考虑,如何丰富运河区的人文结构了……并逐渐把有的土著人部落,又迁了回来……在查克雷斯河上游的安倍拉部落,就有几支是回迁过来的……这个部落有好多个定居点,现在大都开展了民俗旅游服务……上图是从美国过来的几位游客。</p> <p class="ql-block">……部落里的男人负责接送游客,女人则负责做饭和接待服务……上图是在渡口等待开船的部落人士……下图中是从部落过来采购东西的女人和孩子……</p> <p class="ql-block">……美国游客与我们分乘不同的船,沿着河道往上流而去,前往了不同的定居点……</p> <p class="ql-block">……几位女性部落成员,已经在部落寨子的门口欢迎客人了……这种展示民俗风情村寨,如同中国云贵一带的民俗旅游,只是这里的山水更加幽深、居民更加古朴、也没有那么多的现代商业加持……</p> <p class="ql-block">……每个寨子都有一个中心大草房,里面既可以用于人们集会,也是接待游客的主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从这些建筑物的建材尺寸来看,也不是一座长久性的房屋,每隔几年看样子就要翻建一次……</p> <p class="ql-block">……在大屋里的周边一圈,还有土著人手工制作的旅游纪念品在出售……下图是正在帮助她母亲整理手工制品的一位小姑娘(很漂亮,感觉可能会有混血的可能)……</p> <p class="ql-block">……当地的女孩子生儿育女都很早(本图中抱着小孩子的这位母亲,自己也还是个孩子,不过十四、五岁的样子),由于男性人少(外出采集或渔猎,辛苦且危险,也有出去打工不回来的),女性人多,这里的男女婚配是一种开放的状态,有点像中国云南泸沽湖畔摩梭人过去的走婚,孩子的父亲并不是唯一的……</p> <p class="ql-block">……在清澈的小溪边,有一座开方放式的厨房,几位女性正在为游客准备当天的午饭……下图是用芭蕉叶当容器的午饭食物:河里现捞的鱼,用明火烤熟……树上现采的香蕉,稍微过油炸了一下……</p> <p class="ql-block">……寨子里还有一间非常朴素的小展室……</p> <p class="ql-block">……从展览中得知,走出这个部落的人不多,其中有一位老酋长(见本图中的照片),当年美国军队来了后,曾聘请他作为野外生存的教练。为此他还获得过奖章……</p> <p class="ql-block">……这两张老照片,一张是这位老酋长在给美国空军上课的照片,另一张是他获得奖励证书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作为这位老酋长的后人,现在这位年轻人,是部落的对外话事者……在他介绍完有关情况后,本人与之又交流了几句……</p> <p class="ql-block">……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土著人,有着热爱歌舞的天性……这位年轻的酋长,还逐一展示了他们的几种乐器……</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一段不到半分钟的歌舞,可以感受一下现场的欢快气氛……其中领舞的这位年轻女性,笑容甜美……</p> <p class="ql-block">……这类的民俗观光,仅是在白天,吃过午饭后游客们也就返回了……印地安人的真诚笑容,是令人难以忘记的🌹……</p> <p class="ql-block">在离开运河区返回巴拿马城时,还可以从洲际大桥的东端沿滨海大堤,去到一座人工岛,到那里隔着巴拿马湾远眺一下新城区的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这座以休闲度假、停泊私家游艇为主的人工岛,不但有酒店、餐厅、免税店,而且还是个观海、观城、拍照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看到的楼群与在老城区看到的区域不一样……图中最右侧能看到一座风帆型大楼的上半部分,它曾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产业,虽然目前已经易主了,但它仍然顶着“川普大厦”的名头,在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当然这也不能说,它的引人完全是特朗普的名气所致,实际在他还没当总统之前,这座大厦就落成了,而且在2011年还被评为了世界当年的十大优秀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当天有点小雨,光线不太给力,只能拍几张打卡照了……下图是找来的一张官方推介照,可以感觉一下从空中看到的这个金融中心的国际感……</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的中远方有一条横线,就是上面几张照片的拍摄地。左侧那那个小岛,就是上面介绍过的游艇俱乐部等的所在地……在那一道滨海大堤的后面,就是巴拿马运河(从左往右)的航道,繁忙的时候还可以看到排着队等待通过的船队……照片中最远的水天处,就是太平洋的海面了……</p> <p class="ql-block">巴拿马城如今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有几百家大的金融机构都扎堆在这里……毕竟从风水上讲,这里也确实是个生财之地👍。不过,巴拿马城的新城区,对游客而言作为风景远远一看也就可以了,要是参访的话,最好的方式是安步当车(因为一年到头、 从白天到晚上,全是在堵车)……上下的这几张照片,均为在乘车绕过新城区时的随手拍,姑且一看吧……</p> <p class="ql-block">……这座能让人联想到葡萄酒开瓶器的大厦,就是五十街上著名的“F&F塔”。</p> <p class="ql-block">……在高楼丛中还有一座卡门圣母教堂……它的后面就是巴拿马大学的校区……由于堵车,若没有整天的时间,还真是去不成那里……</p> <p class="ql-block">……由于堵车就无法去感受当地的商业氛围了,沿街经营巴拿马草帽的商店,也无法接近了(旅游区商店里的价格过高了点)。这个原产于厄瓜多尔的草帽,当年就是修运河的劳工们带的遮阳帽,老罗斯福总统在出席开河仪式时,为了亲民,也就接过了一顶(见上图),从而使得这种草帽为世界所知……这种草帽作为商品,由于是从巴拿马转口的,所以被叫作了巴拿马草帽……本来它也就是个日常的劳保用品,但现在已经被包装追捧成了一种时尚之物,据说竟然还有10万美元一顶的顶级草帽……不过为了响应巴拿马华侨常挂在嘴上的,“华人幸福,母国安康”这一吉祥祝福,本人也就咬咬牙,用不到顶级草帽千分之一的价格,买了一顶作为纪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