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太行天路”环线游

言西早

<p class="ql-block">  2018年10月1日,在石家庄西部山区,一条被称为井陉“太行天路”的旅游公路开通了。这条路宛若蛟龙,盘踞于群山峻岭之间,蜿蜒曲折,绵延起伏,贯穿井陉县24个古村落,将这里悠久的历史文化呈现在游客眼前。2019年6月9日,端午假期的最后一天,我们踏上了井陉“太行天路”之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石家庄市区出发,沿南二环西延线,经微水,转平涉路,过秀林。在秀林镇西柏山口看到一个岔口,一块巨石矗立中间,“井陉县古村落”几个大字下面,写有“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9个小字。从这里右拐,就进入井陉“天路”了。</p> <h1><b style="font-size:20px;">于家石头村</b></h1> <h3>  于家石头村位于井陉县中西部,座落在一个四面环山的小盆地内。</h3> <h3>  于家村建于明成化年间(1488年 ),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民族英雄于谦后裔的主要繁衍盛地。 1457年,时任兵部尚书的少保于谦,遭朝廷冤杀。其一子逃往冀晋交界处的井陉县南峪隐居,后生三子。因生活所迫,长子于有道携其三弟和眷属迁往今于家村。</h3> <p class="ql-block">  民国十年(1921年),建成于氏宗祠,院内一颗逾百年的柏树,树分五枝,枝叶繁茂,象征着于氏家族人丁兴旺。祠堂匾额上书有“僾見愾聞”四字,意思是仿佛看到身影,听到叹息,表现对去世尊长的思念。</p> <h3>  500 多年来,于家人以顽强的精神,勤劳的双手,聪明的才智,在这里艰苦创业,开拓生活,建成这座规划考究、布局有序、规模宏大的石头村落。</h3> <h3>  步入于家村,俨然走进一座石头王国,石街石巷、石房石凳、石碾石磨、石槽石臼、石桥石栏、家家有石、人人用石。</h3> <h3>  于家村300 多座四合院,依山而建,各抱地势,高低俯仰,错落有致。</h3><h3> 村子现仍有明清年间建的清凉阁、真武庙、观音阁、全神庙,于氏宗祠,名个时期建的戏楼六座,石碑 30 多块,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h3> <h3>  村东的清凉阁是石头村的标志性建筑物。如此高大的建筑物竟不打地基,不填辅料,以天然石底为基础,从下到上完全靠打干垒而成,让人称奇。</h3> <h1><b>大梁江村</b></h1> <h3>  大梁江不是一条江,是一个小山村的名字,一个太行山深处,被岁月包了浆的山村。</h3><h3> 大梁江位于河北井陉县城西南约30公里处。因其隐藏在群山环抱之中,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建筑314座,是一个完整的山区古村落。</h3><h3><br></h3><h3><br></h3> <h3>  大梁江是地地道道的北方山地村庄,进入村口,一棵百年古槐尤其引人注目,像是一个说着故事的老人,安详的守望着这片石头堆砌而成的村落。<br></h3><h3></h3> <h3>  绕过古槐继续前行不出十步就可见一座石头的门楼,从门洞进去就进了古村。</h3> <h3>  城门之上有阁楼一座,既是烧香朝拜之地,又有抵御防护功能。阁楼的照壁以浮雕镶嵌而成,几何图案的中心是一个威风凛凛的麒麟。</h3> <h3>  村子里的道路全部由石块铺成,因年代久远,坚硬的花岗石已经被车轮碾压得凹凸不平。</h3> <h3>  大梁江有三条主要街道,按照处于山坡的高低位置分为下街、中街和上街,下街的大部分房屋都人去屋空,但都基本保存完好。中街和上街状况更好些,居住的村民也多一些,两米多宽的小街青石铺路,蜿蜒曲折,纵横交织。</h3> <h3>  大梁江建筑风格特点在一宅九院的武举人府第中体现得一览无余。走进这个占地两亩、房屋百间的四合院,里面有九重院落,院中有院,院里有楼,楼上有楼,楼顶有院,楼能通楼,院能通院,可以说是深山里的大宅门。</h3> <h3>  院落前面的空地据说是原来武举人特意留出的习武校场。如今古人不再,只剩下桃李依旧笑春风。可文武传家的德馨却依然在村子里代代相传。</h3> <h1><b>小龙窝村</b></h1> <h3>  小龙窝村位于晋冀交界的太行山腹地,井陉天长镇宋古城西8公里处,307国道、秦皇古驿道蜿蜒穿村而过。</h3> <h3>  小龙窝村因龙山环绕、群龙簇拥、九龙戏珠而得名,古有福地龙窝之说。</h3> <h3>  小龙窝村原叫龙窝铺和龙窝村,据传始建于隋朝。公元618年,江都兵变隋炀帝被杀后,炀帝二公主和三公主沿秦皇古驿道东逃,曾在龙窝寺之“百站”停留百日,终因当地鸡鸣犬吠不宁而离去。二皇姑到雪花山,三皇姑居苍岩山修成正果。</h3> <h3></h3><h3> 龙窝寺遗址。龙窝寺始建于北宋时期,原有山门、 大殿、僧舍等建筑,到清咸丰年间已颇具规模。清咸丰帝乙卯年间从京城到山西私访,途经龙窝寺,于真武庙北墙壁上题“畿陲灵境”四字。清朝军机大臣祁隽藻是山西寿阳人,道光乙酉年一月,偕母从京城到山西老家,途经龙窝寺,留下了一首绝句:“龙窝寺底老龙眠,龙洞深藏别有天。但愿兴云作龙雨,莫教余怒决平川。”</h3> <h3>  小龙窝村的建筑带有明显的山西民居特色,且整体保存较好,2008年被评为第二批河北省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h3> <h3>  小龙窝村四面青山环抱,绿树成荫,渠水三面环绕,驿道穿村而过;村落布局、因山构筑、错落有致、古朴素雅;石楼、石窑、石路、石巷,古井、古树、古碾、古磨,构成了不卑不亢、不陋不华的古村特色及环境风貌。</h3>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吕家村</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吕家村隶属于井陉县南障城镇,位于山西与河北的接壤处。西邻大梁江古村,东邻蒋家古村,北距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于家石头村直线仅七公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吕家村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村内有以明清古院落为主的完整古建筑76处,最具风格的12处,保存完好的8处。2012年评为“中国第一批传统村落”,2018年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吕家村还是一个具有革命历史的村庄。1938年2月21日,八路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率部驻扎在吕家村,在里指挥了著名的长生口伏击战。此战歼灭日军130余人,击毙少佐荒井丰吉,炸毁汽车5辆,缴获迫击炮2门,重机枪2挺,轻武器百余支。此战充分显示出八路军最为典型和成功的游击战精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穿过石头拱门进到村里,只见一古槐突兀嵖岈,需两人才能合抱。据说这是建村时所栽,已有600年的历史。因进入村里首先看到的就是这棵古槐,便称之为“迎客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白磨坊咖啡。咖啡馆位于迎客槐旁边的半山坡上,石头老屋与新的木框前檐组合,外墙爬满了青藤。</p> <p class="ql-block">  咖啡馆还是石家庄市图书馆和井陉分馆依托太行天路全域旅游服务驿站,共同打造的藏书几千册的“文旅融合”阅读服务点。坐在咖啡馆的露台上,点上一杯咖啡,读上一册心仪的图书,望着那群山叠翠、石屋参差的景色,多么惬意!</p> <p class="ql-block">  日月楼院(盛德堂北院)。此院坐西朝东,始建于清代早期。该院特点是:南厢房西半部为石窑,上层倒坐客位,东半部为窑上窑,构成独特四合院。</p> <p class="ql-block">  书香院(盛德堂院) 。此院坐南朝北,建于乾隆年早期。此院曾文风鼎盛,乃书香世家,贤才辈出,因此得名“书香院”。历经几百年的朝代更迭,山风疾雨的洗礼,虽过去盛景然无踪,但容颜依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榨油坊。位于书香院阁楼底层,始建于清乾隆初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地窑碾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街石路。</p> <p class="ql-block">  邓*小*平往所(新院)。这是享誉第一大宅院的石头建筑。当时该家族祖孙三代、七八个劳力,而且正是年轻力壮,其中三四个会石匠,以自家劳力动土修盖,农忙种地,农闲盖房,历经十六年修成。1938年2月,在指挥长生口伏击战中,邓*小*平住在这里。此宅大门为抱厦门楼,门厅为二层建筑,石墙瓦顶,石砌屏风,是一座占地两亩许的石头四合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院大门外西侧有两方碾盘,一副磨盘,可见大宅院昔日的富足和豪华。</p> <p class="ql-block">  石榴院。此院座西朝东,正房为石拱横窑,二层与其他古宅不同的是客(qi)位隔扇与前墙直起。院内200年历史的石榴树枝繁叶茂,院内“井上楼,楼下井”保存完好,获金日成勋章的战斗英雄吕步谦少校就出生在此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长生口伏击战指挥部驻地(盛德堂上院)。此院村民习惯称“福寿院”,始建于清朝末年,当时号称“井陉路南第一户”,乡绅吕嘉谟所建。该与祖宅盛德堂院相连,景观台可鸟瞰四面,便于观察敌情。因此,1938年2月,八路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在这座院里指挥了著名的长生口伏击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指挥部院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伯*承住所(绣楼院)。此院为吕家村第二大户吕永富之弟吕永贵的祖产。院子坐北朝南,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938年2月,长生口伏击战时,刘*伯*承就住在这个院子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历代深宅大院中,绣楼总是建在偏深之处,在整座宅院的钳制包围之中。此院西厢房二层乃古代女子绣楼,女子年满十二三岁后,入住绣楼待嫁,平日里有专人送饭,出嫁前不得下楼。觉得憋闷了仅可在房顶散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滴水院。此院坐西朝东,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因房分三个层次由外向内犹如步步高升,由内向外寓意儿女满堂,更因雨水顺着青瓦房檐一层层滴落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巧精致的三进院,侧看依山势层层向上、环扣、连接不断,最上一层双弧屋脊,半圆卷顶窗,与邻近拱门相映,清丽玲珑,似江南又北方,呈现交融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校堂院(崇德堂院)。这个院子本族人称为崇德堂院,只因在这个院设立私塾,故被称为文校堂院。该院子的建造在当时来说,非常讲究,做工相当精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秀才院。秀才院是与崇德堂院一并建起来,原为一个院,后分家分成了两个院。该院历史上曾出父子两位武秀才,故称秀才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坡石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屋石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河水绕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彩吕家。</p> <p class="ql-block">  钟灵毓秀的吕家村,群山环抱,上万棵古柏绕村四周,郁郁葱葱。绵延四十里的干草沟绕村而过,河水碧透。石屋参差错落古韵悠长,空气新鲜清爽沁人肺腑。平心而论,吕家村并没有多少惊艳的建筑,但它那一种舒适的惬意、温暖的平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