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从上集《补记》可以看出,原“老郊区”的水利机构正式设置是在1956年,虽然有了水利工作这块职能和业务,但没有将水利这项业务工作单独设立什么局、什么办或什么科?由于原“老郊区"的水利机构刚刚成立,那时的水利工作属于<b>建设科</b>的管理职责范围。也不知是什么原因,<span style="font-size:18px;"> 将有关水利方面的工作职能划归由当时郊区人民委员会下设的</span><b style="font-size:18px;">建设科</b><span style="font-size:18px;">管理和领导。不过,领导们对此肯定是有其理由。当时</span><b style="font-size:18px;">建设科</b><span style="font-size:18px;">管理的单位和部门和工作职责:其中包括负责水利方面的防汛工作、水土保持工作,以及林业(植树造林)和交通(新修道路)业务等方面的工作。说来也怪,当时郊区工作委员会下设还有一个</span><b style="font-size:18px;">农牧科,</b><span style="font-size:18px;">按理说,</span><b style="font-size:18px;">农牧林水</b><span style="font-size:18px;">合在一起是顺理成章、可谓合情合理的事情,而当时水利和林业的业务工作又偏偏划归</span><b style="font-size:18px;">基建科</b><span style="font-size:18px;">管理和领导。笔者个人意断,想必是水利、林业、交通工作是新组建不久的行政单位,工作则刚刚起步,而这些涉及到农口水利、林业和交通修路又属于基本(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所以这几个业务部门未划归</span><b style="font-size:18px;">农牧科</b><span style="font-size:18px;">领导和分管,故单设</span><b style="font-size:18px;">建设科</b><span style="font-size:18px;">统管这几个单位的业务工作。 当时</span><b style="font-size:18px;">建设科</b><span style="font-size:18px;">科长是</span><b style="font-size:18px;">荆宣三,</b><span style="font-size:18px;">副科长恒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 1956年下半年,<b>建设科</b>的办公地址也随着郊区人民委员会的搬迁,同时也迁到了玉泉区南柴火市街原南平房大院84号,区里分给了<b>建设科</b>间架不大的3间西房(土平房)作为办公室,水利、林业、交通工作人员各占一间。可想那时的办公条件有多么拥挤。这一时期,“老郊区”水利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是建设科的曹云宝同志,据说他是当时建设科的副科长(不确),反正此人肩负起了这一重要职责,工作勤勤恳恳,为老郊区的水利事业做了不少工作!</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年代,水利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逢雨季,洪水泛滥成灾,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曹云宝和他的同事们,常常顶着烈日或冒着风雨,巡查河道,加固堤坝,确保每一处隐患都能及时排除。他们深知,每一次的辛勤付出,都是为了保护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生命。</p><p class="ql-block"> 除了防汛工作外,水土保持也是建设科的重要任务之一。当时的老郊区,由于长期的农业开发和人为破坏,大青山和蛮汉山山区一带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曹云宝同志带领从事水利的几位同志,深入半山区村庄,开展水土保持治理项目,挖坑种植林木,修建梯田,努力恢复土地的生态平衡。他们的努力,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自然资源。</p><p class="ql-block"><b> (未完待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