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味道——漫话建湖六大碗

相儒逸墨

<p class="ql-block">  在记忆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味道能穿越时空,勾起我们内心深处最温暖的回忆。对于江苏建湖人而言,“六大碗”便是这样一份难以忘怀的味蕾记忆。这六道传统菜肴,不仅承载着建湖悠久的历史文化,更寄托了无数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p><p class="ql-block"> 一,烧膘。</p><p class="ql-block"> 烧膘,在建湖人的口中,就是指炸猪皮做成的菜肴。这道菜的头道功夫便是炸猪皮的制作,将肉皮用水煮过,刮净肥肉,风干后入油锅慢炸,炸至膨大多孔,再用温水泡发至绵软,烹饪时,豆油,生姜,葱稍炸,将泡好的炸猪皮(膘)与木耳、茨菇、花芽菜等一同放入熬好的骨头汤中煨(烧),直至汤汁浓白充满膘孔,洒上蒜叶末,胡椒粉,及可。此菜口感软糯鲜美,为六大碗头道菜。</p> <p class="ql-block">  二,虾米羹。</p><p class="ql-block"> 虾米羹,一道鲜美无比的羹品。将芋头、香干、猪肉、虾仁等食材切成丁状,焯水洗净后,加入高汤大火烧开,再转小火煮至,芋头等变糯变熟,勾入水淀粉至稠糊状,起锅滴几滴麻油,洒少许胡椒粉,蒜花,使得整道菜口感细滑,鲜美无比。这道菜不仅营养丰富,至今仍是建湖人宴请宾客时,不可或缺的一道佳肴,在建湖它有深刻的寓意,提醒我们“做事要有根(羹)”,生活中“遇(芋)到好人,一生平安。”</p> <p class="ql-block">  三,红烧肉</p><p class="ql-block"> 在建湖六大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选用五花肉,经过焯水、炒糖色,加入生姜葱,盐和白糖,慢煮至软烂,使得红烧肉色泽红亮、肥而不腻、入口即化。在六七十年代,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硬菜。</p> <p class="ql-block">  四,萝卜烧淡菜(海虹)</p><p class="ql-block"> 萝卜烧淡菜,一道简单却美味的家常菜。将干淡菜用温水泡开,剔尽杂质,洗净后与切好的萝卜条、木耳加入高汤,慢炖至淡菜萝卜变熟,到汤汁浓白。这道菜,不仅口感鲜美,更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是建湖人餐桌上的一道常见菜。</p> <p class="ql-block">  五,红烧肉园。</p><p class="ql-block"> 红烧肉园,一道集肉香与米香于一体的美味佳肴。做肉园,建湖人也叫錾坨子,将三分肥,七分瘦的前夹猪肉切小块,用刀錾(剁)成小粒,与煮熟的糯米饭,加入鸡蛋、生姜、葱末、盐等调料搅拌至上劲,用手搓成团状,锅里放少许油,小火煎至两面金黄至熟放糖色、冰糖、盐、生姜葱等调料红烧(我们建湖人也叫酶坨子)。使得整道菜品口感丰富,香气扑鼻,不仅美味可口,更寓意着团圆和幸福。</p> <p class="ql-block">  六,红烧鲫鱼。</p><p class="ql-block"> 红烧鲫鱼,我们建湖人叫草鱼咸。一道寓意着年年有余(鱼)的菜肴。将鲫鱼处理洗净后,擦干水分,用油稍煎,再加上葱姜适量的水、糖色、糖、盐等调料,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叫“浸浸有味”,至汤汁浓稠,味略重为“咸鱼淡肉”,加入芫荽即可。在建湖人的餐桌上,这道菜往往作为压轴菜出现,寓意着生活的富足和美好。</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十年代,那时物资匮乏,大多数人家连温饱尚不能解决,就别提吃香的喝辣的了。但是,但凡生日满月,婚嫁喜事,上梁恭贺,主家再穷也必须办一桌六大碗,酬谢亲朋好友及邻居。所谓六大碗,因为我们建湖处于里下河地区,菜肴沿袭了淮扬风味,半荤半素,连汤带水,用当时最大的碗盛装,所以叫六大碗。另外,在我们建湖的风俗中,六是吉祥数字,有六六大顺的意思。那时,如果能吃上一顿六大碗,那是件很奢侈的事,更值得炫耀。邻居们们往往露出羡慕的眼神,无不调侃的说:小老爷(小名)要吃六大碗了!要坐桌子了!要吃坨子了!童年的我,常常跟着母亲“做锅铲子”(相当于现在跟着去蹭饭)。那时,主家往往早早的就上门“请客”,说古历某月某日中午,务必去吃喜酒。听到此消息,我垂涎欲滴,心情特别激动,笑意藏在心里,左等右盼,希望这一天早早到来。那时的人们,虽然贫穷,但,穷不失志,民风淳朴,人人敦厚善良,谦恭有礼,邻居和睦相处,亲戚常常相互走动,乡情,亲情,情深义重。</p><p class="ql-block"> 旧时在我们建湖,请客吃饭是很讲究的,我们又叫“坐桌子”。那是四方大桌,一面一条长凳,坐二人,四面共坐八人。如果是一张桌子,必须紧靠东墙,桌面的木纹必须是横着的,朝门口向南的,是“席位”,是主家在这次筵席中最尊贵的客人;年长的,坐在右边靠墙,叫“上风头”;面朝北朝着“席位”的叫“对坐”,次之于坐席的;左边两个人一般是本家叔,伯,或者兄弟叫“斟酒”类似于“桌长”,负责召唤大家喝酒吃菜,活跃筵席气氛。头道菜必须是烧膘,也叫“膘席”。上菜的端着捧盘,由斟酒的端上桌,放在桌子中央,大家正襟危坐,只等斟酒的拿起筷子,嘴里叫着:“来菜,来菜!”大家这才在坐席的动筷之后,拿起筷子夹起一块送进嘴里,细嚼慢咽,吃完又放下筷子,这时斟酒的又端起三五钱的小酒盅,说道:“请酒,请酒!”会吃酒这才端起酒杯抿了一口,又小心翼翼的放下酒盅,一道菜吃完以后,斟酒的会把小盘子(冷菜)推到桌子中央,让大家品尝,由此也不至于菜跟不上而冷场。如此反复,很绅士。我们是没有桌位的,只和一般大的孩子在外面玩耍,偶尔跑到母亲身边吃上一口菜。上到坨子时筵席的气氛就更浓了,这时,母亲又喊道:小老伙来吃坨子!坨子是一人三个,一桌八人二十四个,不能多吃,多吃会闹出笑话,更丢人。可怜天下父母心,母亲把自己的份子省下来,给我吃,那时少不更事,只以为理所当然。岁月如梭,六十年代的那些记忆已渐行渐远,但,每当回想起跟母亲“坐桌子”的往事,我的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对童年的怀念,对父母的思念,更是对那份纯真与美好的无尽向往!</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道菜是草鱼(鲫鱼)咸,鱼头要朝东摆放,鱼肚面向南,不然就是对坐席的不敬。鱼到酒至,大家干了酒,开始吃饭,一碗青菜豆腐汤,在我们建湖有青菜豆腐保平安的意思。先吃完的要把筷子放在碗上,等吃得慢的,都吃完了,客气的主家往往打上手巾码子(热毛巾),先递给坐席的,然后按次序的递上,让大家擦嘴。擦完嘴,斟酒的拿起碗上的筷子,说道:“宽坐,宽坐!”大家这才离席。喝酒的脸红到耳根,踉踉跄跄,没吃酒的,也容光焕发,满脸的心满意足,“坐桌子”完美谢幕。</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宴请宾客,不仅仅是六大碗,八大碗了,餐具也由原来的大碗变为蓝花高脚碗。头一碗膘通常被海参,鱼肚所代替,又有了鹌鹑蛋,青菜烧牛肉,粉丝鸡等等,并且有了甜菜,大多是喜多多,建湖特产桂花藕粉园。如今,更是不可同日而语,菜的花色品种越来越多,档次也愈来愈高。现在,六大碗,八大碗成了一种乡愁,每当看到街上“六大碗”“盐阜八大碗”的招牌,就勾起我童年的美好记忆,心灵也得到了一些慰藉。</p><p class="ql-block"> 今年,撒贝宁老师和著名演员张馨予来盐城,专门品尝了盐阜八大碗。所谓八大碗,就是在六大碗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碗大鸡抱小鸡,一碗涨蛋糕。王大师还介绍了与八大碗有关的故事,两位老师翘指称赞。其实,那时在我们农村是没有这两道菜的,鸡是农民的小金库,一个鸡蛋七分钱,攒蛋可以换许多生活必须品,下蛋的老鸡是舍不得杀的。所以,勤劳和智慧的建湖人,用拆骨肉,或瘦肉和当时生产队副业坊用蚕豆自制的粉丝木耳同烧,味道鲜美,名曰“瘦肉充鸡”,以假乱真,来弥补没粉丝鸡的缺憾。另外,肉圆(坨子)那时谁家有那么多油啊,都是煎的。俗话说:“出门十里路,各处各乡风”。“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八大碗也许是盐城城里的风俗吧。</p><p class="ql-block"> 建湖六大碗,每一道菜都承载着建湖人对于美食的热爱和对于生活的热情。这些菜肴不仅美味可口,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家乡情怀。每当品尝到这些菜肴,总能勾起我关于童年的美好回忆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p> <p class="ql-block">菜肴制作摄影:相儒逸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