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恩寺的古今,南京老门东,南京的根——夫子庙

徐徐

<p class="ql-block">11月20日早上7:30,我们从上海宝山出发,去南京,开启南京淮北合肥之旅。其实从我家出发时天空还是黑的,乘坐头班公交,赶地铁到宝山。这是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随拍。草坪的绿,让人醉</p> <p class="ql-block">无锡梅村服务区停留</p> <p class="ql-block">仙人山服务区再休息</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车在下午一点多经过南京报恩寺,然后在中华门附近我们下车。</p><p class="ql-block">车上随拍报恩寺外景</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南京古城墙中华门,去年在南京时,只是去了玄武门那里,所以这次也算补白,弥补上次未能游览留下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在秦淮河长干桥上,远眺报恩寺塔</p> <p class="ql-block">进入报恩寺遗址圣地</p> <p class="ql-block">大报恩寺圣地,也叫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大报恩寺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外,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悠久的佛教寺庙,其前身是东吴赤乌年间(238—250年)建造的建初寺及阿育王塔,是继洛阳白马寺之后中国的第二座寺庙,也是中国南方建立的第一座佛寺,中国的佛教中心,与灵谷寺、天界寺并称为金陵三大寺,下辖百寺。</p><p class="ql-block">东吴灭亡后,受战乱影响建初寺和阿育王塔被焚烧损坏。晋太康年间(280年至289年)为延续烟火供奉神佛,古人在旧址附近重新修建了寺庙,改名为长干寺。宋天禧元年(1017年),长干寺改名为“天禧寺”,寺塔得宋真宗赐名“圣感舍利塔”。明朝永乐六年(1408年),根据《重修报恩寺救》记载,寺庙遭受恶意纵火,只有佛塔得以保留。同年,明成祖朱棣注重佛教惩恶扬善思想对政治教化的重要性,为纪念父母“罔极之恩”,朱棣下诏按照“宫阙规制”在天禧寺原址重新修建并赐额,另在慈恩塔旧址重新建立九层琉璃宝塔,寺庙由此正式得名“大报恩寺”。1856年的太平天国运动中毁为废墟。</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大报恩寺是明成祖朱棣为纪念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而建,明永乐十年(1412年)于建初寺原址重建,历时达19年,耗费248.5万两白银,十万军役、民夫。大报恩寺施工极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宫的标准来营建,金碧辉煌,昼夜通明。整个寺院规模极其宏大,有殿阁30多座、僧院148间、廊房118间、经房38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寺院,为百寺之首。</p> <p class="ql-block">在这红色的亭子叫御碑亭,这里有两座,分别为宣德御碑亭,还有永乐御碑亭</p> <p class="ql-block">宣德御碑遗址,据历史记载,明朝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午时,大报恩寺因雷电自塔殿燃起大火,损失惨重且修复后状况再也不及明初,这场火劫是明朝大报恩寺发生的影响最大的事件。</p> <p class="ql-block">进入博物馆,地上有玻璃覆盖的御道遗址</p> <p class="ql-block">这里原为天王殿遗址</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中场景</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博物馆中的“千年对望”时空长廊,位于报恩新塔北侧,长廊两侧理由八根琉璃立柱,柱上挂有响铃,寓意着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步道上设有随脚步感应的七朵莲花的灯光效果,寓意佛陀出世的七步生莲的典故,空气中为燃香味道,尽头是玄奘法师全身座像与细密水晶灯投射的3D立体佛首,玄奘法师雕像两侧有佛教经典偈语的刻碑,和《佛陀报恩图》《玄奘报恩图》两幅巨型壁画,因二者恰好相隔千年而得名“千年对望”。</p><p class="ql-block">利用现代科技让游客沉浸感受大报恩寺的佛学历史🙏🏻🙏🏻🙏🏻</p> <p class="ql-block">这是报恩寺遗址中发掘的明代全倒焰式马蹄形窰,南京窑岗村明代琉璃窰遗址</p> <p class="ql-block">这里沙盘模型展现的是明代报恩寺当时的场景(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琉璃拱门</p> <p class="ql-block">现在展示的只是毁于太平天国运动后留下几块琉璃残</p> <p class="ql-block">石函,北宋,出土文物</p> <p class="ql-block">鎏金银梈,北宋,长干寺遗址出土文物</p> <p class="ql-block">金棺,也是北宋时期的出土文物</p> <p class="ql-block">北宋七宝阿育王塔,特别的珍贵</p> <p class="ql-block">银鎏金莲花宝子香炉</p> <p class="ql-block">在博物馆中看到的不同阿育王塔</p> <p class="ql-block">这里展现的场景为莲池海会。“莲池海会”一词出自佛教净土宗,描绘的是诸佛相会的美好净上世界。“莲池海会”汇集了历代在南京开宗立派、译经传教的著名高僧和护法大德形象,反映了南京在中国古代佛教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在博物馆中,看到了安徒生雕像</p><p class="ql-block">据介绍,1838年,安徒生在童话《天国花园》中,通过风妈妈的四个儿子——北风、南风、西风、东风的叙述,描绘了世界各地的旖旎风光和独特景物。其中安徒生写道:“我(东风)刚从中国来——我在瓷塔周围跳了一阵舞,把所有的钟都弄得叮当叮当地响起来!”这里的瓷塔被公认为是大报恩寺琉璃塔。由此可见,琉璃塔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景物,在安徒生生活时代的欧洲是广为流传的。</p> <p class="ql-block">南朝四百八十寺展厅,位于报恩新塔北侧,展厅内摆放有六朝至明代的金陵梵刹模型,中央为梁武帝问道于达摩祖师的人物雕像,梁武帝因大力倡导寺庙修建、修缮长干寺、颁布《断酒肉文》《出要律仪》而作为佛学发展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展厅上方设有经文灯光装饰,整体空间纪念性展示了南方寺庙的由来发展脉络。</p> <p class="ql-block">在遗址公园伽蓝殿中看到的场景</p><p class="ql-block">大报恩寺琉璃塔复原水制模型</p><p class="ql-block">根据史实资料记载,古代大报恩寺琉璃塔高78.2米,九级八面,通体琉璃。东南大学团队对古代大报恩寺琉璃塔进行了建筑设计复原。根据复原图,木艺大师按一定比舞制作出了古代大报恩寺琉璃塔复原本员型,模型高2.7米,材质为缅甸楠木。</p><p class="ql-block">在塔的后面就是原报恩寺中的伽蓝殿遗址</p> <p class="ql-block">这里展现的是舍利金光,南京是中国历史上瘗藏、供奉舍利圣物最早、最多的城市,大报恩寺更是汇集了佛顶真骨舍利、感应舍利、玄奘顶骨舍利和诸圣舍利,举世无双。“舍利佛光”以舍利之始为缘起</p><p class="ql-block">中央呈现佛陀涅槃于姿罗双树之下,背后五方佛宝相庄严。依据感应舍利七次放光的文献记载,再现“万千舍利绽放万干光华”的璀璨场景。</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报恩文化艺术馆,让人们了解南京的佛文化历史</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报恩寺的新塔结构,大报恩塔</p><p class="ql-block">大报恩寺琉璃塔为明成祖朱棣敕建,并御赐“第一塔”之名,塔高78米,通体琉璃。自永乐十年(1412年)至宣德三年(1428年),历时十七年完工。明清时代,被前来南京的欧洲商人、传教士称之为“南京瓷塔”,媲美于罗马斗兽场、亚历山大陵墓、比萨斜塔等“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是当时中国文化的表征。后毁于太平天国年间。</p><p class="ql-block">新建的大报恩塔为轻质九层塔,以现代工艺成就新塔古韵,塔高93.157米,采用四组钢管斜梁跨越遗址上方,斜梁落脚点位于整个塔基遗址的外侧。新塔既保护千年地宫,又传承历史记忆。</p><p class="ql-block">在新塔地下为地宫遗址</p><p class="ql-block">据介绍,2008年7月18日,在明代大报恩寺琉璃塔遗址下方,发现了至今已逾干年的宋代长干寺长干塔地宫。地宫为圆形,深达6.74米,是国内发现的最深、最大的竖穴式地宫。其内从下至上以一层夯土间隔一层砂石的方式,有规律地填充、夯筑,共40层。为保护干年地宫,并呈现地宫之内有圣宫的建筑奇观,在遗址外围新建了“覆钵型”地宫。地宫遗址上安放七宝阿育王塔,安奉佛陀舍利,以供瞻礼。</p> <p class="ql-block">在地宫中看到的展品</p> <p class="ql-block">七宝阿育王塔</p> <p class="ql-block">这是登上新塔,俯瞰塔周围的南京秋色风景</p> <p class="ql-block">离开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前拍摄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香水河桥。</p><p class="ql-block">历史上大报恩寺的香水河连接秦淮河、直通寺庙,古时信奉佛教的男女乘船而来,上岸进香、膜拜佛像,以祈求神灵保佑,“香水”是佛教文化中含有香气的净水,由多种香料混合而成,可用于洒净和沐浴,香水河桥由此得名。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中,香水河桥位于中轴线的前部,是寺庙主体建筑之一,修复为宽达2.5米的石拱桥,2009年由南京博物馆考古团队挖掘并确认。</p> <p class="ql-block">此图来自网络,我拍摄的角度有问题</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进入遗址公园时还没拍摄的永乐御碑遗址,离开前补拍</p> <p class="ql-block">离开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我们去了南京的老门东,这是古城墙的中华门</p> <p class="ql-block">阴沉的天空下,南京街景,高大的法国梧桐树,已显秋色</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上看到了门东两字。</p><p class="ql-block">据介绍,南京城墙是中国明代都城城墙,修筑于公元14世纪中后期,由明太祖朱元璋设计并监工,长江中下游五省近百万工匠参与,历时28年建筑而成。南京城墙从内到外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垣组成.其中京城城墙长35.267公里,现存25.091公里,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砖石构造的城市城墙。</p><p class="ql-block">明代的京城城墙有13座城门,有“里十三”之称,在明代以后,城门的修筑随着城市发展一直持续着。因此,南京的城门浓缩了六百五十余年的岁月沉浮,可谓一部砖石砌成的史书。去年到南京,游览过玄武门一带的景色,今天是从紧邻老门东的南京南大门——中华门(聚宝门),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登上城楼,只是在城墙边感受它的古韵与历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树叶已呈斑斓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金色的树叶,展露秋天的美丽</p> <p class="ql-block">城墙边的银杏,金黄的树叶</p> <p class="ql-block">老门东出现在眼前,门东历史街区,位于被誉为“南京之根”的秦淮区者城南地区,以箍桶巷为中轴线,占地约15万㎡街区保留了传统街巷肌理,建筑上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融合居住体验、精致美食、雅趣生活、精品零售、艺文展演、娱乐休闲、艺术市集、民俗工艺等多元业态,描绘一幅城南市井繁盛的风俗画卷。</p><p class="ql-block">老门东是南京城南的历史文化街区,因位于南京中华门以东得名,现为夫子庙秦淮河风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老门东街景,充满着古韵</p> <p class="ql-block">街头雕塑,游戏陀螺</p> <p class="ql-block">一组老门东街景,充满市井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高高的古城墙下有一座带着年代感的亭子</p> <p class="ql-block">很喜欢老街上的这类幽深的弄堂,青石板,如果有人撑着油纸伞路过,一定别有风情。同时它带给我满满的小时候回忆,有种亲切感。</p> <p class="ql-block">感觉这拱门型的门洞特别有古韵味</p> <p class="ql-block">街边的雕塑,时代感十足</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一座小桥,五板桥</p> <p class="ql-block">终于看到了老门东的牌坊</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老门东牌坊,“老门东”牌坊高17米,梁柱和坊额上以干挂工艺敷设精美石雕,石雕由福建惠安石刻艺人设计雕琢,石雕画面有琴棋书画、梅兰竹菊、玉如意等</p> <p class="ql-block">离开老门东去夫子庙,这是在路上的随拍</p> <p class="ql-block">来到夫子庙步行街。</p><p class="ql-block">南京夫子庙全名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庙”,简称文庙,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北岸贡院街,与吉林文庙、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并称“中国四大文庙”。</p><p class="ql-block">南京夫子庙起初是承担文教功能的古建筑群,民国时期作为市政府办公区域和戏曲文化中心的历史文化街区,改革开放后逐渐成为中国著名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我们漫步于乌衣巷一带,乌衣巷坐落在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南岸的文德桥旁,西接钞库街和大石坝街,东通至白鹭洲公园,位于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核心地带。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古巷之一,乌衣巷在三国时期,曾是吴国守军驻扎石头城的部队营房所在地,也是晋代王谢两大家族居住的地方,东晋宰相王导和谢安,以及被尊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山水诗的鼻祖谢灵运、谢朓等众多大家,都曾在这里居住过。因两族子弟喜欢穿着乌衣,故得名“乌衣巷”。</p><p class="ql-block">上方的王谢故居,让我驻足不前</p> <p class="ql-block">王导谢安纪念馆,是一座展示六朝文化艺术及王、谢两大家族家世的专题性陈列馆。</p><p class="ql-block">馆内设书法屏门、竹林七贤图砖印壁画、曲水流觞渠,对狮砖印壁画、行乐图砖印壁画、王导谢安家族资料陈列、六朝历史和文化艺术陈列、东晋起居复原陈列、六朝时期雕塑艺术、东晋时期书画艺术、淝水之战半景画厅、秦淮历史文化艺术展厅等内容。</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内介绍淝水之战等</p> <p class="ql-block">魏晋遗风屏风</p> <p class="ql-block">曲水流觞,古代汉族民间流行的一种游戏</p> <p class="ql-block">书法家王羲之雕像</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淝水之战的模型</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中看到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中看到的一个瓦罐,胡人谷仓罐,来自晋朝</p> <p class="ql-block">乌衣巷的水井</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手书的唐朝刘禹锡的乌衣巷诗</p> <p class="ql-block">来到夫子庙的大照壁前</p><p class="ql-block">南京夫子庙大照壁,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中轴线的最南端,文德桥东侧内秦淮河的南岸,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区,建于明朝万历三年(1575年),高大雄伟,全长110米,高10米,是中国照壁之最,有“天下第一壁”之称。与全国各地孔庙显著不同的,它以秦淮河自然河流为泮池,上有双龙戏珠图案。在风水上,照壁起着装饰和遮蔽的作用,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前有照,后有靠”的风水建制。</p> <p class="ql-block">文德桥上欣赏照壁秦淮河美景的游客,在我的镜头下成了风景</p><p class="ql-block">文德桥,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泮池西侧,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后历代均有修葺,相传为李白醉酒捞月之地,后世为以示纪念,在桥旁辟建得月台。</p><p class="ql-block">“文德桥”的“文德”二字取自儒家思想“文章道德天下第一”。由于这座桥正处在地球的子午线上,所以每逢农历十一月十五日子时,皓月当空,水中月亮正好被这座桥分为东西两边各一半,这一奇观被称为“文德分月”,又称为“文德桥半边月”。</p> <p class="ql-block">天下文枢坊,是新复建的天下文枢坊,表明此处为天下文化中心。三门四柱,颇为壮观。</p><p class="ql-block">在古代,它与后面的棂星门对应,用于帝王出巡朝圣祀孔,中间高门坊是皇帝幸临的御道,左右供郡亲王出入,一般的官员臣民不能通行,因而平时都用木栅栏封闭起来。</p> <p class="ql-block">进入南京夫子庙</p> <p class="ql-block">棂星门,两侧为孔子的十二门生中的八位汉白玉雕像</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前的平台为丹墀,俗称露台,高1. 4米,东西宽21.8米,南北长14.0米,四周围以石栏,有云头望柱24根,台前两角设有石灯笼。此露台用作祭祀和歌舞。露台中央的孔子雕像格外引入注目,青铜质地,高达4.18米,重2.37吨,做工精细,惟妙惟肖,体态丰盈,面部慈祥、深沉,眉宇间透露出伟大思想家特有的睿智,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碑廊</p> <p class="ql-block">玉兔泉</p> <p class="ql-block">由于时间紧迫,夫子庙的游览结束后,我们匆忙在秦淮河欣赏一下夜景</p> <p class="ql-block">暮色降临中的大照壁,潘池</p> <p class="ql-block">秦淮河中游轮</p> <p class="ql-block">秦淮人家</p> <p class="ql-block">路过江南贡院,去年曾经进入里面游览</p> <p class="ql-block">图片这里的亭子,叫状元邮亭,是否为中了状元的人而设呢?</p> <p class="ql-block">夜景下的秦淮河</p> <p class="ql-block">告别夫子庙景区,我们住的地方在栖霞山景区,开车过去还有一个多小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