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为心,为教学评画圆”

龙游阳光小学

以“文本”为心,为教学评画圆 ——龙游县阳光小学语文教研组活动 <p class="ql-block">  走过,春的灿烂</p><p class="ql-block"> 走过,夏的喧嚣</p><p class="ql-block"> 走过,秋的张扬</p><p class="ql-block"> 安静的冬天悄然登场,</p><p class="ql-block"> 务必沉下心来思考、思索……</p> <p class="ql-block">  陈先云先生在第五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展示与观摩活动上的发言《路径与策略》第一点就提到:评价一节课,看这节课是否基于教科书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目标定位是否合理?</p><p class="ql-block"> 文中也提到:教师备课、研究课例,首先要能静下心来,在钻研教材编排意图,在读懂、读透单篇课文内容上多下些功夫。</p> <p class="ql-block">  基于这样的思考,在教学评一体化的研讨背景下,陈月芬老师以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写信》一课为例,尝试从教材解读出发,以“文本”为中心,实现教学评共融共进。12月12日,全校语文老师齐聚四2教室参与研讨。</p> 教材解读 <p class="ql-block">  一、关注教材中提到的“书信是人们和远方亲人朋友互通消息、交流感情的主要方式,现在仍然是重要的联络手段”,读出关键词是互通消息、交流感情,从中读出信中的“纸短情长”“见字如面”。</p><p class="ql-block"> 二、关注教材中信的范示,了解信的组成内容,并与学生原来已学的留言条进行对比,在对比中既明确信的格式,又感受信的内容以及格式处处都饱含信所承载的情意。</p><p class="ql-block"> 三、关注信的寄出方式,在教材中提到信可以通过邮局寄给对方,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对方。那么,也就意味着要与时俱进,尝试两种方式。</p> 学法思考 <p class="ql-block">  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如何推动为学生的学,陈老师巧搭支架,助力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感悟:</p><p class="ql-block"> 一、情感支架:为何写信?通过原班级学生和四川学生互通书信的画面、视频,引导学生感受信的魅力,产生写信的冲动。</p><p class="ql-block"> 二、方法支架:与留言条对比,在对比中了解格式背后的原因,并能规范格式。</p><p class="ql-block"> 三、内容支架:提供教材中的范例,以及黑夫和惊写给兄弟衷的家书为例,了解信除了要写清消息,也要表达情感。</p> 评价生成 <p class="ql-block">  评与教、学同行,是教与学的目标,也是教与学成果的具象化。评的依据随课堂教学生成,课中安排的两次写也逐层推进。</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写信,注意信的格式,写清信的内容。</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改信,注意信的格式,写清信的内容,注意情感交流。</p> <p class="ql-block">  一节课,40分钟,随着教学活动的推进,教师和学生一起实现了教学评的有效闭环,一张张薄薄的信纸便承载起学生一份份情,或深或浅,或可爱或俏皮,或有趣或遗憾……</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冬日的课堂, 感受着寒凉中的那份宁静与温馨,我们研有思,思后行,行讲效,效有果,果求新……教研活动,我们经历着,也尽情享受着教研之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