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 烈焰泉、红石林&千佛洞

葉知秋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要去的第一个景点叫烈焰泉,据说是一个非常小众的景点,有人称之为“千年不灭的地狱之火”,还有人说它是一个“水浇不灭火,火烧不干水”的魔鬼泉。您还别说,这口被人疯传的烈焰泉,还真就深藏在距库车市70公里的克孜尔魔鬼城附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面前一祯视频是从库车出发后不久开始录的,一路风光似曾相识,直到路两边的山体上出现了彩绘,才猛然醒悟这不就是昨天从独库出来走过的路吗?的确,我们今天要去的几处景点仍旧与昨天跑了几十公里的克孜利亚大峡谷脱不了干系,可以算作是它下面的细分景点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面后一祯是进入克孜尔魔鬼城片区后,车录的视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丹霞地貌在这里得到了教科书式的体现,几乎没有经过什么过渡带,我们就直接从戈壁荒漠闯了进来。只有车辙,鲜有人迹,更无路标,导航也只告诉你一个方向,并没有指示你应该走哪条路,在什么地方拐弯,因为根本没有正常意义中的道路可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上面的航拍可见,人与车在这里简直就是沧海一粟,只不过这里的“海”是形似汹涌波涛的褚红丹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空中看,烈焰泉所在的平台处在一条干涸的河道中,流淌的白色其实是厚厚的一层盐碱,地表盐碱含量高也是这里寸草不生的原因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砖砌的平台上有一干一湿两个眼儿,干眼儿像个露天灶台,冒着终年不息的火焰,一看就是天然气的出口,无甚稀奇。另一个湿眼儿,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烈焰泉,就有点说头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风大,用纸去点烈焰泉基本没戏,最后是司导小王先在干眼儿引燃一根粗树枝,然后拿过去才把烈焰泉点着。不过每次火苗燃烧一、两分钟就会自己熄灭,于是问题来了,点燃的火为什么会灭?水为什么总是温的?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实自然界的所谓奇观往往就是一系列的巧合,如果天然气不是从水中冒出来就不奇,冒出的量太大,熊熊大火直接把水烧干了,也跟旁边那口干眼儿一样无奇可言,所以构成烈焰泉必须具备如下三个巧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天然气从泉水中涌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涌出的天然气量不能太大,最好燃烧一、两分钟就断气,注意火不是风吹灭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3)泉水下有一个复杂的天然储气系统,有限的天然气通过裂隙、孔隙进入这个系统后,当压力达到它的阈值时,便集中释放一次,周而复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人在网上说,烈焰泉点火一次收费10元,反正我们去的时候既无人卖门票,更无人收点火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个平台和附属的板房一看就是中石油弄的东西,央企还能看上这点小钱?再说雇两个人值守,工资加五金一年下来铁定是赔本生意,所以应该就是纯公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无人机升空后发现,像烈焰泉这样的天然气试钻点还有多处,在茫茫丹霞形成的大地褶皱中形若蝼蚁,不仔细看还真发现不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虽然我们是从库车过来的,但是这一片属于阿克苏地区的拜城县,小王问我们还去不去克孜尔魔鬼城,我们齐声回答:“这不就是魔鬼城吗?”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疆景区规划的难点就在于景区划大了,建设及管理成本高,划小了没意义,游客在景区周边及外围一样玩,之前去过的那拉提、唐布拉、喀拉峻等等,无不如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小王见我们无意进魔鬼城景区,就开着车带我们一头扎进丹霞褶皱,乱转一气。所到之处,一个字“荒”;两个字“死寂”;三个字“无人烟”,我敢说这里95%的土地上从来没有留下过人的足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烈焰泉周边转完一圈出来,20分钟左右我们便开车来到克孜尔红石林景区。克孜尔红石林、克孜尔魔鬼城、拜城魔鬼城是这一带距离相近、景观相仿的三个完全独立的景区,若不仔细分辨,很容易混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克孜尔红石林海拔1300米,总面积约6.2平方公里,由剥蚀、风蚀及流水作用形成的梁脊、台地和孤丘组成。地层岩性均为第三系上统的泥岩、砂岩和砂砾岩,颜色以褐红色、黄绿色、灰绿色及姜黄色为主,而风化后的岩石形态则是仁者见仁的事儿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因为开业不久,游客甚少,克孜尔红石林景区至今免费。从大门到区间车终点约4公里,不想徒步的可搭乘区间车,往返只收10元/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克孜尔红石林景区不仅设有免费停车场,自驾车进园也是免费的。较之那些动不动自驾车进园就按人头收费的景区,简直太友好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可能是为了与红石林的颜色相配,区间车道也修成了赭红色,看上去就像体育场里的塑胶跑道。景区大门古色古香,远远看去仿佛是在茫茫戈壁中修了座影视城。如果电影《新龙门客栈》再拍续集,可以考虑来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以我有限的地质知识,我理解雅丹与丹霞地貌的区别主要有两点,首先从成因上讲,雅丹为风蚀地貌,丹霞属水蚀地貌;其次从材质上讲,雅丹多为沙岩、泥岩,丹霞多为砂砾岩,一软一硬,且颜色前者姜黄色多,后者褚红色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实际情况是从红石林的名字上看应该属丹霞地貌,的确也可以看到不少颜色偏红的石柱、石峰和石墙,但还有不少呈黄褐色的流线型和覆舟形的土丘与沟槽,莫非这里属于雅丹与丹霞的混合型地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天气虽然时阴时晴,但是在这片干透了的土地上,正午时分依然灼热难当,连同车酷爱户外运动的几个家伙都放弃了在红石林徒步的想法,于是大家一致决定驱车前往同在克孜尔乡的千佛洞继续游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过去总是在《新闻联播》上听到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五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这次去千佛洞的路上,竟然意外亲自目睹了克孜尔新农村的风貌(见上面视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浙江省持续十几年的对口支援下,阿克苏地区的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铲除了疆独分子赖以搞事情的群众基础,谁不想过几天富裕的安稳日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克孜尔千佛洞亦称克孜尔石窟或赫色尔石窟,石窟始凿于公元3世纪末至4世纪初,早于敦煌莫高窟300年,这是它最大的卖点和引以自豪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该石窟于8世纪末逐渐被废弃,现存石窟251个,绵延3000米。目前可供参观的石窟分两层,每层3个,参观前工作人员会将每10人分为一组,并发一张小纸条给临时选出的组长,见了这张纸条,每个石窟的讲解员就会为该组游客免费讲解,插组者会遭讲解员驱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克孜尔千佛洞不仅是我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还在2014年6月22日获批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一处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景区大门口有数位人高马大的特警同时持枪站岗,顿时让人感觉这可不是一般的景区。石窟内更是不允许用任何设备拍照、录像,其实也真的没什么可拍了,因为石窟里的壁画几乎早已破坏殆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克孜尔千佛洞艺术是洞窟、雕塑和壁画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且形成独有的龟兹风格,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古代佛教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流传及演变的脉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座石窟的正壁已基本没什么东西了,窟顶壁画虽多已修复,但不甚精美。有的侧壁只剩下泥墙,有的斜靠着一些长条画板,细看说明都是荷兰等欧洲列强博物馆陈列的,从这里切割走的壁画复制品,人物各个栩栩如生,无比精美,但没有一个东亚面孔。依我看,这些龟兹人长得倒与现在的印度人有几分相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回到库车又马不停蹄去参观国家级4A景区~库车王府,即库车世袭回部亲王府,该府系乾隆二十四年(1759)为表彰统领南疆重镇库车、阿克苏、拜城的回部亲王米尔扎. 鄂对协助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有功,派内地汉族工匠修建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民国二十二年(1933),因第11代库车王爷买合甫孜参予南疆事变,被盛世才逮捕,王府被毁。现在的王府是2004年库车政府根据库车12代王爷达吾提.买合苏提的回忆,投资1300万元重建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库车12代王爷买合苏提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承袭王位,人生经历犹如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缩小版,但至少在身体上好过溥仪,活到了88岁(2014)。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50年代未代王爷被诬陷入狱7年,获释后当了农机厂的技术员,改开之年又被选任当地政协副主席,享受终身公务员待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重建后的库车王府,占地40,000平米,除王府外,还有古城墙、清真寺及未代王爷的陵墓(上图)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原本想通过走街串巷去窥视一下传说中的库车民居大院,结果竟误闯到另一个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库车清真大寺。该寺始建于16世纪,清末民初几度重建、扩建。1931年毁于火灾,同年由库车当地土豪阿吉出资,在原址侧旁重建。遗憾的是我们赶到时已下班,未能入内参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下图是在库车清真大寺附近拍到的一处老民居,与大寺形成鲜明对比,再穷也不能亏了真主。(待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