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边云老师作品《杭州漫记》五

*寒* *冰*

<p class="ql-block">杭州漫记(五)</p><p class="ql-block">作者:荫浓斋主</p><p class="ql-block">诵读:寒冰</p><p class="ql-block"> 杭州很古老,也很现代。说古老,是这儿有五千多年历史的良渚遗址;讲现代,是夜幕下钱江新城闪烁的魔幻秀色。然而,在古老和现代之外,这儿还有一个七八十年代的背影。看过电视剧《人世间》没?与剧中光字片街区一模一样,这里充盈着世间市井的烟火气。</p><p class="ql-block"> 三墩老街,是杭州市所剩无几的市井老街了。这里虽不是景区,也没有过多的游客和商铺,但却是我似曾相识的地方。走在老街上,仿佛走进了时光隧道。理发店、裁缝店、配锁店、早餐店……杂然其间。每一间店铺,无不透露着岁月的痕迹,仿佛都在诉说着自己陈旧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午后温柔的阳光,透过法桐洒在宦塘河上,不时有树叶飘下来。 绿白拼贴的瓷砖、石质的栏杆围墙、水泥台盆、瓦片屋顶,错落的电线杆,屋前晾晒的衣裳,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育的标语,裸背劳作的汉子,沿河的矮房,骑行的老人,悠深的街巷…涌进眼帘的每一个元素,无不绘画着独有的风貌,无不透露出浓厚的历史韵味。</p><p class="ql-block"> 且单说几家老店吧。仍在营业中的照相馆,门口的照片墙很有意思。桥南的小吃店,店里的猫咪温顺可爱。电影院转角的饼店,烤饼最好吃了。理发店名字自带复古性,招牌也是旧颜色,老板一付和气生财的模样儿。边走边拍着,迈进了蛮有情调的咖啡店,享受无忧的时光。当此值午后四五时,站在最南端陈家桥上,光线拍照最可人。漫步五里塘路上,站在河南岸用长焦拍过往的行人,感觉最强。</p><p class="ql-block"> 当下的三墩老街,虽然仍保持着旧日的模样。与周边新建高楼大厦相比,早已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如果按据说将这里改旧成艺术街区还好,如若不然将是一个看一眼少一眼的地方。此时,我父女俩从对羿者跟前走过,女儿不禁问道:“两个小时了,是不是不虚此行啊!?”“嗯嗯!”我连声唱诺。哎,白驹过隙,白云苍狗,我的韶华,我的青春,已随这个时代远去了!其实,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每个人都有自已的故事,也都将随着时光逝去,就象这老街的旧貌渐渐消失。就像这大港桥的卖菜声、社区医院孩子们的嬉戏声,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但是,我有一个衷心的祈盼:永远留下三墩庙前街,这个充满市井烟火味的地方;这个老艺人戏台上唱艺,演绎着千古春秋事的地方:这个村民们靠在墙跟下抽着旱烟,聆听大喇叭播出“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评书的地方,永远珍藏下三墩老街的乡愁吧!</p><p class="ql-block">阅读 151</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