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水酥的味道

韶华

<p class="ql-block">我们简阳是个吃货的天堂,简阳餐饮有九绝:海底捞火锅,简阳羊肉汤,豌豆汤,吴氏大枣兔,月英凉粉,云龙水酥,贾家毛鸭子,蔣卤鹅,手撕盘龙黄鳝。这九绝,道道都是美味佳肴,令人垂涎。</p><p class="ql-block">常言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海底捞火锅和简阳羊肉汤虽然名扬天下,但我还是更喜欢家乡的云龙水酥。水酥又叫酥肉,在简阳,这酥肉有不同的做法,以沱江为界,河东的爱做水酥,河西的爱油炸酥肉。河东的水酥又以云龙的为佳,堪称代表,故简阳评选餐饮九绝,云龙水酥榜上有名,云龙水酥的制作技艺已被列入成都市级非遗名录,成为简阳美食中的一张名片。我的故乡在云龙区辖的涌泉镇,这里做酥肉,家家户户流行做水酥。我自幼喜欢家乡的水酥,这水酥,少了一份川菜的麻辣,多了一份清香淡雅,滑而不腻,清爽可口。尤其是年纪大了,喜清淡,怕辛辣,对水酥更是喜爱有加。</p> <p class="ql-block">云龙水酥的由来,据说与一个传说有关。云龙镇附近有个千佛寺,传说有年红苕大丰收,该寺不便保存,寺内僧人便将红苕磨成粉,过滤晒干,将红苕粉裹豆腐煮来而食,成了一道美食。后来这种做法流传到民间,人们又对工艺进行了改良,将主菜中的豆腐换成猪排骨或猪肉,逐渐形成了一道有地方特色的美食。由于它荤素搭配,美味可口,既可做主食,也登得大雅之堂,颇受百姓欢迎,渐渐流行开来。</p><p class="ql-block">在我记忆中,永远都忘不了母亲做的那份水酥的味道,那是世上最美的味道,胜过后来吃过的山珍海味,美味佳肴。五、六十年代,那时家里穷,劳力弱,母亲带着我们几兄妹,是生产队有名的劳弱户,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平时难得见到油荤。在省农科院工作的父亲每月寄点零用钱回来帮补家用,母亲精打细算,千俭省万节约,存点钱来改善生活。有时,她也会高兴地说:“今天我们打牙祭,做顿水酥来吃。”我们一听,高兴得跳起来。</p> <p class="ql-block">做水酥需要红苕淀粉和肉材。红苕淀粉做出的水酥口感和味道才好。我们这里盛产红苕,冬天,家家户户都要打一、两挑红苕,过滤沉淀出淀粉,晒干就是雪白的红苕淀粉,大多数家里都备有红苕淀粉。母亲用积攒下来的钱上街去买两斤猪排骨,那时人们喜欢割肥肉,猪排骨比肥肉便宜,这猪排骨正是做水酥的上好肉材。</p><p class="ql-block">只见母亲把排骨洗净切成寸长的小块,切碎姜葱蒜,舀出家中的豆瓣醤,打一个鸡蛋,将调料与排骨搅和均匀,腌渍半小时。趁腌渍的这段时间,妈妈把从自留地釆摘回来的青菜和萝卜,洗净,切成片状。然后妈妈用瓢舀出家中的红苕淀粉,倒入盆内,放入肉块,用开水浇(这是保证水酥不脱浆的关健,否则就是一锅浆糊),搅拌揉合,揉得越熟,筋道越好,直到粉包住肉块。</p><p class="ql-block">我在厨房烧火,锅中水开了,妈妈吩咐道:“先小火,等下完后再大火。”只见她熟练地将肉块一块一块地放入锅中,煮过4、5分钟,她又将青菜萝卜倒入锅中。酥肉在锅中翻滚,厨房弥漫着淡淡的肉香味,逗得我们清口水直涌,眼睛盯着锅里,满是期待。煮15分钟左右,水酥熟了,妈妈用碗舀了出来,只见汤色清亮,水酥晶莹剔透,滑而不腻,荤素搭配,清爽可口。我迫不及待地边吹边送入口中,用我们家乡话来说,那真是吃齐喉咙管儿,安逸齐肚脐眼儿,吃了一碗还想一碗。在寒冷的冬天,一家人围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水酥,那是一个温暖的场面,给我们留下了苦难岁月里的美好记忆。</p> <p class="ql-block">有时,母亲也会用腊肉做水酥,那又是一番味道。冬至过后,家家户户都要熏制腊肉,过年时,母亲总要留几块小的起来,放入腌盐菜的倒罐,这倒罐里保存的腊肉放到5、6月份都不会坏。正二三月青黄不接时,母亲也会从倒罐中取块腊肉和盐菜来做水酥。腊肉做的水酥,荤素搭配,没有油腻感,既有腊肉的醇香,又有盐菜的清香,咬一口,香气四溢,那才叫口齿留香,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后来我参军到了新疆部队,每次回来探亲,母亲总要问我:“喜欢吃点啥?”我都会毫不犹豫地说:“吃顿水酥吧,好久没吃到妈妈做的水酥了。”妈妈笑着说:“这个好办。”看着我津津有味地吃着水酥,妈妈担心地问:“是不是部队的生活不好?”我赶紧回答:“才不是,只是吃着妈妈做的水酥香!”妈妈高兴地笑了。</p><p class="ql-block">我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后,常常三朋四友聚会,有时朋友让我点菜,我总爱点个云龙水酥。见过灯红酒绿,尝过山珍海味,依然抵不住这家乡的味道,依然怀念那望着水酥流口水的岁月。尽管厨师一再声称这是正宗的云龙水酥,但再也吃不出妈妈当年做的水酥味道。</p> <p class="ql-block">为了重温那份熟悉的味道,我开始尝试自己制作水酥。在家里,老伴是制作水酥的老师,她做的水酥,家人交口称赞。因为喜欢,我们家里经常吃水酥。看着她那么辛劳,我也想为她分忧。老伴听说我想学,高兴得很,“收你这个徒弟,师傅一不保留手艺,二不收学费。”她教我如何选材,如何配料,如何揉粉,如何下锅,如何观察生熟。自己试着做了几次,居然得到她的夸奖:“不错,不错。”后来,我又不断总结改进,她居然说我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做得比她做的都好吃。这话说得我脸红,我知道她的心思,是急于把这根烧火棍传下去。每当我将水酥端上餐桌,家人们的赞许与笑声,仿佛又将我带入了那个充满温暖的岁月。</p><p class="ql-block">家乡的水酥,不仅是道美食,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水酥的味道,是乡愁,更是亲情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图片大部分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