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拍摄 沙中金</p><p class="ql-block">时间 2024年11月24日 </p><p class="ql-block">手机 华为pura70rpo+</p><p class="ql-block">篇号 75932243</p><p class="ql-block">配乐 高山流水</p> <p class="ql-block"> 正定古时共有八大寺庙,指的是隆兴寺、广惠寺、临济寺、开元寺、天宁寺、洪济寺、舍利寺、崇因寺,其中最著名的是前三个佛寺,而后三寺已毁。</p><p class="ql-block">隆兴寺</p><p class="ql-block"> 别名大佛寺,是中国国内现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且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也是正定八大古寺之首,是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中山东路109号,占地面积825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初名龙藏寺,唐改额隆兴寺。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奉宋太祖赵匡胤旨,于寺内铸造一尊巨大的四十二臂铜质千手观音-菩萨像,并盖大悲宝阁,此后,寺内大兴土木进行扩建,以大悲阁为主体的宋代建筑群便相继告成。金、元、明各代对寺内建筑均有不同程度的修葺和增建。清康熙、乾隆年间,又曾两次奉敕大规模重修,寺院形成了东为僧徒起居之处,中为佛事活动场所,西为帝王行宫三路并举的建筑格局。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赐额“隆兴寺”。</p><p class="ql-block"> 清朝末叶至民国年间,政治腐败,经济凋敝,战争频仍,隆兴寺也随之颓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隆兴寺受到了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科学保护,使古刹逐渐恢复其风貌。</p><p class="ql-block"> 寺院建筑南北纵深,中轴线南端为一座高大的一字琉璃照壁,自三路单孔石桥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觉六师殿(遗址)、摩尼殿、牌楼门、戒坛、慈氏阁、转轮藏阁、大悲阁、御书楼、集庆阁、弥陀殿、毗卢殿、龙泉井亭等十几座殿阁,主次分明,高低错落,气势恢宏,是研究中国古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典型实例。</p> <p class="ql-block">大觉六师殿遗址</p><p class="ql-block"> 大觉六师殿遗址现存台基东西宽53.35米,南北进深35.2米,高1.06米,台明四周设阶条石,四角设角柱石,青砖包砌台帮,台基明间前为青石垂带踏跺。台基上存有高1.11米、平面呈凹形的砖石佛坛,佛坛前后台帮为青石须弥座形制,其做法形制与后面摩尼殿内宋代佛像下面的须弥座完全相同,属同时期遗迹。佛坛上保留着六座砖砌佛座遗迹。</p><p class="ql-block"> 大觉六师殿是隆兴寺中轴线上的第二重殿,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金、元、清几代均有修葺。现存对该殿记述较为详细的资料见清乾隆十三年的《隆兴寺志》。其中“殿宇部分”寺志记提到的大觉六师殿俗名九间殿,应是殿面阔九间。在我国古建筑中,九间大殿为头等大殿。有专家认为:“大殿九间在佛教建筑中是顶了天的极限”。</p><p class="ql-block"> 六师殿不仅是隆兴寺规模最大的一座佛殿,按面积也应是中国古代佛殿的翘楚。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单体建筑辽宁义县奉国寺和山西大同上华严寺大雄宝殿,皆为面阔九间、进深五间的单层庑殿顶木构佛殿。奉国寺大殿宽55米、进深33米,建筑面积约1829平方米;上华严寺大雄宝殿宽53.9米、进深27.5米,建筑面积约1559平方米;而正定隆兴寺大觉六师殿面阔九间,进深六间,宽53.35米、进深35.2米,建筑面积1878平方米,总面积比奉国寺大殿多了约5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大觉六师殿毁于民国初年。在金、元、清时期均进行过重修。然而,由于年久失修,该殿在民国初年坍塌,现存遗址面积约1800多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大覚六师殿遗址</p> <p class="ql-block"> 摩尼殿始建于隋,到宋初(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改建时才用现名。明、清两代虽进行过修葺,但主要结构仍与宋《营造法式》相近,其总平面仍保存了宋代风格。摩尼殿独特的建筑为海内孤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摩尼殿集多种艺术于一身。精美的塑像堪称雕塑瑰宝,殿内佛坛上,供奉五尊金装彩塑佛像。正中为释迦牟尼佛坐像,庄严凝重,睿智脱俗。左侧站立弟子迦叶,双手抱拳,老诚持重。右侧站立弟子阿难,双手合十,聪慧虔诚,显示了宋代匠师的高超技艺。殿内各壁还满布以佛教故事为题材的壁画,色彩绚丽,结构严谨,线条流畅。</p> <p class="ql-block"> 摩尼殿最引人注目的则是摩尼殿内槽背壁后的五彩塑观音像,亦称背坐观音。据碑文载,此像重塑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观音一改以往端坐莲台,手持净瓶的形象,闲逸自若踞坐正中群峰重峦叠嶂,祥云萦回缭绕,山泉喷涌的五彩悬山中。头戴宝冠,帔巾自肩前下垂绕两臂向外飘起。头微右侧,身稍前倾,左足踏着五彩莲花,右足屈膝搭于左腿之上。右手绕膝轻抚左手腕部。脸庞秀丽,神态恬静,弯而长的细眉之下,凤目微张,稍下俯视。塑像高3.4米,比例匀称,姿态优雅端庄,具有温文的女性风姿。使宗教概念与世俗生活中的典型形象交融一体,被称为世界上最美的观音像。</p> <p class="ql-block"> 戒坛位于摩尼殿之北,平面呈方形,面宽五间,进深五间,面积为302.76平方米,高17.7米,为明代所建。现在自石台以上为清乾隆年间所建,四角攒尖顶,四面均出檐三层,周阶游廊将台基蹬道遮蔽。</p> <p class="ql-block"> 牌楼上书“妙庄严域” 译为“来到佛国世界是妙不可言”的意思。迈过这座牌楼才算真正进入佛国世界。在清朝乾隆时期北方有三处可以举行僧人受戒仪式的寺庙,分别是北京戒台寺,山西五台山清凉寺和河北隆兴寺眼前的这座戒坛。</p> <p class="ql-block"> 戒坛一层悬挂着“金绳觉路”,原为乾隆手书,现今这块匾额为当地书法者所书,少了几分厚重。“金绳觉路”出自李白《春日归山寄孟浩然》:“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金绳,佛教中用以分别界限的金制绳索,引申的意义为戒律或规矩。</p> <p class="ql-block"> 坛内置有双面铜佛一尊,南为阿弥陀佛,北为药师佛,两尊佛像背身相连,相背而坐。造像结跏趺坐,头戴五叶冠,面庞圆润,项饰璎珞,钏镯具足,手臂飘带,弥陀像手做禅定印,药师像手做慈悲印,神态平和宁静,简洁秀雅中生出寂静庄严相。</p> <p class="ql-block"> 转藏阁位于大悲阁两侧以西,现存国内最早年代的宋代转轮藏。整座小楼的设计就是为一个转轮藏而构成的,这个转轮藏是中国现存惟一第十世纪的真正可以转动的佛经的书架。宋朝一共建有9座转轮藏,唯一保存的只有这一座。</p> <p class="ql-block"> 慈氏阁位于大悲阁两侧以东,是一座二层建筑。该阁外观为单檐歇山顶,青瓦中心,绿琉璃瓦剪边,下层前出抱厦,上层出平座走廓。内部梁架结构采用减柱造法,简洁明朗。檐柱采用永定柱造法。</p><p class="ql-block"> 阁内供奉一尊宋代独木雕制的弥勒菩萨。弥勒是古印度语,意译为慈氏,是他的姓,名叫阿逸多,意译为无能胜,合起来就是大慈大悲无人能胜。</p><p class="ql-block"> 弥勒菩萨雕像身躯伟岸,双足开立於两朵青莲上,高七·三米。虽不及承德普宁寺的木质观音菩萨和北京雍和宫弥勒木像大,但雕制时间却比二者早了六百多年。</p> <p class="ql-block"> 大悲阁是隆兴寺的主体建筑。里面供奉的千手观音佛像是一尊铜铸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 这尊佛像的通高为21.3米,是国内现存铜造像中最高者之一,仅次于西藏扎什伦布寺的强巴佛像。大悲菩萨又称千手千眼观音,造像形式为像体周匝与胸前共有42臂,每只手上还有一只眼睛,共计42只眼睛。这尊佛像的铸造历史悠久,起源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年),由宋太祖赵匡胤下令铸造而成。在铸造过程中,原本的铜铸观音因战火和财政困难被熔为废铜,后在赵匡胤的命令下,重新铸造了这尊佛像,耗时四年,由3000多名工役参与完成。佛像的每只手中各有一眼,每只手眼有二十五种法力,因此被称为“千手千眼观音”。佛像的铸造体现了宋代艺术风格,体型纤细颀长,比例匀称,衣纹流畅,尤其是腰部以下部分尤为出色。须弥座上的伎乐、飞天、盘龙等精美雕刻增添了佛像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民间云:沧州狮子应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这尊观音菩萨就是其华北四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 大悲阁后的一株寿槐,有1300多年的树龄,相传宋太祖在树下驻足,抬头看到了树端的瑞鹤祥云,遂坚信大宋必得荫护,可鹤寿永昌,隆兴寺也因此得到大规模的扩建。</p> <p class="ql-block"> 穿过大悲阁就是弥陀殿,建于明正德五年(1510年),殿内正中供奉明代泥塑金装阿弥陀佛,西侧供石雕十八罗汉。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是佛教重要宗派净土宗的信奉对象,据说佛教信徒相信只要一心一意地念诵“阿弥陀佛”的法号,阿弥陀佛就会接引念佛者往生极乐世界。</p><p class="ql-block"> 殿内有两方石刻,一方刻“絜矩”二字,此乃儒家伦理思想,象征道德上的示范作用。两字是清乾隆十六年(1715年)正定知县高崶所书,此石刻曾安置于县衙大堂,解放后移到这里保存。另一石刻 “容膝”二字,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题,“容膝”之意是形容“居室之窄陋,只能容得下两个膝盖。</p> <p class="ql-block"> 弥陀殿继续前行就是毗卢佛殿了,殿内一尊高达6.42米的铜铸毗卢佛像熠熠生辉。这尊佛像以梵文“毗卢遮那”命名,意为“光明普照”,是明代万历皇帝与其生母慈圣皇太后共同御制的珍贵文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尊毗卢佛像由三层四身相连、面向四方的坐式毗卢佛和三层共雕饰一千尊小佛的圆鼓型莲座组成,通体共有1072尊佛像,形成了“千佛绕毗卢”的壮观景象。</p><p class="ql-block"> 这件造像构思巧妙,造型独特,做工精良,是明代艺术的瑰宝,也是隆兴寺六最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以上是隆兴寺的六大全国之最:</p><p class="ql-block"> 摩尼殿:这是国内现存唯一一座北宋时期的十字造型建筑,被古建专家梁思成先生誉为“艺臻极品”。</p><p class="ql-block"> 五彩悬塑自在观音像:这尊观音像被鲁迅先生称为“东方美神”。</p><p class="ql-block"> 北宋转轮藏:这是国内现存体量较大、时代最早的转轮藏。</p><p class="ql-block"> 隋碑第一龙藏寺碑:被康有为先生称为“隋碑第一”,是研究魏隶向楷书过渡时期书法艺术的重要碑刻。</p><p class="ql-block"> 千手千眼观音像:这是世界上古代铜铸佛像中最高大的观音像。</p><p class="ql-block"> 铜铸毗卢佛像:被康有为先生称为“最精美的铜铸毗卢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毗卢殿之北是金</span>代广惠大师经幢,。</p> <p class="ql-block"> 此牌坊刻立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青石质,四柱三间形式,残高6.45米。因其是为明朝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许守谦和他的祖父许璜、父亲许金所立的功德牌坊,故当地人称作"许家牌坊"。</p> <p class="ql-block"> 穿过石牌坊就是隆兴寺内的龙泉井亭,龙泉井亭为明代重檐盝顶式建筑,建于明天顺八年(1464)。</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亭内这口古老的八角琉璃井。据《隆兴寺志》记载,龙泉井为宋代“水漂木、地涌铜”的涌铜之处,且“龙潜其中,求雨有应”,所以八角井又称“龙泉井”、“灵泉井”。别看这口井不大,传说修建大佛寺的木料都是从这口井里捞上来的。</p> <p class="ql-block">䶮止湖</p> <p class="ql-block">龙腾苑北朝石像</p> <p class="ql-block">历朝碑刻</p> <p class="ql-block">清嘉庆御碑</p>